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沙陀人和粟特人有何区别?五代有四国是沙陀族建立?石敬瑭便是

沙陀人和粟特人有何区别?五代有四国是沙陀族建立?石敬瑭便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鲲鹏历史阁 访问量:1460 更新时间:2023/12/21 5:18:09

导语:

河西走廊被汉武帝打通以后,这里成为了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之间沟通的桥梁。期间大量西域民族的商人,来到河西走廊与中原地区的商人进行贸易,这些西域民族当中,就有粟特族人在里面。

粟特族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民族,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比较少见的,没有建立国家的商业民族。他们频繁地来往西域和河西走廊之间互相传送商品,有一部分就在河西走廊安家了。

唐朝的安禄山史思明,五代时期的石敬瑭,其实都是这帮粟特族人的后人。他们的祖先长期在河西走廊定居,久而久之便跟中原王朝融合在了一起。

01粟特族人钻了隋唐时期重农抑商的空子,独霸河西走廊商贸通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五胡乱华的情况,大量胡人占领了中原王朝的地区,成为了北方的主人,造成了数300多年的战乱情况。

隋王朝一统天下以后,主张胡汉有别的政策,各自按照各自的习俗办事过日子。与此同时隋王朝对汉人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地位在古代本来就低,现在又被打上了一道枷锁,商业贸易逐渐在汉人中减少,大多数人都去种田了。尤其是对外贸易,这是隋王朝严禁汉人从事的。这件事就给了粟特人非常好的一个机会,因为他们可以独霸整个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财源。整条丝绸之路上所有国家的贸易往来,几乎都有粟特人的身影在其中。他们就是现在温州人,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买卖。不过粟特人崇尚自由,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王国其实就是很明显的特征。走到哪里算哪里,不需要向谁交代,不需要给任何人打工。

所以这帮人中大多数都不愿意被编入中原户籍,只是以客籍的身份,长期前来中原地区贸易。所以他们拥有了庞大的财富,成为了日后他们的子孙后代建立基业的基础。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其先本号朱邪,盖出于西突厥,至其后世,别自号曰沙陀,而朱邪为姓。唐德宗时,有朱邪尽忠者,居于北庭之金满州。贞元中,吐蕃赞普攻陷北庭,徙尽忠于甘州而役属之。其后赞普为回鹘所败,尽忠与其子执宜东走。赞普怒,追之,及于石门关。尽忠战死,执宜独走归唐,居之盐州,以隶河西节度使范希朝。---《新五代史》

他们这种无政府主义的理想状态,当然不能被中原王朝的统治者所接受。所以粟特族一度在中原王朝地区的地位十分低下,不过当时正值隋唐时期,是华夏最繁盛开放的一段历史,所以他们是幸运的。

富裕的粟特族人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以后,也有一部分愿意成为中原王朝或者西域王朝的贵族。比如说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者安禄山、史思明两人,他们就是西域康国和史国出生的粟特族人。

02沙陀族部分是粟特族的分支,建立了五代诸多王朝。

沙陀族大家一定很熟悉,因为这个民族出现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典型的英雄就是一直与后梁朱温作对,而对方又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晋王李克用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其父臬捩鸡,本出于西夷,自朱邪归唐,从朱邪入居阴山。其后,晋王李克用起于云、朔之间,臬捩鸡以善骑射,常从晋王征伐有功,官至洺州刺史。臬捩鸡生敬瑭,其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新五代史》

李克用在平定黄巢起义的时候,立下了大功,可惜朝廷克扣粮饷,这使得李克用一度要跟唐廷闹掰了。

此后朱温取代唐朝以后,李克用一直以恢复唐王朝的身份和朱温较量。李克用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李存勖就是沙陀第二位英雄,他取代了后梁王朝,建立了后唐,这是沙陀政权。

后唐最后一位皇帝李从珂与石敬瑭闹翻了,石敬瑭为了自保,就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借助契丹的力量击败了李从珂,从而建立了后晋王朝。这也是一个沙陀政权。契丹国觉得石敬瑭死后,后晋不太懂礼貌了,所以就下令南下灭了后晋。这个时候石敬瑭的心腹大将刘知远,在后晋的基础上,建立了后汉王朝。刘知远本人也是沙陀人。此外还有一个北汉王朝,是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建立的,只不过他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尴尬,处于契丹和郭威建立的后周之间,所以被称为北汉,这还是沙陀政权。由此可见,沙陀族在五代时期,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北汉这四个王国,前面三个王国一度称霸中原。

