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为什么信奉佛教?

武则天为什么信奉佛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文之光 访问量:2151 更新时间:2023/12/11 0:09:02

中国古代有三大思想流派,分别是儒,道,佛。儒家思想源于孔子,在西汉时期奠定了世俗政权的首要思想地位,此后一直主导着中国的思想。道教源于老子,经过演变形成,是中国本土宗教,其影响力延续至今。佛教是唯一外来宗教,于东汉时期进入中国,在后来的发展中影响力甚至超越道教,成为中国乃至东亚第一宗教信仰。

不同于西方曾有过的政教合一,在中国,宗教的地位从来没有超越世俗政权。虽然宗教长期处于世俗政权的控制之下,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作为主要的宗教,在政治上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唐朝时期,诞生了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在她登基称帝前后,佛教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武则天主政时期佛教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唐以前中国佛教的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轨迹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的起步相对较晚。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建立了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在传入中国很长时间内一直发展缓慢,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

经历了魏、西晋,到东晋及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快速的发展,当时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说法,佛教在中国进入第一个快速发展期。但是佛教的发展也带来一些严重问题,受到政府的打击。

到隋唐时期,得益于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佛教得到极大的发展,甚至超越本土道教,成为影响中国的主要宗教思想。

佛教与政权的联系

首先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其传播面临着文化的差异,难以为中国民众认同;同时佛教在东汉时期进入中国,当时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已经在本土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因此佛教在很长时间里无法推广开来。

到晋朝时,佛教借助道教的玄学,并融合中国本土思想,开始为中国信众接受。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佛教注重联络当时政权的统治者,为其宣扬皇权的正统性;另外佛教会主动协助政府进行统治。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努力佛教获得了皇权的支持,从而得到快速发展。

二、唐朝的佛教氛围

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佛教借此时机在中国迅速发展,形成了浓厚的佛教信仰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建立起政权的隋唐统治者及当时的贵族们也形成了信佛的传统。权贵的尊崇推动了佛教的传播,于是隋唐时期佛教得到长足的发展。

统治者的尊崇

唐朝建立初期,以五姓七望为代表的士族存在着广泛的影响力,视自己为最高贵的等级,受到当时社会上下的追捧。出身陇西军事世家的唐朝李姓统治者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于是宣称他们是道教始祖老子的后人,并对老子进行了追封。在这样的前提下,李唐统治者将道教奉为儒道佛三教之首,排序依次为道教,儒家,佛教。这种对三教地位的排列在李唐前期的几位统治者中得到继承。

这种排序显示了李唐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限制佛教的无序发展,规避佛教发展中的弊端。但是,在实际上,在对佛教的限制之外,李唐初期的每一位皇帝对佛教都有积极的支持。从唐高祖开始就因为在建立政权时期得到僧人的支持,作为回报敕命建立了众多的寺院。尤其是在他们的老家敕命建立寺庙,这是道教都没有的待遇。在之后的太宗,高宗时期也是如此,多有建立寺院的敕命,同时尊奉高僧。玄奘就是太宗时期西行取经,后来得到太宗的召见,奖励。由此可见当时的李唐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

士族权贵的信仰

在唐初及以前的时期,佛教的发展主要是借助皇权自上而下的发展。比如隋朝皇室对佛教的推崇使得佛教在士族权贵中间快速传播,形成了广泛的信仰佛教的氛围,这种佛教信仰的氛围在唐朝得到延续。在唐初统治者对佛教有限的支持下,佛教在唐朝的权贵中间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士族权贵之间佛教信仰的流行。

由于佛教采取的自上至下的发展思路,佛教到唐朝初期的传播始终以士族权贵阶层为主。另外,至唐朝时期文化依然为少数权贵阶层所掌握,因此佛教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在民间尚且没有广泛的传播。

由此可见唐朝初期,佛教在权贵阶层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在平民阶层尚没有形成广泛的信众。

三、武则天为什么尊崇佛教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登基称制的女皇帝,在其登基之时与其后的统治中面临着重重的阻碍。而佛教因为佛教当时的处境,包括武则天个人经历的原因,最终成为了武则天选择。

儒家,道教对武则天称帝的阻碍

首先的阻碍是儒家思想,作为传统的主导思想,儒教提倡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思想。而武则天以一个女性的身份称帝是不能为儒教所接受的;其次武则天以周代唐,违反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伦理要求,也是儒教反对的。因此儒家对于武则天的称帝只能是阻碍,不可能支持。

其次是道教,道教的创建者老子是李唐皇室尊崇的祖先,道教也是李唐政府一直最为尊崇的信仰。因此道教的信众多为李唐皇室的支持者,他们对于武则天取代唐朝也必然是持反对态度。

所以,在主要的三种思想中,儒家和道教对于武则天的登基称帝只能起到负面的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武则天想要获得广泛的思想层面的支持的选择只有佛教。

