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遗闻:王安石替儿子向苏洵提亲,苏小妹婉拒:他儿子不长寿

北宋遗闻:王安石替儿子向苏洵提亲,苏小妹婉拒:他儿子不长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奥迪 访问量:4537 更新时间:2024/1/10 22:18:02

文|四季文史

《三言·苏小妹三难新郎》有这样一段描写,说的是王安石替儿子向苏洵提亲,可苏小妹看完王安石送去的文章说:不可,因他儿子不长寿。

苏小妹为何会这样说,这段姻缘为何不成,她最终的结局怎样?

说起“唐宋八大家”你一定不陌生,在这8个人当中,有三人居然出自一家,他们就是苏门三学士:苏洵、苏轼苏辙(“三苏”)。

苏轼和苏辙鼎鼎大名,苏洵膝下还有一个女儿,大家都叫她“苏小妹”,与哥哥们一样,这个妹妹也是问一答十,才华横溢。苏小妹除了文学功底了得,她的一些人生趣事也让人津津乐道,时至今日,还在民间流传。

关于苏小妹,你听的最多的故事大概就是“三难秦观”,还有诸如“佛印与牛粪”、“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等轶事,也是妙趣横生。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件事,那就是苏小妹拒嫁王雱(pāng)的故事。王雱不是别人,正是北宋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儿子。

当年,苏洵带两个儿子进京赶考时,便结交了王安石。

苏洵不喜与人打交道,对官场也很不感冒,不过他却极力推崇儿子走入仕途。所以,为了儿子的前途,有些应酬,当父亲的不得不参加。

不过苏洵对王安石这个人印象极其不好,无他,王安石虽然很正直,不过他脾气很倔,金榜题名时,对有些官职根本不屑一顾,倒不是他清高,只是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有时候甚至故意躲起来不见客。

你说王安石是一股清流也未尝不可,不过他在朝野确实得罪了不少人,例如我们熟知的欧阳修、司马光等人,他们对王安石都不友好。因为他变法的思想,曾得罪了许多人。

所以苏洵也常常敬而远之,而且苏洵知道,王安石个人生活习惯很邋遢,不爱洗澡洗衣,据说身上都长虱子。苏洵当时就在想,这样的人就算日后有出息,肯定也是不务正业的奸臣。苏洵的一篇《辨奸论》,就是讽刺王安石的。

不过王安石也不是鼠肚鸡肠,不然他也成不了历史上闻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当他听说苏洵的儿子们都很有才华时,也欲结交他们,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冤家宜解不宜结。苏洵也知道儿子以后要想有出息,跟宰相套套近乎,总归是香的。

一来二去,王安石与苏洵两人反而经常喝酒聊天谈古论今。

有一次,两人酒过三巡之后就开始互相吹捧起来。王安石说:“我儿子读书过目不忘,看一遍就能倒背如流”。苏洵心想,这根本不算个啥,自己的两个儿子堪称奇才,背书等于小儿科。

苏洵接话说:“不光是小儿读书只读一遍,小女读书也是只读一遍。”此话一出,王安石立刻来了兴致,说道:“我早就知晓令郎才华出众,不曾想眉山的才气都进了你们家,连令千金也这么优秀”。

不过,王安石接下来的一番话,着实让苏洵手足无措。

当王安石听说了苏小妹的才气之后,便联想到自己的儿子到了适婚年龄却不曾婚配,于是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和苏洵结为亲家。

苏洵感觉自己言过其实,欲请辞回家,不过王安石却没有让苏洵立刻离开,他命小童取来一卷文字,将其递给苏洵说道:“这是我儿子王雱的功课,请指点一二。”

苏洵接过,将其放在袖子里,唯唯而出。回家睡到半夜,酒气方才散去,想起与王安石吃酒时夸女儿的话,心中懊悔至极。

苏洵本不想把这些文字拿给苏小妹,奈何王安石是当朝宰相,怕得罪不起,索性就把王雱的功课拿给了女儿,而且他也想看看女儿是什么态度。

话说王雱也并非浪得虚名,课业篇篇锦绣,字字珠玑,苏洵心内便起了爱才之意,不过婚嫁之事,总归让女儿点头,否则那将是一段孽缘。苏洵命小童将课业拿给苏小妹,并交代小童,不许说出课业来处。

苏小妹听了父亲之命,拿起笔从头到尾认真批阅。片刻后,苏小妹感慨道:“好文字!此必聪明才子所作。但秀气泄尽,华而不实,恐非久长之器。”之后,小妹提笔在课业上写道:“新奇藻丽,是其所长;含蓄雍容,是其所短。取巍科则有余,享大年则不足。”

