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教头王进没有投靠老种经略相公,他加入张俊麾下,活跃在南宋初年

教头王进没有投靠老种经略相公,他加入张俊麾下,活跃在南宋初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上的拐点 访问量:4453 更新时间:2024/1/18 19:01:21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塑造无数英雄人物,其中以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最为著名。然而在一百单八将之外,小说中也有很多英雄人物让读者们回味无穷,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便是这样一位。他虽然不在一百单八将的行列里,但一身武艺绝不在梁山好汉之下。他的徒弟九纹龙史进位列梁山泊的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之一,是响当当的一流高手。可是王进在小说中却呈现出昙花一现的状态,在小说开篇教导了史进之后便不知所终。他去了哪里,遇到了什么事,最终结局如何,都成了小说读者们关注的焦点。

王进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之一,家传擅使枪棒的绝技,他的父亲是著名的武师王升。殿前司太尉高俅在发迹前曾学使棒,与王升交手时被打伤,所以结下了宿怨。高俅当了太尉后,王升已经去世了,他便报复王进,派人捉拿王进母子。王进被迫带着母亲逃离东京汴梁城,打算去延安府投靠老种经略相公。王进在路过华州华阴县史家庄时结识了史进,授予其枪棒等十八般武艺,造就这位梁山好汉中第一位出场的九纹龙。王进在离开史家庄后不知所踪,虽然史进也曾多方寻找,但始终杳无音信,他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

从武艺上看,王进无疑是顶尖的存在,他的徒弟史进尚且是一流高手,师傅自然差不到哪里去。王进的武艺是家传的,他的父亲王升是东京禁军中有名的高手,曾经位列督军教头的官职。从这些信息来看,王进是典型的出身于背诵将门的后人。虽然这个家族远不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曹家、潘家等等,但也是有着长期传承的。他在教授史进武艺时批判过民间武学的花拳绣腿,并且教给史进真正的军队武学,由此可见王进家族历代都是在北宋的禁军中做官的。所以王进才有了较为广泛的人脉,能够去投奔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

对于王进的离开史家庄后的故事,小说中并没有讲述,于是引来了很多读者们的猜测。其中比较著名的说法是王进没有投奔种师道,而是投奔了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在西北镇守边关,于西夏的军队作战。据说他后来跟随种师中参加了太原保卫战,此战宋军失败,王进也跟随种师中战死殉国。这种说法在圈子里比较流行,受到了很多读者的追捧。也有人根据这种说法找出了王进的历史原型“王庆”,对于王庆的人生描述于王进几乎是一致的。可是真正地查阅北宋史料,却发现这里面有着很大的疑点,没办法自圆其说。

首先,《水浒传》小说中是有王庆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四大寇之一的淮西王庆是小说中重要的反派,也是梁山泊被招安后征讨的主要对手之一。从王庆的故事情节来看,除了后面逃亡西北和战死沙场不符,前面在东京汴梁城得罪权贵的说法与王进高度雷同。于是问题来了,既然小说中已经有了王庆,那么为什么作者会把历史上的王庆写成王进呢?如果要以王庆为原型进行塑造人物,四大寇之一的王庆岂不是更合适?再者,很多人说有北宋文献证明王庆投靠了种师中,参与了太原保卫战。然而却没人列出具体历史文献,这让人感到怀疑。

反倒是直接以“王进”这个名字在史料中查询,却查到了一位与小说中教头王进有着高度雷同的人物。这位王进是延安府人,自小为军卒,在两宋之交颇有名气。南宋史学家徐梦莘所撰的《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王进者,延安人,少为军卒。是役也,身先士卒,独立奇功,骤加正使,赐金带,俊拔用为将。”这里不但提到了王进,还提到了他因为战功被抗金名将张俊所提拔为将。此时的王进已经不再是延安府的军卒,而是宋军的中层军官了。从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来看,王进被提拔的战功出自于宋金明州之战。

