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的都有谁?李世民上位后他们结局如何?

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的都有谁?李世民上位后他们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島知風 访问量:3094 更新时间:2023/12/20 23:13:20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抢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上朝的必经之路玄武门设下了伏兵,李世民率领十名心腹大将伏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将哥哥和弟弟当场杀死,随后李世民又带领军队杀入李建成和李元吉家中,将二人的儿子全部杀光,家中女眷全部沦为女奴,随后李世民逼父亲李渊退位,最终李世民顺利继位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并开了“贞观之治”。

据《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记载:六月四日,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人,入玄武门讨伐李建成、李元吉,平之。

也就是说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共有十名心腹将领,史称玄武门十大将,他们对于李世民来说就是开国功臣,可是古代的功臣名将大多是兔死狗烹,那么当初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这十名将领结局又如何?

李世民的发小兼大舅哥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的发小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大唐开国功臣中就属长孙无忌最了解李世民,两人情同兄弟也是知己好友。

其实长孙无忌出身于隋朝将门之家,其父长孙晟是隋朝名将,其母是北齐皇室乐安王高劢之女,不过在长孙无忌幼年时就父母双亡,他和妹妹自幼都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

在隋朝时高士廉与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同朝共事,两家走动也比较近,因此长孙无忌自幼就与李世民相识。因此成年后长孙无忌就把妹妹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长孙无忌的妹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长孙皇后,所以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的发小好友也是他的大舅哥。

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就是长孙无忌和另外两名谋臣房玄龄、杜如晦,最初李世民不同意杀兄杀弟,在是否发动玄武门之变上李世民比较犹豫,长孙无忌对李世民说:“你当不当皇帝无所谓,但你得为你的部下着想,这么多人为了保你已经把太子和齐王得罪透了,将来如果太子继承皇位,我们这些人都将死无全尸。”

长孙无忌这一番话坚定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决心,后来长孙无忌不仅帮李世民谋划如何发动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的当天,长孙无忌又陪着李世民到现场参与了整个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基之后特意让长孙无忌监修国史,因此玄武门之变的很多历史真相都被长孙无忌掩饰了下去。可以说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后来李世民搞评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长孙无忌就被列为第一功臣。

在李世民时代长孙无忌是最受器重和信任的重臣,李世民临终时将儿子唐高宗李治托付给了长孙无忌,由此长孙无忌也就以顾命大臣的身份辅佐外甥李治继位。

到了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权倾一时,而他也逐渐开始排斥异己。

李世民的第三子吴王李恪英武果断,曾经很受李世民钟爱,李世民曾一度打算废李治改立李恪为太子,由于李恪不是长孙无忌的外甥,因此长孙无忌极力反对李世民改立李恪为太子,最终力保李治继位。

李治继位之后,长孙无忌担心李恪的英武威胁到李治的皇位,于是他借着房玄龄之子房遗爱谋反案把李恪牵扯进来,最终李恪被长孙无忌以唐高宗的名义赐死。

除了整死李恪之外,长孙无忌还借着房遗爱谋反案把与自己不和的能征善战的江夏王李道宗和李世民的妹夫驸马执失思力也牵扯进来,将二人罢官流放。李恪被赐死,李道宗和执失思力被流放,这些李唐皇室中比较有能力的人全部被长孙无忌排斥异己而打击掉,最终却便宜了李治的皇后女皇武则天,间接导致了武则天后来掌权,李唐皇室无人能制止。

不过长孙无忌后来也遭到了报应,他极力反对李治册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了武则天的记恨,武则天掌权之后就用一系列的手段整得长孙无忌被罢官流放赐死,不过李治特意命长孙无忌死后陪葬李世民的昭陵,也算是保全了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的君臣情谊。

多次在战场上救过李世民的勇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麾下最勇猛的战将,也是对李世民最为忠心的战将,在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柏壁之战中大破军阀刘武周时,尉迟敬德就归顺了李世民,此后尉迟敬德因为骁勇,一直作为李世民的天策府心腹大将。

