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主孟知祥,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祖察,父道,世为郡校。伯父方立,终于邢洺节度使,从父迁,位至泽潞节度使。知祥留居太原,晋王李克用以弟李克让之女妻知祥。知祥妹,嫁李克用幼弟李克宁为妻。故孟知祥为李存勖所信任。庄宗统一中原,以太原为北京,由孟知祥出任太原尹、北京留守。
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加上自己的为人,年轻的孟知祥受到了李克用的青睐,不但被任命为军官,且成了他的侄女婿。
李存勖继了晋王位,看中孟知祥的才干,把他吸收进机要核心。一段时间后,准备让他补专门负责机务的中门使。孟知祥得到通知,考虑到一些前任中门使相继获罪被杀,为避祸,他上表请求改换他职。李存勖的反应是:换职可以,但须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代替。孟知祥转荐了郭崇韬,自己去担任军队高级将领——马步军都虞候,唐庄宗消灭后梁,入主洛阳,以根据地太原为北京,孟知祥被任命为最高军政长官。
郭崇韬率军入川平前蜀,因感孟知祥当年推荐之恩,临行前对君主说:“即臣等平蜀,陛下择帅以守西川,无如孟知祥者。”
前蜀如期平定,唐庄宗听取了郭崇韬的建议,大摆筵席,为孟知祥送行。孟知祥到达成都,而郭崇韬已遭谗被魏王李继岌所诛。李继岌率军回开封,他的先锋康延孝拥兵自重,攻下汉州,进行割据。汉州在成都附近,是蜀道重地,孟知祥分兵合击,歼灭了康延孝,获得大量兵员、辎重。
新朝权臣枢密使安重诲看出了征候,认为孟知祥的谋反只是时间问题,想方设法予以遏制。针对各地宦官监军一体被诛的形势,他派大臣李严为西川监军,前去牵制孟知祥。李严抵达成都后,孟知祥设酒宴招待,等几杯酒下肚后,便将他拖出去斩了。
唐明宗鞭长莫及,对孟知祥无可奈何,只能“施恩”加以笼络。凤翔军事长官闻李严被杀,扣留了途经本地的孟知祥家属。
唐明宗听到汇报,命将孟知祥之妻琼华公主及其儿子孟昶送去西川,其余家属留下,作为人质。另派大臣李仁矩前往西川,对孟知祥进行慰问。对孟知祥示以怀柔,决非唐明宗无能,他用的是缓兵之计,以免加速孟知祥的独立。将孟知祥稳定下来后,他发出两道任命:调孟知祥的首席谋士赵季良到别处任职,另派朝臣何瓒去担任西川节度副使。
接到朝廷的任命书,时刻防备着的孟知祥将它藏了起来,上表要求保留赵季良的原职务,在遭到拒绝后,他又派出将军雷廷鲁去洛阳争求。唐明宗退步了,同意了这个请求。为“回报”君主,孟知祥也准了何瓒前去赴任,不过是降级使用。
彼此一来一往,暗中较劲,勉强维持着君臣名分。掌着兵权的安重诲和唐明宗分别扮着红白脸,他配合君主的政治措施,对川蜀进行了军事防区的调整:用亲信们担任川蜀各州刺史,配备精兵以防不测;分地另建几个节度使,以弱化东、西两川节度使的权力。
董璋
面对大幅度的调整,不但孟知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东川节度使董璋也慌了。他们原来有矛盾,从未来往过。此时情况紧迫,董璋已顾不得许多,派人向孟知祥请求联姻,以共同对付朝廷。孟知祥起初不愿,经赵季良的劝说,才答应与董璋结成儿女亲家。两川订立同盟,联名上表,要求朝廷撤还所派出的刺史和节度使。
唐明宗没有让步,只是用好言好语搪塞他们。
对两川的联名上表,安重诲是这祥看的:想反的是孟知祥,董璋忠心报国,决不可能反。由此,他准备依靠董璋,来对付孟知祥。
然而,安重诲的估计是大大地失误了。没出多久,董璋抢先竖出了反旗,攻破了为朝廷所控制的一州。孟知祥积极响应,召开誓师大会,泪流满面地控诉了朝廷的罪恶,哭得将士齐声高叫愿意跟他干。他调兵遣将,一面令李仁罕等进攻朝廷控制的州郡,一面驰兵帮助董璋把守东川。
朝廷军开来了,由石敬瑭率领直抵剑州(今四川剑阁)。孟知祥派出赵廷隐领兵万人迎战。战斗在剑门进行,朝廷军大败。
剑门失利,其他地方也相继失陷,石敬瑭下令撤退。东、西两川全部为董璋、孟知祥所得。
朝廷军全线溃败,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粮食供应不力,唐明宗怪罪安重诲。不久,又因安重诲弄权太过,将他诛死。随之,他派使者进西川,说彼此失和,本是安重诲所致,现祸首已除,应重归于好;还说,孟知祥在京家属安好无恙。
见朝廷愿意妥协,并为家属考虑,已据有西川的孟知祥想适可而止,派人要董璋一起向朝廷谢罪,以改变双方紧张的关系,可董璋不同意,对来人说:“西川存得弟侄,遂欲再通朝廷,璋之儿孙已入黄泉,何谢之有!”
