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安禄山造反,而是断了百姓的口粮

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安禄山造反,而是断了百姓的口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张聊史 访问量:4280 更新时间:2024/1/16 9:12:43

大唐的统治根基,是广大的“良家子”。良家子,不论男女,成年之后就可以分田。有露田和永业田两种,人死之后,露田收回国家,永业田可以自由继承。法律规定,田产每年都要重新分配一次,但地方官为了省事,基本不会去重新分。随着人口增涨,到武则天时期,全国田亩就分无可分了,而且伴随着大族的土地兼并。新成年的良家子,名义上可以分田,法律上也分到了田,但实际上根本无田可种,只能当奴婢或者佃户。但是,他们的义务却还在,必须缴纳赋税和徭役、兵役。

当时朝廷下令募兵,很多百姓直接切掉一根手指逃避。唐玄宗初年的盛世,是武则天时期,杀了很多大族,部分缓解土地矛盾。但唐玄宗中期,这种土地矛盾再次出现。朝廷无力在关中征税,只能疯狂在河北征税,同时以良家子为基础的军队,无法再招募到优秀兵员,想要继续对外扩张,只能把军政财大权交给节度使。这个时候,就该战略收缩,消减军费开支,大力整顿内政,缓解财政压力。

大唐衰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武周破坏了均田制和府兵制,导致百姓没有了土地。很多人骂募兵制,也就是节度使制度,其实节度使制度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央的开支,让政府不用往死里剥削百姓,所以募兵制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是矛盾是会积累的。如果没有安禄山史思明,那么大唐照样会衰弱,而且衰弱的原因不是叛军造反,而是百姓倔了大唐的坟墓。

当时的河北地区,是大唐帝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根据史书上记载,在天宝年间,河北地区的课户人数约占帝国总课户人数的三分之一,这也意味着河北地区承担着帝国将近三分之一的粮食税收。面对这样的结果,当地的百姓肯定怨声载道,因为他们的负担实在太重,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都被拿去供养别人了;与此同时,当地的官员和军人们肯定也不满,因为明明是自己地盘上的粮食物资,却要拿出一大部分优先供养别人。

河北百姓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大部分要交给官方,然后这些粮食要漕运到洛阳,由洛阳转运关中。河北人一看,粮食全运到洛阳了,自己没剩下多少,这样下去,河北人越来越不爽。加上异族将领或者说节度使与军民同吃同住,赏罚严明。这也是为啥,河硕三镇一隅之地能与唐中央打得有来有回。

节度使得设置以及安禄山叛变,玄宗真的不能背这个锅。唐朝历来都是有用外军,外族的习惯,能采取攻势的时候还好,到玄宗时期基本都外策略已经从攻势到了守势,那时候通讯手段和运输能力,设置节度使是必然的,而喜欢用外族这个导火线也就在这时候爆发了。所以后朝吸取了教训基本是不借外兵,更是极少重用外族将领了。

唐朝的问题跟汉朝一样,都是地方的三级行政制度没有建设好,地方缺了省这一级行政单位。汉朝的州和唐朝的道,都说明已经意识到地方在郡县两级行政单位外还应该有更高一级的行政单位,只是无论是汉武帝还是唐太宗唐玄宗都没能真的把这一级给制度化做好,或许是因为从汉到唐,还属于某种意义上的贵族政治,郡县之上不好再建一级行政单位。总之,宋朝开始,真正制度化建立了地方三级行政制度,藩镇这种情况就遏制住了,以后的朝,除了帝国末年彻底没有控制能力出现藩镇外,地方再也不可能出大幺蛾子。

标签: 安禄山

更多文章

  • 揭开杨贵妃为安禄山洗澡的真相后,杨贵妃和安禄山真的有染吗?

    历史人物编辑:西施小女标签:安禄山

    不管是《新唐史》还是《旧唐史》,“杨玉环沐浴安禄山的真相”当然没有记载在正史中,但这个“真相”几乎都记载在野史中。司马光在我们所知道的《资治通鉴》中也注意到了这件事。安禄山本人的形象就不太好,体型粗壮,头发浓密,像个野蛮人。他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花了很多钱贿赂大臣,让他们在唐玄宗面前为他说好话。很多

  • 安禄山有何能耐,让杨贵妃亲自给他“沐浴更衣”安禄山的谋反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安禄山