长期定居在中原地区的沙陀族人,自然是要想着努力发展经营自己的力量。所以这一支沙陀族人建立了强大军事集团,一度成为唐王朝的雇佣兵,在与粟特族贸易的过程中融合在了一起。从而趁着唐朝灭亡的时机,得到了争夺天下的机会。

03原始沙陀人是西突厥的分支,向东迁移投靠唐朝。

其实最初沙陀人跟粟特人是分开的,粟特人专门负责商业贸易活动,并不参与军事活动。而沙陀人的军事实力相当强大。

沙陀起源于西突厥处月部,生活在现在的新疆准格尔盆地地区。在唐王朝的手伸到了西域以后,沙陀人跟随唐王朝一起征讨了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立下战功后处月酋长沙陀金山被唐王朝立为金满洲都督。可是唐王朝强盛后,吐蕃也跟着强盛了起来。在吐蕃的逼迫下,沙陀人只好迁徙到了北庭,而北庭与长安之间,隔着一个回纥。每次沙陀人的使者都要交很多钱才能前往长安,所以沙陀人为了方便与唐王朝交流,所以就顺着河西走廊,迁徙到了张掖地区。也就是在这里,沙陀人遇上了粟特人,因为这里长期有大量粟特人在此地做生意。此后沙陀三万多人马投奔了唐王朝,被安置在了陕西定边地区,此刻沙陀正式成为了唐王朝的一部分,实力也在与日俱增。

清泰元年,晋高祖复镇河东。三年夏,移镇汶阳。帝劝晋高祖举义,赞成密计,经纶之始,中外赖之。晋高祖以帝为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及契丹以全军赴难,大破张敬达之众于晋阳城下,有降军千余人,晋高祖将置之于亲卫,帝尽杀之。---《旧五代史》

所以说沙陀人在迁徙的过程中,存在两个变化,一个是在迁徙到张掖地区以后,与粟特人的结合。一个则是在迁徙到陕西定边以后,与中原汉人的结合。

总结:粟特人的贸易帝国,建立起来并不容易。

我觉得粟特人真的很神秘,他们人数也不算少,在西域也有自己的地盘。虽然地盘不大,可是好歹是个稳定的家,想要建立起一个王国是很容易的事情。

可是粟特人不愿意有人管着自己,他不想给任何人打工。这就比较有意思了,自从河西走廊开道以后,粟特人就成了中原和西域之间沟通的桥梁。

西域的物件可以运往张掖转入中原,而中原的商品也可以通过粟特人转卖到西域。中国的陆地丝绸之路,就是这么逐渐繁华起来的。

参考资料:

《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

标签: 石敬瑭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屈辱史,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导致中原门户洞开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石敬瑭

    认贼作父,称臣割地,卖辱求荣,他以一己之力拉低了中国帝王的底线,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也只能说活久见。前文笔者说了后唐的第四任皇帝,从干儿子成功转正的李从珂。这李从珂在上位之后,就一直对自己的姐夫石敬瑭如鲠在喉,处心积虑地想除掉石敬瑭,生怕他会威胁到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大位。而石敬瑭这边也逐渐产生了一个大胆

  • 石敬瑭举兵叛乱还写信讽刺皇帝,他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儿子惨遭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石敬瑭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五月,后唐末帝李从珂下诏,将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调往郓州,担任天平军节度使。大约7天后,临近河东战区的昭义战区节度使飞章告急:石敬瑭举兵叛乱,割据晋阳(山西太原)!末帝冷笑道:“果然不出朕之所料!”他当即下旨褫夺石敬瑭的所有爵位官职,让代替石敬瑭在忻州前线防备契丹的张敬

  • 唐朝小人物:祖籍洛阳,主谋割让燕云十六州,让石敬瑭喊契丹爸爸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石敬瑭

