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你以为我在“洗白”安禄山,你错了,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

你以为我在“洗白”安禄山,你错了,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花花史界 访问量:4810 更新时间:2024/1/15 13:00:29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朝代,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一提起唐代,我们就想到了飘逸潇洒的李白,想到了倾国倾城的杨玉环,想到了千古明君李世民,想到了朗朗上口的唐诗。

唐朝为后人留下的珍贵财富,我们几代人都挖掘学习不完。在深刻挖掘唐朝历史文化时,我们也不免为这样一个盛世王朝的陨灭感到惋惜。众所周知,自安史之乱后,唐朝便不复往日的繁华昌盛,开始一蹶不振。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安禄山。作为安史之乱的主谋,就是因为他,国家才变得破乱不堪。

大多数人提到安禄山,心里都满是厌恶和怨恨。其实历史上的安禄山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堪,每日只知道贪图美色,结交权贵,他本人其实非常有才能。你要是以为我是在“洗白”安禄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人们刻板印象里的安禄山

在诸多影视作品之中,我们看到的安禄山形象一直是这样的:肥头大耳,奇胖无比。凭借着一个聪明的头脑四处招摇撞骗,蒙混过关,靠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哄的皇帝团团转。

而在正式得到唐玄宗赏识之前,安禄山早就凭借着自己的精明狡猾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商人,终日里不是忙着迎合他人做生意,就是沉迷于温柔乡里,和美人喝酒玩乐。这样一个人,不论怎么看,都像极了一个纨绔之辈,哪里有半点的能力可言?

他能成功搭上唐玄宗,也是凭借着巧劲。当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天子有一个花容月貌,美的不可方物的妃嫔,名叫杨玉环。只要是杨贵妃想要的,皇帝无论如何都会满足她。安禄山就是巴结讨好了杨玉环,才讨得了唐玄宗的喜爱,官位一路高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竟然有胆子起兵谋反。

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人们一提起安禄山,就满是厌恶和怨恨,厌恶他阿谀奉承的嘴脸,怨恨他将唐朝的盛世毁于一旦。可我们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只知道贪图享乐,攀权附势的人是怎么从一个平民成为富商,甚至成为当朝天子的养子的呢?能拥有这样的成就,安禄山靠的绝不仅仅是嘴皮子。

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安禄山其实并不是大唐人,出生于西域突厥族的他,自由跟随巫师母亲生活,由于母亲的特殊身份,安禄山从小便受到突厥整族的礼遇,日子也算过的不错。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越来越向往外面的世界,尤其是那个人们口中的盛世大唐,更是让他魂牵梦萦。

等到他成年以后,终于脱离母亲的严厉监管,自己偷偷跑了出来,想要亲眼去看一看大唐。离开了母亲照顾的他为了维持生计,竟然做起了牙郎。所谓牙狼呢,就是做小买卖的商贩。凭借着能说会道的嘴皮子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安禄山的小生意也是做的风生水起。

按这样的剧情走下去,安禄山说不定哪一天就成为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可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安禄山自己也想不到,就因为自己嘴馋,想偷一只羊吃,就被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抓住,成为了阶下囚。为了活命,安禄山只能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讨好张守珪,希望他能放了自己。而张守珪见识了安禄山这能言善辩的能力,起了招揽的意思,而安禄山也想有个安稳前程,就这样,安禄山成为了张守珪的部下。

很快安禄山就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张守珪最信任的人,不论张守珪去哪,都要带着安禄山。就这样,安禄山在军营里混的风生水起,凭借着好口舌,惹得诸多将士对他关爱有加。而他的名声也逐渐传到唐玄宗那里,唐玄宗也对他赏识有加,并给他加官进爵。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身在权力中心的安禄山并不满足,他想要的也绝对不止是高官厚禄。

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安禄山又费力好大一阵功夫搭上了杨贵妃这条线,毫不手软地将无数奇珍异宝送进她的宫中,又用花言巧语哄的杨贵妃晕头转向,收了他做养子。有了杨贵妃这个靠山,安禄山在朝中的地位算是无人能及了。

见识了绝对权力带来的好处,怎么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安分守己呢?很快安禄山就不甘于只做皇帝的宠臣,而是起兵谋反,有了自己将皇帝取而代之的想法。说干就干,很快安禄就凭借着自己的权力,在自己管辖的范阳郡城悄无声息地建起了一座雄武城,在这里招兵买马,制造武器。有了武器基础还不够,为了保证自己的计划能够成功,安禄山还收买了不少京城中的人打探敌情,收集消息。

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安禄山准备好了一切,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发动了战乱,这就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在这场战争中,唐玄宗人心尽失,被迫让位,就连宠妃杨玉环,也被逼无奈,只能自缢了结余生。

安禄山的突然袭击让唐朝猝不及防,等缓过神来,便立刻发动了反击。安禄山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但最终却还是被唐朝消灭殆尽了。只是可怜安禄山处心积虑谋划多年,最终还是没有成功改写历史,反而给自己留下了千古骂名。

结语

了解了历史上真正的安禄山以后,我们才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只知享受的人,他也十分的有计谋,有野心。要不我们也无法解释,他是如何从一个平民百姓如何逆袭成权倾朝野的大官的。

影视剧总是如此,为了让主角更好更突出,就将配角故意丑化恶化,让好人更好,坏人更坏。其实真正的历史,还是得看史书,而不是简简单单看一部剧,靠一些人云亦云的评价来认定评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安禄山

更多文章

  • 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安禄山造反,而是断了百姓的口粮

    历史人物编辑:老张聊史标签:安禄山

    大唐的统治根基,是广大的“良家子”。良家子,不论男女,成年之后就可以分田。有露田和永业田两种,人死之后,露田收回国家,永业田可以自由继承。法律规定,田产每年都要重新分配一次,但地方官为了省事,基本不会去重新分。随着人口增涨,到武则天时期,全国田亩就分无可分了,而且伴随着大族的土地兼并。新成年的良家子

  • 揭开杨贵妃为安禄山洗澡的真相后,杨贵妃和安禄山真的有染吗?