孟知祥再三相请,董璋只是不依,并怀疑这个亲家公已将自己卖了,口中渐渐带出难听之话。使者回报,劝孟知祥采取军事行动。然孟知祥还未动,董璋已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夺取了汉州。孟知祥亲自出征,和董璋大战于鸡距桥,打得董璋全军覆没,进而占据了东川。
得了东川,孟知祥合算下来,觉得比家属重要得多,停止了向朝廷谢罪,悠然自得地当起了蜀王。
他还算给唐明宗面子,终唐明宗之世,他一直未亮出正式独立的旗帜。
在唐明宗驾崩的第二年,也即应顺元年(934年),孟知祥自立为帝,建国号为蜀(为有别于蜀汉及前蜀,史称后蜀),定都成都,改元明德。
为巩固两川这个独立王国,他治蜀的政策,沿袭了王建闭关自守的做法,然他没能像王建那样搞出较新的气象,但尽量派比较廉明的官员去当地方官,以争取人心。并采取了一些便民措施:招集流散人口定居,增加劳动力;免除不合理的税收,减轻民众负担;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仅戴了半年的皇冠,他就撒手告别了人寰,庙号高祖。
孟知祥
孟知祥很懂得政治分寸,善于保存自己,在别人对高位求之不得之际,他却明智地选择了推辞,由此不但逃避了灾难漩涡,而且落得了个人情。他是从后唐统治集团内部冒出来的割据者,利用朝廷之变,利用利益暂时相同的同盟者,把两川占为己有。在他的统治时期,低限度地营造了安宁局面,使川蜀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相对的保障。
赵匡胤在吞并荆湖后,任命张晖为凤州团练使兼西面行营巡检壕寨桥道使,侦察川陕地形,以备从陆路攻蜀。又在开封凿池引入蔡河水,建造舰船,编组水军,练习水战,以备从水路溯江入蜀。
宋吞并荆湖,给后蜀以极大震动。宰相李昊,劝孟昶臣服宋朝,以求偏安一隅,但被王昭远阻止。当时宋已东临三峡,北控陇右和秦岭各隘口,后蜀所依恃的要地有长江三峡和米仓山等。于是,王昭远派兵东屯三峡,并在涪(今四川涪陵)、泸(今四川泸州市)、戎(今四川宜宾)等州扩充水军,以防备宋军进攻。
不久,有好事之徒向王昭远进言:“公素无勋业,一旦位至枢密,不自建立大功,何以塞时论!莫若通好并门,令发兵南下,我自黄花、子午谷出兵应之,使中原表里受敌,则关右之地可抚而有也。”
王昭远一听言之有理,就极力鼓动孟昶依计而行。乾德二年(964年)10 月,孟昶派孙遇等人做特使,带着蜡丸帛书偷越宋境,企图联结北汉。不料其中一名叫赵彦韬的军校,中途叛变,投往宋朝,向赵匡胤密报了后蜀情况,绘出后蜀山川形势和兵力分布图,连同书信一起献给赵匡胤。
书信上写的是:“旱岁曾奉尺书,远达睿听,丹素备陈于翰墨,欢盟已保于金兰;泊传吊伐之嘉音,实动辅车之喜色。寻于褒汉,添驻师徒丝!只待灵旗之济河,便遣前锋以出境。”这分明是要同北汉联兵征宋。
赵匡胤看完,不仅没有恼怒,反而格外高兴,因为他终于找到了确凿的证据和充足的理由向后蜀发动进攻,因此,他不禁哈哈大笑。
11月2日,赵匡胤下令攻蜀,兵分两路:北路以王全斌、崔彦进为正、副都部署,王仁赡为都监,率领步骑兵3万人出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刘光义为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步骑兵2万出归州,溯长江西上,两路分进合击,会师成都。
