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章楶:北宋名将,差点灭掉西夏,而西夏是怎么逃过灭国之祸的?

章楶:北宋名将,差点灭掉西夏,而西夏是怎么逃过灭国之祸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德友 访问量:1040 更新时间:2024/1/16 22:51:08

历史上北差点把西夏给灭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北宋末年曾经有一位名将

章楶(jie)

,他就驻扎在宋,西夏边境。就是他差点把西夏给灭了!

宋哲宗元祐

六年(1091年),章楶以

直龙图阁

出任环庆路

经略安抚使

,兼知庆州,时年已经六十五岁。哲宗初年,

高太后

及旧党急于罢兵,当即戒边吏勿动,并将葭芦、米脂、浮图、安疆四寨割让给西夏,使归其永乐之人。西夏得到四寨后,不但不收敛,反倒更加骄横。

此时,章楶提出:西夏嗜利畏威,如不给予惩罚,边境不得休兵。应当逐步蚕食西夏疆土,“如古削地之制”,然后派各路出兵,扼守要害之处。如此,发动几次攻势,西夏必定趋于灭亡。

他是怎么打西夏的?

他想出了个好办法,那就是筑城,再以此为据点,逐步推进蚕食西夏,西夏也不傻,能让你安稳筑城吗,那是不可能的!

顺着河谷修筑堡垒,一步步推进,因为守着河谷,不怕没水喝,修筑堡垒就地取材取水很方便。

以此类推,步步推进,他还规定将领带兵不允许离开堡垒太远,以防不测,就是用这种方法对付西夏骑兵,骑兵在这里施展不开,优势就没有了,己方优势就有了。

章楶(jie)曾经与西夏的四十万大军不分昼夜打了将近2周时间,再加上别的大宋军队纷纷进入西夏,纵横奔袭,一时间西夏战乱四起,西夏见胜利无望,于是撤退,章楶趁西夏军撤退时,命大将率一万骑兵长途奔袭西夏败军,并俘虏了西夏两员统兵大将。

史书记载这场战役

“尽得其家属,俘首酋三千人,获牛羊不啻十万,种羌震慑。”狠狠打击了西夏的嚣张气焰。后世评价其功为历来西部之首。

西夏战败想求和,派出使节恳请辽国干预。大宋确根本不理睬,依然继续往前。

之后大宋继续一步步蚕食,直到1114年率领大军击败西部西夏军主力,此时西夏国土没剩多少了!

北宋要是继续保持这样的进攻态势,西夏灭国指日可待,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很无奈。

大宋朝廷看到女真族把辽国打的零七八碎的,于是起了心思,想把幽燕之地收复。于是联合女真攻打辽国,因此西夏算是逃过了灭国之危。

仅供参考!

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章楶

更多文章

  • 北宋名将章楶是如何运用战术策略,来牵制西夏军队战力的?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春秋录标签:章楶

    引言北宋名将章楶是如何运用战术策略,来牵制西夏军队战力的?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章楶对传统的坚壁清野的防御策略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战兵在外,守兵乃敢坚壁”的战术。坚壁清野是北宋最常用的防御策略。面对西夏的大举入侵,北宋政府通常采取的基本战术是“概令诸路遇贼并兵入寇,坚壁清野,俟贼气

  • 宋朝时期,章楶使用了什么计谋来袭扰西夏军队、破坏西夏经济?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章楶

    宋朝时期,章楶使用了什么计谋来袭扰西夏军队、破坏西夏经济?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军功赏赐是中国古代帝王激励将士奋勇杀敌的主要手段,“自古帝王,以恩威驭将帅,赏罚驭士卒”。军赏源于先秦,备受兵家推崇,“壹赏则兵无敌”,被视为激发士气的关键因素。章楶作为主帅深知优赏军功对于激励将士士气、

  • 北宋时期,名将章楶的家世与交际,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古文解读V标签:章楶

    引言北宋时期,名将章楶的家世与交际,都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在北宋,“经略安抚使作为地方的军事长官,位高权重,职权范围广泛,成为维系一方安危,关系国防安全的官职”。经略安抚使职责范围涉及军事、民政、司法、监察等方面。陕西地区因地处宋夏边界,事关北宋国防安全,所以经略安

  • 北宋最大的冤案:张琼为赵匡胤建宋后杀害的唯一后周旧臣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张琼

    作者:许云辉战鼓惊天,杀声动地,飞矢如蝗。淮南战场上,南唐战舰将后周大将赵匡胤所部重重围困在十八里滩砦。后周军拼死抵抗,伤亡惨重。一员南唐战将身穿厚甲,一手持刀一手握盾,神勇无比率敢死队不断冲击后周军防线。后周军被吓破胆,“众莫敢当。”赵匡胤眼见防线将被冲破,急令神箭手狙杀敌将。神箭手拈弓搭箭,敌将

  • 大将张琼曾救赵匡胤一命,赵匡胤为什么却痛打张琼,致其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张琼

    张琼是一员猛将,据《宋史》记载,他出身于武将世家,自幼便臂力过人,有百步穿杨的射艺。时逢乱世,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的朝代。像张琼这样一身好武艺的,自然选择投军,这样未来才有好机会。适逢后周禁军教头赵匡胤招募兵勇,张琼闻其名,便投在他帐下。由于张琼善射,又勇武,赵匡胤便让他做了追随左右的警卫员。当时赵

  • 新婚夜苏小妹给秦观设下“洞房三难”,答出才入洞房,你能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苏小妹

    秦观,字少游,宋朝文坛婉约派一代词宗,受到东坡词风的影响,最擅长抒写迁客骚人的孤独寂寞与才子佳人的儿女情长,以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流芳千古,至今为人传唱不息。秦观是苏轼的学生,而他闹得满城风雨的“绯闻女友”就是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苏小妹的名气虽不比哥哥大,但在民间传说中人气却异常的高

  • 秦观为何能写出凄美的《鹊桥仙》?是在七夕写给苏小妹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苏小妹

    #七夕#写七夕,最传神的,莫过于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其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以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实作为苏门四学士

  • 才女苏小妹出对联刁难和尚,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下联让她脸红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苏小妹

    在古代的封建传统中,我国古代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依然有很多开明的文人家庭培养出了知书达理,甚至才高八斗的才女。古代男子也并非都不爱才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人才子还是会爱跟他们不相上下的才女佳人的。女方比武招亲的形式多见,被人津津乐道,而比文招亲的也有很多。说起才女,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女诗人李清照

  • 才女苏小妹、村女娄琬,歌妓陶心儿,这首歌颂永恒爱情的《鹊桥仙》,到底因谁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咖标签:苏小妹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咏“七夕”的词很多,但唯有秦少游此作最具灵性,最为脍炙人口。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上

  • 苏小妹调侃“清水河边洗和尚,浪浸葫芦”,和尚巧对下联化解尴尬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苏小妹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髙。”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北宋年间大名鼎鼎的文学家,皆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世人大都只知道,苏家的男人们是才高八斗的文曲星,却不知道苏家还有个聪明伶俐的女儿:苏小妹。苏小妹尽管是女流之辈,可出生于书香世家,她的文学功底肯定不会差。作为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