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是草根逆袭当皇帝朱元璋传了15代为何刘知远却一代而亡?

同是草根逆袭当皇帝朱元璋传了15代为何刘知远却一代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家波史 访问量:1897 更新时间:2023/12/25 12:09:28

说到草根皇帝,你能想到谁?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毕竟人家也是从和尚、乞丐混到了真龙天子。

可今天要说一位,比朱元璋还要传奇,从一个马奴混成了开国皇帝,他就是五代后汉建立者汉高祖刘知远。(历史上除了刘邦外还有3位汉高祖,南北朝赵汉汉高祖刘渊;五代时后汉汉高祖刘知远,五代南汉汉高祖刘建,当然最出名的还是刘邦!)

刘知远画像

刘知远出生的时代,令人眼花缭乱。战火纷争,各地割据不断!

五代十国的许多皇帝都是少数民族,刘知远也是,他属于沙陀族,不但出身于穷人家,长得也不怎么样。他这种出身,这种相貌的男人,一般就是打光棍的命。

但是,人家刘知远不但娶了个漂亮老婆,后来还当上了皇帝。从奴隶到将军,再到皇帝,他用自己的人生实践,证明了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掌握的哲理。

刘知远的丑,是出了名的,他长得很黑,不但黑,还黑得发紫,也许黑红黑红会给人很健康的感觉,但是他那黑紫黑紫的茄子皮色,无论如何也不怎么美观。光是黑且丑也就罢了,眼珠子还白多黑少。

这种容貌的孩子,如果生成官二代富二代,凭着祖上的阴功,还能糊弄个漂亮老婆,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刘知远家境贫寒,老爸老妈没有给他留下任何家底,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奋斗。

残唐演义刘知远连环画

在刘知远小的时候,他性格很内向,平时也是寡言少语,(大概和他出生环境及长相有关)因为体质较弱,经常得病。还有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加上脸色紫黑,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

由于生活困难,他在一个地主家做了马奴(只管喂马的奴隶)在一次牧马时,因为马踏坏了寺庙属地的庄稼,被僧人捆绑起来,打了一顿。刘知远不甘心这样混一辈子,就寻找时机出去干一番事业。

越剧《白兔记》中刘知远形象

不久刘知远就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了兵,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

在李嗣源和后梁军队激战于黄河岸边的德胜军(今河南濮阳)的时候,石敬瑭的马甲突然断裂,几乎就要被梁军队赶上了,这时,刘知远将自己的马换给了石敬瑭,自己则骑上石敬瑭的马,掩护石敬瑭后撤。

刘知远没参军的时候就养马,参军之后,又当了很长一段时间马夫,对马的习性太熟悉了,换了马甲有问题的坐骑,他照样把马骑得飞快,而且,还要一边放箭掩护石敬瑭后撤。

他这一举动,不但感动了石敬瑭,也让李嗣源听说这件事后对他刮目相看。

刘知远给石敬瑭换马

事后,石敬瑭非常感激他舍命相救,于是在李嗣源继位称帝并任命他担任河东节度使后,石敬瑭就将刘知远要到自己手下任职,担任押衙,做了他的亲信。

这是刘知远第一次救石敬瑭。

石敬瑭剧照

后唐末年李从珂起兵和唐愍帝李从厚争夺帝位时,石敬瑭也领兵赶赴首都,在路上碰到出逃的李从厚,石敬瑭和李从厚到屋内密谈,刘知远为防万一,就暗地里派勇士石敢前去保护,石敢在袖子里藏了一把铁锤,站在石敬瑭的背后。

最后李从厚的随从嫌石敬瑭没有忠心保护李从厚的意思,就抽剑向石敬瑭刺来,石敢掩护着石敬瑭躲进旁边的一个屋子里,用巨木将门挡住,等刘知远闻讯领人闯进去时,石敢已经战死。

刘知远于是将李从厚的所有随从全部杀死,石敬瑭没让杀李从厚,派人将他先囚禁起来,后来,李从厚被李从珂派人杀死。从此很多地方在墙上经常见到“泰山石敢当”的字样,用以辟邪,这也是石敢当的由来!

泰山石敢当

这也是刘知远第二次救石敬瑭!

