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陆判》:一个失败的批判故事,一个秀才的幻想,一个作者的自传

《陆判》:一个失败的批判故事,一个秀才的幻想,一个作者的自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醉轻弦V 访问量:4926 更新时间:2024/1/1 23:40:51

一个失败的批判故事

陆判》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系列”中较为经典的一个故事情节,但可惜我没有看懂。之所谓“不懂”,也许是我带着这样一种期待去读这个故事的,我以为蒲松龄会在这个故事中继续沿袭他“以阴照阳”的手法批判现实世界。

但通篇读下来发现《陆判》的故事情节非但没有丝毫的批判色彩,反而有一种“黑白颠倒”的感觉。故事中的判官徇私枉法,朱尔旦通过请判官喝酒的方式,顺利让判官给自己换心,又给相貌不佳的妻子换了一个漂亮脑袋。

本以为蒲松龄会在故事的最后讥讽批判一番,但没有想到他却以一个近乎掐媚的口吻“陵阳陆公犹存乎?尚有灵焉否也?为之执鞭,所忻慕焉”结束了这篇故事。也就是说他非但没有讥讽,反而对判官十分赞许,对朱尔旦的遭遇十分羡慕,宁愿为他执鞭成为仆役。

因此这足以使读者下以定论说这是一篇极为失败的“魔幻批判现实主义”,官方评析说表达了蒲松龄对人间美好的一种愿望,但这种评析是极为荒诞的,因为在故事中并不见得蒲松龄宣扬了种人间美好。或者这是否可以令读者认为,所谓的美好就是:愚笨的人可以通过换心变得聪明,丑陋的妻子可以通过换头变得漂亮?

然而这种设定就现实价值来说本身就是背道而驰的,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断定这个故事的失败。

①判官的徇私

陆判官作为阴间的大法官,专门处理亡魂之间的种种纠葛,我们且不说这些纠葛是什么。仅凭陆判官的身份来说,作为阴间的判官,那么他自然是秩序和公正的维护者,倘若说阴间没有秩序可言,那么又何需要判官的存在呢?

但陆判官显然并没有尽职尽责,他替朱尔旦换心,这本身就是违背竞争规则的。倘若说换心是为了让朱尔旦活下去,那么反倒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但实际并不是,仅仅是为了让朱尔旦获得功名。那么这无疑就等于是作弊和投机取巧了。

但陆判官作为秩序和规则的守护者,显然违背了这一点,朱尔旦请他喝酒,反而使他的行为变成了一种腐败。

②朱尔旦的无情

作为一个儒家学生,孔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又说要“敬鬼神而远之”,但朱尔旦非但没有远鬼神,还喝醉之后把鬼神的塑像给背了过来,可见朱尔旦不但愚笨,而且还不听老祖宗的话,肆意乱来。

其二朱尔旦嫌弃妻子相貌不佳就不说了,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他公然要求判官给自己的妻子换一个脑袋,这就显示出他的无情,换个逻辑来说,换了脑袋之后的妻子还是他的妻子吗?因为这个新的妻子已经是另一个人了,而他原来的妻子却已经不复存在。

因为既然脑袋都已经换了,那么意识和相貌自然不再是原来的妻子了,因此故事中才会有这样一句话作为佐证说“彼不艳于其妻,陆判官取儿头与之易之,是儿身死而头生也”。这自然是指朱尔旦原来的妻子已经成为了阴间亡魂,而另一个女子却借助尸体成功复活了。

换言之,朱尔旦就如此谋杀了他的妻子。

以上两个例子无不验证了《陆判》是一篇相当失败的故事。

一个秀才的幻想,一个作者的自传

故事的主角朱尔旦是一个愚笨的人,虽然读书很勤奋,但无奈一直考不上功名,倒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颇有相似。除了一事无成,朱尔旦的妻子也不是大家闺秀,相貌出众,实质上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定。老话常说人生有四大喜事:

一喜是久旱逢甘雨,二喜是他乡遇故知,三喜是洞房花烛夜,四喜是金榜题名时。

但朱尔旦偏偏什么喜事都没有遇到,直到他遇到了陆判官,这是朱尔旦人生的一喜,叫做久旱逢甘雨。陆判官无疑就是拯救他人生的一场甘霖,有了陆判官这一喜,朱尔旦后面接着就有了三喜和四喜。

