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樊建科 访问量:4069 更新时间:2023/12/30 22:43:10

西晋末年后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国再次陷入了分据割裂的状态,直至隋朝的建立。才终于又一次实现了大一统,它上承南北朝,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道亮眼的分水岭。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开创了科举制广纳贤才、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生产压力的大隋王朝。享国仅三十七年。

隋朝历经了四位皇帝,其中最令人熟知的大抵就是隋文帝杨坚,以及隋炀帝杨广了。说起这二位,在旁人的眼中前者称得上是备受瞩目,多年苦心经营带领大隋王朝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后者则是荒淫无道,整天只知道享乐的昏君代表。

很多人把隋朝覆灭的责任强加在了杨广一人头上。认为是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消耗国力,致使民生不满,四处起义。才最终导致了隋朝的覆灭。

但事实上,隋朝之所以灭亡,与杨坚同样脱不了干系,甚至于隋朝灭亡的根源其实根本不在于杨广,而在于杨坚。而这一点也早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晚年猜忌与政治制度的严苛

在房玄龄年仅二十岁时,就已经透过当时盛大的开皇盛世的表象,敏锐地看穿了深层次的腐败内核,并说出了:“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的词句。

此话乍一听十分的狂妄,房玄龄当时年纪轻轻,如此评价隋文帝的生平,着实有些大胆。但他并非空口无凭,这段话中的每一句评价,都完美地印证了隋文帝在位后期的种种荒唐的表现。

杨坚在位二十四年期间也做出过一系列伟大的政绩。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改革家,他励精图治、任贤纳谏的一系列操作被称作“开皇之治”,一度使得隋朝的国力非常强盛,万国来朝。

但就算是皇帝,他也有着自己的缺点与劣根性。在杨坚晚年,可能是常年的杀伐果断,致使隋文帝晚年时经常会对那些与自己意见相悖的大臣施以责罚。有些仅仅只是官职上的压迫。

就比如内史令李德林,在对北周皇族的惩戒制度上,二人产生分歧。由于李德林的直言上谏,使得隋文帝对其产生不满,李德林的官职也就自此再无升迁,直至开皇十年,被贬为州刺史,离开了权力的中心,去往了地方。

在隋文帝乐此不疲地用着一些他认为有效的方法肃清着官场上的“不正之风”。除此之外,他对有功之臣也常怀猜忌之心,隋朝大将贺若弼,戎马天下战功赫赫,但一生中从未遭到过重用,只因为他遭到了隋文帝的猜忌,最终还被直接罢免了官职。

因为过于猜忌与听信奸臣的谗言,隋文帝不知道诛杀了多少有功之臣,其中还包含着多位从他起事其就追随他的开国功臣。

酷刑治理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也许很多皇帝在追求权力的巅峰时,都会迷失掉自我。因为手中掌握的权力过于庞大,以至于整个人都开始随心所欲了起来。隋文帝不但有很重的猜忌之心。

在他晚年时,对于酷刑的使用可谓是“登峰造极”。为了表现出海晏河清的景象,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按照最为严苛的刑罚进行处理。

开皇十七年,隋文帝因为盗窃行为屡禁不止,因此制定了但凡谁盗取一文钱以上的钱财,就要被斩首示众。

如果遇到知情不报的无关人员,也会被连带处理,处以重刑。这样严重的惩罚使得百姓的生活变得如履薄冰。不单单是害怕严重的刑罚,更多的是担心他人的陷害。

人们被要求互相监督,但也有好事者以此谋取私利。他们把自己的财物丢在富家子弟经常出没的街道上。一旦他们拾起财物,就会遭到这群无赖的诬陷。

而为了免于遭受斩首的刑罚,这些富家子弟往往也就忍气吞声,赔付了一大笔的金钱给他们以求其保密。

这样的恶性循环周而复始,民间非但没有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反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劣。不单单是民间水深火热,官场上也同样不轻松。

隋文帝喜怒无常的性格使得大臣们战战兢兢,因为隋文帝可以从很多方面突然指出一些他看着不爽的地方,然后对这些大臣加以惩罚,严重者甚至直接斩首。

就算当时有与之交好的大臣出来求情,也会被隋文帝认为是不尊重自己,非但不采纳,还会对求情的大臣们同样的待遇。

也就是这样一位喜怒无常不分青红皂白的皇帝,摒弃了自己曾经建立的和平安定休养生息的社会环境。在他的领导下,又使百姓们再一次经历水深火热的生活。

创立大兴土木的先河

我们都知道隋炀帝杨广被后世之人所摒弃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满他消耗国力,加重百姓们的徭役,修建大运河。也许初衷是好的,但依旧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最终纷纷起义,抵抗隋朝的不公平待遇。

但是隋炀帝并非隋朝第一位大兴土木的皇帝,隋文帝才是开启滥用国力这一开关的罪魁祸首。他早年注重民生,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还减轻了他们的赋税,为的就是让这个刚刚从战争洗礼中走出来的国家修生养息。

然而在仁寿年间,隋文帝突然一改之前节俭的风格,开始派人着手建造皇室宫殿,宫殿富丽堂皇,十分的奢华,但建造起来也同样的困难。隋文帝安排杨素作为监工,全权负责宫殿的修建。