虽然尉迟敬德是一介武将,不善谋略,可是他极为勇敢忠诚,在战场上多次勇救李世民。当年李世民攻打洛阳军阀王世充时,李世民单枪匹马到前线刺探军情,被王世充麾下大将单雄信发现,单雄信一路追杀李世民,幸亏尉迟敬德出现,击退了单雄信救下了李世民,像这种战场上勇救李世民的事情,尉迟敬德可是没少干。

在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位时期,李建成特意派人给尉迟敬德送去了一马车的黄金,想收买尉迟敬德为己所用,可是尉迟敬德面对金钱诱惑却丝毫没有动心,直接把黄金退了回去,并把此事报告给了李世民,因此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极为信任和喜爱。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当先射死了大哥李建成,但是他的弟弟李元吉却趁乱逃跑了,他在后面紧追李元吉不舍,结果半道他骑的马被树木扳倒,他从马上摔了下来,李元吉反身回来就想杀了他,这时候幸亏尉迟敬德及时赶了过来一箭射死了李元吉才救下了李世民。

李建成的部下薛万彻和冯立等人率兵攻打玄武门,又是尉迟敬德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带兵向李渊逼宫,迫使李渊决定让位给李世民,并下圣旨解散薛万彻和冯立等人统率的东宫军队。

可以说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敬德居功至伟,算是头号功臣,后来他又跟随大唐战神李靖攻灭了东突厥,因此后来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他排名第七。

可是后来尉迟敬德却逐渐居功自傲,在朝堂上不仅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不和,他还经常在李世民面前说这些人的坏话,揭露他们的短处,甚至还当着李世民的面殴打江夏王李道宗。

因此很朝臣都很反感尉迟敬德,对他的诬告也很多,不止一次有人向李世民诬告尉迟敬德蓄养死士有叛乱谋反的企图,本来李世民不信,但是次数多了李世民也就动摇了,召尉迟敬德前来对质。

尉迟敬德什么话都没说,默默地脱掉衣服让李世民看,当年在战场上他为了救李世民落下的伤疤,李世民看后痛哭流涕,赶紧向他赔礼道歉,表示自己不该怀疑他。

但是尉迟敬德总这么居功自傲,李世民逐渐也对他有些不满,不过李世民对他还是比较温和的。最后李世民召见他,以汉高祖刘邦诛杀大将韩信彭越的事情警告他,并对他说:“我之前认为汉高祖杀戮功臣过重,现在看到你做了高官之后如此的居功自傲,狂妄不法,我才明白汉高祖的苦衷,希望你不要逼我做汉高祖,让我背上杀戮功臣的恶名。”

李世民这一番的警告果然很有效,尉迟敬德吓得一身冷汗,从此之后尉迟敬德极为收敛,在李世民执政后期,尉迟敬德索性养老退休。而退休之后的他从此不再过问任何政务,也谢绝与其他官员往来,整日在家中痴迷于道教的丹药之术。

此后尉迟敬德一直退休居家长达十六年,在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时,尉迟敬德病逝,享年74岁,在那个时代算是高寿善终,死后唐高宗特意命尉迟敬德陪葬李世民的昭陵。

在中国历史上的开国武将中,尉迟敬德绝对算是结局最好的武将之一了,毕竟以他当初的居功自傲的态度来说,换成皇帝是汉高祖刘邦或者明太祖朱元璋的话,他早就被砍头了,幸亏遇到了不喜欢诛戮功臣宿将的李世民,经过李世民的警告之后,他也终于能醒悟收敛,最终才能高寿善终。

被杀掉的功臣侯君集

侯君集是唐初开国功臣,他也是被李世民整死的为数不多的功臣之一。早年的侯君集就是一个地痞无赖,为人办事比较浮夸,很不靠谱,文的武的都不行,不过他的嘴很伶俐,能说会道,因此被李世民所赏识而选入了天策府,后来通过李世民的精心培养,侯君集逐渐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大将之才。