通过陆判官给他换心,换妻子的脑袋,朱尔旦顺利的考上了举人,同时还有了一个新的漂亮妻子。倘若说蒲松龄确实在《陆判》这篇故事中宣扬了某种美好,那么我们也只能认为蒲松龄通过一种“意淫和幻想”的方式在故事中勾勒了一种世俗的成功——智慧、地位、身份、名气和娇妻。

我们不能说这是一种恶俗,只能说这是一种人在世俗中的本能追求。但这在蒲松龄的故事中出现确实显得异类,而这种对“世俗成功”的推崇,因为他在故事结尾写到“陆公者,可谓媸皮裹妍骨矣”,就是说他认为陆判官是一个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的人。

确实,蒲松龄非常需要遇到一位像陆判官这样的人,毕竟蒲松龄在通过童生试,获得一个秀才的功名后,就再也没有获得更大的成就。但实际上蒲松龄还是相当聪明的,他考童生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

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命运仿佛给他施加了诅咒,从顺治十七年开始,到康熙四十一年,他考了足足八次乡试都没有通过,一生都止步于秀才,七十二岁时才被保送到国子监学习,成为“岁贡生”,这其中可能多半是考官同情。

这当然不能说蒲松龄没有才华,只能说写八股不是他的特长,他更适合写蕴含浪漫和想象力的文章。但正由于这种人生经历,无疑让蒲松龄的心中充满悲愤,由此才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要让陆判官给朱尔旦换一个“慧心”。

实质上这里的“陆判官”代表的更像是一种命运,一种奇迹,蒲松龄在穷尽一切的努力之后,依然无缘于功名。那么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陆判官”这种充满神话色彩的人物身上。既然人是平凡无能的,那么就让神来解决一切困境吧。

这种心理行为就像人们在无能为力时到寺庙里烧香拜佛一样,期待命运出现一种神奇的转折,贫穷的变得一夜富有,病痛的变得一夜健康,平庸的变得一夜聪慧。所以才有了“换心”这种故事设定,可见这是蒲松龄借《陆判》这个故事在表达对世俗的一种成功幻想。

因此《陆判》这个故事非但没有一丝批判的色彩,反而透露出一种掐媚讨好、略显俗气的故事氛围,这在蒲松龄的故事中确实少见。我们也不难从故事中看到蒲松龄的人生经历,譬如陆判官给朱尔旦换了一颗慧心之后,依然说:

但君福薄,不能大显贵,乡、科而已。

最终朱尔旦只考上了一个举人,可既然这颗心是“于千万心中, 拣得佳者一枚”,而朱尔旦何以只能考上一个举人呢?不难理解“举人”对于蒲松龄来说也许已经变成了一种执念,考上举人究竟有什么好处或许变得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一定要证明自己,以平复心中的愤懑,因此才有蒲松龄锲而不舍一生考了八次乡试的经历。可惜命运并没有给他出一口恶气的机会,最后蒲松龄只能安慰自己说“但君福薄,不能大显贵”。既然朱尔旦在阳间无所作为,那么只能在阴间飞黄腾达了。

不仅被陆判官推荐做了官,还被天帝召去委以重任,看来在蒲松龄的心中隐隐还是希望命运能够出现一丝峰回路转的奇迹。可惜现实不像故事可以用想象来弥补缺憾,郁郁不得志的蒲松龄只能抱憾终身了。

如果结合蒲松龄的经历来看待《陆判》这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反倒有了某种世俗意义上的价值,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寻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确实是终生追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心中寻求的那种成功,所以“陆判官”这个角色在蒲松龄看来才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吧。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标签: 陆判

更多文章

  • 如果完颜宗望不死,金朝会成为第一个少数民族创立的大一统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刘欢说历史标签:完颜宗望

    公元1127年,汴京破,北宋灭亡,徽钦二宗被金兵所俘,史称靖康之变。徽宗第九子赵构在李纲等人的支持下,同年于应天称帝,改元建炎,是为南宋第一任皇帝。中原沦陷之后,金太宗多次命大军南下,意欲一举灭亡偏安一隅的南宋皇廷。然而在南宋军民的殊死抵抗下,灭辽伐宋的大金铁骑节节败退,全然已无当年逐鹿中原的无敌气

  • 宋钦宗手下没有猛将吗?完颜宗望南下时,为何宋朝军队如此溃败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完颜宗望