宋金明州之战是抗金名将张俊的成名之战,也是宋金之战的转折点之一。在明州之战前宋军面对金军一触即溃,不但丢失了北方重镇太原,而且还发生了靖康之变,可谓是丧权辱国。宋高宗赵构重组宋朝朝廷后,带领残留的宋朝王公大臣南迁,沿途遭到了以金军将领完颜宗弼为首的金国大军的追杀。

这位完颜宗弼便是大名鼎鼎的金兀术,而这场追击战被叫做搜山检海捉赵构。赵构带着南宋朝廷一直逃到了东海之滨的明州,然后张俊调集所有南宋残余兵力再次阻击了金兀术的大军。此战金兀术大败后返程,然后在黄天荡遇到韩世忠的拦截,后来又在牛首山遭遇岳飞的突袭,于是金军元气大伤。

按照史料记载,从明州之战到牛首山大捷,是金兀术一生最为窘迫的时刻。金兀术一生战功无数,是金国地位最高的常胜将军之一。然而从明州到牛首山三战皆败,差点全军覆灭,可谓是人生最为重大的挫折。王进参与了明州之战,并在击败金兀术大军的过程中立下奇功,可见其军事素养是很值得称道的。因此王进受到了张俊的提拔,从下层军官成为了中层的将领,后来他又与李贵、王焕一起划归建庭府路安抚大使司参谋官刘洪道麾下。此时的王进比小说中王进的教头职位高多了,也算是有了一定自主权的将军。

第二年王进又在剿灭江南贼寇的战争中多次立功,然后被授予池州知州的官职。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是这样记录的,“武德大夫门宣赞舍人江东安抚大使司统制官王进,知池州,代神武后军统制王燮赴行在。时进统制所部在池阳,故就用之。”此后王进在南宋初年的战争中有着很多活跃的记载,比如在绍兴四年的抗金战争中隶属于行宫留守孟庾麾下作为留守军队,比如屯兵南通、泰州以防范金军,比如在张俊的率领下夹击金军于淮南。在此过程中王进颇有战绩,算得上南宋抗金战场上比较活跃,且战功卓著的将领。

从史料上看,最后记载王进的史料是《宋会要辑稿》,里面记载了王进犯罪受罚的情况。原文是,“绍兴二十年二月六日,诏进武校尉池州太平州驻扎御前都统制王进下使唤靖臬除名勒停,送南恩州编管。”从这个记录看,王进最高官至御前都统制,这已经算是南宋军中的高级将领了。可惜的是下场不太妙,王进因犯罪而被罢官,送到南恩州入狱。由此看来,宋朝史书中的王进与小说中的王进大不一样。他不但没有在两宋的战乱中战死,反而屡立战功青云直上,成为了活跃在抗金战场上的高级将领。

看到此处,很多人肯定有了疑问,凭什么史书中的王进就是《水浒传》中王进的原型呢?历史上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两人怎么会扯上关系的?要解释这些问题,就必须讲到王进是如何南下的。王进是起于张俊军中的将领,一生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张俊的统领下作战。在宣和元年以前,张俊都是普通的弓箭手,宋朝西北边军的小兵一个。在宣和元年,因为在宋夏战争中立功,张俊才升为承信郎,成为低级的宋朝武官。然后直到十年后的靖康元年,张俊才在宋金榆次之战中名声大噪。他在宋军统帅殉难的情况下,带领数百宋军突围,斩杀金兵五百余人。

从历史时间段看,王进应该是这十年中加入到张俊麾下的。对比宋江起义的时间,正好也是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由此可以大致确定王进从军的年代。张俊此后带领军队活跃在宋夏和宋金战争中,尤其是在宋金战争中出现的次数不少。他虽然对金胜率不算很高,但基本上重要的战役都参加了,尤其是重中之重的太原保卫战。在此战争中张俊率部支援种师中,种师中战败后,张俊率部突围南逃,然后与赵构的军队汇合。当时赵构也是出于仓皇之中,对于南逃汇合的张俊很看重,授予其元帅府后军统制的官职。