玄武门之变时,侯君集率领天策府的玄甲兵在外廷接应尉迟敬德,他协助尉迟敬德带领玄甲兵很快的控制住了李渊以及一众忠于李渊的心腹重臣,这才使得李世民最终取得了玄武门之变的成功。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侯君集又跟随李靖征讨吐谷浑,并大破吐谷浑,后来侯君集还单独统兵攻灭了高昌国,所以他的功劳可不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十七名。

可是在攻灭高昌时,侯君集假公济私侵吞了高昌国的财宝,还纵容部下肆意劫掠高昌百姓,因此回师长安之后侯君集就受到御史弹劾被捕入狱,李世民念他功劳比较大,所以特意赦免了他。

出狱之后的侯君集并没有感谢李世民赦免了他,反而十分怨恨李世民没有封赏他攻灭高昌的功劳。

后来由于李世民过度喜爱嫡次子魏王李泰,因此使得太子李承乾感觉到了危机,李承乾认为自己早晚会被李世民废掉。正好李承乾的东宫属官贺兰楚石是侯君集的女婿,因此李承乾就与侯君集勾连在了一起,李承乾向侯君集寻求自保之道。

参与过玄武门之变的侯君集立刻就来了兴致,他建议李承乾再发动一个玄武门之变,比李世民退位,赶紧提前继位就好了。

不过李承乾和侯君集的谋划很快就被李世民有所察觉,李世民最先拘审了贺兰楚石,为求自保,贺兰楚石主动交代了李承乾与侯君集的谋划,就这样李承乾和侯君集就彻底败露。

事发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侯君集则被定为死罪。李世民不忍处死侯君集,因此在朝会上向朝臣们求情赦免侯君集,结果朝臣们全部都劝说李世民诛杀侯君集,于是李世民含泪批准了侯君集的死刑,但是李世民要求一定要给侯君集留全尸。

按照唐朝的律法,谋反叛乱者是要被处以凌迟处死的酷刑,同时也要株连家族,李世民坚持要让侯君集留全尸,并要保全侯君集的妻子儿女。因此最终侯君集被赐自尽,他的妻子儿女也只被流放岭南。

虽然李世民在历史上算是很少诛杀功臣的皇帝,但是侯君集完全是自寻死路,所以也就成了被李世民诛杀的少数功臣之一。而且看李世民对侯君集及其家人的处理结果,也能看出来他算是对功臣比较念旧的皇帝了,如果把侯君集的罪过换到刘邦或者朱元璋时代,恐怕他和他的家人都会死得很惨了。

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张公谨

张公谨本是洛阳军阀王世充的部属,李世民大破王世充时,张公谨投降唐朝,获得了李世民的赏识,被选入天策府,成为李世民的幕僚。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还很担忧能否成功,就想通过占卜来决定是否发动玄武门之变,当时张公谨从外而入,直接将占卜的龟壳抢过来扔在地上,并对李世民说道:“占卜是为决定疑难之事,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如果占卜的结果不吉,难道能够停止行动吗?”

张公谨的一番话彻底让李世民醒悟,坚定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决心。在玄武门之变时,薛万彻和冯立率领东宫军队攻打玄武门,眼看玄武门攻破在即,由于张公谨臂力过人,他一人用胳膊顶住玄武门,暂时挡住了薛万彻和冯立等人的攻势,为尉迟敬德和侯君集率领玄甲兵向李渊逼宫创造了有利时间。

李世民登基之后,张公谨又作为武将跟随李靖攻灭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因此张公谨被封为郯国公,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十八名。张公谨不仅能统军打仗,文才还能治理城市,他被李世民任命为襄州都督,负责治理襄阳地区,在任期间他为官清廉,还能为百姓伸张公理,在襄阳地区深得百姓爱戴和拥护。