杨素像是管理军队一般管理着众人,为了追求建造的速度,甚至不管工人的死活,有些人就算是累死,也没能享受应有的葬礼待遇,通常就是一把火匆匆烧掉,抑或是埋在土里作为地基。手段之残忍令人瞠目结舌。

虽然上述种种,打破了我们对隋文帝曾经廉政清明的固有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所设立的制度,影响了后世千年之久,正如俗语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隋文帝晚年的确做了太多的荒唐事。但他所得到的成就却依旧占据了后世对他评价的主体部位。

标签: 房玄龄

更多文章

  • 唐朝名相房玄龄的老婆有多厉害,连李世民都说怕了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房玄龄

    房乔,字玄龄,在历史上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名列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位尊宰相二十二年。要说他和唐太宗的关系,一个字叫铁,两个字叫瓷实,三个字叫没话说。贞观元年,李世民在举行封赏的时候就曾感叹:“房玄龄运筹帷幄,把握全局,功劳最大,当位列第一。”在他老年病重之时,李世民还亲自把他接到宫中来照顾。这样

  • 一代贤相房玄龄,治家那么用心严厉,为何会被儿子搞得家破人亡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房玄龄

    房玄龄,出身山东高门清河房氏,受封梁国公,总领百司,执掌政务长达20年之久,与杜如晦被视为唐太宗建国治国的左膀右臂,人称“房谋杜断”。同时,史学家在评价唐代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说他:“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甚至,李世民评价他:“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可以说,房玄龄绝对是一把治国的好手

  • 一代贤相房玄龄,善于治国却不会管理家庭,死了还要被儿孙拖累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房玄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往今来所有中国知识分子的终极理想。“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然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呢?就像我们知道的一样,优秀的老师往往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在大唐名相房玄龄身上,我们看到了史不绝书“房谋杜断”的赫赫

  • 李建成见李世民人才济济,就将其部下调离,房玄龄:此人绝不能走

    历史人物编辑:庖丁读史标签:房玄龄

    其实早在唐朝建立前,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关系就已经势同水火了,不过李建成毕竟是太子,有着天然的优势,他看到李世民手下人才济济,心里非常恐慌,手下人就给他支招,把他们都调离秦王府,调到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那么李世民就没有威胁了,于是乎,李建成就通过各种方式说服李渊,秦王府的幕僚就一个个的调走了,这时候担任秦

  • 房玄龄死后,儿子结局如何?长子废为庶人,次子因谋反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房玄龄

    相信了解唐朝历史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一个成语叫“房谋杜断”。这个成语是指李世民在位时的两个功臣——房玄龄和杜如晦。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二人同心协力,传为美谈。二人皆不是平庸之辈,在李世民征战天下,夺取皇位和创立贞观盛世的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此功臣,想必大家都会觉得,生前位高权重,死后必定荣

  • “争风吃醋”从何时才有?原来是李世民嘲讽房玄龄怕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房玄龄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要是有一对正在热恋中的恋人,一方与其他异性有了暧昧关系,另一方就会大发雷霆、心存妒忌,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争风吃醋”,其实这个称谓自古就有了,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还是出自一个有趣的历史典故,里面的主人公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和贤相房玄龄及其夫人。房玄龄和房夫人李世民在平定天

  • 房玄龄等在《晋书》中“塑造”了一个暴君,借以“反讽”唐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房玄龄

    “暴君”苻生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第二位皇帝苻生,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变态、最凶虐的暴君之一。据《晋书》卷112《苻生载记》,苻生是前秦开国皇帝苻健的第三个儿子,自幼独眼,生性残暴,勇猛好杀;他的哥哥献哀太子苻苌死后,被立为太子。苻健死后,苻生即前秦皇帝位。在位期间,他残暴不仁,任意杀人——大将强怀与晋

  • 房玄龄是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房玄龄

    在唐太宗的众多大臣中,房玄龄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我们现在熟知的“房谋杜断”一词就包含着对房玄龄谋划能力的赞扬。事实上,从唐代开始,房玄龄就受到非常多的认可。唐太宗李世民称赞房玄龄运筹帷幄,有安定社稷的大功。而在房玄龄去世之后,他更是将房玄龄的画像放在了凌烟阁功臣画像的第五位。《新唐书》中,房玄龄的形

  • 李世民命令房玄龄回家“振夫纲”,房照做后,李却哭笑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房玄龄

    古代的好男人打着灯笼也难找,他们有几个能做到一辈子只娶一个老婆的呢?那些只娶一个老婆的,都是家里穷。要是家里有钱,你看他要娶几个?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谋士房玄龄就是一个稀有物种,他很爱他的妻子卢氏,但卢氏就是一个大醋坛子,酸得很呐!想他房玄龄,18岁举进士,授羽骑尉,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是扶持李世民上

  • 房夫人虽霸道善妒,却深爱房玄龄,告诉我们恒卦“九二悔亡”之理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房玄龄

    恒卦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意思就是:恒卦九二。懊恼消失。《象》:九二懊恼消失,是能够长久保持中道的原因。这里九二为什么悔呢?因为九二是阳爻居阴位,是为不正位,其位不正,所以就难以长久,所以悔。那九二为什么又悔亡呢?因为九二虽然位不正,但其居下卦中位,在《易经》中,讲究的是中胜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