苏小妹的意思很明显,文章是好文章,但辞藻华丽,浮夸不实,文章可以博取功名,但字里行间透露着命短不长寿。

苏洵看了女儿的朱批之后,大惊失色,如果这样拿回去给王安石,不说掉脑袋,至少获罪抄家。就在此时,丞相府派人来找苏洵,询问宰相公子的课业批阅如何。

苏洵无奈,只能将卷面上苏小妹批阅之处用刀割去,重新换过,自己执笔写上好批语,亲手交给了前来的差人。这位差人在离开苏府之前还向苏洵传达了丞相的意思,说若苏小妹没有婚嫁,丞相公子愿与苏小妹结为秦晋之好。

苏洵急中生智,忙说:“相府请亲,老夫岂敢不从。只是小女貌丑,怕是配不上公子,并不是我不愿意。”

差人随后回去向王安石复命。

王安石看到文卷被割换心知肚明,他内心十分不满,不过对于苏洵说自己家的女儿相貌丑陋却持怀疑态度,如果强娶唯恐儿子不满,所以他打算先暗中派人观察,看看这位苏小妹是不是其貌不扬。

无巧不成书,一日,宰相的眼线发现苏小妹正跟着哥哥苏东坡斗嘴。苏小妹嘲笑哥哥胡子多,苏东坡则讥讽妹妹大额头,而且还附上一首诗:“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苏小妹气急败坏,又说哥哥下巴长,苏东坡又取笑妹妹眼窝深陷不好看,作诗曰:“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就这样,兄妹二人斗嘴的情形传到了王安石的耳朵里,线人还把苏小妹的长相绘声绘色地向丞相描述了一番。最终王安石觉得苏小妹才情颇佳,但相貌着实不敢恭维。

此后,王安石便没再提求亲的事了。而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也被苏小妹言中,虽然19岁中了状元,不过没过几年便英年早逝了。不提。

那么,苏小妹最后情归何处呢?没错,他与才子秦观牵手白头了。说起秦观,就不得不提苏小妹“三难夫婿”的故事。

在拒绝了王安石儿子的提亲之后,苏小妹俨然成了当地的流量明星,她的才情,她的相貌,这些话题在街头巷尾传得沸沸扬扬,最后前来说亲的媒婆更是踢破了门槛。

眼看女儿到了婚嫁年龄,也不得不考虑这件事。有了上次的经验之后,苏洵干脆也让前来说媒的青年才俊都得送来课业让苏小妹批阅,如果女儿跟那个文章对眼,就果断见面。

最终,秦观脱颖而出,理由很简单,秦观的才情感染了苏小妹。苏小妹对秦观的课业写了四句:“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苏小妹表面的意思是说秦观的才情不如两位兄长,但也肯定了秦观的文采,而且苏洵觉得苏小妹对秦观的文章很上心,可见,苏小妹动了真情。

得知消息的秦观很开心,因为他知道苏家个个都是有才之人,不过她对苏小妹还是充满了疑问,因为他听说过苏小妹相貌丑陋的传闻。为了说服自己,他打算见见苏小妹。

某日,正赶上庙会,秦观打听到苏小妹有庙会上香的习惯,于是他早早守候在寺庙大门附近,他打算偷偷观察苏小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多时,苏小妹的轿子缓缓落下,苏小妹轻撩门帘,秦观远远望去,发现苏小妹并非坊间传闻那般忽美忽丑,却也清雅幽闲,非常耐看。

不日,秦观打扮精神上苏府提亲,苏洵应允。

洞房花烛夜,苏小妹依次出了三道难题考问秦观,如果答错一题,苏小妹就不允许新郎官进洞房,好在秦观很聪明,最后又在舅哥苏东坡的帮忙之下,他顺利答对三道题,与苏小妹完成了周公之礼。

果真是:苏小妹觅得良夫婿,秦少游抱得美人归。一段佳话自此流传下来。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标签: 苏小妹

更多文章

  • 苏小妹三难秦学士,到底谁技高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李秋玲标签:苏小妹

    千年前,老苏去老王家做客,喝到尽兴时,因为口误出卖了自己的闺女。好在女儿聪明,才避免自己成为寡妇。话说,那天宰相王安石听了老苏对自己女儿的夸耀后,便有意向苏家求婚,为了显摆儿子才学,他把儿子的一卷文字交与老苏,想借此寻求联姻,老苏无奈只好带回家。对此,苏小妹毫不客气地在卷面上写下如下评语:“辞藻华丽