在贞观六年(632年)时,张公谨在襄州都督任上因积劳成疾去世,年仅39岁。李世民得知后十分悲痛,亲自跑到郊外向着张公谨去世的方向哭祭。

戍守边疆的刘师立

刘师立本是王世充的亲兵护卫首领,王世充被攻灭后,刘师立本应被杀,李世民赦免了他,并将他选入天策府成为亲兵护卫首领。

此后刘师立一直作为李世民的亲兵护卫首领不立其左右,玄武门之变时刘师立也一直护卫着李世民,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刘师立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

之后李世民还破格提拔刘师立出镇一方,任命他为岐州都督,唐朝的岐州是现今陕西凤翔一带,在当时属于是边境,要负责防御吐谷浑和党项族的入侵,因此刘师立就从李世民的亲卫首领变成了戍守边境的将军,多次率军抵御吐谷浑和党项犯边。

贞观十四年(640年)刘师立去世,整体来说结局算是很不错的了。

江湖豪侠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年轻的时候是长安一带的江湖豪侠,性格豪爽仗义,纠结一些闲散之人横行长安,后来被隋朝招为骁果护卫,李渊起兵攻入长安之后,公孙武达投降了李渊。

后来李世民看中了公孙武达把他选入天策府成为亲卫,此后公孙武达就作为亲卫一直陪着李世民征战沙场,在李世民平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隋末群雄时,公孙武达都在战场上救过他,尤其是柏壁之战时,公孙武达在战场上拼命死战击退了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发动的攻势,才救下了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时公孙武达作为李世民的亲卫自然要在身边护卫,李世民登基后公孙武达也成了出镇一方的大将,也曾参与征讨东突厥,不过后来还是被调回长安出任右武卫大将军,最后公孙武达以右武卫大将军的身份在唐高宗永徽年间病逝,唐高宗下旨赐他陪葬李世民的昭陵。

壮烈牺牲的独孤彦云

独孤家族是隋唐时期著名的门阀家族,独孤彦云就是出身于独孤家族,不过他的祖父独孤屯本不姓独孤而是姓李,是北周名将独孤信的家臣,因此被赐姓为独孤。

独孤信生了三个女儿都先后成为皇后,其中一个女儿正是唐高祖李渊的生母,被李渊追谥为元贞皇后。所以李氏家族和独孤家族世代都交好,李渊攻占长安之后,独孤彦云就投靠过来,被李世民所赏识选入天策府,后来就跟随李世民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基之后独孤彦云被封为幽州都督,本来可以安享富贵了,可是很快东突厥颉利可汗进犯长安,独孤彦云参与了长安保卫战,在与东突厥的战斗中独孤彦云在战场上奋勇牺牲。

当时李世民对独孤彦云之死十分悲痛,后来他十分怀念独孤彦云跟随自己征战沙场多年劳苦功高,本应安享富贵时,却为了抵御东突厥而牺牲,因此李世民就把最喜爱的十四女安康公主下嫁给独孤彦云之子独孤谋,独孤彦云后来在唐高宗时期也陪葬于李世民的昭陵。

皇家保镖杜君绰

最初杜君绰是隋末的一支起义军首领,李渊攻入长安之后,杜君绰投降了唐朝,被李世民选入天策府成为亲卫。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杜君绰成为左监门中郎将,负责玄武门的守卫工作,能把玄武门交给杜君绰把守,可见李世民对他的信任。此后杜君绰在李世民时期一直作为禁卫军将领负责宫廷安保工作,说白了杜君绰就是皇家保镖首领。

在唐高宗时期,唐朝的开国名将逐渐老死凋零,于是唐高宗征高丽的时候启用杜君绰为辽东道经略大使,全权负责征讨高丽的战斗。虽然杜君绰常年作为禁卫军将领负责宫廷守卫,很少亲临一线战场,但是指挥能力还是在的,在杜君绰的指挥下,唐朝军队很快击溃了高丽权臣泉盖苏文的儿子泉男生所部军队,杜君绰斩杀高丽士兵三万余人班师回朝。

