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居翰:后唐宦官,改诏书一字换千人生还,被称作最善良宦官之一

张居翰:后唐宦官,改诏书一字换千人生还,被称作最善良宦官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君读史 访问量:4460 更新时间:2023/12/7 5:28:44

宦官,又称太监、阉人、内侍或者公公,专指因侍奉皇族而被物理阉割的男人。一方面,他们身份卑微,终生为仆而没有子嗣;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亲近权贵、巧言令色而容易获得某种灰色的权力,背地里的地位甚至能够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程度。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一类人是表面畏缩、内心阴暗的代表。古往今来,宦官误国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自秦朝赵高到近代的魏忠贤、李莲英,其表现出来的贪婪、狡诈和残忍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事例甚至给人一种感觉:宦官若不坏出名声、遗臭万年,就只能因蠢笨而被奴役至死于无名。

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即便是宦官,也有深明大义、受人景仰的存在,后唐宦官张居翰就是其中之一。

当人们回顾他的生平,很容易就会发现,在其坎坷的一生中,张居翰始终保持高洁、敦实的秉性,为国家立功,为百姓谋福。难怪有人称他为中国历史上最善良的宦官。

张居翰是后唐一名宦官,在兵荒马乱、帝王四方逃窜的年代,同时担任监军一职。他做事条理清晰、胆略过人,深受天子赏识和依赖,因此获得了一身绯色的官服。

凭借自身魅力,张居翰获得唐代藩镇将领刘仁恭的尊敬和喜爱,二人成为至交好友。在天子命令张居翰回朝奉命时,刘仁恭还倍感不舍,亲自上奏恳请批准张居翰留外。不得不说,宦官和将领之间的友情能达到如此程度的,还真是少见。

天复三年,军阀朱全忠操控昭宗,以“宦官误国”为由,下令诛杀城内所有的宦官。张居翰因有刘仁恭相助侥幸逃过一劫,从此便隐姓埋名,留守幽州。

可谁知平稳的日子没过几年,朱全忠又率兵攻打刘仁恭辖区,为助好友一臂之力,张居翰再次出马担任监军,助刘仁恭取得大胜。

张居翰此次立功,成功吸引了李克用的注意。他将张居翰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留他在身边领兵带将,统领三千燕军。

事实证明,李克用此举着实明智,张居翰虽是宦官出身,却丝毫没有一般宦官的局促和胆怯,反而大义凛然、一身正气,以其勇猛和坦荡受全体将士拥戴。

除了恪守本职每日带兵操练,张居翰还在闲暇之余帮助农民耕种,惠及民生。因此,不光士兵服他,百姓也爱他。

最难能可贵的是,张居翰虽受拥戴和器重,却从不居功自傲、得意忘形。除却必要的情况,他皆以谦逊低调示人,这种不声张、不冒进的原则使他在后唐五代十国动荡不堪的社会环境中保全性命。在自保之余,他还怀有一颗慈悲心肠。

同光四年,庄宗为除后患下令赐死叛军一众,而奉命传达旨意的宦官便是张居翰。手握这宗即将宣判上千人死刑的诏书,张居翰陷入了沉思,一路上都忐忑不安。

一方面,他清楚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无辜的,只因与罪臣有一丁点沾边就被牵连,实在是可怜;另一方面,他也明白这则旨意只是庄宗气愤之下拟写的,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可这一时的情绪则会酿成千百户家庭的悲剧。

思量许久,他决定以身犯险,以一己之命,换其余千人生的机会。

张居翰很聪明,他在宣读旨意时,故意把“王衍一行“念作”王衍一家“,仅仅一字之差便挽救了上千人的性命。庄宗主听闻此事,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默许这项改动。

待到明宗上位,张居翰告老还乡,回归田园,安享晚年,为波折的一生画上完满的句号。不得不说,宦官能做到如此,当算百年难得一遇。

标签: 张居翰

更多文章

  • “最可敬”太监张居翰:宣读圣旨时故意念错一个字,救下千人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张居翰

    宦官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中一支独特的政治力量,但是宦官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声却向来不怎么好,因为身体残缺,宦官大多有心理疾病,贪恋钱财和权位,前有赵高指鹿为马,后有魏忠贤专擅朝政,正如杜甫所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是并非所有宦官尽是如此,像唐朝忠心耿耿的高力士,而在五代十国时期,同样有一位传奇

