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穷人家的丑孩子,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后汉高祖刘知远

穷人家的丑孩子,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后汉高祖刘知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谭永来 访问量:2442 更新时间:2023/12/25 17:39:24

五代十国的许多皇帝都是少数民族,刘知远也是,他属于沙陀族,不但出身于穷人家,长得也不怎么样。他这种出身,这种相貌的男人,一般就是打光棍的命,但是,刘知远不但娶了个漂亮老婆,后来还当上了皇帝。从奴隶到将军,再到皇帝,他用自己的人生实践,证明了命运靠自己掌握的哲理。

从军

刘知远的丑,是出了名的,他长得很黑,不但黑且丑,而且眼珠子还白多黑少。他家境贫寒,老爸老妈没有给他留下任何家底,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奋斗。

史书上说刘知远小的时候性格很内向,沉默寡言,这大概和他的生长环境以及与众不同的容颜有关系,家里很穷,自己又长成这样,他很自卑,自卑的孩子表现得都内向,都寡言少语。

对于刘知远来说,在那个乱世,当兵是个不错的选择。反正各种各样的队伍多得是,只要能吃饱饭,跟上哪个队伍都无所谓。

那时候,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正在招兵买马充实部队的实力,刘知远同村的许多人都到队伍上当兵去了。刘知远也想去试试,又怕人家嫌自己黑和丑,就忐忑地去了,李嗣源需要的是打仗的兵,长得丑俊无关战斗力。

刘知远从马夫做起,进军队的时候是最低等的兵,因为敬业,慢慢脱颖而出。

刘知远属于玩命冲在最前面的那类人。稀里糊涂得了几个军功章,李嗣源觉得这货真不错,人样子丑了些,打仗还是一把好手,就一步步的提升他,后来升为了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

石敬瑭是李嗣源部将,那是官场上的上下级关系,他们之间还有一层更加不一般的关系,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姑爷。石敬瑭长得比刘知远好看多了,不仅仅是长得好,脑子也比刘知远灵光,刘知远不行,他那双白眼珠多黑眼珠少的奇葩眼睛转来转去转半天,也想不通石敬瑭为什么要做某件事,等他想明白了,早就晚了。

一救石敬瑭

刘知远比石敬瑭厚道得多,他这种厚道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因为石敬瑭毕竟是他的上级,他必须要对上级领导表现得厚道,才能更好地配合他工作。

那年李嗣源的军队和后梁在黄河岸边打仗,打到德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的时候,石敬瑭的坐骑突然出状况了,石敬瑭眼看就要被后梁的追兵赶上了,关键时刻,刘知远骑马赶过来,让石敬瑭换到了自己的马上,自己骑上石敬瑭断了马甲的马。

刘知远没参军的时候就养马,参军之后,又当了很长一段时间马夫,对马的习性太熟悉了,换了马甲有问题的坐骑,他照样把马骑得飞快,而且,还要一边放箭掩护石敬瑭后撤。

他这一举动,不但感动了石敬瑭,也让李嗣源听说这件事后对他刮目相看。

这是舍命相救啊,石敬瑭感动不已,为了报答刘知远的救命之恩,老丈人李嗣源当了皇帝,任命他这个姑爷为河东节度使后,石敬瑭惦记着给刘知远谋了个好职务,让他到自己手下担任一名牙门都校,后来又升任马步军指挥使。

二救石敬瑭

后唐末年,李嗣源逝去后,李从厚继位成为唐闵帝。李从厚准备削弱各节度使藩镇实力,凤翔节度使李从珂起兵造反,争夺李从厚的帝位,国家一片混乱。

石敬瑭趁着混乱也带兵往京城方向赶,名义上是去保护唐闵帝李从厚,其实是想看看自己能捞到什么稻草。还没走到京城,就碰上了从京城逃出来的李从厚。

李从厚一见到石敬瑭,就感觉到见到了亲人,他本来就是想去投奔这个姐夫,想让他替自己打退本来就和他们不沾亲的李从珂。但是他忘了,他之前已经把石敬瑭得罪了,因为对石敬瑭不信任,他削弱石敬瑭的势力,现在却想起亲戚关系来了!

