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嵬兵变之后,李亨为何敢不经李隆基同意而称帝?李亨步步算计

马嵬兵变之后,李亨为何敢不经李隆基同意而称帝?李亨步步算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逸凌人物集 访问量:2807 更新时间:2024/3/16 4:49:44

李亨:爹,我想篡个位,你能不能自己滚下来,让我坐上去?放心,这事要是成了,绝对少不了你的好处。

李隆基:你脑袋烧糊涂了?想篡我的位,我看你也不用当什么太子了,去找你李瑛哥哥喝茶去吧!

这样的画面简直不敢想象,李亨既然是夺位,那当然不可能去找李隆基商量,这事哪有的商量?

将镜头拉到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带着自己的心腹埋伏在玄武门,静静地等待着李建成李元吉的到来。

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出现之后,他一见他们要跑路,赶紧追了出来,然后发生了一场恶战,李建成和李元吉双双毙命。

为了一步到位,李世民在铲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又派尉迟敬德直接带着人进宫控制了李渊。

当时李渊惊得直问尉迟敬德,哪个混账东西在作乱?我没叫你,你来干嘛?

尉迟敬德怎么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谋逆,秦王李世民已经派兵诛杀了他们,我奉命来保护你。

嘴上说的是保护,可实际上谁不知道是控制?

这时候的李渊就像被李二郎拿着刀架在了脖子上,他能怎么办?

当时还是裴寂萧瑀这些人脑袋转得快,让李渊赶紧向李二郎低头,一边定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谋逆之罪,一边又夸李二郎干得漂亮。

所以,李渊只能册立李世民为太子,然后让他监国,“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可李世民还是不满足,所以才过了两个月,他又跑去找李渊。

李世民:爹,当太子实在没什么意思,你看你能不能把位置腾出来让我坐?

李渊:呃,二...二...郎,你...你...你说什...什...么?好...好...吧,既然你觉得当太子没意思,那皇帝让你来当好了。

李渊能不答应,敢不答应吗?显然不能,更不敢,毕竟他已经处于李世民的控制之下,被刀架在脖子上,想不答应都难。

如果李渊不答应的话,他未必不会发生“意外”。

现在将镜头拉回到天宝十五年,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发生了,后来又发生了马嵬兵变,然后才有了李亨的灵武称帝。

李亨有没有李世民那样的条件,也像李世民那样去找李渊“商量”,让李渊主动答应退位让贤呢?

显然并没有。

第一,李亨是在马嵬兵变发生之后没到一个月即在灵武称帝,这也就是说李亨当时在灵武,并不在马嵬驿。

第二,李隆基当时身边还有心腹陈玄礼的保护,陈玄礼并不是李亨的人,这也就是说李亨不可能像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让尉迟敬德控制李渊一样,让陈玄礼或者让别人在马嵬兵变中趁机控制李隆基。

所以,李亨想要取代李隆基登上皇位的话,只能选择暴力篡位的方式,不可能去和李隆基“商量”,更不可能等李隆基同意。

倘若李隆基不同意的话,李亨岂不尴尬了?

不过,李亨这小子当时的运气也很好,或者说他很算计,从安史之乱爆发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在算计李隆基了。

李亨的第一步,是趁乱获取兵权,他成功了。

只有手里掌握了兵权,他才有希望进一步掌握更多的权力,甚至取代李隆基,从而彻底避免步李瑛的后尘。

所以,他在掌控了兵权之后便实施了第二步,也就是一边拉拢更多的人效忠自己,一边又躲在背后推动马嵬兵变。

当时保护李隆基的禁军为什么干发动兵变?为什么不怕李隆基将来找他们报复?说白了,他们是得到了李亨这个未来的皇帝的保证和承诺。

虽然史书对李瑁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但是他在马嵬兵变之前一直跟在李隆基的身边,马嵬兵变之后又被特派去给李亨传口谕,所以他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至少是站到了李亨这一边。

李瑁是谁?杨玉环的前夫。

李瑁和高力士才去给李亨传完口谕没多久,李亨就敢直接称帝,说明李瑁假借传口谕之名向李亨传递更重要的信息。

李亨在收到了马嵬兵变成功的消息之后,迅速做出了判断和决定,直接撇开李隆基,在灵武称帝。

因为经过了安史之乱和马嵬兵变之后的李隆基,他的威信已经降到了最低,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边缘。

这时候的李亨又恰好掌控了兵权,或者说他已经获得了军队的支持,所以才敢这时候先斩后奏地称帝。

李亨称帝既成事实,李隆基也只能无奈接受,否则的话双方必然会发生冲突,到时候还怎么继续镇压叛乱?

