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房玄龄推荐一书生,助唐朝灭3大枭雄,李世民:若他活着必为宰相

房玄龄推荐一书生,助唐朝灭3大枭雄,李世民:若他活着必为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近灵说历史 访问量:4993 更新时间:2023/12/28 22:50:38

唐朝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三个月后,唐高祖李渊宣布退位,李世民正式登基,是为唐太宗。新帝登基,许多领导班子都要换,李世民在和房玄龄商定中书令(宰相)人选时,李世民感慨地说了一句话:“若是薛收还活着,我一定让他来当宰相!”

对此,《旧唐书·卷七十三》云:

及登极,顾谓房玄龄曰:“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处之。”

薛收是何许人也,为何让李世民对他念念不忘呢?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麾下武将如云,李勣、李靖、秦琼、尉迟恭都是一代名将,除此之外,李世民的文臣谋士也不少,其中作用最大的有四个,分别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还有一人,就是薛收。如果要把这四位文臣比作一位古人的话,那长孙无忌可比作汉初之“萧何”,房玄龄可比作“张良”,杜如晦可比作“陈平”。而薛收,则相当于东汉末年的“郭嘉”。关于薛收,还要从房玄龄说起。

隋朝末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一路向西,打算攻打长安,在渡过渭河的时候,有一人在帐外求见李世民。李世民亲切接待,与之畅谈大事,顿有醍醐灌顶之感。这个人的名字叫房乔,字玄龄,后人称之为房玄龄。

房玄龄归顺李世民后,担任李世民的贴身大秘书,负责掌管文书,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房玄龄还给李世民推荐了数十位人才,其中最著名的两位,就是杜如晦和薛收。

杜如晦不用多说,此人和房玄龄齐名,合称“房谋杜断”。且说薛收,此人乃隋末官员薛道恒之子,因为薛道恒被隋炀帝冤杀,薛收发誓永不为隋朝效力,以书生自居。房玄龄久闻薛收的大名,向李世民推荐此人,李世民立即派人带重金去请,无奈薛收被隋末大将君素强行招揽。当时,薛收不愿意归尧君素帐下,尧君素派人先把薛收的母亲囚禁起来,薛收为了救母,不得不屈服于尧君素。后来李世民在蒲州打败尧君素,终于将薛收纳入帐下。

薛收归唐之后,一直为李世民的效力,他不仅能够对局势做出最准确的判断,还能猜透李世民的心思。李世民每次若有所思,意见还不成熟,薛收就能把李世民的建议稍加润色、完整地说出来。《旧唐书》云:

时太宗专任征伐,檄书露布,多出于收。言辞敏速,还同宿构,马上即成,曾无点窜。

武德四年,李世民奉李渊之命讨伐王世充,这是一场生死大战,当时李密和宇文化及已经兵败,李渊占据关西、王世充占据河南、窦建德占据河北,三人分别以唐、郑、夏为国号,呈三足鼎立之势。李世民带着秦王府的一干战将,把房、杜、长孙、薛收等人全部带到战场,争取一举灭掉王世充。战争之初,李世民连战连捷,大军攻破虎牢关,直指洛阳,王世充大惊失色,连忙派人向窦建德求援。

窦建德和王世充有仇,但当时三足鼎立,若王世充兵败,唇亡齿寒,唐军肯定会威胁到河北,因此,窦建德率领10万兵马从外围攻打唐军。当时的形势对于李世民来说,当时情况非常危急,群臣纷纷建议李世民撤兵,李世民也十分犹豫,向几位谋士问计。这时,薛收仔细分析局势,帮李世民下定了决心,《新唐书》(有删减)云:

窦建德来援,诸将争言敛军以观贼形势,收独曰:“不然。世充据东都,正苦乏食尔,是以求战不得。今建德身总众以来,必飞毂转粮,更相资哺。两贼连固,则伊、洛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彼以疲老,当吾堂堂之锋,一战必举。不旬日,二贼可缚致麾下矣。”

薛收的意思是说:王世充被我们围困在洛阳,城里粮草不足,一心想和我们求战,我们只需要困死他就行。窦建德千里奔袭,粮草转运十分麻烦,我们只需阻击他的后方就可以。如果我们此时退兵,他们二人联手,我们就失去良机了。现在我们占据绝对优势,若一鼓作气,一举可诛灭二贼,一战定中原!

薛收的这段话,和当年三国时期“鬼才”郭嘉提出的“十胜论”非常相似,堪称鞭辟入里,直接促使了李世民下决心死战。最终果如薛收所说,李世民用重兵围困洛阳,然后再用3500名玄甲军阻击依据地势阻击窦建德的10万大军。最终,王世充支撑不住,开城门投降。李世民再抽身和窦建德决战,窦建德最终兵败被擒。

虎牢关一战,李世民灭了两大枭雄,独霸中原,从此,天下再无枭雄有实力和唐军抗衡。薛收在此战中功不可没。

薛收不仅助唐朝灭掉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在剿灭隋末另外一位枭雄刘黑闼的过程中,也发挥很大作用。

武德五年,刘黑闼在相州称王,李世民率军征讨刘黑闼,但连连受挫,不能取胜,名将罗士信(罗成的原型人物)也因此阵亡。这时,薛收献计,建议李世民佯装正面进攻,然后派大军从后路断刘黑闼的粮道。刘黑闼无粮,多次召李世民决战,李世民都坚守不出。刘黑闼心急如焚,士气萎靡,李世民又决堤淹城,最终打败刘黑闼。此战,薛收又立奇功。

薛收乃隋末一书生,经房玄龄推荐,最终成为秦王府谋士。仅凭他帮唐朝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三大强敌,已经算是不世之功了。然而,慧极必伤,武德七年,薛收一病不起,李世民想尽办法为其诊治,都未能挽救薛收的性命。薛收病逝时,年仅33岁。李世民亲自前往吊祭,在薛收灵前痛哭不已。这和当年曹操失郭嘉的英年早逝何其相似!

