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德昭是否存在翻盘的可能性?答案是否定的

赵德昭是否存在翻盘的可能性?答案是否定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西窗夜话 访问量:1333 更新时间:2023/12/11 6:20:58

很多历史爱好者对于北宋初年的兄终弟及表示纠结:有人认为赵光义在高粱河一战的表现实在丢人,所以认为赵二当皇帝实在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但也有人认为赵二登基在当时是最优解:毕竟论势力发展,赵大在世的时候,赵二就已经发展了一定的势力。而且当时刚刚距离五代十国结束不久(按:严格来说,十国时期的彻底结束其实是赵二称帝以后的事情,毕竟那时候吴越国还在),皇帝的神圣性和权威性没有那么强烈,而赵二毕竟有过在乱世生活、摸爬滚打的人生经历,因此赵二当皇帝,对维持赵家统治也是最好的保障。

其实如果按照父死子继的规矩,赵匡胤死后,应该继位的应该是赵德昭。那么,赵德昭是否存在翻盘的可能性?个人觉得:很难。

1、开封府尹赵光义

首先不可否认赵光义的皇位在外界看来,确实有来历不明的嫌疑。而且赵光义刚登基就急忙换年号,压根不考虑之前的规矩:都是大行皇帝去世的第二年,才更换年号。这多少也说明赵光义需要及早昭告天下确立自己的地位,避免不确定性的发生。不过,赵德昭没能继承皇位,也未必是赵匡胤没有预料到的。

早在赵匡胤在世的年月里,赵光义就被册封为晋,且担任开封府尹。按照当时的惯例,开封府尹一般是皇位继承人担任。因此从赵匡胤的这个人事任免以及北宋当时的环境来看,赵匡胤确实有让赵光义当继承人,保证赵家江山继续得以维系的考虑。

毕竟,虽然赵匡胤也知道父死子继优于兄终弟及。但是容错率问题也不得不让赵大在博弈中,选择一个更稳妥的解决方案。

因为强行让赵德昭当皇帝,赵德昭可能面临两种悲惨命运:

或者,是被势力已经养成的赵光义推翻,北宋内部祸起萧墙。毕竟这样的例子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王朝频繁上演。赵匡胤作为后世的人,肯定知道这样的危害性。

或者,是被其他部将推翻。毕竟赵匡胤本身就是推翻了后周皇帝自己才做的皇帝。

因此从一开始,赵匡胤就没看好赵德昭。

2、赵德昭之死

在武功方面,赵光义的成就确实不如赵匡胤。但其手段方面,堪称合格帝王。因此在赵光义称帝后,赵光义提出了这样的话术:那就是自己将来没了以后,由三弟赵廷美继位,然后赵廷美没了以后,皇位还给赵德昭——意思是赵德昭依旧是皇位继承人。

当然赵光义的话只是权宜之计。赵光义登基之后没几年,赵德昭就被迫自杀,之后赵德昭的弟弟赵德芳也莫名其妙过世。赵匡胤在世的时候,赵德昭兄弟尚且无法在父亲支持下取得皇位,更何况赵光义做了皇帝?

因此历史也压根没给赵德昭留下任何夺取皇位的时间窗口。

当然,假设赵匡胤能多活一些岁月,随着对赵德昭的培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让赵德昭逐渐取代赵光义,也并非不可能。不过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赵匡胤当时缺乏的恰恰就是时间。

因此个人才觉得:赵德昭基本上没有翻盘的可能。但是天道是不能对抗的。赵光义去世百余年后,北宋灭亡。重建宋朝的南宋皇帝赵构又没有子女,所以赵构只能从赵匡胤的后代中挑选继承人。就这样,宋朝的皇位又回到了赵大一脉那里。这便是天道。

标签: 赵德昭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是不是弟弟赵光义害死的?赵匡胤为何不将赵德昭立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咸说历史V标签:赵德昭

