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我特别爱看《水浒传》,写了很多文章,也看了很多相关内容。但是,网上所看到的水浒,几乎都是武将点评和人物争议,总觉得这样还不够。毕竟,水浒之所以能跻身四大名著行列,更主要是和它自身的文学水平有关。
这方面,金圣叹说过很多,虽然他删减并篡改了水浒,抹黑了宋江等人,但就文学点评方面而言,他依旧很优秀,尤其是写作手法方面。当然,他也有没注意到的地方,可能很多读者也没有注意到。
所以,我决定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写一点《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10月北京第一版)在文字细节方面的内容。
好了,下面是正文。
第二回前半部分,大概是说:高俅发迹,做到了太尉,上任第一天,他就要打王进。在众多将领的求情下,高俅饶了王进。王进回家后,想到高俅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带着老母,往西延安府逃去。
这部分细节有很多,一个一个看。
1.高俅对王进的辱骂
上任第一天,按理说是个好日子,即便属下有人请病假,高俅也不应该生气。但是,高俅不但生气了,还特别生气,不但逼着王进来见自己,而且说了不少难听的话。
王进刚拜见高俅,高俅就说“你那厮”“这厮”“你省的甚么武艺”。当王进回复高俅后,高俅更加生气,直接骂王进是“贼配军”,随即叫人打王进,还特意强调“加力与我打这厮”。众人为王进求情后,高俅还骂王进是“贼配军”呢。
王进确实生病了,高俅非但不能体恤,反而如此辱骂,成何体统?这些侮辱性的称呼,也足以看得出高俅的心胸和为人了。唉,小人得志,君子遭殃。
高俅如此做,不是因为他新官上任三把火,也不是要对王进使下马威,他完全就是在公报私仇。因为王进的父亲王升,曾打伤过高俅。那会儿高俅还没发迹,只能忍着。等他发迹后,王升已经去世,所以他才会找王进报仇。
事实上,高俅在正式上任之前,就已经知道王进是自己属下,他还提前派人监视了王进。
2.高俅对王进的监视
王进被高俅辱骂后,一路上不断思量,不怕官,只怕管,自己在高俅之下,怎么和高俅较劲呢?回到家中,他把想法跟母亲说了,母亲建议他三十六计走为上,王进也决定去投奔老种经略相公。
此时,母亲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其母又道:“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若他得知,须走不脱。”
王进母亲这番话,充分说明,两个牌军表面是服侍王进,实则为监视他。当时还是高俅上任当天,殿帅府派来的牌军却要监视王进,这莫非是上一任太尉所为?基本不可能,因为上一任太尉和王进没仇,这样写也很突兀。
我推测,高俅是在正式上任太尉前,派了两个牌军去监视王进。
因为高俅成为太尉,其实是之前的事情,他不是今天刚成为太尉,就去上任了。这一天是他“拣选吉日良辰”上任的日子,不是他成为太尉的日子,可能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前,他就已经是太尉了。
所以说,高俅是提前安排两个牌军监视王进。如此,可以推测,高俅其实早就已经盯着王进了,只是没表现出来。这也能解释,为何高俅上任第一天就要打王进,因为他早就憋着要报仇了。
也就是说,王进不知道高俅做了太尉,但是,高俅知道王进做禁军教头,还知道他归自己管,甚至提前派人去王进家,进行监视活动。
从后面的情况来看,张牌和李牌也确实是监视王进的,王进支开他们,带着老母逃跑后,他们就向高俅报告了。
3.王进对牌军的支配
这部分中,还有一处细节,我觉得十分精彩。
王进带着老母亲逃跑时,原文说他“家中粗重都弃了,锁上前后门”,然后取路望延安府而去。
我当时看到这里,还觉得纳闷:王进家都不要了,干嘛还锁门呢?而且是前后门都锁。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这一处文字,要是我写的话,直接就会去掉了啊!
但是,我继续看完后面的内容时,才觉得这一处真是神来之笔。
王进以去岳庙还愿为由,支开了张牌和李牌。两人在岳庙等不到,已经巳时(上午9点到11点)了,李牌先回来找王进,“见锁了门”,两头无路,又找了半天。等张牌来时,两人又找了很大一会儿,天都黑了。又等了一夜,还是没等到王进,两人又找了王进亲戚家,还是没有王进消息。最后,两人才去告诉高俅。
也就是说,两人从等候王进,到找不见王进,再到去告诉高俅,已经耽误两天了。这两天时间,王进已经跑远了。
为什么两个牌军没有第一时间去告诉高俅呢?答案就在门上。
因为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家里只要锁门,就代表人不在,但人还会回来。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王进跟老母逃跑时,前后门直接不关了,会是什么情况?很明显,两个牌军会进屋里看,而一看屋里收拾过,衣服首饰都没了,王进老母也不在,他们就会明白,王进已经跑了!那样的话,恐怕王进跑不远就被抓了,毕竟母亲骑马他步行,速度不会很快。
现在,王进反其道而行之,明明跑路还锁着前后门,仿佛他只是暂时不在,还会回来一样。这就让两个牌军以为,王进是有事出门了,所以他们第一反应是四处去找,而不是立马告诉高俅。
这一处细节,能看出来王进是个有心人,聪明人,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笔和思维。
当然,这里还有一处,能看出来王进很聪明。
王进支开两个牌军,不是同时进行的。
当天黄昏,王进让张牌晚上去岳庙,告诉庙祝来日早些开门,等他去烧头柱香,还顺便让张牌在庙里歇息,等着自己。次日天快亮时,王进让李牌拿了钱,去岳庙和张牌买三牲(牛羊猪),在那里等候,自己买些纸烛随后就到。
为何要分开支走两人?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两人起疑。
而且,王进在时间的选择上,也很独特,是天快亮时。正常人要逃跑,应该会等天快黑的时候,因为晚上不会被注意到,而且走了后城门就关上了。但王进却选择天要亮的时候,这让人始料不及。李牌不怀疑,应该也是因为想不到这点。
4.王进对母亲的孝心
大家看到王进带着母亲逃跑,可能都松了一口气。其实,我们读到后面,会忽略一件事情,那就是王进还带着病呢。
王进在家休养,被高俅逼着去太尉府,原文说他“只得捱着病来”。这里的捱,是“痛苦地忍受”之意,说明两点。第一,王进确实病了;第二,王进病得不轻。
然而,王进回来后,第二天天不亮时就带着母亲跑了。此时的王进,病好了吗?当然没有,他其实依旧捱着病呢。
然而,即便如此,王进也没有骑马,反而让母亲骑马,自己步行,还要挑着担子,足以看得出王进的孝心了。
王进被高俅陷害,不得不逃跑,他想到的不是落草为寇,而是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安身立命,这可以说是忠;王进自己生病,却带着老母出逃,还让母亲骑马,自己牵马步行,母亲生病也用心服侍,这可以说是孝。
显然,王进是忠臣孝子。
高俅才做太尉,就要打王进,就逼走了忠臣孝子,后面108位好汉被逼上梁山,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