    靖康之耻发生前,是有一个过程的。辽国尚未灭亡,在童贯的建议下,北宋与金人合谋,一起灭亡了辽国。可是宋朝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差,连当时辽国的南京燕京都打不下来。整场战争,都是在看金国人表演。原本承诺给宋朝的燕云十六州,其实也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毕竟仗都是人家打的,而且完颜阿骨打期间还去世了,金太宗不能完

  • 赵构主动提出去金国当人质,完颜宗望用射箭为难他,结果反被打脸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和赵构比箭术,他射出了三个十环,但是赵构一出手,完颜宗望才知道技不如人,后又怀疑他是冒牌皇子。1126年正月,汴京危在旦夕,金人大肆攻城,宋军在李纲将军的率领下死守城门,滚木礌石,火油箭矢一起招呼完颜宗望的兵将,打得他们抱头鼠窜,一天下来损失了几千兵力。 眼看打不下,完颜宗望提出议和条件,派

  • 北宋陈抟老祖有多神?给一家人算命掉头就走,多年后那人成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陈抟

    北宋的陈抟老祖究竟有多神?一觉能睡一百多天,历经唐朝、五代十国一直活到了北宋年间。118岁时准确预言自己死亡时间,没想到他死后7天身体尚有余温。而最让人惊诧不已的,便是有人请他去算命,结果刚进门他就调头走了,并说那一家子人都不是凡人。结果多年过去他的预言完美应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陈抟是唐懿宗时

  • 张咏访道,陈抟仅传授他一套剑术,至于修道之术却是一句未传

    历史人物编辑:团团说历史标签:陈抟

    宋朝名臣张咏少年之时,一心访仙求道,听人说华山的陈抟老祖是当世神仙,便到华山拜见陈抟,想在华出隐居,跟老祖学习道法。陈抟说:“如果你真要在华山隐居,我可将华山分一半给你。但你将来要做大官的,不能做隐士。如今天下方定,百姓未安,你如此大才,怎可不救民于水火呢?”,张咏闻听此言,深以为然,盘恒一月,陈抟

  • “中国最美花海”崇龛陈抟故里,藏着一个太极图

    历史人物编辑:小苦瓜想搞笑标签:陈抟

    随着重庆连续多天确诊病人清零,寒冬逐渐过去,春天也即将到来,暖洋洋的春风吹在脸上特别舒服,温柔的抚摸着脸颊。在家宅了这么久,脚早已不听使唤的想要出去拥抱大自然,看看这山花烂漫草木新生的气象。现在许多景区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也已经恢复开放了,这片难得的好春光,也有些忍不住想要吸引住大家的眼球。春天是

  • 五代宋初最著名的隐士陈抟老祖,也是长寿睡仙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陈抟

    陈抟,字图南(取自庄子第一篇逍遥游),谯郡人即毫州。小时候不会说话,在涡水边玩,遇到了神人青衣老妪,抱而乳之,从今以后聪明异于常人,天真无邪淡泊无欲。后唐长兴年间考进士不第,遂去武当山隐居,辟谷炼气,得遇异人传授,常常数月不食人间烟火。作诗八十一篇,以法《道德经》八十一章,九九归一之旨,后人集为《指

  • 陈抟老祖给人看相,刚进门扭头就走:算不了,这家人都不是一般人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陈抟

    在我国古代,相术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秦汉三国时期,相术也是一门很高的学问,甚至有些皇帝都会请他们来看国运。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相士,比如步子卿、许负、袁天罡等。北宋时期,也有一位著名的相师,他的名字叫做陈抟。曾经,宋太宗邀请陈抟给自己的三个儿子看相,

  • 五步夺华山终究只是传说,原来陈抟老祖也曾想要夺取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陈抟

    陈抟是五代末期,北宋初期之人,是道教的重要人物。他得道于武当山九岩室,后又在华山云台观隐居清修,被教徒称为陈抟老祖,是继老子、张道陵之后又一位道教至尊。关于陈抟老祖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富传奇的就是他五步夺华山的故事了,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前曾经途径华山,陈抟见他有帝王之相,料定此人日后必为天下之主

  • “陈抟老祖”辟谷一睡百日,“三棋赢华山”,传说还是真实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陈抟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道教典籍传说中都有这样一位极富盛名的“活神仙”,他既是道教中的思想家、哲学家,还是道教玄学“紫微斗数”和“无极图说”的创造者,“老华山派”的开山鼻祖、辟谷之术开创者……好吧,他的名讳实在太多,总之,他就是人称“睡仙”、“希夷祖师”的“陈抟老祖”。相传“陈抟老祖”是唐末至宋初时人,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