从此开始张俊就长期护卫在赵构身边,参与了赵构身边的大多数战争。从史料记载看,王进也多次出现在这些战争中,而且作为张俊的部下,屡立战功。可以说王进能成为都统制,并且在抗金战场上小有名气,这与张俊这个抗金名将的提拔是分不开的。虽然因为岳飞的事情,张俊在历史上的名声败坏,各种评价也一直走低。但不能否认的是,张俊在抗金战场上还是很很多功劳的,而这些功劳王进也都有参与相当一部分。由此可见,王进从西北延安府开始,一直南下混到南宋的御前都统制,这是两宋之交的抗金战争形势下军队变迁的缩影。

《水浒传》的原作者施耐庵是江苏兴华人,生活于元末明初的年代。这个时代正是元末农民战争的乱世,他作为幕僚加入了张士诚义军之中。从施耐庵的生平看,他生活的地方主要是江南和山东南部,以长三角地区为主,并没有前往西北生活的记录。施耐庵著作《水浒传》是以山东和江苏流传的水浒故事为基础写成的,其中又加入了很多两宋之间战争和元末明初战争的信息。王进作为两宋之间活跃于江苏南通、泰州,又在附近的太平和池州驻扎过的将领,自然会留下不少个人信息。施耐庵以这些信息为原型,塑造出教头王进,并非不可能。

反倒是西北王庆之说难以自圆其说,因为施耐庵压根儿就没去过西北。如果是在太原保卫战中战死的王庆,施耐庵从哪里去直到其信息呢。那位王庆在太原保卫战时只是中层将领,名声远远比不上种师道、种师中这样的一方统帅。施耐庵明显是不熟悉宋朝西北局势的,所以在小说中对西北都是点到即止,并没有细节描述。就连于西北最为密切的花和尚鲁智深,也是在很快就把剧情关联到了五台山剃度出家上,很少提到他与西北军队的事情。因此说施耐庵拿西北的王庆作为原型的是非常牵强的,也是主观臆测的。

综上所述,《水浒传》中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是以南宋抗金将领王进为原型塑造的。角色身上的很多元素,都是来自于抗金将领王进身上的某些特点和民间传说。因为王进活跃在江南的抗金战线上,留下了很多抗金的故事,这便让施耐庵有了塑造角色的基础原型。由于《水浒传》是以梁山泊宋江起义为原型的,所以对于王进这种官军的将领不能进行大量描写,只是借用某些元素来塑造适合的人物角色。虽然这个历史上的王进可能与很多读者心里的王进不太一样,但毕竟这是历史的事实,还是需要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认知。

标签: 王进

更多文章

  • 崔白因何打破北宋画风?是融合了徐黄异体,还是创新的写生之法

    历史人物编辑:寓书喻画标签:崔白

    导语:崔白擅花竹、翎毛,也喜佛道壁画,尤长于写生、写实。他打破了“黄家富贵”的花鸟画形式,形成清赡疏通的风格。从其代表作《寒雀图》和《双喜图》可以看出崔白能不失江南人的水墨灵性,而且兼顾了对物象形体工整的“黄体”,使其呈现了不失工整的水墨气象和大幅巨制的气魄。 无论是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艺术,还

  • 《清平乐》董秋和的两种结局,牺牲与崔白的爱情最终成了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杰子青春说娱乐标签:崔白

    《清平乐》董秋和的两种结局,牺牲与崔白的爱情最终成了贵妃?由王凯、江疏影等人主演的《清平乐》正在热播中,该剧一共有70集,讲述的是一个长故事。这部剧非常贴近历史,剧中也有很多历史人物。如今的剧情,喜忧参半。喜的是曹皇后与赵祯终于圆房了,这两位结婚15年居然都没有成为真正的夫妻。忧的是张贵妃还没下线,

  • 《清平乐》张妼晗算计皇后,却因此让秋和与崔白缘尽,茂则犯难了

    历史人物编辑:梁小丫标签:崔白

    《清平乐》中,张妼晗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她明明已经很得宠了,却还要得寸进尺视皇后为敌。曹皇后不想和她一般见识,也不想得罪官家,所以她处处忍让,没想到容忍更助长了她的气焰,令她想方设法算计皇后。董秋和原本是司设局女官,被张茂则看中后提拔,打算送到官家跟前对抗张妼晗的,可是官家因诸多考虑没有宠