石敬瑭面对沮丧着脸的小舅子,傲慢地说:那啥,咱们屋里谈谈吧。

李从厚身边的随从脸上带着愠怒之色,这个随从紧随李从厚一起进了房间。刘知远也在现场,他看出了李从厚身边随从脸上的愠色,意识到,此次密谈搞不好就会出大乱子,他悄悄派了自己身边一个名叫石敢的人也跟在石敬瑭身边,防备如果有个万一,让石敢保护好石敬瑭。

石敢属于愚忠莽汉的类型,刘知远对这个出身草根的汉子平时很关照,所以石敢对刘知远一片忠心,刘知远指示他去保护石敬瑭,他就在袖子里悄悄藏了一把铁锤,跟在石敬瑭身后就进了密室,而且进去之后寸步不离石敬瑭。

那次谈话谈得很不友好和谐,没谈几句就崩锅了,李从厚的随从看石敬瑭对皇上毫无诚意,拔剑要砍石敬瑭,石敢挺身而出挡在石敬瑭前面,掩护他撤退。一直守在门外的刘知远发现情况不好杀了进去,幸亏有刘知远派去的石敢保护,石敬瑭毫发无损,石敢却已经战死了。

石敬瑭感激地对刘知远说:幸亏你想得周到,不然的话这次我就没命了。

两次的救命之恩,使刘知远在石敬瑭面前说话比任何一个人都占分量。

位居高官

后来,石敬瑭借助契丹军的力量消灭后唐,建立了后晋,在开封当上晋高祖后,认比他小十一岁的辽国国王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并把幽云十六州割让契丹。

他这样做没人敢当面说他一个不字,都捧着他宠着他吹捧,只有一个刘知远敢说实话,他跳出来明目张胆反对石敬瑭的做法,他对石敬瑭说:对契丹称臣就已经够丢人的了,还认他们当爹,低三下四给人家当儿子,太过分了;还有,想笼络他们求得辽兵援助,多送些金帛就能达到目的,何必割地呢,割地这事,性质就变了,将来会后患无穷。

刘知远说的有道理,你口头上管人家叫爹叫爷爷虽然也是一副汉奸嘴脸,毕竟只是口头上的,割地卖国是实打实的,幽云十六州是中原通往契丹的门户,把自家的大门口送给了别人,这个家还有什么安全可言,你已经门户洞开,人家想什么时候到你家来串串门拿走点东西,就跟回自己家一样。

耶律德光知道刘知远不喜欢自己,但是,对他的评价倒是很公正。那年契丹支援石敬瑭打退后唐的进攻后,耶律德光出于对干儿子的关心和爱护,曾经对石敬瑭推荐刘知远:这个大将很勇猛,以后不要随意舍弃。

石敬瑭倒是很听干爹的话,对刘知远一直委以重任。在后晋,刘知远的职位是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继位后,他被进封为北平王,拜中书令。他的职位很高,势力很强大,石重贵一直防着他,但是他并没有夺老石家政权的意思。

篡位称帝

后来,后晋灭亡了,不是刘知远直接夺了权篡了位,而是契丹主耶律德光率辽军一路南下,把京城占领了,石重贵成为阶下囚,直接亡了后晋。

当然,刘知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他倚老卖老,不听中央统一调遣,作战的时候有贻误战机的行为。京城被攻陷后,他又派手下的牙将王峻跑过去向契丹奉表投降,明着是去投降,暗里看看汴京是什么形势,好做下一步打算,充分显示出他老奸巨猾的一面。

王峻回到晋阳后向刘知远汇报,现在汴京混乱不堪,辽军不得人心,人们根本就不服他们的管理,契丹这种马上民族,打仗还行,搞国家管理差远了,凭着他们那点能力,不可能攻占中原。刘知远一听就受到鼓舞,他决定下一步利用人心所向,打出复兴后晋、迎石重贵来晋阳的旗帜,成败在此一举。

