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周柴荣:42天取三关三州,统一在即英年早逝,让赵匡胤捡漏

后周柴荣:42天取三关三州,统一在即英年早逝,让赵匡胤捡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冯嘉慧 访问量:298 更新时间:2024/1/15 23:07:27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而中国历史上每个不同的混乱时代总会出现这么一两个无比耀眼的人物,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均有着属于自己的伟大成就。

纵观整个五代十国时期,最著名的人当中必定有柴荣的一席位置。虽然相比于他,人们更能记得住篡夺了他大半辈子基业的赵匡胤,但无论如何,如果没有柴荣在前面的生死拼杀和励精图治,北宋的历史地位恐怕也不会这么高。

一、柴荣的皇帝位是自身实力和运气双重造就

虽然柴荣不是后周的开国皇帝,但说到功业的建立和治国的谋略等等,他却也是相当突出的。柴荣出生于一个做生意的富贵之家,按理说当个富二代没啥问题,但奈何其父亲去世得早,最终还没长大的柴荣便只能去投奔自己嫁给了郭威的姑母。

当时他姑母没有子嗣,于是柴荣就被收为养子,和郭威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另外,他运用以前耳濡目染学来的经商知识往返于江陵两地来贩卖茶活以贴补家用,为这个家庭做足了贡献。

当然,学习是不能落下的。在经商期间,柴荣广泛阅读包括历史、军事、黄老之学等各类书籍和精深骑射本领,为自己以后的治军打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资本。此后,随着郭威的步步升迁,柴荣也进入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状态,逐渐在当时的北汉政权中崭露头角,先后担任坐监门卫大将军、天雄牙内指挥使。

其实到此时,柴荣的升迁还是主要得益于郭威的信任和重用,可以说是找了个好亲戚,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北周建立后,柴荣首先就体现出了相当高明的政治能力,将当时的澶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为政清肃,盗不犯境”。之后,在镇压叛乱时,柴荣也一马当先、多次主动请缨作战,并且还都获得了胜利。

郭威早年本来就与柴荣关系密切,有着相当浓厚的父子之情。这下看到柴荣行事作风都无可挑剔,能力还相当突出,对他更是无比满意,甚至还曾说出“如朕不可行,当使澶州儿子击贼,方办吾事”这样的话语来表明对他的喜爱。

二、柴荣使北周成为当时最有希望统一全国的割据政权

虽然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力在乱世当中做到一统天下,但这个信念和愿望的流传却是相当广的,柴荣作为一代颇有雄心的帝,自然也不例外。当时北汉趁着郭威去世之时联合契丹共同来攻打后周。

柴荣作为新上任的皇帝,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都是需要御驾亲征来鼓舞士气的。战事一开始相当对后周相当不利,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弱势,甚至还出现了将领叛逃的事情。若非柴荣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往前线监督作战,后周可能直接就没了。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北汉进攻一时陷入停滞,立马就被柴荣找到机会一顿反攻,直接把北汉皇帝打得丢盔弃甲。胜利后,柴荣决心整顿军纪,将原先的逃兵逃将全部诛杀,并且开始在天下广泛招募壮士,使后周军队的战力蹭蹭上升。

而等到外部战事稍微平定,柴荣也开始着手对内政的管理和改革。他曾说:“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一副雄心壮志之意溢于言表,誓要把后周建立成第一等政权。

当然,乱世之中最重要的仍然还是打仗,治理国家也是为了对外战争而服务。当时柴荣实施了相当积极的对外扩张政策,对后蜀、南唐、幽燕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攻伐。其中,虽然在进攻后蜀时的战事曾陷入僵局状态。

但所幸柴荣意志坚定、力排众议,再次证明了他独到和富有远见的政治眼光。而前后三次讨伐南唐,则不仅使后周的疆域持续扩大、将不少江南富庶之地收入囊中,也为之后的北伐幽燕清除了后患。

自从契丹占据燕云十六州以来,汉人一统天下就在地理上进入了相当困难的境地。再加上当时中原地区一片混战,打败契丹似乎遥遥无期。柴荣这时就如天降猛男,亲自率军北上,一路碰到的契丹守将全部投降。

柴荣也因此得以在短短四十二天的时间里,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收取了三关三州。如果不是柴荣突发疾病,甚至连北京都可以趁机攻打下来。可以说,柴荣当时就是各大割据政权最为惧怕的洪水猛兽,看到了就得跑。

三、柴荣的对下防范做得实在不行

赵匡胤早年投奔郭威,与柴荣一样,都深受其重视信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赵匡胤的能力也确实突出。他曾跟随郭威讨伐李守贞叛乱,也曾在后周军队陷入危机之时鼓舞士气、不惧伤痛地奋力战斗,为后周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一切柴荣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自然对其多加重用,使赵匡胤得以多年都跻身于后周核心政坛当中,并且慢慢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势力。而对这一切,柴荣几乎丝毫没有防范。

可能是柴荣并不相信自己会壮年去世,因此对自己的身后事并没有做太过细致的规划,自然也就谈不上压制赵匡胤。赵匡胤当时不仅本人位高权重,而且其许多好友也都在后周政坛当中担任着其他要职,为赵匡胤之后的成功篡位奠定了相当浓厚的基础。

此外,柴荣当时所安排的几个辅政大臣也确实不行,依旧没有防范赵匡胤。值得一提的是,赵匡胤对柴氏后人采取了相当优厚的态度,这可能也是为了感恩柴荣在世时对他的提拔重用。

