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个五易其主,一个从一而终魏征和房玄龄谁对贞观之治贡献大?可能结论令人唏

一个五易其主,一个从一而终魏征和房玄龄谁对贞观之治贡献大?可能结论令人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付寒寒 访问量:4245 更新时间:2023/12/30 13:24:16

提起魏征,人们就会想起瓦岗寨的那个“魏老大”,或者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头子;而房玄龄,人们似乎更记得他是个名扬四海、惊动皇帝的“妻管严”,或者那个不肖之子房遗爱,跟着公主谋反被杀掉了。

那么魏征和房玄龄究竟谁在历史上,或者说对于大唐盛世、贞观之治贡献大呢?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人的经历来比较一下。

比起房玄龄一出道就跟着李世民干,魏征的命运则要坎坷得多,甚至可以用“五易其主,半世奔波”来概括。

魏征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是给大隋武阳郡丞元宝藏打工,魏征看着李密像个能成大事的英雄,于是就劝元宝藏献城投降,魏征第一次换上级,给李密当了参谋,可惜献上了十条计策,李密一条都不用,还被李密亲信嘲笑是“老生常谈”。

结果李密不出意外地被王世充打败了,魏征跟着李密投降了大唐,第二次换了领导。

但是归了大唐的魏征虽然像劝降元宝藏一样劝降了徐世绩(就是那个徐茂公,后来叫李绩),但是徐世绩得到了重赏和重用,魏征还是徘徊在权力边缘,于是主动请缨上前线,结果又被窦建德捉去了,成了窦建德的起居舍人(记录皇帝所发命令,相当于机要秘书,窦建德当时已称帝)。第三次换了领导。

魏征为窦建德献上了两条计策,分别是屯田和直捣长安,让李渊首尾不能相顾。可惜窦建德也没听,并且最后在李世民的强攻下兵败被擒。

长官窦建德被擒,秘书魏征自然也跑不了,也许是大家都不怎么重视这个人,居然没给什么处分,就让他当了太子李建成的“洗马”,不是给马洗澡,而是老师兼秘书的工作。魏征第四次换了领导。

要说这魏征也真够倒霉的,他几次劝李建成早点干掉李世民,不只是优柔寡断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反正是李建成没听魏征的,自己反被李世民干掉了了,魏征又落到了李世民手里,差点也被判处死刑。

几经周折,李世民决定留用魏征,这是魏征第五次换领导,也是最后一次换领导。就此魏征结束了“五易其主”的颠沛生涯,在李世民手下扶摇直上,先后当了谏议大夫、尚书左丞、秘书监参与朝政、检校侍中、侍中、特进知门下省事、太子太师、左光禄大夫、相州都督、司空,封郑国公,画像也进了凌烟阁。

面对李渊和李世民揶揄他曾经失节为窦建德献策,魏征辩解说:“我提出屯田垦植之策,受益的是百姓,富庶的是国家,两军对阵,百姓无辜,岂能因兵戈之争而置百姓于水火?圣上向以爱惜民生而受万民敬仰,即便夏王军队因此受益,但直正受益的是黎民苍生。所以,我以为,不是臣为窦建德做事,而是臣通过窦建德为百姓做事。”

李渊和李世民哈哈一笑,也不知信了没有。

说完魏征,我们再来说一说房玄龄。

房玄龄生在官宦世家,而且本人也是个神童,诗文俱精,还写得一手好字,草隶冠绝一时。18岁就中了进士,在大隋当上了授羽骑尉、隰城尉,当上了团级干部。

李渊刚一起兵,房玄龄就放弃大隋的锦绣前程,加入了李世民的部队,此后一直是李世民的第一谋士,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不要说张亮、李大亮,就是杜如晦,也是房玄龄举荐后才被李世民重用的,后来这些人都出将入相。

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李渊也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

玄武门之变,房玄龄还是总策划,李世民一继位,马上封他为梁国公,并且把房玄龄称为自己的萧何。而当时魏征作为太子党,还被关押着呢。

贞观初年,房玄龄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简化律令,废除了隋朝的苛酷刑法,他们制定的大唐律法,一直执行到唐朝灭亡也没变过。

房玄龄当了十五年大唐宰相,跟李世民作了双料亲家:女儿嫁给韩王,儿子娶了公主,李世民带兵出征,留在后方总理朝政的,不是太子和诸王,而是房玄龄,可见其能力及受信任程度。

房玄龄病重,李世民不但派名医医治,还让御厨给做病号饭。房玄龄是握着李世民的手含笑而逝的——为了能让房玄龄去得安心,病床前李世民亲房家二子当了大官。

关于房玄龄和魏征在大唐盛世肇建过程中的作用,《新唐书》说得很明白,就不用翻译了,因为原文更值得玩味:太宗用玄龄、如晦辅政。兴大乱之余,纪纲雕弛,而能兴仆植僵,使号令典刑粲然罔不完,虽数百年犹蒙其功,可谓名宰相。帝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谏,而房、杜让其直;英、卫善兵,而房、杜济以文。