    公元960年,身在陈桥驿的赵匡胤被手下拥立,黄袍加身,自此大宋王朝建立。虽然大宋是我国历史中的正统王朝,但它所处的时代,却依然属于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是一个麾下有军队,就能称王的时代。赵匡胤之所以能成功篡位,还是占了后周皇帝柴宗训年幼(七岁)的光。称帝后的赵匡胤也面临着相同的窘境,长子赵德昭

  • 张先模仿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下了最得意的词句,后人评价: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钟秋艳标签:张先

    《古今诗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有个人对张先说,人们给你起了个雅号,叫“张三中”,因为“心中事、眼

  • 张先好色,80大寿迎娶小姑娘,好友赠诗调侃“一树梨花压海棠”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张先

    文/曲小花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常言道,“自古文人多风流”。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一位风流成性的花花公子,他做了许多男人一生想做却没做成的事,他就是北宋词人——张先。张先年轻时,长得风流倜傥加之才华出众便使得他养成了风流的习惯。一日,他四处游玩来到了一座尼姑庵,在这里他邂逅了一个小尼姑,

  • 风流词人张先:20岁“偷”尼姑,80岁“压”海棠

    历史人物编辑:泪落红妆残标签:张先

    文/林岩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张先一生创作颇丰,著有《张子野词》,收录词作一百八十余首。张先的诗词作品大多反映花前月下的男欢女爱,《古今诗话》记载:有个客人对张先说:“人家都说先生叫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啊!”张先不以为然地说:“为啥不叫我张三影呢?”客人莫名其糊涂,张先解释说:“‘云破月来花

  • 张先所作一首词,意境亦真亦幻,富有神韵!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张先

    张先的词作以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居多。《醉垂鞭》是他首创的词调,全词塑造了一个别具风姿的舞伎形象。《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宋代:张先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开场便是一个特写的镜头,使读者目光迅速聚焦于所写主人公身

  • 张先的一首词,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堪称神来之笔!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张先

    《青门引》,词牌名,调见《乐府雅词》及《天机余锦》词。属于小令,双调五十二个字,上片五句,下片四句。《青门引·春思》宋代: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本篇以春日怀人为词旨,上片写词人由暮春季节物象变迁衍

  • 宋人张先笔下的歌妓,艳丽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张先

    宋代词人张先有一首描写歌妓的词,将筵席当中歌妓的美描写地恰到好处。在张先《醉垂鞭》词中,张先以写歌妓的妆束开头,但只写了一半,即她穿的裙子。但由歌妓的裙子,写出了歌妓漂亮。全词曰“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开篇两句,张

  • 张先在酒宴和佳人一见倾心,作了首肉麻词,兼具水平与胆量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张先

    导言:张先在酒宴和佳人一见倾心,作了首肉麻词,兼具水平与胆量。唐诗宋词,词在宋代非常流行,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豪放派词人苏轼等闪耀宋代文坛,留下了永恒的经典。不管是诗还是词,都是古人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每首词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宋朝的诗歌大都是以苏轼为主导,他的文学成就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

  • 金世宗完颜雍:大金王朝最有作为的盛世明君,没有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完颜雍

    当辽国在与北宋的对峙中日益衰败时,臣属于辽国的女真族正备受其剥削和压迫,终于他们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奋起反击。公元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族各部后开启了伐辽战争,并数次击败辽军。次年正月完颜阿骨打在皇帝寨正式称帝,建立大金王朝。金世宗完颜雍是大金王朝第五任皇帝,他是一位盛世明君,是大金王

  • 帝王的典范,男人的楷模,北国小尧舜完颜雍的重情重义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狂奔的小白羊标签:完颜雍

    引言:都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历史上还真的就存在一些人,虽然不是大圣至贤,但有史可见的典籍中却没有记载任何缺点,今天有必要与大家分享一位堪称完美的帝王。帝王本来就是万万人之上的人,手握生死大权,腰揣惩善令牌,后宫佳丽岂止三千,多少帝王因此乱花渐欲迷人眼,被花红柳绿迷倒在此,然而很难想象中国的塞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