临行前,赵匡胤为诸将壮行,分别将阵图授予王全斌等人,并特别对刘光义指出,蜀军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东)设有锁江浮桥,上置有木栅3重封锁江面。因此必须先夺取浮桥,然后水陆夹击,才能取胜。并严令三军不得“焚荡庐舍,驱略吏民”,违者军法从事。与此同时,还下令在开封右掖门南汴水旁边,替孟昶盖起一所住宅,房屋大小500间,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唯一缺少的,就是它的主人孟昶了。
孟昶
孟昶得知宋师来攻,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李进为正、副招讨使。由王昭远、赵崇韬率兵约3万北上扼守广元、剑门等关隘;韩保正、李进率兵数万驻守兴元(今陕西汉中),以为配合,阻止宋军南下。
孟昶对王昭远说:“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王昭远志大才疏,华而不实,自恃平日读过几本兵书,就自以为天老爷第一他第二,把临阵杀敌,看作快刀切西瓜那般容易。大军出发时,孟昶派李昊在郊外为王昭远饯行。几杯黄汤下肚,酒气上涌。王昭远不禁夸下海口:“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说完,只见他手持铁如意,如同诸葛亮手拿羽毛扇一般,趾高气扬地率兵出发了。
12月中旬,北路宋军攻入蜀境,所向克捷,连拔兴州(今陕西略阳)外围各要点。19日,击败蜀军7000人,进克兴州,缴获军粮40余万斛。蜀兴州守将蓝思绾退保西县(今陕西勉县西),韩保正也放弃兴元,移师西县。西县是入川的咽喉,控扼栈道的门户。
韩保正本想固守这里,以阻止宋军进一步南下。但当宋军前锋史延德领兵直逼县城时,韩保正却懦怯不敢迎战,只是派兵数万依山背城,结阵自保。史延德领兵进击,大败蜀军,然后乘胜追击,活捉韩保正、李进,越过三泉(今勉县西南约百里),直抵嘉川(今四川广元东北50里)。残余的蜀军,烧毁栈道,退保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北)。
这时王昭远、赵崇韬率军屯驻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派兵在大、小漫天寨(分别在利州城北35里、40里)立寨而守。利州在嘉陵江东岸,群山环绕,形势险峻,是入蜀的咽喉要路。因栈道被毁,宋军受阻,难以长驱直入。王全斌令崔彦进率军一部赶修栈道,进克小漫天寨,自己则亲率主力由嘉川东南的罗川小路,迂回南进,与崔彦进合攻利州。蜀军见宋军攻破小漫天寨,退保大漫天寨。
不数日,王全斌和崔彦进在大、小漫天寨之间的嘉陵江渡口深渡会师,夺占桥梁,并将部队分成3部,夹攻大漫天寨。蜀军集中精锐奋力抵抗,但被宋军击溃。宋军乘胜进击,连拔蜀军各寨。王昭远、赵崇韬又亲自率兵堵截宋军,3战3败,宋军追至利州北。王昭远慌忙弃城渡江,退保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逃跑时焚毁桥梁。12月30日,宋军占领利州,获粮80万斛。
在成都的孟昶,听到王昭远失败的消息,忧心如焚,忍痛拿出钱财,招募3万余名士卒,由他的儿子元喆率领前往增援剑门。剑门“凭高据险,界山为门”,是屏障成都的要地,其得失直接关系到成都的安危。但受命担任救援任务的元喆,素来不知兵事,副将以下也都昏庸无能。军队中旗用彩色刺绣,杆上缠绕蜀锦。
出发时天降小雨,元喆怕绣旗被雨淋湿,下令将旗拆下来,等到雨过天晴,又把旗帜系上,一不小心,几千面绣旗,全部倒挂在旗杆上,宛如一个庞大的马戏团,出尽了洋相和笑话。沿途百姓看到,无不掩嘴窃笑:像这样的军队,也能打仗? 元喆出发时,还带着成群的姬妾和几十个戏子,只想自己享乐,而置火烧眉毛的战事于不顾,一路上游山玩水,日夜嬉戏。
王全斌