  • 铁木真为何要帮助落魄的克烈部王汗?他的手段,比札木合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王汗

    #百度知识年货节# 时势造英雄,是因为英雄能看懂时势。时势即趋势,能把握趋势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英雄。在十三翼之战中,铁木真被札木合打败后,他自身难保,可他为何要竭尽全力帮助落魄的克烈部王汗?铁木真的手段,确实比札木合高明。在铁木真崛起前,克烈部是草原上实力最强的部落之一。克烈部的首领名叫脱斡邻勒,

  • 克烈部王汗逃亡时无人收留,成吉思汗派三千骑兵寻找:这是个宝贝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王汗

    一个人有没有本领,就看他会不会识人。成吉思汗虽然大字不识,可他识人的本领,无人能及,这也是他为何能纵横欧亚大陆的原因。成吉思汗的贵人是克烈部的首领脱斡邻勒王汗,如果没有王汗的帮助,成吉思汗要想在群雄并起的草原上站稳脚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难。可是,王汗也有落难的时候。成吉思汗在十三翼之战中,被札木合

  • 成吉思汗为何能得到王汗和札木合的帮助?求人要有方法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王汗

    #百度知识狂欢节# #百度付费专栏# #百度知识英雄大会# 铁木真(为了方便阅读,以下称铁木真为成吉思汗)在称汗前,实力非常弱小,他甚至连自己的新婚老婆都保护不了,最终被蔑儿乞部抢去。抢亲,是草原上几百年来形成的风俗文化,本已司空见惯,但这对被抢的一方来说,却是奇耻大辱,因为只有弱小的男人,才保护不

  • 北宋驻疆大臣王彦升,如何辅佐赵匡胤,却多年不得升迁

    历史人物编辑:哎呀君读历史标签:王彦升

    王彦升,北宋的开国功臣,一位杰出的大将军。他的一生说来也是丰富,先后侍奉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初建立的宋朝。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场上度过,无论是在哪位统治者手下效命,他总是能够凭借着出色的军事实力得到其器重,在军队中也有很高的声望。根据历史记载,王彦升曾经与周世宗共同讨伐南唐政权与契

  • 当街击杀中央军大将,王彦升到底有多猛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王彦升

    显德七年正月初三,后周皇宫内廷飞奔出一名身着锦缎长袍的彪形大汉,神情凝重、奔行如箭。背后隐约传来一阵呼喊:韩指挥!韩指挥……此时已近黄昏,残阳如血,这名大汉对背后的喊声充耳不闻,跑到栓马栅处,纵身跃上一匹黄骠马,大喝一声“驾”,绝尘狂奔而去……他在马背后,屈身如弓,顺手摘下了挂在马上的精钢长刀,眼中

  • 吴淑姬:同李清照齐名的她被誉为荼蘼花神,为何少有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吴淑姬

    吴淑姬: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尽管我不知道吴淑姬为何被唤作荼蘼花神,但却知道她是个词人,而且是被人称作“佳处不减李易安”的艳美女子,当然,我知道,这个评价有些过了,但后人一说起某位女子的词写得好,便被冠以“某朝第一女词人”,或“不输易安高处”等等。我对花卉很是不在行,识得的应该不超过十个,但却对荼蘼

  • 古情今谈:为什么人类高质量女性唐琬会被分手?

    历史人物编辑:洞悉娱乐圈标签:唐琬

    据史料记载,唐琬15岁时嫁给了当时20岁的陆游,婚后两人伉俪情深,作为青梅竹马,两人感情基础很好自是不谈,颇有才情的唐琬与陆游日常吟诗作对、扫雪煮茶、描眉作画,夫妻爱好情趣各方面也非常的契合,而且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爱情故事中的“反派”陆母的不满,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