  • 北宋轶事:王安石替儿子向苏洵提亲,苏小妹: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滔滔子美食标签:苏小妹

    苏洵一家是北宋时期极负盛名的文人,虽然在政治仕途上坎坷多舛,但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非常高,都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这父子三人就占了三个,放到哪个时代,都是举世无双的成就。传闻苏洵还有一个女儿,才华不输另外两个儿子,她的故事轶闻在民间也是口口相传。她的才华传到了北宋王荆公耳中后,便想要替自

  • 苏小妹为什么拒绝新郎入洞房,苏东坡帮新郎解了围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苏小妹

    前几天去成都出差,顺便去了趟眉山,参观了向往已久的三苏祠,祠中楹联林立,写的最好的是清代第一廉吏,宰相张鹏翮为三苏祠所撰之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上联说的是苏门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填词的名家,下联文章四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家三父子。当时,在北宋文坛上欧阳修堪称领袖,苏

  • 影视剧中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苏小妹

    苏小妹,多认为她是苏轼的妹妹,正史未载其名,野史称其名“轸”。苏小妹在当时颇具才名,民间盛传她是秦观的妻子,有诸多传奇故事传世。“苏小妹”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无名氏的《东坡问答录》,“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这可能就是把苏小妹当作秦观妻子的始祖,不过该作者以这种不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实在不可取。苏小妹

  • 苏小妹出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巧妙对上,苏小妹听后脸色羞红!

    历史人物编辑:杨龙发生活标签:苏小妹

    苏小妹出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巧妙对上,苏小妹听后脸色羞红!文文史星空若是说道苏轼,想必很多人对其都不会陌生吧,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不仅文学素养十分高,而且还十分爽朗,是性情中人,但是今天笔者倒不是说关于苏轼的那些事情,而是说说苏轼的妹妹和苏轼朋友之间的故事。若是说道苏轼的妹妹,想必很多人都有所

  • 温婉俏皮苏小妹:这样的才女,是否真实存在呢?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苏小妹

    一般大家认为,历史上我们所说的苏小妹就是著名的大才子,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的妹妹。但实际上,根据考证,苏小妹可能是后来被人们编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在苏轼的一些典籍中,我们几乎不能查证的。他是有这个妹妹的,因为他们之间从来没有通信,苏轼也没有说过有这样一个妹妹。但是苏轼的家族中其实是有一个很小便去

  • 王安石向苏洵提亲,苏小妹看完文章说:不可,他儿子不长寿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苏小妹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他与其二子苏轼、苏辙不仅一同被合称为“三苏”,还都被后人纳入“唐宋八大家”之列。但根据坊间传言,苏家最有才华的其实是苏洵的小女儿“苏小妹”。关于苏小妹的描述,起先出现在南宋一本名叫《东坡问答录》的古籍中。一直到清朝,苏小妹的事迹在百姓中口口相传,逐渐形成了一个机敏聪慧的小女儿

  • 苏轼出对联考验小妹,没想到苏小妹对出了千古绝对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苏小妹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相传为苏轼有个妹妹叫苏小妹,野史载其名苏轸,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一代文豪苏轼儒道互补,名气大得没边儿,而与妹妹苏小妹相比,他似乎还要矮上半截儿。北宋年间,著名词人秦少游拜访苏轼,被聪明可爱的苏小妹吸引。秦少游对苏小妹一见钟情,二人最终喜

  • 苏小妹一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一下联,顿时羞愧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苏小妹

    对联,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传承上千年的艺术瑰宝,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让历朝历代的才子门情有独钟,乃至到了明朝时期,布衣出身的朱元璋更是在得空时,常常与大臣们切磋对联,因此被老百姓称之为“对联天子”,足以可见,对联虽短,却不乏深意,一副上佳的对联,足可媲美一部鸿篇巨著。明朝嘉庆年间,福州府有一小孩

  • 刘克庄短短二十个字的一首诗,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项羽的人格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大黄鸭子标签:刘克庄

    历朝历代,歌咏项羽的诗词无数,比如流传又广又脍炙人口的杜牧诗句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比如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说明项羽这个人物的特殊魅力。《史记》中司马迁并没有将其列入“世家、列传”之列,而是将其归入“本纪”中,也反映了司马迁对项羽的高度赞扬和敬佩。虽然项羽最终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