  • “最善良”的太监张居翰:宣读圣旨时故意念错一个字,救下千人

    历史人物编辑:怪味胡豆史标签:张居翰

    公元926年,太监张居瀚接到了一道圣旨,看后脸色大变。圣旨上的内容是要处决一千多人。这个太监临危不乱,决定篡改圣旨,只是改动了圣旨上的一个字,便救下了1000多人。张居翰字德卿,原是唐朝末年掖廷令张从玫的养子,后来入宫当了宦官。当时唐昭宗相继被韩全诲、张彦弘、李茂贞、朱全忠所挟持,没有人身自由,暗中

  • 唐朝末年,太监张居翰读错圣旨,一字之错差之千里,皇帝毫不计较

    历史人物编辑:川妹美食标签:张居翰

    “顺天而行,皇旨曰”每当电视剧中出现这段话,我们都知道太监宣旨又是宣旨。我们经常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看到太监。他们出现在宫中每一位上层人物的身边。太监总管旁边还有一个。以前大家都以为太监是负责主子的一切起居,其实这跟他的地位有关.如果他是管事的太监,那么他会有很多太监或者宫女帮他完成任务,甚至可以指派

  • 五代名将葛从周的经典闪电战,五日下三州,一战成名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葛从周

    公元897年,随着清口惨败消息的传来,朱温南征江淮之地的梦想顿时破灭,其不得不将目光转到北方,开始考虑那个令其倍感压抑的河东军,是时候摊牌了。虽然前些日子,朝廷曾屡次下令,诏令汴军和河东军要顾全大局,彼此放下私怨,团结一致,不要闹事,而双方看在朝廷大哥的面子,也都纷纷做出了姿态,双方使者来往于两地之

  • 葛从周,五代十国时期的闪电战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葛从周

    残唐五代是继汉末三国之后,中国又一次大规模全面性的军阀混战时期,规模和混乱程度远超汉末三国,使得契丹(辽)和西夏独立,越南永久脱离中国。这一时期,各路军阀纷纷登场,为了自己的野心四处厮杀,涌现出一大批光芒夺目的千古名将。葛从周就是这一时期的名将,河北有谚:"山东一条葛,无事莫撩拨",可见此人威名之盛

  • 长子徐知训被杀后,徐温为何不扶持次子徐知询?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徐温

    南唐是在南吴的基础上建立的,开国皇帝李昪掌控了南吴的朝政,逼迫皇帝杨溥禅让皇位,才建立了这个国家。李昪之所以能建立南唐,离不开他的养父,南吴权臣徐温的支持。因为继承了徐温去世后留下的徐家的势力,他才有了掌控朝政篡夺皇位的机会。实际上在徐温将李昪列为嗣子之前,他培养的接班人是长子徐知训。徐知训因为在朝

  • 出身名门却以假画起家,董源《溪岸图》的拥有者,如今富可敌国

    历史人物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董源

    1924年,一位少年和母亲回老家探亲。他们路过一家卖书画的店铺,少年看到店外挂着的几幅书画,眼睛里放出光芒,于是他拉住母亲的衣角,央求道:“妈,我想进去看看。”母亲本不愿去,但她转念一想:这一路上,儿子跟着自己一路舟车劳顿,适当放松一下未尝不可,于是就带他进了店铺。王翚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图其一网

  • 钱俶纳土归降并非赵光义逼迫,而是国内大权旁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钱俶

    吴越国的投降对于北宋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这代表着北宋完成了对整个江南的统一,长江以南没有了敌人。对于这样重大的胜利,北宋的史料上大书特书,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对于钱俶纳土归降的过程,不同的史料中却有着不同的说法,引起了阴谋论者的各种猜测。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赵光义扣留到汴梁朝贡的钱俶,逼迫

  • 北汉刘继元即位后,如何对待养母郭皇后?惨无人道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两张脸标签:刘继元

    刘继元,五代时期北汉君主英武帝,是北汉世祖刘崇之孙,睿宗刘钧养子。刘继元为人残忍嗜杀,独断专权,即位后将整个北汉笼罩在高压统治之下,不久后即被宋朝所灭。那么,如此残暴的刘继元上位后,是如何对待其养母郭皇后的呢?公元951年,后汉被邺都留守郭威所灭,建立后周。同年,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北京留守刘崇在太

  • 北汉英武帝刘继元:老实人被活活逼疯,一个死于“无间道”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刘继元

    (郭无为 形象)故事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郭无为。郭无为,字无不为,五代时期青州千乘人。史书记载,这位仁兄方颡鸟喙,长相十分特别。方颡,意思是郭无为的额头不圆润,不饱满,而是方型的。鸟喙,则是说他嘴巴尖且突出,像鸟嘴一样。长成这个样子,跟帅气基本上是不太沾边了。由于长相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