标签: 房玄龄

更多文章

  • 他是唐朝十八学士之首,凌烟阁位列第三,李世民手下的能臣,房玄龄是其黄金搭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房玄龄

    根据题目就能想象得到他的彪悍,这人确实非常了不起,是唐朝18学士之首,凌烟阁排名也非常的靠前,与房玄龄简直绝配,历史上最著名的“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他了,他就是杜如晦。 他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朝取代周朝后,他的爷爷做了隋朝的工部尚书、义兴公,他老爹是隋朝昌州长史,他年轻的时候非常的聪慧,长大后,成了

  • 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竟然怕到要向李世民“求助

    历史人物编辑:芳家家的喵标签:房玄龄

    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竟然怕到要向李世民“求助”的地步。有一天,早朝结束了,朝廷文武百官皆已各自散去,只有房玄龄既不回家,也不回“办公室”去干活,而是一个人在皇宫大门口独自徘徊,不停走来走去。唐太宗很快就知道这事,误以为是他还有事要上奏,就把他叫进了宫里。“房爱卿,你这是怎

  • 房玄龄怕老婆?你只知千古风流一坛醋,却不知她曾剜目明志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房玄龄

    他是大唐的宰相,在唐初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居正一品的司空,更是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在了第五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谋略过人的宰相竟怕老婆,怕到什么程度呢?唐太宗李世民赐给他两个美人做妾,他都不敢要。他就是与杜如晦一起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房玄龄与其妻卢氏留下了一段“千

  • 魏征给李世民选美,竟选了百名丑女,并赐给了魏征,房玄龄大笑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房玄龄

    一,事发金銮殿大唐贞观年间,一次早朝,金銮殿上文武百官两厢站立,大唐天子唐太宗端坐龙椅,礼部尚书沈既济执笏奏道:“万岁,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臣以为,万岁应大幸天下,从各地招入民间漂亮女子百名,以彰显当今君民同德,昭示皇恩浩荡,恩泽四海。”“一派胡言!”沈既济话音未落,郑国公魏征怒容满面地出了班,

  • 让李世民下定决心,发起玄武门之变的不是房玄龄,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房玄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美名一直流传到现在。作为一代明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同时主动消灭地方各种割据势力,唐朝的繁荣和安定也是他的努力得到的。除了用盛世之君来形容李世民,还有一个词语也和他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玄武门之变"。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变,直到现在大部

  • 《隋书》全六册,唐代房玄龄等撰,多有曲笔敷衍,甚至有蓄意作伪之嫌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房玄龄

    《隋书》全六册,唐代房玄龄等撰,多有曲笔敷衍,甚至有蓄意作伪之嫌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历史解读《隋书》全六册,唐代房玄龄等撰,多有曲笔敷衍,甚至有蓄意作伪之嫌《隋书》全六册,唐代房玄龄等撰,点校本二十

  • 宰相房玄龄最怕的一个人,不是李世民,而且李世民都治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房玄龄

    对于唐朝的初期,尤其是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老伙计可以说个个都是国之栋梁。在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有一个人独领风骚,在宰相的位子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的房玄龄,房玄龄这个人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啦,他可不是因为一开始就跟着李世民打天下混好了关系才当上的宰相,而是完全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优秀的人品。能够在封建

  • 房玄龄推荐一书生,助唐朝灭3大枭雄,李世民:若他活着必为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房玄龄

    唐朝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三个月后,唐高祖李渊宣布退位,李世民正式登基,是为唐太宗。新帝登基,许多领导班子都要换,李世民在和房玄龄商定中书令(宰相)人选时,李世民感慨地说了一句话:“若是薛收还活着,我一定让他来当宰相!”对此,《旧唐书·卷七十三》云:及登极,顾谓房玄龄曰:“薛收若在,朕当

  • 房玄龄怕老婆,李世民:朕就不信摆不平,结果产生一女人爱用俗语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房玄龄

    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是啊,毕竟是家务事,虽然家里人犯了错误,可是并没有犯法。而清官虽然有权管理治下的百姓,可却无权约束那些没有犯法的百姓。因此,当清官在面对百姓的家务事时,他们也无权干涉,也没有办法解决。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并不是说所有的当官的人都不能断家务事。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很喜欢插手臣

  • 唐僧的弟子,只因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惨被唐太宗腰斩,害惨房玄龄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房玄龄

    腰斩,是古代最残忍的刑罚之一,能够有幸享受此刑的,还是寥寥无几的,一般不是昏庸至极的皇帝不会随意判下此刑,一般不是罪大恶极,也不会被判此刑,都要死了,也没必要这么残忍。但是这人,却在被千古传诵的伟大帝王李世民的手上,被腰斩了,而这人,其实说来,也不是犯了什么祸国殃民之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何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