两次的救命之恩,使刘知远在石敬瑭面前说话比任何一个人都占分量。

后来,石敬瑭借助契丹军的力量消灭后唐,建立了后晋,在开封当上晋高祖后,认比他小11岁的大辽皇帝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并把幽云十六州割让契丹(又名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地图

他这样做没人敢当面说他一个不字,都捧着他宠着他吹捧,只有一个刘知远敢说实话,他跳出来明目张胆反对石敬瑭的做法,他对石敬瑭说:对契丹称臣就已经够丢人的了,还认他们当爹,低三下四给人家当儿子,太过分了;还有,想笼络他们求得辽兵援助,多送些金帛就能达到目的,何必割地呢,割地这事,性质就变了,将来会后患无穷。

石敬瑭认贼作父

刘知远说的有道理,你口头上管人家叫爹叫爷爷虽然也是一副汉奸嘴脸,毕竟只是口头上的,割地卖国是实打实的,燕云十六州是中原通往契丹的门户,把自家的大门口送给了别人,这个家还有什么安全可言,你已经门户洞开,人家想什么时候到你家来串串门拿走点东西,就跟回自己家一样。

耶律德光画像

石敬瑭倒是很听干爹的话,对刘知远一直委以重任。在后晋,刘知远的职位是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继位后,他被进封为北平王,拜中书令。刘知远的职位很高,势力很强,石重贵一直防着他,但是他并没有夺老石家政权的意思。

后来,后晋灭亡了,不是刘知远直接夺了权篡了位,而是契丹主耶律德光率辽军一路南下,把京城占领了,石重贵成为阶下囚,直接亡了后晋。当然,刘知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他倚老卖老,不听中央统一调遣,作战的时候有贻误战机的行为。

京城被攻陷后,他又派手下的牙将王峻屁颠屁颠地跑过去向契丹奉表投降,明着是去投降,暗里看看汴京是什么形势,好做下一步打算,充分显示出他老奸巨猾的一面。

石重贵画像

王峻回到晋阳后向刘知远汇报,现在汴京混乱不堪,辽军不得人心,人们根本就不服他们的管理,契丹这种马上民族,打仗还行,搞政治差远了,凭着他们那点小把戏,不可能攻占中原。

刘知远一听就受到鼓舞,他决定下一步利用人心所向,打出复兴后晋、迎石重贵来晋阳的旗帜,撒开把玩一票,成败在此一举。

复兴后晋的口号很有号召力,将士们热血沸腾。他看准了时机,索性自己称帝,石重贵已经被耶律德光俘虏到辽国去了,总要有人做皇帝吧,还是受累我自己来吧。

他在太原称帝建汉后,没有更改年号,而是延用石敬瑭的年号天福十二年,别小看这些细节,很管用,有些事情的成败就在细节上,年号没改,一些后晋的铁杆粉丝们心理上就会舒服一些,还会接着拼死卖命。(真是老奸巨猾的代表!)

契丹军队

对契丹的抵抗,他采取的是绵中藏针的策略,很少硬碰硬地和他们正面交锋,他看透了这个马上民族没有什么远大志向,他们到处搜刮民财,搜刮得差不多了,就想带回老家去,天气越来越热,这些人也不习惯这炎热气候,都急着想回老家避暑。

再说辽国留下的一些负责治理和留守在中原的官员日子也不好过,经常会遇到小股抗辽地方势力的侵扰,斩杀辽使的事时有发生。

刘知远这个皇帝在对待辽国的政策上,也有明文规定:禁止为契丹括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

契丹本来在中原就没有根基,人生地不熟的,不断遭到中原人民抗击,他们很快就主动退了出去,刘知远把自己的都城迁到了开封,改名字为暠,国号大汉,改天福十三年为乾祐元年,正儿八经地做起了后汉的皇帝。

后汉版图

当时,中原各地的军民已经开始反抗契丹,起义不断,刘知远的称帝和对契丹宣战,对中原反抗契丹人的行动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在中原人民的大力反抗下,耶律德光担心无法回到契丹老家,便留下他的舅舅汴州宣武军节度使萧翰看守汴梁,自己则以不服中原水土,回辽国探亲为名,匆忙北归。