武则天为什么选择了佛教

武则天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在各时期的接触中使得武则天形成了对佛教的信仰。另外当时佛教的发展受到限制,他们想要获得李唐皇室之外的支持。在这些原因的综合影响之下,武则天选择了佛教作为登基称帝的助力。

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首先来源于家庭。武则天出身权贵阶层,其父为唐朝开国国公,母亲杨氏的父亲是隋朝宰相。母亲杨氏信仰佛教,使得武则天从小就受母亲礼佛影响,早早接触到佛教。

其次是个人出家的经历。武则天入宫受唐太宗册封为才人,然而随着唐太宗的去世,武则天被送入感业寺出家。这种生活的起伏必然对武则天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时候每天的礼佛加深了武则天与佛教的感情。

另外就是佛教当时的发展受限。李唐尊奉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三教之首,佛教只能屈居末位。同时李唐统治者借鉴隋朝教训,限制佛教的无节制发展,保持对佛教的控制,这种情形在李唐皇室统治下是基本没有机会改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佛教的传播必然受到影响。因此,佛教也希望获得改变自身地位的机会,武则天取代李唐皇室正是这样的机会。因此佛教会积极的配合武则天。

最后还有士族权贵之间普遍的佛教信仰。佛教在唐朝时期在士族权贵中间还是得到广泛的传播,佛教在这些贵族中间有相当的影响力。争取佛教的支持就是争取这些权贵的支持,对武则天称帝有极大的助力。

综合以上几个原因,从武则天个人经历,到贵族之间广泛的佛教信仰,包括佛教自身的发展期望,都为武则天选择佛教的支持奠定了基础。

四、武则天与佛教

在唐高宗中后期,武则天就提升到与高宗并列的地位,称为二圣。同时,高宗后期因为疾病原因不能处理政务,武则天开始参与国家政务的处理。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武则天开始逐步提升佛教的地位。

武则天对佛教的尊崇

在称帝之前,代高宗处理政务的时候,武则天就开始利用掌握的权力对唐初皇帝确立的对佛教的政策做出调整。

首先是改变佛教在三教中的地位。武则天在晋升为天后之后,就以高宗名义提升佛教地位,将佛教提升到与道教并列的地位。更在其登基之初便下旨提升佛教地位于道教之上,积极提升佛教地位以获取佛教信徒对其执政地位的支持。

其次是积极筹办佛教盛会,为佛教造势。首先,在她的主持下两次举办迎奉佛指舍利的盛大活动,将佛指舍利迎到宫中供奉。两次迎奉舍利极大的提高了佛教的影响力。另外,武则天还积极举办佛教盛会,促进佛教的传播。

另外,武则天亲自下旨翻译佛教经典。武则天不仅积极推广有利于自己统治的佛教经典,还召集高僧翻译了佛教经典华严经,并亲自为之做序,亲自大力宣扬。华严经的诞生直接促成了佛教华严宗的形成。武则天亲自参与翻译并为佛教经典做序的行为,显示了她对佛教的极大热情,也切实地促进了佛教影响力的提升。

还有,武则天在位期间在皇宫中建明堂,供奉大佛,并在全国范围积极推行佛寺,造像建设。武则天尊崇佛教的行为,一方面确实是希望通过对佛教势力的争取达到稳定政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确实有他本身对佛教信仰的原因。但是,这种对佛教的极力扶持,导致了严重的土地兼并,对唐朝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佛教的对武则天称帝的支持

武则天对佛教的积极支持换来了佛教对其统治地位的维护,佛教利用其宗教特性为武则天的统治披上神圣的外衣。

首先,在武则天登基之前,就有僧人献上《大云经》,为其女性身份称帝提供宗教理论支持。武则天又命令僧人重译《大云经》,形成《大云经疏》,来宣扬李唐朝气数已尽,武周女帝当立的思想。这种佛家经典的出世在盛行迷信思想的古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武则天的登基去掉了很大的阻碍。

其次,在武则天登基之后,有僧人重译佛教经典《宝雨经》。在重译经典的过程中编造故事,神话武则天,为武则天的统治保驾护航。

还有就是在武则天积极的推动下,佛教势力大增,庞大的佛教势力成为武则天掌控民间思想的手段。从佛教势力本身考虑,为了保住其崇高的地位也必然不遗余力地为武则天的统治保驾护航。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登基及统治的过程必然受到李唐宗室,儒家正统思想的阻碍,其过程也必然充满着血腥的政治斗争。但是在此之外,武则天本身高明的政治手段以及借力佛教也为她的成功上位与维持统治起到极大的作用。

武则天对佛教的尊崇既有源于自身信仰的原因,也有作为政治上的助力予以利用的成分。在其统治期间佛教地位大增,佛教势力快速扩张,从而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佛教这种大力发展维护了武则天的统治的同时,也对当时的国家经济运行造成恶劣影响。