复兴后晋的口号很有号召力,将士们热血沸腾。他看准了时机,索性自己称帝。

他在太原称帝建汉后,没有更改年号,而是延用石敬瑭的年号天福十二年,别小看这些细节,很管用,有些事情的成败就在细节上,年号没改,一些后晋的铁杆粉丝们心理上就会接着拼死卖命。

对契丹的抵抗,他采取的是绵中藏针的策略,很少硬碰硬地和他们正面交锋,他看透了这个马上民族没有什么远大志向,他们到处搜刮民财,搜刮得差不多了,就想带回老家去,天气越来越热,这些人也不习惯这炎热气候,都急着想回老家避暑。

再说辽国留下的一些负责治理和留守在中原的官员日子也不好过,经常会遇到小股抗辽地方势力的侵扰,斩杀辽使的事时有发生。

刘知远这个皇帝在对待辽国的政策上,也有明文规定:禁止为契丹括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等。

契丹本来在中原就没有根基,人生地不熟的,不断遭到中原人民抗击,他们很快就主动退了出去,刘知远把自己的都城迁到了开封,改名字为暠,国号大汉,改天福十三年为乾祐元年,正儿八经地做起了后汉的皇帝。

他这个皇帝说好当也好当,说不好当也不好当。百废待兴,国家被契丹人掠抢的已经没有一点家底了,只要去做,就会有成绩。但是,国家穷成了这样,军饷都成了问题,他想收买人心犒赏给他卖过力的将士,都不知道该到哪儿去筹钱。

刘知远的老婆李皇后是他刚参军当马夫的时候在营地附近的村里一见钟情的一村姑。成为皇后了,她依然保持着村姑的质朴和善良,建议老公,不要靠搜刮老百姓的钱犒劳军队,把宫里现有的财物凑凑,用来犒赏将士们,不但得民心,也让将士们更加感动。

她主动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捐出来。刘知远属于比较听老婆话的皇帝,按照李皇后的建议去做,果然效果不一般。

耶律德光北撤了,残余势力还在,刘知远站稳了脚跟后,举兵南下,一路驱赶辽军残部,稳定了中原局势,消除了安全隐患。

后续乏人

刘知远在位的时候,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命运没有给他更多的机会。因为他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还没来得及大展宏图,身体就出现了状况。

刘知远当上皇帝的那年腊月,他最宠爱最看好的太子开封尹刘承训病死了,本来身体就不太好的刘知远伤心过度,病倒后再也没有爬起来,第二年正月,就病逝了,死的时候也不过五十四岁。

皇位留给了二儿子汉隐帝刘承祐,这个十几岁的小皇上毕竟还是太年轻了,根本不懂得怎样当皇上,又不听别人的劝告,没过两年就把老爸辛辛苦苦创建的后汉王朝葬送了。

标签: 刘知远

更多文章

  • 真正的汉高祖不是刘邦而是刘知远,为何现在没几个人认识?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刘知远

    刘知远:梁唐晋汉周,朱李石刘郭不说在五代十国中,这刘知远的知名度最低,即使在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开国皇帝中,能知道他名字的怕也是极少,但他却是中国历朝沿革的正朔,名曰后汉,这可是被正史承认的、有国史并继承中华国祚的正宗朝代,远非那些非正统的朝代可比。不过,我知道他的名字是很早的,这并不是因为我的历史知

  • 《熙陵幸小周后图》到底是现场写生,还是托名伪作?

