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是不是弟弟赵光义害死的?赵匡胤为何不将赵德昭立为太子?

赵匡胤是不是弟弟赵光义害死的?赵匡胤为何不将赵德昭立为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咸说历史V 访问量:2562 更新时间:2023/12/15 23:08:38

公元960年,身在陈桥驿的赵匡胤被手下拥立,黄袍加身,自此大宋王朝建立。虽然大宋是我国历史中的正统王朝,但它所处的时代,却依然属于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是一个麾下有军队,就能称王的时代。赵匡胤之所以能成功篡位,还是占了后周皇帝柴宗训年幼(七岁)的光。称帝后的赵匡胤也面临着相同的窘境,长子赵德昭年仅九岁(实为次子,长子夭折),赵德芳尚在襁褓之中。篡位那一年的赵匡胤已经三十三岁,这样的年纪在如今的人们看来还很年轻,但要知道那可是在,寿命普遍不很长的古代,赵匡胤也只活到了五十岁。

因此赵匡胤不得不为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做出认真考虑。立年幼的赵德昭为太子,会不会重演“陈桥兵变”的一幕?弟弟赵光义在帮助自己篡位的过程中,羽翼已丰。未来自己故去后,年幼的赵德昭会是赵光义的对手吗?就在赵匡胤犹豫不决时,母亲杜太后帮助他下定了决心。杜太后以柴宗训年幼,被赵匡胤夺取皇位为由,极力劝说赵匡胤立赵光义为太子。最终听从母亲劝说的赵匡胤立下了兄终弟及的誓言。这就是说,赵光义(晋王兼开封府尹)不但掌握着开封府(汴梁城内的兵权),后宫中的杜太后也支持由他来继承皇位。

可以说立下兄终弟及誓言的赵匡胤是十分不自信的。他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像柴荣那样英年早逝。混乱的大环境(有兵权就能称王,就能篡位),让赵匡胤下定决心,舍弃年幼的长子赵德昭,选择壮年的赵光义,为皇位继承人。随着赵德昭逐渐长大,赵匡胤却产生了动摇。陈桥兵变那一年赵德昭九岁,而赵匡胤执掌北宋长达十六年之久。这就是说赵匡胤病逝前,长子赵德昭已经是一名二十五岁的青年。

野史记载斧声烛影那一晚,赵匡胤在和赵光义饮酒畅聊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野史定义二人争吵的原因,是因为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宠妾,有无礼的举动。显然这很不符合常理,作为臣子的赵光义,会因为一个女人去冒犯掌权多年的皇帝?编者觉得导致二人激烈争吵的原因只有一个。赵匡胤眼见长子赵德昭已经成年,他就想违背誓言,改立赵德昭为太子。为了帮助儿子顺利继位,赵匡胤开始对弟弟赵光义进行无情的打压。斧声烛影那一晚,兄弟二人正在开诚布公,谈论皇位的归属问题。

赵匡胤违背誓言的举动,自然让赵光义有所不满,随之兄弟二人爆发激烈争吵。最终赵匡胤诡异病逝,次日被杜太后、程德玄(开封府推官)、王承恩(宋皇后的心腹)支持的赵光义顺利继位。至于赵光义有没有毒杀兄长,编者有两种猜测。推论一、赵光义眼见兄长违背誓言,便毒杀了兄长。证据就是程德玄,作为开封府推官的程德玄,本没有资格进入皇宫大内。但在赵匡胤驾崩后,程德玄却在第一时间进入皇宫拥立赵光义登基。程德玄有一项特长,精通医药。这是不是说赵光义是从程德玄手上得到的毒药,借此毒杀了兄长赵匡胤呢?

推论二、从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画像来看,兄弟二人都很胖。随之便可以说,肥胖的赵匡胤身体患有隐疾(高血压、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斧声烛影那一晚,兄弟二人因为皇位归属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赵匡胤大量饮酒,再加上和赵光义的激烈争吵,情绪过于激动的赵匡胤诱发了疾病,突然去世。面对莫名其妙暴毙的兄长,赵光义便找来程德玄,查询兄长真正的死因。因无法查出兄长真正死因(古人可不懂突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赵光义只能对外含糊其辞,仓促登基。

赵光义知道兄长是突发疾病而死,但外人却不知道其中内情。因此宋皇后就觉得丈夫是死于赵光义的毒害。随之宋皇后便急忙让内侍王承恩前去接赵德昭入宫,宋皇后准备让赵德昭提前登基,不想王承恩早就是赵光义的人。因此前去接赵德昭入宫的王承恩,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主子赵光义。后来王承恩便随程德玄一起将赵光义接入宫中,拥立赵光义登基。眼见大势已去的宋皇后,只好接受眼前的现实。

