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初,党项李继迁祖孙三代为何坚决要建立西夏?宋朝又为何妥协?

宋初,党项李继迁祖孙三代为何坚决要建立西夏?宋朝又为何妥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秦汉历史号 访问量:3597 更新时间:2024/1/22 23:17:28

宁夏银川附近的贺兰山下,分布着一片高低不同的黄色土丘。

民间不知其为何物,只是奇怪其寸草不生,也从来没有见到过鸟落在土台上。

史学界和考古界称其为‘唐墓”,但也不清楚何以如此气势雄伟,恢宏壮观。

终于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段被黄沙掩埋了数百年的历史和古迹再次浮现,让世人知其为何物。

1972年,我军某部战士在贺兰山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地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

且在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上面竟刻有一行行的方块文字,可这些文字谁也看不懂。

部队领导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收到消息后,立即组织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挖掘。

10天之后,一个尘封近800年的古老墓室重见天日,被称为“中国金字塔”的西夏王陵的身份得到确认。

这一发现,震惊了考古界!

西夏政权与宋、辽(金)政权形成中国历史上近200年的三国时代(同期存在的大理国远比三国实力弱小),较之魏蜀吴仅60年的三国对峙远为久长。

且西夏军力强盛,足以寇境宋、金,境内西夏文、汉文、藏文并行,懦学与佛教昌盛,堆成独其特色的西夏文化。

然而西夏亡国之后何以繁荣的史化、剽悍的民族都迅速消失了?

主流意见认为,西夏在元代一直被看成是宋、辽、金的属国,且成吉思汗死于征西夏的军中,所以西夏没有资格得到一部专史,以致被灭其国,去其史。

在被历史遗忘了近千年后,随着西夏历史文物与文献不断被发现,一个强大工朝的崛起与覆灭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

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也可能是鲜卑族的一支)。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源起于青藏高原,有些部落发育成熟后逐渐向外迁徙。

传说炎帝部落就是较早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羌人,成为中原农业文明的先驱。

“禹兴于西羌”,那么中国第一个王朝,即夏朝也可能是以羌人为主体,并形成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留居在西部地区的羌人,仍保存其传统文化,“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

因其畜牧业发达,以“牧羊人”(“羌”字的由来)著称于世。

隋唐时期,活动在甘青和川藏高原的羌人有党项羌、白狗羌等羌人部落,多被吐蕃融合。

在吐蕃强大势力的挤迫下,党项族旗陆续北迁,在陕、甘、宁一带居住,力量逐渐壮大,由于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受到唐朝的重视和封奖。

唐未五代藩镇割据时期,党项族建立起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割据政权,节度一方,统辖五州之地。

这五州之地成了后来西夏独立建朝的基础,历经祖孙三代人完成,开创者是李继迁

李继迁祖上本姓拓跋,唐朝贞观年间归唐,赐姓李。

北宋初年,北宋政权挟强盛之势要求割据五州之地的党项族交出管辖权,主事的李继迁的族兄于是献地朝宋。

李继迁此时只是一个中层干部,不过他提拔得早,12岁就担任这职务,是党项人历史上最年轻的将领。

此时,年仅20岁的李继迁坚决反对降宋,他召集族人与亲信说:

吾祖宗服食兹土逾三百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视一方。今诏宗族尽入京师,死生束缚之,李氏将不血食矣!奈何?

拒绝降宋的李继迁听取部下的意见,先传出乳母的死讯,借发丧之名将兵甲武器暗藏在灵柩之中,部下扮作送葬队伍,避开宋军的监视,离城而去。

随后,李继迁率部逃至距夏州300多里的一处沙漠绿洲建立根据地。

李继迁采取诈降的手段,骗取宋朝将领的信任,但在受降时,党项军伏兵骤起,擒杀宋将,并假扮宋军,袭取银州。

宋朝闻讯大惊,立即发动银州收复战。李继迁不敌,退出银州,转而投靠辽固,请求册封。

辽国为牵制宋朝,将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李继迁,册封其为夏国王。

李继迁立国之后,采取“联辽扰宋”的策略,不断侵扰宋境。宋真宗继位(998年)后,李继迁派遣使者求和。

已被西夏骚扰得疲惫不堪的宋朝便任命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管理夏、银等五州之地。