    历史人物编辑:西施小女标签:安禄山

    不管是《新唐史》还是《旧唐史》,“杨玉环沐浴安禄山的真相”当然没有记载在正史中,但这个“真相”几乎都记载在野史中。司马光在我们所知道的《资治通鉴》中也注意到了这件事。安禄山本人的形象就不太好,体型粗壮,头发浓密,像个野蛮人。他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花了很多钱贿赂大臣,让他们在唐玄宗面前为他说好话。很多

  • 安禄山有何能耐,让杨贵妃亲自给他“沐浴更衣”安禄山的谋反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安禄山

    公元251年,大唐帝国的皇宫里正在举行一场特别的仪式。只见,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被众人用彩色的布条包裹着抬到了正殿当中。随后,胖子爬进了一个水缸里。一个风姿绰约的女人从一旁走了出来,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始给这个胖子洗澡。这个胖子叫做安禄山,一旁给他洗澡的女人叫做杨玉环。那么,杨玉环为什么要在大庭广众下

  • 唐玄宗如此宠爱安禄山,安禄山为何要造反,换做任何人都选择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安禄山

    提起安史之乱,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次战争。唐朝正式因为这场战争,由盛转衰。之后再也无法重现往日的辉煌。而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其中负主要责任的绝对是安禄山。由于安禄山的带头起兵,才有后来声势浩大的造反。其实,安禄山造反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他并不是说被逼无奈的,相反,安禄山很受唐玄

  • 安禄山如此嚣张却很怕一位奸臣,如果他活着,安禄山还敢造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青鸟之鸣标签:安禄山

    唐玄宗李隆基平定韦后的叛乱,前期励精图治,是一代明君,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在后期,唐玄宗开始飘飘然,沉迷于美色之中。此时的朝,朝廷被一位奸臣所控。这位奸臣手段非常害人害的竟然让别人感激自己,甚至藩镇节度使都忌惮他。这位有名的奸臣就是李林甫。李林甫出生于名门世家,所以从小就精通音律,很有学识。他这个人

  • 安禄山与杨贵妃的真实关系:没有绯闻,只是一起“学跳舞”?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安禄山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当年为讨好杨贵妃,甘愿拜这个比自己小16岁的女人为干娘。唐朝有“洗三”的习俗,即新生儿出生第三天,要给他(她)洗澡,穿上新衣服,以图消灾解难、逢凶化吉。于是,在安禄山生日过后的第三天,“干娘”杨玉环就把他召至宫内,先是命人给他洗浴,然后以一个彩色大轿抬着游行。一群宦官、

  • 专家发掘千年唐墓,看到墓道壁画后推断:墓主或是安禄山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安禄山

    位于我国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南15公里的田庄村中有一个流传了千年的古墓传说。相传在村中的大墓中埋有一位能施法降下冰雹的“雹神”李佐车。《汉史》记载:李佐车是秦末汉初著名的军事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千古名言就从他口中说出来的。他去世后,汉高祖念其战功特下诏为其在全国各地建庙祭祀

  • 杨贵妃安禄山绯闻之谜,杨贵妃死后安禄山为何痛哭几日不止?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安禄山

    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的“绯闻”,主要是源自“贵妃洗禄儿”一事。这件事不仅被野史演义所记载,就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有提到。相比司马光的隐晦记载,野史演义中记载的内容更符合绯闻之说。我们先看一下司马光是如何描述“贵妃洗禄儿”的,是说安禄山过完生日第三天,杨玉环将其召进宫来“洗三”,玉环用锦绣做成的大

  • 安禄山生命中的“贵人”,他要不出手相救,安禄山早被乱棍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两张脸标签:安禄山

    唐朝是封建时期的一个以强盛闻名的朝代。在其全盛时期,唐都成为当时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唐都长安也成为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碰撞的一个中心。大唐凭借无与伦比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武备实力,称雄于一时,千里万里之外的使者、客商,如同过江之鲫,川流不息络绎于途,奔走在通往唐朝的大道上。封建社会有一句套

  • 唐朝安禄山能造反,并不是因为他是安禄山,而是因为这个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安禄山

    初唐时府兵很精锐,到后来朝廷允许自由买卖永业田,社会贫富分化,土地兼并,就很多府兵逃避官府服役。在唐玄宗时发鱼书到果毅,折冲府都调不出部队来,不得已只能用招募的方法募集壮士,那些原来的府兵都去应招,唐朝就开始兵农分离的制度,这些人开始都叫纩骑,也是轮番服役,后来就是常备,也隶属各节镇,唐朝的节度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