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美名一直流传到现在。作为一代明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同时主动消灭地方各种割据势力,唐朝的繁荣和安定也是他的努力得到的。
除了用盛世之君来形容李世民,还有一个词语也和他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玄武门之变"。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变,直到现在大部分历史学家们都对此事件持有理解、支持之态度。可是却不知"玄武门之变"中李渊是被冤枉的。帮助李世民下定决心的另有其人。玄武门之变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史称大唐。而后李渊的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而李世民则为秦王。本来李建成能够在几年之后得到皇位,可是李世民做的实事更多,朝里朝外美名远播,这使得李渊开始犹豫不决最终皇位的人选。
眼看到手的皇位即将不属于自己,又自知自己的能力还有威信都敌不过李世民。于是心生忌惮的李建成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他立刻召集李元吉共同排挤和陷害李世民。
这边的太子和兄弟明争暗斗,这边李渊也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一直拿不定主意。朝堂之中各种想法和各方势力相互制衡,最终加剧了冲突矛盾的发生。李渊的犹豫不定也是之后诸子之间兵刃相见的加速剂之一。
最后朝堂之上动荡不堪,皇帝李渊这边尝试试用裴寂,导致军队打败。这边只得再去求李世民领兵打仗,为皇朝扳回一城。可长期的斗争之下,和李渊显而易见的偏袒之下,使得功臣立功不得奖赏,反而无罪被贬官。李渊这边的猜忌怀疑更甚,李世民为首的功臣们眼看局势不妙,为求自保只得先发制人。
于是发生了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上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而和李建成为伍的李元吉同样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太子去世后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且李渊在两个月之后禅让了皇位,坐上了太上皇的位置。而成为新一任皇上的李世民自此开始了22年的"贞观之治"。
被冤枉的李渊玄武门之变"这一举动可谓是为李世民之后登上皇位,奠定了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李世民作出的相对重要的一个决定。不少史料记载对李世民的描述可谓是完美无缺,在这件事中对李世民的描述上也带着一丝"同情"的意味。
的确,若不是李世民率先动了手,占据了主动权,很有可能最后死的就是李世民而非李建成。李建成的死亡不值得同情,最后落得的下场也是他罪有应得。但是不少人却忘记了一个人,那个最后成为了太上皇高枕无忧的李渊,在这场政变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很多人对李渊是持否定态度的,作为两位皇子的父亲,他不但没有起到调和的作用,反而因为他的优柔寡断伤害了不少臣子。甚至还有太子在这次争斗中付出了生命。而对于李渊,很多人认为他没有限制李世民的权利。为了整个王朝的兴旺,自己皇位的稳定,他自然需要大臣和太子的支持。所以他看重自小南征北战,为唐朝立下不少功勋的李世民。
但李渊在这件事上确实是被冤枉的,因为这场政变是李世民和他手下的谋士们私下制定和布局措施的。在制定了相对完整的措施之后,他们就直接实行了这一系列的谋划。整个事件就是要求一个快,迅速,这样才能够赢在太子前面,自然在中间没有停留。那么李渊当然没办法得到消息,毕竟涉及到江山社稷的根本,李世民为了万无一失又怎么会让李渊得到消息?
虽然我们没有具体证据指明,为什么贵为皇帝的李渊没能在第一时间受到消息。但是我们可以推断的是,很有可能在制定这个政策之前,玄武门上下的负责人,包括守卫城门的士兵都被收为李世民的部下了。自然没有人能够及时通知李渊,所以在事情发生时李渊毫不知情。但是等他知道后一切都晚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儿子都已经被杀死了,只剩下李世民可以继承他王位的儿子。
所以李渊在整个"玄武门之变"的事件中扮演着毫不知情的角色,那么他没有采取行动也是情有可原。甚至可以说很多在这个事件中他是被冤枉的。
登基背后助力者
可以说正是李世民下定决心发出"玄武门政变",动手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才奠定了他将来成为皇帝的道路。而"玄武门之变"也因此被不少人肯定,称赞。那么除了肯定李世民果决以外,我们还要了解到一点,究竟是谁在背后帮助李世民制定计划,给他出谋划策。又或者是谁在背后帮助他下定决心呢?
实际上帮助李世民下定决心的不是房玄龄,而是另有其人,根据《资政通鉴》记录,房玄龄告诉长孙无忌,自己很早就劝李世民动手。因为当下的局势对李世民十分不利,若是太子早他一步动兵杀害他,那么李世民的境地就会变得被动并且危险。
不但房玄龄有此想法,长孙无忌还有杜如晦等人都在劝说李世民先一步诛杀太子和李元吉。并且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李世民十分信赖得到左膀右臂,也是李世民登基后最大的获益者。虽然周围的谋士都在劝李世民动手,可是这时候的李世民却没有动静。这点让房玄龄十分着急。哪怕是他们已经被派到外地被剥夺要害权利后,李世民依旧是按兵不动。
直到太子的施压越来越重,李世民周围的良臣和亲信都被砍下后,李世民才开始下定决心。而这时候长孙无忌依旧没有放弃的在旁劝说,终于起到了效果。所以真正让李世民下定决心的不是房玄龄,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
而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子的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处于同一利益线,自然也希望扳倒太子阵营,所以最终长孙无忌的不放弃式劝说使得他成为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
权力是一种目标,是一种理想,不论地位和身份,拥有权力就拥有目标和追求。对于皇权更是如此,它是封建统治的武器和保护盾。多少人为了获得皇权勾心斗角,付出生命依旧不放弃对它的追逐。最后不过是一片幻影。
往期文章精选:
四川农民因酷似马云而走红后,竟耍起了大牌,嫌弃开电动车来接他
爱新觉罗后人因抢不到火车票,在火车站怒斥众人:全都是奴才
冰山惊现少女尸体,尸检专家:她死于700年前,死因丧尽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