这片归属宋朝版图已15年的土地重新落到了党项李氏的手里。

李继迁获取五州之地后继续四处扩张,屡屡获胜。

直到有一次,有个已经归附宋朝的吐蕃酋长诈降李继迁,李继迁拒绝了部下劝他将计就计消灭吐蕃军的建议,结果被吐蕃军突袭,左眼中箭而死。

李继迁虽意外身亡,但无论如何,在李继迁的生命里,西夏政权已经在宋、辽夹缝中建立起来。

考虑到当时宋、夏的实力对比,这样的成就是匪夷所思的。

李继迁的军队只有数万人,即使后来在西夏国力最强盛时军队总数也不过50万人(全民皆兵制,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觇斗)。

而宋朝仅京城的禁军就多达80万人,宋仁宗时有军队125万,且武器装备远优于李继迁的部队。

宋太宗曾向李继迁派来的使者展示劲卒强弓,笑问“羌人敢敌吾?”使者说党项军队看到这样的弓就会吓跑,不要说作战了。

西夏得以独立的主要因素还是统治集团的意志。

李继迁一心一意追求独立建国,而宋朝对维护宁夏地区的统一却显得三心二意,宁夏到底不是燕云。

尤其宋真宗上台后,在辽军不断侵袭并发动澶州会战的压力下,能取得澶渊之盟已经令真宗精疲力竭。

因此,对是否坚持宁夏地区的归属也就不那么意志坚定,最终作出了让与李继迁的决定。

宋朝放弃这片土地的考虑,一方面是企图将该区域让给李继迁后,转而利用其牵制主要敌患辽国(事实上并不成功),另一方面是无力剿灭夏军,守卫成本又过高。

宋朝防守宁夏地区的军粮马料和军需一向都依赖关中诸州供给,行军转饷,千里跋涉,粮运艰辛,民不堪命。

李继迁则采取以逸待劳、断宋粮运、长期围困、“利则战、不利则退”的战略,屡屡骚扰宋军,劫持粮草,令宋朝相当头痛。

有一次宋朝派兵护送四十万石粮饷赴灵州,全部为李继迁伏获。

宋朝随即派五路大军惩罚性进剿,却因李继迁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使宋军在沙漠里往来奔波,无功而返。

李继迁临死前说:

我族受吐蕃与吐谷浑之迫,无奈离井背井,被汉室流放在不毛之地,经年受累。若要族种不亡,就得自己立世立朝。

而他的子孙忠实执行了他的独立王国的理念。

李继迁死后,其24岁的儿子李德明继位,将统治中心迁往贺兰山东麓的兴州(夸宁夏银川市)。

李德明采取“依辽和宋”的战略,同时向辽、宋称臣,接受两国封号,并西收回鹘,击败吐蕃,把领土扩大到河西走廊。

由此,李德明时代的扩张奠定了西夏立国的规模,并完成了称帝的准备。

李德明在位29年,在西夏建国的事业中扮演了承上下的角色。

李德明似乎不太擅长作战,虽对外用兵频繁,取得“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的成绩,但打败仗的时候很多。

直到李德明极有军事才干的儿子李元昊担任主将后,才使西夏军队所向披靡。

李德明死于1032年,李元昊接任了他的位置,随后,李元昊用了六年时间筹备建国(此前李继迁时期的“夏国王”为辽国册封,名义上为辽国之臣)。

1038年,34岁的李元昊在银川称帝,定国号为大夏,正式开创了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

备注:本文为转载文章

看了本文后如对神秘西夏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购买阅读下面这部《解密西夏》一书,能帮助读者更多更好地了解西夏的前世今生:

简介:《解密西夏》是“正说西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以近些年对西夏学的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从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生动翔实地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短暂却又神秘的西夏王朝。

更多推荐阅读:神秘的西夏人物故事,废太子亡国不拒死,幼子要求随父殉国被拒绝

神秘的西夏,有特殊远程炮兵部队,蒙古大军六次攻打才最终消灭掉

成吉思汗六征贺兰,前后二十二年,最后决战时黄河岸边积尸数十万

标签: 李继迁

更多文章

  • 揭秘李继迁最后一战:声东击西巧取凉州,受降轻敌英雄殒命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李继迁

    导读西夏民族英雄李继迁,从19岁时竖起反宋大旗,以地斤泽为第一个根据地,转战于黄土高原的大山沟壑,先后取得银州、夏州、灵州等地,极大的拓展了党项人的生存空间,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读者可自行查阅前面的几篇文章。今天要介绍的是西夏太祖皇帝李继迁生平最后一战,夺取凉州之战,

  • 无名小卒李继迁的野望,终成大宋朝之患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李继迁

    在李继捧献地归宋的时候,大宋天子赵炅根本不知道李继迁是谁,怎么去重视他?知道李继迁还是在他叛走之后。做为李继捧直系的亲属们都乖乖的打包行李去东京,身为旁支的李继迁却奔走地斤泽拒绝归宋,这一切都只源于李继迁的野心,如果不是嫡系内迁,怎么也轮不到李继迁这个旁系出头,但是,历史就是给了李继迁这个机会。李继

