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最可敬”太监张居翰:宣读圣旨时故意念错一个字,救下千人性命

“最可敬”太监张居翰:宣读圣旨时故意念错一个字,救下千人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孙聪 访问量:2974 更新时间:2023/12/9 15:32:50

宦官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中一支独特的政治力量,但是宦官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声却向来不怎么好,因为身体残缺,宦官大多有心理疾病,贪恋钱财和权位,前有赵高指鹿为马,后有魏忠贤专擅朝政,正如杜甫所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但是并非所有宦官尽是如此,像唐朝忠心耿耿的高力士,而在五代十国时期,同样有一位传奇的太监,他便是张居翰,曾在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救下千人的性命,堪称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

传奇太监张居翰

张居翰本是唐朝末年唐懿宗时期一位不知名的小太监,但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张从玫非常喜爱张居翰,于是便收他为养子,就这样张居翰开始走上了仕途之路,起初张居翰也是仗着张从玫权势狐假虎威,与其他宦官同流合污。

不过很快著名的黄巢起义爆发,张居翰偕同唐僖宗逃亡成都,正是这一次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张居翰的为人,在逃亡途中,有感于昔日荣光无限大唐王朝的山河破碎,张居翰开始痛恨自己的行为,立誓做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官,一位传奇的太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唐昭宗即位后,天下出现了短暂太平的局面,张居翰也回到了朝廷,但是此时的张居翰已经少了曾经的嚣张跋扈,更多的是勤勤恳恳的为皇帝办事,可是好景不长,掌握兵权的朱温胁迫唐昭宗屠戮宦官,就在张居翰危在旦夕时,他却被好友刘仁恭所救。

张居翰年轻时便结交了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刘仁恭非常欣赏这位谦恭温和、处事认真的太监,在朱温屠戮宦官时,刘仁恭用偷梁换柱的方式保住了张居翰,性命得以保全的张居翰由此便在幽州隐居了起来,而他的传奇故事却才刚刚开始。

历经六朝、标榜千古

张居翰隐居起来后,天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让他服侍过三朝皇帝的唐朝已经灭亡,朱温已经建立后梁王朝,中国开始进入五代十国时代,虽然张居翰早已打算不问世事,但是天不遂人愿,朱温称帝后便着手收复失地,其中便包括沧州。

而沧州便是刘仁恭的辖区,可刘仁恭毕竟人少地微,面对朱温的大军很快便招架不住,于是刘仁恭便向李克用求援,并派张居翰等三万将士前去助阵,此战中,张居翰运筹帷幄,李克用围魏救赵,很快便击败朱温的军队,解救了被困的刘仁恭。

在看到张居翰的才华之后,李克用便将他留在自己军中,让张居翰担任监军,还赐给了他三千兵马,一时间张居翰成了李克用的爱将,而张居翰也不辱使命,他不仅带兵有方,而且十分爱戴百姓,因此张居翰在当地的威望很高。

次年,朱温便将兵锋转而指向李克用,朱温的大将李思安率领十万雄兵围困潞州城,虽然朱温多次劝张居翰投降,但是张居翰却不为所动,还将城中的一切事物经营的井井有条,后梁的军队人数虽然众多,但是面对张居翰却也无可奈何。

到了第二年,晋王李克用逝世,李存勖开始掌权,局势开始迎来了转机,李存勖在发兵攻占太原后,便着手解救被后梁军围困一年的潞州城,李存勖趁后梁军不备,突然杀向后梁军后方,而张居翰见状也打开城门里外夹击后梁军,最终将后梁军击败。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亡后梁而称帝,建立后唐王朝。

有感于张居翰多年的忠诚,李存勖便封张居翰为备位枢密使,久经世事的张居翰谨言慎行,他只是一心兢兢业业地做事,这也使得李存勖非常信任张居翰,每次出征,李存勖都留下张居翰安抚百姓。

此时的张居翰已经侍奉过五位皇帝,能力不俗的他,只想在乱世求自保,怀着一颗仁义之心低调处事,可是就在后唐灭亡前蜀后,李存勖却出尔反尔打算处死一众降臣,而张居翰却机智的更改了圣旨,解救了上千人,留下了千古绝唱。

圣旨改字、解救千人

公元925年,勇猛好战的李存勖开始了灭蜀征程,蜀主王衍是一个不思进取的皇帝,面对来势汹汹的李存勖,王衍选择了投降,原本王衍手下的大臣觉得还是可以与李存勖一战的,但是当李存勖赶到成都时,身为皇帝的王衍却直接身着白衣投降了。

前蜀被后唐灭亡后,李存勖十分高兴,下旨将王衍等一众降臣押回京师,李存勖还向王衍承诺赐给其封地和名号,可是在班师途中,李存勖却接到手下将领叛乱的消息,李存勖的一位大臣便建议李存勖杀掉王衍一行人,以绝后患。

为了顾全大局,李存勖下旨:“王衍一行,并宜杀戮。”并派张居翰前去宣旨,面对皇帝的圣旨,李存勖的出尔反尔让张居翰一时也犯了难,执行圣旨会显得不合情理,加上张居翰怀有仁义之心,于是他灵机一动,将圣旨改为:“王衍一家,并宜杀戮。”

当张居翰宣读圣旨时,众人没有任何怀疑,没有人会想到张居翰会改写诏书,而李存勖当时又自顾不暇,因此张居翰的一字改动,只让王衍一家被杀,而跟随王衍的一千多降臣却免遭一死,张居翰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最可敬”得太监。

小结:

李存勖被杀后,张居翰向唐明宗请求卸甲归田,并最终安享晚年,原本是宫中的无名小太监,却最终蜕变为万人敬仰的大将军,侍奉六朝皇帝后还得以保全自己,张居翰的人生不可为不传奇。

