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有一回书写柴进簪花入禁苑:柴进与燕青在东京城的酒楼上饮酒,偶然见班直(宋代御前当值的禁卫军)人等出入宫廷。柴进立生计谋,戴簪花混入宫中,三转五转,便转到了宋徽宗的御书房,抬头见素白屏风上书四大寇姓名:“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柴进立刻拔出匕首,割下“山东宋江”四字,安然而出。
这回书原意为力描柴进,寥寥数笔,一个胆大过人,智力超凡的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但也交待了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是与宋江并列乱世的四大寇,势力之雄,不在水泊梁山之下。
后来梁山英雄南征方腊,损兵折将,十停人马折损了七停,一百零八人只有三十六人生还,让人唏嘘。
按照小说的写法,鲁智深得圣僧罗汉的指引,在茅庵中一禅杖打翻了方腊,成就平寇大功。
而江南民间却流传着武松独臂擒方腊的传说。
鲁智深也好,武松也罢,都是小说虚构出来的文学人物,而方腊却不是。
方腊,睦州青溪县万年镇(今淳安威坪)碣村人,于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举行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势力遍布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帮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被擒,起义失败。
擒杀方腊的不可能是鲁智深或武松,史学界在很久一段时间内认为擒杀方腊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韩世忠。
支持此说的主要有苏州灵岩山存有的《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
碑文上说:“(韩世忠)王潜行溪谷间,问野妇,得其洞口。即挺身仗戈而前,榛棘岭崎,越险数里,捣其巢穴,缚伪八大王,格杀数人,腊遂就擒,并俘以出。”
这段碑文详细地描述了韩世忠在乡村妇人的指引下,找到了方腊躲藏的山洞,顺利擒住了方腊的过程。
虽然《容斋逸史》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容斋逸史》显然是取材于《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
与该碑文类似,范圭的《折可存墓志铭》中也记有“(折可存)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
从这儿可知,方腊是折可存俘获的。
作为旁证,《宋史杨震传》中也记杨震“从折可存讨方腊”。
而《桂林方氏宗谱》所载《忠义彦通方公传》上也记:方庚“遂得生擒腊,献军中。即方腊是方庚俘。
《林泉野记》则记:“方腊反于睦州,光世别将一军,自饶趋衢婺,出贼不意,战多捷。”明确方腊是就擒于刘光世。
此外,《严州府志》等书还记,擒获方腊的,有王马、余木杓、余宗德等等人。
……
以上记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能驳倒谁,却谁也都能自圆其说。
所以,方腊到底是谁俘获的,至今尚无准确答案。
甚至,民间传说,方腊并没有被上述任何一个人擒获,而是在帮源洞中颐养天年,安乐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