而萧翰和耶律德光一样,也害怕中原军民的反抗,他见局势无法收拾,特别是听说刘知远从太原发兵南下时,更是心慌意乱,急忙将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李从益从洛阳强拉过来做个傀儡皇帝,以应付局势,自己也仓皇北上,逃回了辽国。

辽军

耶律德光北撤了,残余势力还在,刘知远站稳了脚跟后,举兵南下,一路驱赶辽军残部,稳定了中原局势,消除了安全隐患。

李从益网络图片

而对于契丹人扶持的临时皇帝李从益母子的处理问题上,刘知远没有手软。李从益是迫不得已被契丹人拉出来做临时皇帝的,他的母亲王太妃知道情况后,就觉得要有灾难了。

等萧翰离开汴梁后,王太妃马上就让属下早点去迎接新主刘知远,但刘知远仍没有放过他们母子。(李从益养母王太妃五代第一美女花见羞)就在刘知远进入汴梁之前,他从洛阳派人来将李从益孤儿寡母杀害了。

李嗣源宠妃,

李从益养母五代第一美女花见羞

刘知远让人们熟知的还是他的爱情故事!

元代南戏代表作,四大南戏之一的《白兔记》说的就是刘知远和李三娘的爱情故事!(四大南戏《白兔记》、《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

李三娘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本出身农家,不过天生丽质,父亲见女儿如此漂亮,有意让她嫁个好人家,帮助家庭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生活。孰料一次带她去晋阳,路上遇见了一个马奴(刘知远),马奴对李三娘一见倾心,便向李家求亲。

越剧《白兔记》剧照

李父哪会看的上一个马奴?于是当场拒绝。孰料这个马奴一不做二不休,纠集几个同伙将李三娘强掠了去,然后生米煮成熟饭。当时正值乱世,也没人管这茬,李父只能认了,哀叹自己富贵梦碎。

于是刘知远就在李家入赘了,当时的刘知远,不但是马奴,还入赘,这是当时社会所极度不耻的,地位比乞丐都低,为社会底层的底层!

不过妻子李三娘以聪慧的眼光、善良的秉性和坚韧的意志,始终关爱着丈夫,李三娘觉得虽然他现在是个马奴,但他和别的奴隶不同,日后必会有出息。

可当李三娘的父亲一去世,刘知远立即遭到自私贪婪的李家兄嫂的煎逼,被迫投军出走。从此,李三娘跌入痛苦的深渊,因不愿改嫁,受到非人的遭遇。

淮剧咬脐郎

分娩之夜,三娘孤身在磨房里咬断脐带,产下爱子。狠心的兄嫂趁她昏迷之际,竟将婴儿扔进鱼塘,幸被一位善良的老人暗中救起。三娘含泪给孩儿取名“咬脐郎”,又将丈夫留下的玉兔信物挂在孩儿身上,托老人千里送子,寻找在军旅中的刘知远。

老人不幸中途身亡。孩子辗转送到知远手中。正值两军交锋之际,身负重伤的知远托人去探望三娘,兄长谎称三娘已改嫁远走。从此一别16年。

推磨的李三娘

三娘在兄嫂严监下日担水,夜推磨,靠着希望和信念支撑着苦难的岁月。一个风雪天,三娘在井台边,偶然发现一只带着箭伤的白兔,进而遇到一位围猎的少年将军刘承佑。母子井台相会,各自不知对方身份。刘承佑无限同情三娘,愿为她传信寻夫。

李三娘遇见刘承佑

临行之际,承佑解下身边玉兔,命人送给三娘,以补无米之炊。三娘见到玉兔,百感交集,期盼亲人早日团聚。

大元帅刘知远收读李三娘一封情意深长的亲笔书信,犹如晴空霹雳,此时他已娶了患难与共的岳氏为妻,悲喜交迸,进退无路。刘承佑无法面对这一切。幸深明大义的岳氏为三娘的精神所动,要求丈夫以最高礼仪迎回三娘。