若干年以后,高粱河之战,宋军惨败,腿部中箭的赵光义,乘驴车狼狈逃回汴梁。赵德昭替宋军将士向赵光义请求封赏,不想赵德昭此举却惹恼了赵光义。认为父亲是被叔叔赵光义毒害的赵德昭,觉得叔叔必定会报复自己。为了保住自己的子嗣,赵德昭选择了自尽,以此来平息赵光义的怒火。

标签: 赵德昭

更多文章

  • 张先模仿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下了最得意的词句,后人评价: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钟秋艳标签:张先

    《古今诗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有个人对张先说,人们给你起了个雅号,叫“张三中”,因为“心中事、眼

  • 张先好色,80大寿迎娶小姑娘,好友赠诗调侃“一树梨花压海棠”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张先

    文/曲小花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常言道,“自古文人多风流”。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一位风流成性的花花公子,他做了许多男人一生想做却没做成的事,他就是北宋词人——张先。张先年轻时,长得风流倜傥加之才华出众便使得他养成了风流的习惯。一日,他四处游玩来到了一座尼姑庵,在这里他邂逅了一个小尼姑,

  • 风流词人张先:20岁“偷”尼姑,80岁“压”海棠

    历史人物编辑:泪落红妆残标签:张先

    文/林岩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张先一生创作颇丰,著有《张子野词》,收录词作一百八十余首。张先的诗词作品大多反映花前月下的男欢女爱,《古今诗话》记载:有个客人对张先说:“人家都说先生叫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啊!”张先不以为然地说:“为啥不叫我张三影呢?”客人莫名其糊涂,张先解释说:“‘云破月来花

  • 张先所作一首词,意境亦真亦幻,富有神韵!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张先

    张先的词作以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居多。《醉垂鞭》是他首创的词调,全词塑造了一个别具风姿的舞伎形象。《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宋代:张先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开场便是一个特写的镜头,使读者目光迅速聚焦于所写主人公身

  • 张先的一首词,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堪称神来之笔!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张先

    《青门引》,词牌名,调见《乐府雅词》及《天机余锦》词。属于小令,双调五十二个字,上片五句,下片四句。《青门引·春思》宋代: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本篇以春日怀人为词旨,上片写词人由暮春季节物象变迁衍

  • 宋人张先笔下的歌妓,艳丽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张先

    宋代词人张先有一首描写歌妓的词,将筵席当中歌妓的美描写地恰到好处。在张先《醉垂鞭》词中,张先以写歌妓的妆束开头,但只写了一半,即她穿的裙子。但由歌妓的裙子,写出了歌妓漂亮。全词曰“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开篇两句,张

  • 张先在酒宴和佳人一见倾心,作了首肉麻词,兼具水平与胆量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张先

    导言:张先在酒宴和佳人一见倾心,作了首肉麻词,兼具水平与胆量。唐诗宋词,词在宋代非常流行,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豪放派词人苏轼等闪耀宋代文坛,留下了永恒的经典。不管是诗还是词,都是古人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每首词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宋朝的诗歌大都是以苏轼为主导,他的文学成就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

  • 金世宗完颜雍:大金王朝最有作为的盛世明君,没有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完颜雍

    当辽国在与北宋的对峙中日益衰败时,臣属于辽国的女真族正备受其剥削和压迫,终于他们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奋起反击。公元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族各部后开启了伐辽战争,并数次击败辽军。次年正月完颜阿骨打在皇帝寨正式称帝,建立大金王朝。金世宗完颜雍是大金王朝第五任皇帝,他是一位盛世明君,是大金王

  • 帝王的典范,男人的楷模,北国小尧舜完颜雍的重情重义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狂奔的小白羊标签:完颜雍

    引言:都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历史上还真的就存在一些人,虽然不是大圣至贤,但有史可见的典籍中却没有记载任何缺点,今天有必要与大家分享一位堪称完美的帝王。帝王本来就是万万人之上的人,手握生死大权,腰揣惩善令牌,后宫佳丽岂止三千,多少帝王因此乱花渐欲迷人眼,被花红柳绿迷倒在此,然而很难想象中国的塞北草

  • 天龙八部:苏星河如此平庸,为什么还能成为逍遥派弟子?无崖子放低标准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趣标签:苏星河

    导读:苏星河是无崖子的首徒,但是他好像并不能满足逍遥派的收徒条件。逍遥派的人,相貌英俊,领悟力都要高于常人。可苏星河的领悟力并不强,多年来都没能成为无崖子心仪的继承人。跟丁春秋相比,毫无获胜的指望。所以无崖子才不放心交托自己七十年的功力,这才便宜了后来的虚竹。那无崖子是为了苏星河放低了收徒标准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