宋军占领利州后,直趋剑门,进占益光(今四川昭化)。王全斌见剑门险峻,且有重兵把守,攻取不易,便召集将领,商讨计策:“剑门天险,古称一夫荷戈,万夫莫前,诸君宜各陈进取之策。”
手下军官向韬发言:“降卒牟进言:‘益光江东,越大山数重,有狭径名来苏,蜀人于江西置砦,对岸有渡,自此出剑关南二十里,至清强店,与大路合。可于此进兵,即剑门不足恃也。’”王全斌一听大喜,就要全军取道来苏。但将领康延泽则表示异议:“来苏细径,不须主帅亲往。且人屡败,并兵退守剑门,若诸帅协力进攻,命一偏将趋来苏,若达清强,北击剑关与大军夹攻,破之必矣。”王全斌采纳了他的建议,自率主力从正面进攻剑门,由史延德率兵一部走来苏迂回关南。
蜀军不意宋军从来苏南来,惊慌失措,纷纷弃寨而逃,宋军顺利抵达青疆。王昭远听说宋军来攻,只留偏师把守剑门,自己引兵退守汉源坡(今剑阁东北30里)。宋军前后夹击,迅速攻占剑门,并乘胜向汉源坡挺进。王昭远慌作一团,两腿发抖,坐在胡床(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上,久久难以站起。倒是赵崇韬看到宋军赶来,尚还表现出一点英雄气概,他跃身上马,布阵迎战。
哪知蜀军也丧魂落魄,一触即溃,万余人被歼,赵崇韬也当了俘虏。正在交战的当口,王昭远免胄弃甲,换上老百姓的衣服,狼狈逃到东川(今四川三台),躲藏在一家居民的茅房中。这个出征时以诸葛亮自比的大英雄,如今却是整天痛哭流涕,双目红肿,不断哀叹“运去英雄不自由”。没过几天,就被宋军搜出,押往开封去了。
在北路军势如破竹的同时,东路宋军的进展也十分顺利。12月下旬,刘光义、曹彬率兵攻入巫峡,连破数寨,歼灭蜀军1.2万人,夺得战舰 200 多艘。进抵菱州锁江浮桥 30 里处时,按照赵匡胤事先“切勿以舟师争战,当先遣步骑潜击”的指示,舍舟登岸,击败两岸守军,夺取浮桥。接着“牵舟而上”,进至白帝城(即夔州)西。
夔州是“巴蜀之喉吭”,地位十分重要,驻守此地的蜀将高彦俦认为,宋军涉险远来,必定寻求速战速决,因此应坚壁扼守,以疲惫敌人。但监军武守谦认为,敌已兵临城下,不能避战不出,懦弱怕死。两人意见不一,争执不下。12月26日,武守谦独自行动,率领所部千余人出战,大败而归。
宋军跟踪追击,突入城内,高彦俦拼死力战,受伤10多处,左右逃散殆尽。眼见局势已不可挽回,愤愧难当,奔回家中,纵火自焚而死。宋军占领夔州,打开了由长江入蜀的大门。然后自此沿江西上,万(今四川万县)、开(今四川开县)、忠(今四川忠县)、遂(今四川遂宁)等州守军都献城投降,宋军顺利西进。
失败的消息接二连三不断传来,孟昶惊慌无主,问计于左右臣僚,老将石斌建议:“东兵远来,势不能久,宜聚兵坚守以敝之。”孟昶哀叹道:“吾与先君以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吾东向放一箭,虽欲坚壁,谁与吾守者邪!”
乾德三年(965年)元月初,北路宋军直逼成都城下,东路军也接踵而至。元月7日,孟昶见大势已去,只得接受宰相李昊的建议,由李昊草写降表,送至宋军营中。王全斌随即将军队开入城中。王全斌杀蜀降兵于成都夹城,凡二万七千人,这是一次惊人的屠杀事件。
自王全斌自开封率军入蜀,到孟昶投降,仅用了66天时间。后蜀所辖45州、198县归入宋朝版图。孟昶随即率领全家及僚属顺江而下,经江陵、襄阳到达开封,住进了赵匡胤事先为他准备的府第,后蜀灭亡了。
孟昶在乾德三年(965年)五月,到达开封,七日后病卒。自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孟知祥据蜀,至宋乾德三年(965年)蜀灭,传二主,凡四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