然而,重病中的三娘在风雪天已被兄嫂赶走。满腔热望的刘知远赶至李家,只见一座为三娘虚设的灵位。绝望中见跌落在雪地上的玉兔,指点了三娘的行踪。

三娘蹒跚在风雪弥漫的茫茫苍原,忽然寂静的山野传来震撼人心的马蹄声,无数火把,照亮夜空,照亮迎面走来的李三娘。阔别的夫妻、母子终于团圆。

李三娘母子相认

后汉初立,百废待兴,国家被契丹人掠抢的已经没有一点家底了,只要去做,就会有成绩。但是,国家穷成了这样,军饷都成了问题,他想收买人心犒赏给他卖过力的将士,都不知道该到哪儿去筹钱。

李皇后原来是村姑。成为皇后了,她依然保持着村姑的质朴和善良,建议老公,不要靠搜刮老百姓的钱犒劳军队,把宫里现有的财物凑凑,用来犒赏将士们,不但得民心,也让将士们更加感动。

她主动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捐出来。刘知远属于比较听老婆话的皇帝,按照李皇后的建议去做,果然效果不一般。

禹州市苌庄乡柏村柏嘴山的睿陵

刘知远墓,在上世纪60年代末被破坏

刘知远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命运没有给他更多的机会。因为他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还没来得及大展宏图,身体就出现了状况。

刘知远当上皇帝的那年腊月,他最宠爱最看好的太子开封尹刘承训病死了,本来身体就不太好的刘知远伤心过度,病倒后再也没有爬起来,第二年正月,就病逝了,死的时候也不过五十四岁。

刘知远病死后,他和李三娘的儿子刘承佑继位,是为后汉隐帝。刘承佑生性乖张,怀疑大将郭威谋反,意图将其铲除,李三娘苦苦相劝,但儿子却执意不听。后来消息泄露,郭威走投无路,索性起兵谋反,率军杀进京城,逼死了汉隐帝,取后汉而代之,建立后周。

郭威黄袍加身

本来,国家灭亡,李三娘这个太后也难逃一死。但由于李三娘在后汉口碑甚好,加上又曾阻止儿子杀郭威,所以郭威不仅没有为难她,反而继续保留她太后之位,以母侍之。李三娘又在后周生活了三年,才因病去世,时年42岁。

刘知远从一个马奴混成了一国之君,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蜕变。戎马一生,征战四方,立下不世功勋,娶得贤惠的李三娘,一生不立妃子,忠于李三娘,恪于爱情,携手一生,直至病故,不得不说刘知远算上是个乱世枭雄,一个模范丈夫!

而他所创立的后汉王朝,在那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权纷争迭起的年代,却也只是昙花一现,短短的4年便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而他自己也只当了个一年皇帝,就命数所归了。

宋武帝刘裕

刘知远和南朝刘宋王朝的建立者刘裕相似,是个善于建功立业的主,(又同有个不争气的儿子,刚在位不久就归西了)可惜终是天不惜人,一度春秋后,把基业留给了个不争气的儿子刘承佑,没几年就葬送的一干二净,这可能是刘知远生前没所料及的,也许就是命数!

小编:老子创业的时候,也不能忽略了对继承人的教育,否则就功亏一篑,花落他家了...

标签: 刘知远

更多文章

  • 穷人家的丑孩子,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后汉高祖刘知远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刘知远

    五代十国的许多皇帝都是少数民族,刘知远也是,他属于沙陀族,不但出身于穷人家,长得也不怎么样。他这种出身,这种相貌的男人,一般就是打光棍的命,但是,刘知远不但娶了个漂亮老婆,后来还当上了皇帝。从奴隶到将军,再到皇帝,他用自己的人生实践,证明了命运靠自己掌握的哲理。从军刘知远的丑,是出了名的,他长得很黑

  • 真正的汉高祖不是刘邦而是刘知远,为何现在没几个人认识?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刘知远

    刘知远:梁唐晋汉周,朱李石刘郭不说在五代十国中,这刘知远的知名度最低,即使在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开国皇帝中,能知道他名字的怕也是极少,但他却是中国历朝沿革的正朔,名曰后汉,这可是被正史承认的、有国史并继承中华国祚的正宗朝代,远非那些非正统的朝代可比。不过,我知道他的名字是很早的,这并不是因为我的历史知

  • 《熙陵幸小周后图》到底是现场写生,还是托名伪作?

