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西夏民族英雄李继迁,从19岁时竖起反宋大旗,以地斤泽为第一个根据地,转战于黄土高原的大山沟壑,先后取得银州、夏州、灵州等地,极大的拓展了党项人的生存空间,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读者可自行查阅前面的几篇文章。今天要介绍的是西夏太祖皇帝李继迁生平最后一战,夺取凉州之战,此战之后李继迁英年早逝,殒命疆场,因此这也是李继迁留给党项民族和后代最大的遗产之一,李继迁究竟为何要夺取凉州?他又是如何取得凉州?为何在胜利之时又英年早逝,本文将一一为您解答。
一路向西,唯一选项
凉州,即今甘肃省武威市。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温末、六谷吐蕃等政权的都城。地处河西走廊东部要塞,是河西走廊的重要门户。凉州地势平坦辽阔,拥有西北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凉州亦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曾经一度更是整个西北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其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李继迁在夺取灵州之后,党项人的地盘进一步扩大,但李继迁的野心并没有因此而收敛,党项人该往何处扩张呢?往东,有宋辽两大强国,往北,荒凉大漠,此时还不需要,往南,皆是宋土,那历史留给李继迁唯一的扩张方向,就只能是一路向西了。西边虽多荒漠戈壁,但除了荒漠戈壁,还有水草丰盈的河西走廊,想要拿下河西走廊,那有必须先夺取它的东大门凉州,虽然此时此地的主人是青藏高原上下来的吐蕃人,他们从唐末占据此地,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比起宋和辽,显然吐蕃人这一边更好突破。因此,从攻下灵州以后,凉州城自然就进入了李继迁的视野。
声东击西,千里奔袭
如何攻取凉州?虽然吐蕃没有宋辽那样强大的综合国力,但凉州铁骑,横行天下,他们的骑兵,并不比西夏的铁鹞子(西夏骑兵)实力差多少,更何况此时潘罗支为首的吐蕃人已经归附北宋,凉州又与灵州相距近千里,悍然出兵势必引起吐蕃人的激烈反抗,并且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向北宋求援,李继迁大军一离开灵州,立马会陷入潘罗支和北宋的东西夹击之中,腹背受敌,那时不要说凉州打不下来,大本营灵州也会被宋朝夺回,或许情况会更糟糕。因此明目张胆夺取凉州是行不通的,那如何才能夺取凉州呢?
兵者,诡道也。李继迁是出色的游击战专家,和宋朝斗争的这二十年间,他显然已经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军事家。他制定了一个绝妙的计划:派出部分军队,开往北宋的环州、庆州方向,被北宋造成他要攻占环庆的假象,北宋刚失去重镇灵州,此时的神经极为脆弱,因此党项人刚有风吹草动,北宋这边就已经如临大敌了,在北宋积极防御西夏攻城的同时,李继迁已经率领大军星夜奔向凉州,连吐蕃人都没想到,自己家门口什么时候突然就出现了一支西夏大军,因此吐蕃人并没有做好御敌的准备,仓皇之间,吐蕃人抵抗不住西夏大军,吐蕃首领潘罗支只好宣布投降。
历史重演,英雄殒命
李继迁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如此轻易地夺取凉州,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此时的北宋,仍然紧张的防御着西夏大军来攻,而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凉州已经成为西夏人的囊中之物。这是一场典型的声东击西,千里奔袭的战役,李继迁天才般的军事能力得以体现,堪称封神之作。李继迁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丝毫没有察觉危险正在逼近。在夺取凉州后,由于敌军投降,李继迁并没有屠城,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当即接触吐蕃军队的武装,他认为已经胜利,军队奔袭千里需要调整,所以暂缓了受降,从当时的情况看,李继迁作为一个胜利者,并且手握大军,这点自信还是可以有的,但他高兴得有点太早了。
潘罗支当时没有能力和李继迁展开一场正面决战,如果真那样做了,他的吐蕃军队将悉数战死,最后还是李继迁夺取凉州。为了保存实力,他选择了投降,准确说,是诈降。李继迁在凉州休整两天后,前去与潘罗支约定的地点受降,此时的李继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顾部下阻拦,带着几百人前去受降,这场景像极了当年李继迁刚刚起兵时,老娘和媳妇被宋军俘虏后,他向宋军将领曹光实诈降,曹光实带着几百人来受降,结果被李继迁反杀,还顺便夺取了银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论是因果报应,还是巧合,在李继迁接受潘罗支投降的仪式上,和当年李继迁向曹光实投降如出一辙,潘罗支捧上降表,李继迁正要上前去接,埋伏在附近的弓箭手万箭齐发,李继迁一只眼睛当场被射瞎,忍着剧烈疼痛,他指挥带来的几百人展开反击,在属下的拼死护卫下,李继迁和他的残军败将一路向东逃去,兵败如山倒,大势已去,凉州城又回到了吐蕃人手中。
结语
在逃回灵州的途中,李继迁悔恨交加,由于伤势过重,最终死在了归途。临终前,他告诫儿子要请求归附北宋,确立李氏在西北的合法地位,日后再根据局势变化有所进退,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李德明继位,西夏的历史又将翻开新的篇章。需要一提的是,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在即位之初就发动了攻占凉州的战役,并且一举攻取了河西走廊,终于实现了父祖的西拓理想。李继迁为西夏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戎马一生,建立了西夏的国家雏形,于党项人而言,他是为追求民族独立,拓展生存空间而死的民族英雄,一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