    历史人物编辑:翰林冷知识标签:小周后

    在各种史书的记载中,似乎两宋遍地都是“仁君”,这其实就是种假象。就本质而言,姓赵的跟此前姓刘的、姓李的以及此后姓朱的、姓爱新觉罗的没有任何区别。就拿北宋在平定中原时擒获的那些亡国之君来说,除了在故国毫无人望也毫无威胁的刘鋹和刘继元外,孟昶、钱俶和李煜都死得不明不白。高继冲倒可能是寿终正寝(享年31岁

  • 大小周后都是倾城之色,李煜最爱哪一个?恐怕哪个都不是最爱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小周后

    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但却是一个出色的词人。他的那首《虞美人》是传世名作,也最终因为此词引起了赵匡胤的猜忌,李煜因此丧命。提起李煜,就不得不提起他的两个女人大小周后。大小周后是亲姐妹,李煜先娶姐姐为妻,在姐姐过世后又续娶妹妹。两人都是倾城佳人,那么李煜最爱的到底是哪一个呢?大周后名叫娥皇,

  • 大周后被小周后气得一病不起,死后李煜写了一首诗,字字都是泪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小周后

    众所周知,《衣昭惠周后诔》是南唐元宗李煜写给亡妻周娥皇的一篇诗作,同时,也是李煜作为诗人,流传于世篇幅最长的一篇诗作:龙輀一驾兮无来辕,金屋千秋兮永无主。呜呼哀哉!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呜呼哀哉!夜寤皆感兮,何响不哀?穷求弗获兮,此心隳摧。号无声兮何续,神永

  • 大周后被小周后活活气死,死后,李煜写了一首诗,流传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小周后

    “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这段节选自《衣昭惠周后诔》的词,出自后主李煜之手,原本是为了祭奠已故妻子所作,李煜虽然不是个亡国之君,但是政治上的挫败没有磨灭李煜在文学上的造诣。李煜擅长作词,继承了花间派的婉转,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别树一帜的深沉感,尤其是在亡国之后

  • 南唐后主李煜皇后小周后,自苦红颜多薄命,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小周后

    金陵皇宫中的娇娥美女越来越多了。不过小周后的妒忌之情比姐姐要厉害得多,宫中的美人不但很少有机会与李煜亲近,也没法得到相应的名分,若有心怀怨忿不能忍耐的,小周后甚至会施展辣手,或责或遣送出宫。尽管如此,李煜后期著名的嫔妃,见于野史传说的也有好几个。最有名的莫过于“娘”。据说这位美人儿为使舞姿翩跹得李煜

  • 躺着中枪,宋太宗赵光义与小周后被后人编排出的一段风流韵事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小周后

    若论宋朝哪个皇帝最有争议,宋太宗赵光义当排首位,从烛影斧声的篡位传说,到对待嫂嫂、侄子们的凉薄,再到高粱河一战被辽军撵得驾着驴车狂飙,其身上打满了阴谋、绝情、失败者的标签,宋太宗赵光义本人充满的争议性,使得各个朝代的文人百姓,都对之非常熟悉。然而正是这种火爆的知名度,却给赵光义身后声名带来了另外的一

  • 传说中的人品卑劣的宋太宗赵光义在历史上真的调戏过小周后吗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小周后

    历史上的宋太宗赵光义,他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好色、贪婪,尤其是强暴南唐后主李煜的小周后一事,让后人所不齿,背负了后世诸多的骂名。南唐后主李煜是有名的词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脍炙人口的词作。然而, 作为一国之主,他却是

  • 为何小周后从赵光义宫里出来后会大骂李煜?现在告诉你,简直无耻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小周后

    为何小周后从赵光义宫里出来后会大骂李煜?现在告诉你,简直无耻历史上的小周后不仅容貌倾国倾城,也很有生活情趣、品位极高。她敏而善妒,比较泼辣,对后宫施以辣手或干脆撵出宫去。975年12月,北宋大军攻破金陵,南唐灭亡,976年正月,小周后随李煜被俘送到京师,宋太祖封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现在

  • 李煜与小周后夜晚幽会写下这首词,句句暧昧,令读者脸红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小周后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爱情,是我们一生中的重大主题,就如这句出自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所说的那样,爱情,相遇在最美丽的时刻,不管等的时间再久,也要一直等下去,直到我们的缘分产生。真正的爱情来了,便一发不可收拾,绝不是我们自己所能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