参考资料

[1]焦荣.论武则天与佛教

[2]崔正森.武则天与佛教

[3]郭昊.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探析

[4]段知壮.论武则天与华严宗

标签: 武则天

更多文章

  • “阉人”冯元一改名“力士”,来到武则天面前,武则天:留下伺候朕

    历史人物编辑:辛秋兰标签:武则天

    公元698年,14岁的“阉人”冯元一改名为“力士”,同“金刚”一起来到武则天面前。武则天看了一眼后说:“力士美貌机敏,留下伺候朕!”不料,没多久,他就因犯错而被鞭打出宫。神奇的是,一年后,他突然被召回,还升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冯元一出生于公元684年,是潘州刺史冯君衡的儿子。公元693年,冯家卷入

  • 武惟良兄弟:武则天堂兄,先被韩国夫人诬陷,后被武则天设计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武则天

    武惟良,武则天的族兄;在历史上被人诬陷两次,在第二次的时候被诛杀,也是武氏家族最倒霉的人之一。武惟良是武则天三伯父家的次子,字怀亮。因为父亲没有爵位,所以他和哥哥都没有爵位可继承,武则天父辈兄弟只有武惟良父亲没有爵位,再有武则天掌权后,为了报复早年武则天母女几个的屈辱,所以武惟良也是被报复的一个武氏

  • 宰相因“青鹅”二字被武则天斩首,众臣疑惑不解,武皇:把字拆开

    历史人物编辑:爱青鸟标签:武则天

    历史上,唐朝曾经有一个人自己创造了一个汉字,而且至今还沿用了下来,她就是唯一称帝的女性武则天。除了自己创造文字以外,武则天还曾经因为“青鹅”二字将一位大臣斩首,这个人就是当时官至宰相的裴炎。那么“青鹅”二字背后到底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能够让武则天如此紧张?裴炎当时都做了什么事情,武则天竟然会对当朝的宰

  • 武则天“曌”怎么造出来的?原来与这个男人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武则天

    提起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唐朝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在女性地位一向低下的古代,唐朝女性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解放,在唐朝,家庭情况稍微好一点的女性,一般都会去学习文化知识,参加各种活动,在这一点上,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表现觉得尤为突出。武则天的目前也算是皇亲国戚,从小就长得好看,成年后

  • 武则天的本名叫什么,为什么后来非要改名叫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武则天

    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后世的我们没搭理这个茬,没人叫他“孙齐天”,武则天群众基础好,临死的遗嘱是给自己封为“则天大圣皇帝”,她成功了,如今我们就叫她武则天。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唐玄宗分两次予以背书,谥号“则天大帝”正式定名,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这个称呼本身,是近代产物,唐后的各朝史书上没有这个称谓

  • 武则天之后,有哪些女人想做武则天第二却功败垂成?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武则天

    简单来说,一共有四个半——韦皇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武惠妃、杨贵妃(一半)。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历史发展韦皇后公元698年,武媚娘派人秘密召李贤回洛阳。流放湖北的李显度过了非常痛苦的14年。幸运的是,李现有一个愿意与他患难与共的妻子——韦伯斯特。早在李显被废的同年,韦伯斯特的父亲和兄弟们就已经被处

  • 萧绰为何被称作辽版武则天?在男女关系等四个方面比武则天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武则天

    萧绰,小名燕燕,也就是戏剧和评书中的萧银宗,传说中杨家将的老对手萧太后。她执掌辽国权柄长达27年,是北宋太宗、真宗朝的主要对手。萧绰在评书演义中,萧绰被描绘成暴戾、贪婪、专横而又阴险毒辣的泼妇,是给宋、辽两国人民不断制造战乱的罪魁。不过,这只是一个反面的艺术形象,倘若走近真实的萧燕燕,你会发现她是一

  • 武则天建立的“周”是唐朝历史的一部分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武则天

    前言:纵观古代历史,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可以做到万世一系,也没有任何一个王朝的发展能称得上是一路坦途。即使是强汉、盛唐这样的王朝,在发展过程中也会有磕磕绊绊,最后也都不免走上覆亡之路。比如说汉朝,初期有诸吕之乱,后来又发生七国之乱、巫蛊之祸,最后还被王莽所建的新朝给割裂成西汉和东汉。唐朝亦是如此,开国没

  • 武则天面首只有四人?带你了解武则天的“闲暇”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武则天

    从字义上对“闲暇”一词的解释是指人的空闲时间。在《现代汉语字典》中,“闲暇”的释义是“闲空”,即没有事的时候。在理论分析上对闲暇的界定更加宽泛,“闲暇是与社会分工规定的劳动和必须承担的家庭义务相对应的概念。因此,人们在参加或完成了社会规定的劳动和一定的家务劳动之外完全由个人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就是闲

  •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铁券颁赐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武则天

    所谓“铁券”,其实就是一块铁制品,只是在古代的皇帝利用自己的权势赋予这“铁块”政治含义,因而成为大臣们的宝贝之一,也就是俗称的“免死金牌”,这个在诸多古装影视剧中可以看到,而这个东西是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的产物,最早是诞生在西汉建国时期,由汉高祖刘邦首创的!之后,中国封建王朝历朝历代都会对大臣进行“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