晚年杜君绰被唐高宗任命为左戎卫大将军继续负责宫廷安保工作,龙朔二年(662年)杜君绰去世,终年61岁,唐高宗下旨让杜君绰陪葬昭陵。

参与太原起兵的郑仁泰

郑仁泰在16岁时就投靠李渊参与太原起兵,当时他与李世民年纪相仿,两人关系比较亲近,因此他就被李世民调到了天策府,成为李世民的心腹亲卫。

虽然郑仁泰是李世民的心腹,可他在李世民时期官职地位并不高,主要就是负责统领禁卫军。到了唐高宗时期,郑仁泰就成了老将,被委以重任,郑仁泰被唐高宗任命为左武卫大将军兼铁勒道行军大总管,一代名将薛仁贵为副总管,郑仁泰和薛仁贵联手大破铁勒九部十余万人,打得铁勒一蹶不振。

此后郑仁泰就成了戍边名将,以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一直为大唐戍卫边境,龙朔三年(663年)郑仁泰在青海管道行军大总管任上病逝,终年63岁,唐高宗赐他陪葬昭陵。

史书中对郑仁泰在李世民时代记载并不多,这就是由于李世民时代唐朝开国名将太多了,将星云集,凸显不出郑仁泰,到了唐高宗时代,郑仁泰才凭借资历老获得重用并展现自身的才能,为大唐开疆拓土,戍卫边境。

大盗出身的李孟尝

李孟尝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赵郡李氏,可是在他父亲这一辈家族就开始没落,而李孟尝青年时期正好赶上隋末农民大起义,因此李孟尝就跑到山里当了强盗,成为河北地区有名的巨盗。

不久李孟尝投奔了另一伙实力更强的大盗头目王君廓,而王君廓后来转投瓦岗军,李孟尝跟着投了瓦岗军,再后来瓦岗军被王世充击破,王君廓就投降了唐朝,李孟尝也就跟着王君廓投降了唐朝。

归顺唐朝之后,李孟尝被李世民看中选入天策府成为亲卫,从此之后李孟尝一直是负责李世民身边安保工作的保镖首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李孟尝和杜君绰、郑仁泰一样都是禁卫军将领,负责统领宫廷禁卫军管理宫廷治安。

唐高宗时期,唐高宗对李孟尝很是信任,唐高宗离京外出巡幸时,都会让李孟尝为长安留守护卫都城长安。

乾丰元年(666年),李孟尝在家中去世,享年74岁,唐高宗赐他陪葬昭陵。

写在最后

总得来说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十名将领结局都还不错,除了侯君集是自寻死路之外,其他人都没有落得功臣的兔死狗烹命运,并且绝大多数人都能在死后陪葬李世民的昭陵。

能善待这些功臣,也展现了李世民作为皇帝的温情一面,毕竟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善待开国功臣的,这也说明了李世民算是一个比较重感情念旧情的皇帝。

皇帝的特性就注定了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李世民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能与功臣共富贵的皇帝,虽然他对待父亲、兄弟、侄子有些残忍,但他对待功臣还是比较温情的。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世民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他答:猪上树时,但李世民没听懂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李世民

    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希望江山基业能永固,但他们也知道历史兴衰是常态,所以对未来也总会有些担心,希望能够通过某些手段未卜先知,提早做准备。要想窥探天机,就要借助一些占卜的手段。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这样算无遗策的高手,他们也因为算卦的本事而被皇帝重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重要大臣袁天罡就是这样一个算卦

  • 李世民登基后,李勣为何远离朝堂15年?李世民死前是否真想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李世民

    唐朝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病重之时,下令“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勋为叠州都督。”这是一份贬斥凌烟阁功臣李勣的诏令,是李世民在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安排,他把在军方威望极高的李勣赶出了长安。李世民为什么这么做?他给皇太子李治说的理由是:“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