  • 少年英才李继迁,西夏政权真正的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李继迁

    在我国历史上,少数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是两种不同的政权体系,双方有时候时以敌人的形式存在的,有时候也是以盟友的形式存在的,政治身份与历史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当时诸多的少数民族逐鹿中原,基本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这些政权虽然存世的时间非常短暂,可都在我国历史

  • 郭虾蟆:他为一个王朝划上了最后的句号,一段英雄的悲歌响彻云霄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郭虾蟆

    郭虾蟆:焚身报国志,秦腔颂英雄我是很喜欢看戏剧的,特别喜欢昆曲,感觉那剧中的唱腔就是一首首的诗,而通过唱则更有助于记忆,所以,如牡丹亭中的很多优美唱段,那诗般的句子,我都能记得,尽管我荒腔走板,唱得是“呕哑嘲哳难为听”。有一阵子又喜欢上了秦腔,原因听了华阴老腔,感觉好极了,那十分接地气的高亢,彻云裂

  • 《陆判》:一个失败的批判故事,一个秀才的幻想,一个作者的自传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陆判

    一个失败的批判故事《陆判》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系列”中较为经典的一个故事情节,但可惜我没有看懂。之所谓“不懂”,也许是我带着这样一种期待去读这个故事的,我以为蒲松龄会在这个故事中继续沿袭他“以阴照阳”的手法批判现实世界。但通篇读下来发现《陆判》的故事情节非但没有丝毫的批判色彩,反而有一种“黑白颠倒”的

  • 如果完颜宗望不死,金朝会成为第一个少数民族创立的大一统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刘欢说历史标签:完颜宗望

    公元1127年,汴京破,北宋灭亡,徽钦二宗被金兵所俘,史称靖康之变。徽宗第九子赵构在李纲等人的支持下,同年于应天称帝,改元建炎,是为南宋第一任皇帝。中原沦陷之后,金太宗多次命大军南下,意欲一举灭亡偏安一隅的南宋皇廷。然而在南宋军民的殊死抵抗下,灭辽伐宋的大金铁骑节节败退,全然已无当年逐鹿中原的无敌气

  • 宋钦宗手下没有猛将吗?完颜宗望南下时,为何宋朝军队如此溃败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完颜宗望

    靖康之耻发生前,是有一个过程的。辽国尚未灭亡,在童贯的建议下,北宋与金人合谋,一起灭亡了辽国。可是宋朝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差,连当时辽国的南京燕京都打不下来。整场战争,都是在看金国人表演。原本承诺给宋朝的燕云十六州,其实也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毕竟仗都是人家打的,而且完颜阿骨打期间还去世了,金太宗不能完

  • 赵构主动提出去金国当人质,完颜宗望用射箭为难他,结果反被打脸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和赵构比箭术,他射出了三个十环,但是赵构一出手,完颜宗望才知道技不如人,后又怀疑他是冒牌皇子。1126年正月,汴京危在旦夕,金人大肆攻城,宋军在李纲将军的率领下死守城门,滚木礌石,火油箭矢一起招呼完颜宗望的兵将,打得他们抱头鼠窜,一天下来损失了几千兵力。 眼看打不下,完颜宗望提出议和条件,派

  • 北宋陈抟老祖有多神?给一家人算命掉头就走,多年后那人成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陈抟

    北宋的陈抟老祖究竟有多神?一觉能睡一百多天,历经唐朝、五代十国一直活到了北宋年间。118岁时准确预言自己死亡时间,没想到他死后7天身体尚有余温。而最让人惊诧不已的,便是有人请他去算命,结果刚进门他就调头走了,并说那一家子人都不是凡人。结果多年过去他的预言完美应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陈抟是唐懿宗时

  • 张咏访道,陈抟仅传授他一套剑术,至于修道之术却是一句未传

    历史人物编辑:团团说历史标签:陈抟

    宋朝名臣张咏少年之时,一心访仙求道,听人说华山的陈抟老祖是当世神仙,便到华山拜见陈抟,想在华出隐居,跟老祖学习道法。陈抟说:“如果你真要在华山隐居,我可将华山分一半给你。但你将来要做大官的,不能做隐士。如今天下方定,百姓未安,你如此大才,怎可不救民于水火呢?”,张咏闻听此言,深以为然,盘恒一月,陈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