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而中国历史上每个不同的混乱时代总会出现这么一两个无比耀眼的人物,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均有着属于自己的伟大成就。
纵观整个五代十国时期,最著名的人当中必定有柴荣的一席位置。虽然相比于他,人们更能记得住篡夺了他大半辈子基业的赵匡胤,但无论如何,如果没有柴荣在前面的生死拼杀和励精图治,北宋的历史地位恐怕也不会这么高。
一、柴荣的皇帝位是自身实力和运气双重造就
虽然柴荣不是后周的开国皇帝,但说到功业的建立和治国的谋略等等,他却也是相当突出的。柴荣出生于一个做生意的富贵之家,按理说当个富二代没啥问题,但奈何其父亲去世得早,最终还没长大的柴荣便只能去投奔自己嫁给了郭威的姑母。
当时他姑母没有子嗣,于是柴荣就被收为养子,和郭威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另外,他运用以前耳濡目染学来的经商知识往返于江陵两地来贩卖茶活以贴补家用,为这个家庭做足了贡献。
当然,学习是不能落下的。在经商期间,柴荣广泛阅读包括历史、军事、黄老之学等各类书籍和精深骑射本领,为自己以后的治军打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资本。此后,随着郭威的步步升迁,柴荣也进入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状态,逐渐在当时的北汉政权中崭露头角,先后担任坐监门卫大将军、天雄牙内指挥使。
其实到此时,柴荣的升迁还是主要得益于郭威的信任和重用,可以说是找了个好亲戚,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北周建立后,柴荣首先就体现出了相当高明的政治能力,将当时的澶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为政清肃,盗不犯境”。之后,在镇压叛乱时,柴荣也一马当先、多次主动请缨作战,并且还都获得了胜利。
郭威早年本来就与柴荣关系密切,有着相当浓厚的父子之情。这下看到柴荣行事作风都无可挑剔,能力还相当突出,对他更是无比满意,甚至还曾说出“如朕不可行,当使澶州儿子击贼,方办吾事”这样的话语来表明对他的喜爱。
二、柴荣使北周成为当时最有希望统一全国的割据政权
虽然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力在乱世当中做到一统天下,但这个信念和愿望的流传却是相当广的,柴荣作为一代颇有雄心的帝王,自然也不例外。当时北汉趁着郭威去世之时联合契丹共同来攻打后周。
柴荣作为新上任的皇帝,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都是需要御驾亲征来鼓舞士气的。战事一开始相当对后周相当不利,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弱势,甚至还出现了将领叛逃的事情。若非柴荣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往前线监督作战,后周可能直接就没了。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北汉进攻一时陷入停滞,立马就被柴荣找到机会一顿反攻,直接把北汉皇帝打得丢盔弃甲。胜利后,柴荣决心整顿军纪,将原先的逃兵逃将全部诛杀,并且开始在天下广泛招募壮士,使后周军队的战力蹭蹭上升。
而等到外部战事稍微平定,柴荣也开始着手对内政的管理和改革。他曾说:“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一副雄心壮志之意溢于言表,誓要把后周建立成第一等政权。
当然,乱世之中最重要的仍然还是打仗,治理国家也是为了对外战争而服务。当时柴荣实施了相当积极的对外扩张政策,对后蜀、南唐、幽燕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攻伐。其中,虽然在进攻后蜀时的战事曾陷入僵局状态。
但所幸柴荣意志坚定、力排众议,再次证明了他独到和富有远见的政治眼光。而前后三次讨伐南唐,则不仅使后周的疆域持续扩大、将不少江南富庶之地收入囊中,也为之后的北伐幽燕清除了后患。
自从契丹占据燕云十六州以来,汉人一统天下就在地理上进入了相当困难的境地。再加上当时中原地区一片混战,打败契丹似乎遥遥无期。柴荣这时就如天降猛男,亲自率军北上,一路碰到的契丹守将全部投降。
柴荣也因此得以在短短四十二天的时间里,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收取了三关三州。如果不是柴荣突发疾病,甚至连北京都可以趁机攻打下来。可以说,柴荣当时就是各大割据政权最为惧怕的洪水猛兽,看到了就得跑。
三、柴荣的对下防范做得实在不行
赵匡胤早年投奔郭威,与柴荣一样,都深受其重视信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赵匡胤的能力也确实突出。他曾跟随郭威讨伐李守贞叛乱,也曾在后周军队陷入危机之时鼓舞士气、不惧伤痛地奋力战斗,为后周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一切柴荣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自然对其多加重用,使赵匡胤得以多年都跻身于后周核心政坛当中,并且慢慢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势力。而对这一切,柴荣几乎丝毫没有防范。
可能是柴荣并不相信自己会壮年去世,因此对自己的身后事并没有做太过细致的规划,自然也就谈不上压制赵匡胤。赵匡胤当时不仅本人位高权重,而且其许多好友也都在后周政坛当中担任着其他要职,为赵匡胤之后的成功篡位奠定了相当浓厚的基础。
此外,柴荣当时所安排的几个辅政大臣也确实不行,依旧没有防范赵匡胤。值得一提的是,赵匡胤对柴氏后人采取了相当优厚的态度,这可能也是为了感恩柴荣在世时对他的提拔重用。
总结
柴荣作为五代十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算得上有作为的皇帝,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若非是他之前的南征北战,后周也必定无法在当时混乱的政治格局之中渐渐强盛。但柴荣也是不幸的,毕竟自己多年打下来的基业仅在自己去世一年左右就被赵匡胤夺去,天下瞬间易主。而北宋对外战争在赵匡胤去世后也接连失败,未完成柴荣的最大志向——统一天下,这不得不说令柴荣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