与人人唾弃的宦官不同,同样身为太监的张居翰却是标榜千古的忠臣,除了他自身的能力之外,还与他为人低调、常怀仁义之心有关,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得以在乱世中安然无恙,留下了圣旨改字、解救千人的佳话。

标签: 张居翰

更多文章

  • “最善良”的太监张居翰:宣读圣旨时故意念错一个字,救下千人

    历史人物编辑:怪味胡豆史标签:张居翰

    公元926年,太监张居瀚接到了一道圣旨,看后脸色大变。圣旨上的内容是要处决一千多人。这个太监临危不乱,决定篡改圣旨,只是改动了圣旨上的一个字,便救下了1000多人。张居翰字德卿,原是唐朝末年掖廷令张从玫的养子,后来入宫当了宦官。当时唐昭宗相继被韩全诲、张彦弘、李茂贞、朱全忠所挟持,没有人身自由,暗中

  • 唐朝末年,太监张居翰读错圣旨,一字之错差之千里,皇帝毫不计较

    历史人物编辑:川妹美食标签:张居翰

    “顺天而行,皇旨曰”每当电视剧中出现这段话,我们都知道太监宣旨又是宣旨。我们经常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看到太监。他们出现在宫中每一位上层人物的身边。太监总管旁边还有一个。以前大家都以为太监是负责主子的一切起居,其实这跟他的地位有关.如果他是管事的太监,那么他会有很多太监或者宫女帮他完成任务,甚至可以指派

  • 五代名将葛从周的经典闪电战,五日下三州,一战成名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葛从周

    公元897年,随着清口惨败消息的传来,朱温南征江淮之地的梦想顿时破灭,其不得不将目光转到北方,开始考虑那个令其倍感压抑的河东军,是时候摊牌了。虽然前些日子,朝廷曾屡次下令,诏令汴军和河东军要顾全大局,彼此放下私怨,团结一致,不要闹事,而双方看在朝廷大哥的面子,也都纷纷做出了姿态,双方使者来往于两地之

  • 葛从周,五代十国时期的闪电战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葛从周

    残唐五代是继汉末三国之后,中国又一次大规模全面性的军阀混战时期,规模和混乱程度远超汉末三国,使得契丹(辽)和西夏独立,越南永久脱离中国。这一时期,各路军阀纷纷登场,为了自己的野心四处厮杀,涌现出一大批光芒夺目的千古名将。葛从周就是这一时期的名将,河北有谚:"山东一条葛,无事莫撩拨",可见此人威名之盛

  • 长子徐知训被杀后,徐温为何不扶持次子徐知询?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徐温

    南唐是在南吴的基础上建立的,开国皇帝李昪掌控了南吴的朝政,逼迫皇帝杨溥禅让皇位,才建立了这个国家。李昪之所以能建立南唐,离不开他的养父,南吴权臣徐温的支持。因为继承了徐温去世后留下的徐家的势力,他才有了掌控朝政篡夺皇位的机会。实际上在徐温将李昪列为嗣子之前,他培养的接班人是长子徐知训。徐知训因为在朝

  • 出身名门却以假画起家,董源《溪岸图》的拥有者,如今富可敌国

    历史人物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董源

    1924年,一位少年和母亲回老家探亲。他们路过一家卖书画的店铺,少年看到店外挂着的几幅书画,眼睛里放出光芒,于是他拉住母亲的衣角,央求道:“妈,我想进去看看。”母亲本不愿去,但她转念一想:这一路上,儿子跟着自己一路舟车劳顿,适当放松一下未尝不可,于是就带他进了店铺。王翚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图其一网

  • 钱俶纳土归降并非赵光义逼迫,而是国内大权旁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钱俶

    吴越国的投降对于北宋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这代表着北宋完成了对整个江南的统一,长江以南没有了敌人。对于这样重大的胜利,北宋的史料上大书特书,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对于钱俶纳土归降的过程,不同的史料中却有着不同的说法,引起了阴谋论者的各种猜测。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赵光义扣留到汴梁朝贡的钱俶,逼迫

  • 北汉刘继元即位后,如何对待养母郭皇后?惨无人道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两张脸标签:刘继元

    刘继元,五代时期北汉君主英武帝,是北汉世祖刘崇之孙,睿宗刘钧养子。刘继元为人残忍嗜杀,独断专权,即位后将整个北汉笼罩在高压统治之下,不久后即被宋朝所灭。那么,如此残暴的刘继元上位后,是如何对待其养母郭皇后的呢?公元951年,后汉被邺都留守郭威所灭,建立后周。同年,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北京留守刘崇在太

  • 北汉英武帝刘继元:老实人被活活逼疯,一个死于“无间道”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刘继元

    (郭无为 形象)故事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郭无为。郭无为,字无不为,五代时期青州千乘人。史书记载,这位仁兄方颡鸟喙,长相十分特别。方颡,意思是郭无为的额头不圆润,不饱满,而是方型的。鸟喙,则是说他嘴巴尖且突出,像鸟嘴一样。长成这个样子,跟帅气基本上是不太沾边了。由于长相奇特

  • 学生作文:放风筝(刘继元)

    历史人物编辑:京都闻道阁标签:刘继元

    作者丨刘继元放假了,小花小草都出来玩了,她们今天打扮得非常漂亮。公园里的小朋友也很多,大家都来放风筝了。小东和小刚拿出“大燕子”,准备把它放得高高的。小东高举着“大燕子”,小刚左手拽着线,右手牢牢握住线轴,迎着风的方向,一边放线一边加速奔跑。不一会儿,“大燕子”就稳稳地飞在了天空中。一个小女孩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