总结

柴荣作为五代十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算得上有作为的皇帝,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若非是他之前的南征北战,后周也必定无法在当时混乱的政治格局之中渐渐强盛。但柴荣也是不幸的,毕竟自己多年打下来的基业仅在自己去世一年左右就被赵匡胤夺去,天下瞬间易主。而北宋对外战争在赵匡胤去世后也接连失败,未完成柴荣的最大志向——统一天下,这不得不说令柴荣惋惜。

标签: 柴荣

更多文章

  • 五代郭威为何将皇位传给异姓柴荣?因为爱情,爱屋及乌,关键是它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柴荣

    导语:五代郭威为何将皇位传给异姓柴荣?无亲儿子,因为爱情,爱屋及乌,最关键因素是他!翻开历史的史书,你会发现但凡大一统朝代或者富裕强盛的朝代,前面都有一个短命朝代为其做嫁衣,秦始皇合六国,统一天下,却开启了400多年的两汉大一统朝代,隋朝修大运河,战高丽却被盛唐摘了果实,无独有偶,我国历史上经济最富

  • 宋真宗坐稳皇位,结束了纷乱的五代史,还要多亏了柴荣的粗心大意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柴荣

    后周的皇帝似乎运气都不是很好,首先就是开创者郭威同志,他虽然十分有作为,但是自己没有子嗣可以继承他的霸业,只能将皇位传给他的养子柴荣。而柴荣更是一位杰出的帝王,被称之为五代第一明君,可惜死的时候才不过三十九岁,他的儿子还没成年就被推上了继承人的位置,最终让赵匡胤捡了漏,建立了宋朝。其实我们知道柴荣是

  • 难道柴荣没留下一些心腹忠臣吗?为什么赵匡胤如此轻易就得手了?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柴荣

    这话就矫情了。难道阁下不知道赵匡胤就是柴荣最直近的心腹吗?当初发现军中有木牌示警,言说检点当作天子。柴荣马上采取断然措施,急切从都检点的位置撤下了忠心耿耿的张永德,又远远打发了手握重兵的李重进,然后换上了赵匡胤。这所有的举动都说明:赵匡胤是他亲自栽培的心腹力量,已然完全可以抗衡老皇帝留下的班底,故而

  • 周世祖柴荣的厉害,如果再多活几年,就没有赵匡胤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小倪说史标签:柴荣

    人之英伟方能驭乱世之力,君之有为方能治安平之国。世有英才贤俊,皆出于乱世之中。而乱世之端,俱始于盛世之末。史之盛世,莫如唐之贞观开元,史之乱世,莫如唐之五代十国。五代十国之时,政权割据,纷争不断。值此乱世之际,当然涌现出许多伟大的君王和豪杰,但据我们大部分人能够学习到的历史而言,对此描写的却十分繁复

  • 柴荣就没有留下一些心腹忠臣吗,为什么赵匡胤如此轻易就得手了?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柴荣

    忠臣在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好词,但是在宋朝初年的朝堂之上,忠臣是个很尴尬的词,这个词最好不要轻易提起来。但凡提到谁谁谁是忠臣,肯定没问题的时候,立马就会有一句,最强烈的反驳,我们的皇帝也是柴荣的忠臣呀。这句能让赵匡胤脸上感到货拉拉的话,说的的确是事实,柴荣的确是有心腹忠臣的,而他的心腹忠臣就是赵匡胤。周

  • 五代十国时期,周太祖郭威为何要传位给义子柴荣?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柴荣

    郭威也名郭雀儿,是五代后周的创立者,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改革弊病,为北宋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人征战一生,重用了两名后世皇帝,一个是义子柴荣,一个是大将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的发迹和霸业都和郭威的提携有关,郭威传位柴荣也是个明智的选择,后周世宗柴荣也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年轻时的郭威在一次外出时,认识

  • 柴荣如果不早死,他能否缔造一个包含燕云十六州的帝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柴荣

    柴荣是五代时期的一代君主,公元953年至959年在位,仅有六年时间。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

  • 明知道身处乱世,柴荣为何还要传位给幼子?自认为托孤班子很合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柴荣

    其实柴荣本人也很惆怅啊,他本来一共有7个儿子。可是姑父郭威造反以后,柴荣前面3个年长的儿子,全都被后汉汉隐帝给宰了。这么一来老四柴宗训就成了年纪最大的一个儿子。其实郭威也很惨,他为数不多的2个儿子,也被汉隐帝给灭了。所以郭威才把皇位传给了柴荣,柴荣自己不争气,只活了39岁。而老四柴宗训当时才7岁,这

  • 后周皇帝柴荣被篡改姓氏,赵匡胤想掩盖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柴荣

    后周皇帝柴荣被篡改姓氏,赵匡胤想掩盖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文/大国鉴史 图/来源网络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有过大一统的朝代,也有很多的群雄争霸年代。但是要说王朝更新换代最迅速的一个朝代,那就是五代十国,在短短的53年的时间内,就已经更换了15个皇帝,最后宋太祖赵匡胤横空出世,先通过黄袍加身确立了自己的皇帝

  • 很多历史学者说,柴荣的死是古代历史的分界点,是否真的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刘玉奎标签:柴荣

    说柴荣之死是历史的分界点,相当于是说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是历史的分界点。把后周世宗柴荣之死,说成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分界点,这是对于赵匡胤建立的大宋王朝的一种变相的夸赞。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个观点,就会发现,所谓柴荣之死,实际上就是直接导致赵匡胤有机可乘,然后大宋王朝得以建立。所以,说柴荣之死是历史的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