  • 国王想娶李世民女儿,李世民向国王要四种动物,导致此国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李世民

    国王想娶李世民女儿,李世民向国王要四种动物,导致此国灭亡,你知道是什么吗?这个国王是薛延陀国的国王夷男,而这四种动物则分别是马、牛、骆驼、羊,那么为什么这很普通的四种动物就导致薛延陀国灭亡了呢?薛延陀国的发展史薛延陀国原本是铁勒诸部之一,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薛延陀国起初役属

  • 李世民死后五十余年,他的曾孙发动兵变,结果兵败玄武门!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兵变。通过这场兵变,李世民最终登上了唐朝皇帝的宝座。而在五十多年后,李世民的曾孙也选择发动兵变,结果却兵败玄武门。一首先,这个人就是李重俊。

  • 被亲儿子逼得退位,李渊想出一损招报复李世民,让李世民头疼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李世民

    皇权富贵迷人眼。古代的皇室中,亲情少得可怜,尤其是乱世中更甚。世上万千感情,来回颠覆,左右摇摆。唯有子女与父母之爱,跨越人之本能,横穿光阴岁月,坚固可信。可纵观历史,也有例外。情感若不掺杂其他,都值得被歌颂。可一旦有了其他的执念,情感便成为了随时可以牺牲的筹码,任何感情都是如此,人之本性也难逃脱。初

  • 自比“李世民”,朱高煦为何被侄子活活烧死,连妻儿都未能幸免?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李世民

    在明朝初年的历史上,有两个叔叔要抢侄子的皇位。一个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后来,他成功地成为了明朝的成祖。另一个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这位王子没有他父亲幸运。最后,他被侄子宣德皇帝朱瞻基用铜缸烧死,死的方式非常悲惨。曾经,朱高煦曾与父亲南北作战,在军营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多次救朱棣脱离危险。当时,因为他

  • 李世民的姐夫,坑完老丈人李渊继续坑李世民,李世民都无语了

    历史人物编辑:壹周历史标签:李世民

    都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想当初李渊起兵的时候,手下的大将也是自己的一家老小,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还有柴绍和段纶这样的女婿,个个都是能征善战,为大唐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不过在李渊的众多亲人之中,有一个女婿实在是坑,坑完李渊又坑李世民,他就是李渊的女儿襄阳公主的丈夫

  • 马嵬兵变之后,李亨为何敢不经李隆基同意而称帝?李亨步步算计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李隆基

    李亨:爹,我想篡个位,你能不能自己滚下来,让我坐上去?放心,这事要是成了,绝对少不了你的好处。李隆基:你脑袋烧糊涂了?想篡我的位,我看你也不用当什么太子了,去找你李瑛哥哥喝茶去吧!这样的画面简直不敢想象,李亨既然是夺位,那当然不可能去找李隆基商量,这事哪有的商量?将镜头拉到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带着自

  •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一上位,就要杀死自己的姑姑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李隆基

    原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上台就杀了姑姑?、上官婉儿、堂妹安乐公主、姑姑太平公主等权势天下的美女。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遭遇安史之乱,杀死了侄女荣谊公主(安禄山的儿媳)和安禄山的妻子康夫人。.由此可见,李隆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权力。那么,至于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上台就杀了姑姑太平公主呢?原因很简单,为了争夺权

  • 李世民、李治、武则天都爱的“玉龙”,每逢大旱,李隆基用它祈雨

    历史人物编辑:未来花园标签:李隆基

    中国历史上,但凡是有点儿文艺气息的皇帝,不但会舞文弄墨,填词赋诗,也会喜欢珍玩珠宝。乾隆皇帝自不必说,不但是个“弹幕狂魔”,见到名人字画就一个劲儿地盖章,还收藏了许多珍玩,见到王莽造的嘉量很好玩,还让人打造了四个放在故宫。唐朝皇帝也是如此,李世民不但会打仗,对书法诗歌也很在行,飞白书在书法历史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