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BBC推出杜甫纪录片 伊恩·麦克莱恩读杜甫英译诗

BBC推出杜甫纪录片 伊恩·麦克莱恩读杜甫英译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旅游的小土豆 访问量:340 更新时间:2023/12/12 12:39:52

BBC推出杜甫纪录片

迈克尔·伍德在成都杜甫草堂

在东方,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是不朽的;在西方,却很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4月6日,BBC(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了时长将近一小时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以下简称《杜甫》)。杜甫其人其诗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介绍给西方世界。

片中,BBC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到访中国,沿着杜甫生前的足迹,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回溯诗人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的一生。

他介绍说,《杜甫》根据的是当代史学家、教育家学者洪业的著作《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有比较深厚的学术背景支持,所以片子在学术方面没有硬伤。

明的对话

该片邀请哈佛大学汉学家宇文所安、牛津大学博士刘陶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祥安等学者,对杜甫及其诗歌进行了多重视角的专业解读。

“《杜甫》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中华诗词的恒远魅力和时代价值。”《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高昌说。但他也指出,因为中英文的差异,杜诗精美的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很难得到原汁原味的保留,“片中的英文翻译可以传达诗意,却无法传递汉语格律诗词平仄和骈对的特有魅力。这也算是一种美丽的遗憾吧。”

杜甫曾有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千多年来,杜甫的诗歌不断引发中国人的共鸣。现在,通过BBC的这部纪录片,杜甫其人其诗走了更辽阔的远方。

标签: 杜甫

更多文章

  • 从“茅屋歌”的立意,看杜甫的人格魅力〔181〕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典故漫话标签:杜甫

    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名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语义:诗人从“吾庐独破”以致全家长夜沾湿的痛苦体验中,联想到饱经战乱的整个国家,伤时悯世,推己及人,热切希望解除民间疾苦、“大庇天下寒士”,甚至为了他人利益,甘愿牺牲自己

  • 苏轼为表现自己,踩杜甫李白,合适吗?

    历史人物编辑:凡人摸史标签:杜甫

    林语堂说,苏轼是个酿酒师。此为确论。只不过,他忘了说,他酿出来的经常喝得儿子上吐下泄,朋友们避之不及。所以,这个师,绝非师傅的师,而是技师的师,他更喜欢的是创造,在失败中不断地尝试。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他喜欢喝酒。二是他酒量感人。他在《夜直秘阁呈王敏甫》里中写道:共谁交臂论古今,只有闲心对此

  • 李白和杜甫到底谁才是唐诗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杜甫

    李白和杜甫到底谁才是唐诗第一?首先,要先回答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标题,在我心里此二人应该并列第一。这不是怕喷而故意这般回答,不是的。打实讲,在我心里李杜并重,都是大神一样的存在。我是一个非常喜欢杜甫的人,喜欢他的严谨和沉郁顿挫。杜甫的诗在我心里是高度深度厚度俱存,他的秋兴八首真的是妙,他的《登高》让

  • “杜甫玩上cosplay”,学生课本硬核涂鸦走红,杜甫:你礼貌吗

    历史人物编辑:跳跳妈妈谈教育标签:杜甫

    文/跳跳妈妈 学习是个枯燥且乏味的过程,一节45分钟的课堂,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就像是一个世纪那么长。 中小学的一节课基本上都是45分钟,但是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差不多都是在30分钟左右,所以一节45分钟的课下来,学生们肯定会有走神的时候。那学生们走神的时候都在干些什么呢?有胆子大的学生会在下面搞

  • 孟浩然没给李白写过一首诗,却将友情写在此诗中,寄给不知名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孟浩然

    在中国的诗坛上,李白的名字万古长青,受到后人的顶礼膜拜。然而,李白虽然被誉为“谪仙人”,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更有自己的偶像。远的要算谢灵运,近的就是孟浩然。尽管孟浩然因为忤逆了唐玄宗,终身没有入仕,但并不妨碍李白对他的崇敬和好感。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从现在遗留下来的诗篇

  • 李白杜甫孟浩然三角关系曝光,没想到杜甫竟在食物链最低端

    历史人物编辑:莹时尚标签:孟浩然

    李白杜甫合称“李杜”,在中国诗坛是大哥大级别的人物。李、杜互相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李白杜甫的诗,大家总能信手拈来几首吧!谈星星谈月亮谈风花雪月……当我们年轻的时候,白哥轻狂我们也轻狂;当我们长大后,我们不敢再轻狂了而白哥依旧轻狂。可是最近对李白杜甫的认识,被一个网友的问答,深深地刷新了:题设

  • 一首诗得罪两个人,一个朋友一个领导,诗人孟浩然:我玩脱了?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孟浩然

    如果要评选唐朝最悲剧的诗人,我想孟浩然应该榜上有名。这位老大哥啊,以诗名闻天下,他是唐朝山水田园派的扛把子,和王维并称“王孟”,他是诗仙李白的偶像,李白为其作诗多首,还直接以诗表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然而就这样一个大诗人,在仕途上却一言难尽,要问为什么,用现在话来讲,就是情商离线,得罪了顶头上

  • 多年至交王维和孟浩然,各写了一首诗给宰相张九龄,高下立见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多是描写安逸恬静的山水风光和隐居生活为主,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把这种题材写到巅峰的却是唐代的两位山水诗大师——王维和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师代表人物,孟浩然比王维大12岁,成名却比王维晚,但这却不影响二人成为至交好友。王维出身河东王氏,家世不俗,又是状元及第,一生官运亨通,最高

  • 孟浩然:让人哭笑不得,一首诗没了官,一顿酒丢了命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孟浩然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出自孟浩然的《句》孟浩然人生最高光的时刻,就是写下这首诗那一瞬间。在唐朝,如果想当官,有两种途径可以走。第一就是科举,但过程比较慢,既要寒窗苦读,风险也特别大,万一不中,丢不起那

  • 一生未曾做官的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把山水田园诗打磨成个人品牌

    历史人物编辑:初夏听花开标签:孟浩然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的这首墨梅,早已超越对梅花本身的赞美,成为清高、自重、不媚俗的代言。年届不惑的王冕,结束了自己的长途旅游,不再四处漂泊。他选择会稽九里山,建造梅花屋,自称梅花屋主。从此,被称为圣手的王冕,远离黑暗的元朝官场,变身勤劳的农夫。他每日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