此后,李世民每逢大事,必怀念薛收。李世民登基后,还认为薛收是中书令的最佳人选。然而,薛收已经不在,独留未亡人思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房玄龄

更多文章

  • 房玄龄怕老婆,李世民:朕就不信摆不平,结果产生一女人爱用俗语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房玄龄

    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是啊,毕竟是家务事,虽然家里人犯了错误,可是并没有犯法。而清官虽然有权管理治下的百姓,可却无权约束那些没有犯法的百姓。因此,当清官在面对百姓的家务事时,他们也无权干涉,也没有办法解决。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并不是说所有的当官的人都不能断家务事。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很喜欢插手臣

  • 唐僧的弟子,只因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惨被唐太宗腰斩,害惨房玄龄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房玄龄

    腰斩,是古代最残忍的刑罚之一,能够有幸享受此刑的,还是寥寥无几的,一般不是昏庸至极的皇帝不会随意判下此刑,一般不是罪大恶极,也不会被判此刑,都要死了,也没必要这么残忍。但是这人,却在被千古传诵的伟大帝王李世民的手上,被腰斩了,而这人,其实说来,也不是犯了什么祸国殃民之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何唐太

  • 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房玄龄

    西晋末年后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国再次陷入了分据割裂的状态,直至隋朝的建立。才终于又一次实现了大一统,它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道亮眼的分水岭。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开创了科举制广纳贤才、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生产压力的大隋王朝。享国仅三十七年。隋朝历经了四位皇帝,

  • 唐朝名相房玄龄的老婆有多厉害,连李世民都说怕了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房玄龄

    房乔,字玄龄,在历史上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名列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位尊宰相二十二年。要说他和唐太宗的关系,一个字叫铁,两个字叫瓷实,三个字叫没话说。贞观元年,李世民在举行封赏的时候就曾感叹:“房玄龄运筹帷幄,把握全局,功劳最大,当位列第一。”在他老年病重之时,李世民还亲自把他接到宫中来照顾。这样

  • 一代贤相房玄龄,治家那么用心严厉,为何会被儿子搞得家破人亡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房玄龄

    房玄龄,出身山东高门清河房氏,受封梁国公,总领百司,执掌政务长达20年之久,与杜如晦被视为唐太宗建国治国的左膀右臂,人称“房谋杜断”。同时,史学家在评价唐代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说他:“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甚至,李世民评价他:“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可以说,房玄龄绝对是一把治国的好手

  • 一代贤相房玄龄,善于治国却不会管理家庭,死了还要被儿孙拖累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房玄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往今来所有中国知识分子的终极理想。“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然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呢?就像我们知道的一样,优秀的老师往往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在大唐名相房玄龄身上,我们看到了史不绝书“房谋杜断”的赫赫

  • 李建成见李世民人才济济,就将其部下调离,房玄龄:此人绝不能走

    历史人物编辑:庖丁读史标签:房玄龄

    其实早在唐朝建立前,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关系就已经势同水火了,不过李建成毕竟是太子,有着天然的优势,他看到李世民手下人才济济,心里非常恐慌,手下人就给他支招,把他们都调离秦王府,调到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那么李世民就没有威胁了,于是乎,李建成就通过各种方式说服李渊,秦王府的幕僚就一个个的调走了,这时候担任秦

  • 房玄龄死后,儿子结局如何?长子废为庶人,次子因谋反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房玄龄

    相信了解唐朝历史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一个成语叫“房谋杜断”。这个成语是指李世民在位时的两个功臣——房玄龄和杜如晦。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二人同心协力,传为美谈。二人皆不是平庸之辈,在李世民征战天下,夺取皇位和创立贞观盛世的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此功臣,想必大家都会觉得,生前位高权重,死后必定荣

  • “争风吃醋”从何时才有?原来是李世民嘲讽房玄龄怕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房玄龄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要是有一对正在热恋中的恋人,一方与其他异性有了暧昧关系,另一方就会大发雷霆、心存妒忌,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争风吃醋”,其实这个称谓自古就有了,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还是出自一个有趣的历史典故,里面的主人公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和贤相房玄龄及其夫人。房玄龄和房夫人李世民在平定天

  • 房玄龄等在《晋书》中“塑造”了一个暴君,借以“反讽”唐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房玄龄

    “暴君”苻生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第二位皇帝苻生,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变态、最凶虐的暴君之一。据《晋书》卷112《苻生载记》,苻生是前秦开国皇帝苻健的第三个儿子,自幼独眼,生性残暴,勇猛好杀;他的哥哥献哀太子苻苌死后,被立为太子。苻健死后,苻生即前秦皇帝位。在位期间,他残暴不仁,任意杀人——大将强怀与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