    历史人物编辑:翰林冷知识标签:小周后

    在各种史书的记载中,似乎两宋遍地都是“仁君”,这其实就是种假象。就本质而言,姓赵的跟此前姓刘的、姓李的以及此后姓朱的、姓爱新觉罗的没有任何区别。就拿北宋在平定中原时擒获的那些亡国之君来说,除了在故国毫无人望也毫无威胁的刘鋹和刘继元外,孟昶、钱俶和李煜都死得不明不白。高继冲倒可能是寿终正寝(享年31岁

  • 大小周后都是倾城之色,李煜最爱哪一个?恐怕哪个都不是最爱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小周后

    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但却是一个出色的词人。他的那首《虞美人》是传世名作,也最终因为此词引起了赵匡胤的猜忌,李煜因此丧命。提起李煜,就不得不提起他的两个女人大小周后。大小周后是亲姐妹,李煜先娶姐姐为妻,在姐姐过世后又续娶妹妹。两人都是倾城佳人,那么李煜最爱的到底是哪一个呢?大周后名叫娥皇,

  • 大周后被小周后气得一病不起,死后李煜写了一首诗,字字都是泪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小周后

    众所周知,《衣昭惠周后诔》是南唐元宗李煜写给亡妻周娥皇的一篇诗作,同时,也是李煜作为诗人,流传于世篇幅最长的一篇诗作:龙輀一驾兮无来辕,金屋千秋兮永无主。呜呼哀哉!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呜呼哀哉!夜寤皆感兮,何响不哀?穷求弗获兮,此心隳摧。号无声兮何续,神永

  • 大周后被小周后活活气死,死后,李煜写了一首诗,流传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小周后

    “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这段节选自《衣昭惠周后诔》的词,出自后主李煜之手,原本是为了祭奠已故妻子所作,李煜虽然不是个亡国之君,但是政治上的挫败没有磨灭李煜在文学上的造诣。李煜擅长作词,继承了花间派的婉转,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别树一帜的深沉感,尤其是在亡国之后

  • 南唐后主李煜皇后小周后,自苦红颜多薄命,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小周后

    金陵皇宫中的娇娥美女越来越多了。不过小周后的妒忌之情比姐姐要厉害得多,宫中的美人不但很少有机会与李煜亲近,也没法得到相应的名分,若有心怀怨忿不能忍耐的,小周后甚至会施展辣手,或责或遣送出宫。尽管如此,李煜后期著名的嫔妃,见于野史传说的也有好几个。最有名的莫过于“娘”。据说这位美人儿为使舞姿翩跹得李煜

  • 躺着中枪,宋太宗赵光义与小周后被后人编排出的一段风流韵事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小周后

    若论宋朝哪个皇帝最有争议,宋太宗赵光义当排首位,从烛影斧声的篡位传说,到对待嫂嫂、侄子们的凉薄,再到高粱河一战被辽军撵得驾着驴车狂飙,其身上打满了阴谋、绝情、失败者的标签,宋太宗赵光义本人充满的争议性,使得各个朝代的文人百姓,都对之非常熟悉。然而正是这种火爆的知名度,却给赵光义身后声名带来了另外的一

  • 传说中的人品卑劣的宋太宗赵光义在历史上真的调戏过小周后吗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小周后

    历史上的宋太宗赵光义,他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好色、贪婪,尤其是强暴南唐后主李煜的小周后一事,让后人所不齿,背负了后世诸多的骂名。南唐后主李煜是有名的词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脍炙人口的词作。然而, 作为一国之主,他却是

  • 为何小周后从赵光义宫里出来后会大骂李煜?现在告诉你,简直无耻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小周后

    为何小周后从赵光义宫里出来后会大骂李煜?现在告诉你,简直无耻历史上的小周后不仅容貌倾国倾城,也很有生活情趣、品位极高。她敏而善妒,比较泼辣,对后宫施以辣手或干脆撵出宫去。975年12月,北宋大军攻破金陵,南唐灭亡,976年正月,小周后随李煜被俘送到京师,宋太祖封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