这一点,李隆基还是心知肚明的,他自己惹的祸,他只能自己扛,所以没有再和李亨争,虽然也不一定争得过。

标签: 李隆基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一上位,就要杀死自己的姑姑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李隆基

    原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上台就杀了姑姑?、上官婉儿、堂妹安乐公主、姑姑太平公主等权势天下的美女。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遭遇安史之乱,杀死了侄女荣谊公主(安禄山的儿媳)和安禄山的妻子康夫人。.由此可见,李隆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权力。那么,至于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上台就杀了姑姑太平公主呢?原因很简单,为了争夺权

  • 李世民、李治、武则天都爱的“玉龙”,每逢大旱,李隆基用它祈雨

    历史人物编辑:未来花园标签:李隆基

    中国历史上,但凡是有点儿文艺气息的皇帝,不但会舞文弄墨,填词赋诗,也会喜欢珍玩珠宝。乾隆皇帝自不必说,不但是个“弹幕狂魔”,见到名人字画就一个劲儿地盖章,还收藏了许多珍玩,见到王莽造的嘉量很好玩,还让人打造了四个放在故宫。唐朝皇帝也是如此,李世民不但会打仗,对书法诗歌也很在行,飞白书在书法历史上都有

  • 马嵬驿之变:唐玄宗李隆基和太子李亨上演权力的游戏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李隆基

    提到“马嵬驿之变”,很多人的传统认知是这样的: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从长安逃往成都。途径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附近)时,随行的将领和士兵自发兵变,处死了宰相杨国忠后,继续逼迫唐玄宗下罪己诏并赐死贵妃杨玉环。 那么,真实的马嵬驿之变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马嵬驿之变,还原

  • 李隆基杨玉环,成千古佳话,为何朱见深万贞儿,却被后世所不容?

    历史人物编辑:曲先生标签:李隆基

    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其实更确切来言便是:没有对比,就察觉不出问题。比如,为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所谓“恋情”,成千古佳话。可朱见深和万贞儿,却被后世所不容?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就要从三个方面来说了。其一:“狗血”和真情的严重错位稍微知道点大唐历史的人必会知道,杨玉环最初是李隆基的儿媳,嫁给了李琩。之

  • 为何李成器、李隆基互相辞让帝位?是别有原因,还是兄弟和睦?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李隆基

    唐朝有两个盛世,那就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是唐太宗和唐玄宗所开创。这两个唐朝的皇帝都有着一样伟大的功绩,但其德行却相差甚远。唐太宗用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之变”换来了皇位,他的确将唐朝发扬光大,是一个人人称颂的好皇帝,但是上位的手段一直为世人诟病。再看唐玄宗,他并没有主动争取皇位,他的皇位是

  • 大唐女强人频出,唐玄宗李隆基终平定乱局

    历史人物编辑:慢步史书标签:李隆基

    女皇落幕公元705年,即神龙元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神龙政变!这一年,一代女皇武则天已经82岁高龄了,这对于古代人当然算得上高寿了,而对于一直没有定下继承人的武则天,则意味着统治出现了松动。趁着她病重,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洛阳紫微城 发动兵变,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这两

  • 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李隆基

    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帝国时代的巅峰,历朝历代的中国人都以引以为豪。然而创造出开元盛世的皇帝李隆基则毁誉参半,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争议。在李隆基即位之初,他励精图治,任用贤相姚崇宋璟,创造出了开元盛世的辉煌成就。可是到了天宝年间,他却一改往日勤政的作风,逐渐沉迷到于奢靡的生活,在政治上也显得越发昏聩。

  • 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和李隆基这些皇帝,按能力如何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李隆基

    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和李隆基当中,若是让我给他们的个人能力排个名次,我觉得应该这样排: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李渊和李治。虽然这几个人,都很强悍,李治除外,他跟以上四人比,简直就没法比。下面看我给大家分析原因:最强悍的还是李世民,他在帮助老爹李渊灭隋的时候,立下的功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连当时

  • 李隆基用李亨挑起朝廷内斗,透支个人的政治信誉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废了太子李瑛后,又否定了宰相李林甫推荐的寿王李瑁,改立李亨为太子。然而李亨的太子却当得非常苦逼,不但被李林甫拉入了政治斗争的旋涡之中,而且被李隆基猜忌。在李林甫和杨国忠发起的多次,针对李亨及其党羽的政治斗争中,李隆基都摆出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似乎并没有保护这个儿子的想法。因此很多历史爱好

  • 李隆基一日连杀三子,霸占儿媳,他受了什么刺激,为何如此疯狂?

    历史人物编辑:李森林标签:李隆基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去世,这对于唐玄宗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后宫数千人,竟也没有一个可以再入唐玄宗眼的女人。恰好在这个时候,有人对唐玄宗李隆基说:“寿王妃李杨氏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李隆基无视杨玉环是自己儿媳的身份,将她召进了后宫之中。当然了,霸占儿媳算不得什么,李隆基还曾在一天内连杀三子,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