    脸残志坚在唐朝末年的一次放榜后,名落孙山的洛阳人桑维翰长叹了一口气。他之所以科举不中,并不是因为自己实力不济,也不是他临场发挥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主考官对他的姓氏和长相有成见。“桑”同“丧”不吉利?那日出之地为何还会叫“扶桑”呢?桑维翰虽然心头怨气难平,但是他还是很快的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因为他知道自己

  • 石敬瑭:被骂千年的“儿皇帝”,其实是两宋以来最大的“背锅侠”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石敬瑭

    石敬瑭:汉奸儿皇帝,其冤何沉哉要说五代十国时期谁最有名,当然要数石敬瑭,因为他身上有个非常著名的标签,那就是“儿皇帝”,如果要给中国最著名的汉奸排位,前五名中肯定是有他名字的。之所以会如此,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件事,当年他被人吊打之时,认了比他小十岁的辽国皇帝为父,脸面尽失,并且许诺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

  • 不良人6:张子凡变成卖国贼,出卖不良人,与石敬瑭狼狈为奸

    历史人物编辑:山治看动漫标签:石敬瑭

    画江湖之不良人第六季最新一集已经更新,这一集的内容很平淡,时长也变短了,剧情太过平淡。岐国与漠北开战以来,漠北差点就把岐国消灭,不良人亲自出来相助岐国。老李被将臣换心救活,他以新不良帅自称,要帮岐国击退漠北,以岐国目前的实力,很难击退漠北大军。老李与漠北应天王后达成协议,双方停战救出人质。张子凡变成

  • 画虎不成反类犬,一人想效仿石敬瑭当“儿皇帝”,下场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石敬瑭

    大家都知道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个儿皇帝叫做石敬瑭,是个沙陀人。石敬瑭本来是后唐的一名官员,他从小就读过一些兵书,略通兵法,而且武艺高强。但也遇到了一件不顺心的事情。李从珂是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养子,一向和石敬瑭不睦。阴差阳错,造化弄人,李从珂竟然当上了后唐皇帝,登基之后就给石敬瑭穿小鞋,把石敬瑭调到山东去

  • “儿皇帝”石敬瑭差点洗白,“孙皇帝”为何搞砸了?习惯了当奴才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这点事标签:石敬瑭

    说起中国古代,对于中华民族,总体上是辉煌的,当然,最为耀眼的要数汉、唐。而最上不了台面的就要数宋朝和清朝了,这两个朝代可以说是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尤其清朝,差点就将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搞了个“万劫不复“。清朝的原因,在于满人数量少,根基不稳或者说是没有根基,总害怕汉人造反,采取了奴化和闭关自锁政策,想将

  • 辽国为何助石敬瑭灭掉后唐,只因“儿皇帝”在3方势力中出价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荣耀历史标签:石敬瑭

    自从后唐末帝李从珂一出哭戏策反大军,得了皇帝位后,石敬瑭因在河东节度使任上手握兵权且不服朝廷政令,引起末帝的猜忌。936年石敬瑭造反,但苦于实力不够,听从大臣桑维翰的建议,向契丹(938年契丹改国号"大辽")皇帝耶律德光求助,以三个厚颜无耻的条件,换取契丹出兵助战:石敬瑭的出价1、割让幽云十六州的国

  •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甘当“儿皇帝”,从一代名将到万世国贼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石敬瑭

    说起汉奸、卖国贼,您会想到谁?是构陷忠良、残害同胞的秦桧?还是降日投敌、鼓吹“曲线救国”的汪精卫?诚然,以上这两人都是为了一己私欲,而选择投敌卖国,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国贼,但是比起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他们俩依旧是显得小巫见大巫,差了好几个段位。毕竟,秦桧和汪精卫等人再怎么奴颜婢膝,瞎折腾做坏事,影响的

  • 石敬瑭甘愿做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他因此得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石敬瑭

    公元936年7月,石敬瑭听从亲信桑维翰建议,向契丹求援,石敬瑭许诺,认耶律德光为养父,愿意割让燕云十六州。石敬瑭这一举,困扰中原王朝四百余年,给农耕地区的百姓带来了深切灾难。有人说对于石敬瑭,此举是形势所逼,且石敬瑭不是汉族,称不上汉奸,另外对于《旧五代史》评价石敬瑭是仁慈恭俭之主,事实真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