    公元251年,大唐帝国的皇宫里正在举行一场特别的仪式。只见,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被众人用彩色的布条包裹着抬到了正殿当中。随后,胖子爬进了一个水缸里。一个风姿绰约的女人从一旁走了出来,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始给这个胖子洗澡。这个胖子叫做安禄山,一旁给他洗澡的女人叫做杨玉环。那么,杨玉环为什么要在大庭广众下

  • 唐玄宗如此宠爱安禄山,安禄山为何要造反,换做任何人都选择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安禄山

    提起安史之乱,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次战争。唐朝正式因为这场战争,由盛转衰。之后再也无法重现往日的辉煌。而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其中负主要责任的绝对是安禄山。由于安禄山的带头起兵,才有后来声势浩大的造反。其实,安禄山造反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他并不是说被逼无奈的,相反,安禄山很受唐玄

  • 安禄山如此嚣张却很怕一位奸臣,如果他活着,安禄山还敢造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青鸟之鸣标签:安禄山

    唐玄宗李隆基平定韦后的叛乱,前期励精图治,是一代明君,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在后期,唐玄宗开始飘飘然,沉迷于美色之中。此时的朝,朝廷被一位奸臣所控。这位奸臣手段非常害人害的竟然让别人感激自己,甚至藩镇节度使都忌惮他。这位有名的奸臣就是李林甫。李林甫出生于名门世家,所以从小就精通音律,很有学识。他这个人

  • 安禄山与杨贵妃的真实关系:没有绯闻,只是一起“学跳舞”?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安禄山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当年为讨好杨贵妃,甘愿拜这个比自己小16岁的女人为干娘。唐朝有“洗三”的习俗,即新生儿出生第三天,要给他(她)洗澡,穿上新衣服,以图消灾解难、逢凶化吉。于是,在安禄山生日过后的第三天,“干娘”杨玉环就把他召至宫内,先是命人给他洗浴,然后以一个彩色大轿抬着游行。一群宦官、

  • 专家发掘千年唐墓,看到墓道壁画后推断:墓主或是安禄山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安禄山

    位于我国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南15公里的田庄村中有一个流传了千年的古墓传说。相传在村中的大墓中埋有一位能施法降下冰雹的“雹神”李佐车。《汉史》记载:李佐车是秦末汉初著名的军事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千古名言就从他口中说出来的。他去世后,汉高祖念其战功特下诏为其在全国各地建庙祭祀

  • 杨贵妃安禄山绯闻之谜,杨贵妃死后安禄山为何痛哭几日不止?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安禄山

    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的“绯闻”,主要是源自“贵妃洗禄儿”一事。这件事不仅被野史演义所记载,就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有提到。相比司马光的隐晦记载,野史演义中记载的内容更符合绯闻之说。我们先看一下司马光是如何描述“贵妃洗禄儿”的,是说安禄山过完生日第三天,杨玉环将其召进宫来“洗三”,玉环用锦绣做成的大

  • 安禄山生命中的“贵人”,他要不出手相救,安禄山早被乱棍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两张脸标签:安禄山

    唐朝是封建时期的一个以强盛闻名的朝代。在其全盛时期,唐都成为当时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唐都长安也成为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碰撞的一个中心。大唐凭借无与伦比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武备实力,称雄于一时,千里万里之外的使者、客商,如同过江之鲫,川流不息络绎于途,奔走在通往唐朝的大道上。封建社会有一句套

  • 唐朝安禄山能造反,并不是因为他是安禄山,而是因为这个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安禄山

    初唐时府兵很精锐,到后来朝廷允许自由买卖永业田,社会贫富分化,土地兼并,就很多府兵逃避官府服役。在唐玄宗时发鱼书到果毅,折冲府都调不出部队来,不得已只能用招募的方法募集壮士,那些原来的府兵都去应招,唐朝就开始兵农分离的制度,这些人开始都叫纩骑,也是轮番服役,后来就是常备,也隶属各节镇,唐朝的节度使制

  • 杨贵妃死后,安禄山痛哭不止?安禄山的这一举动早已说明了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安禄山

    提到唐玄宗就不能不提杨贵妃,提到杨贵妃就不能不说安禄山,总之,这三个人的名字是注定纠缠千年,并继续纠缠下去了。唐玄宗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将儿媳杨玉环变成了自己的贵妃,然后后宫粉黛无颜色,那么,杨贵妃又是怎么回报唐玄宗的呢?要知道杨贵妃真正成为唐玄宗的妃子的时候,唐玄宗已经六十岁了,而杨贵妃不过才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