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石敬瑭为何要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人?竟然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

石敬瑭为何要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人?竟然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徐鹏元 访问量:2929 更新时间:2023/12/20 21:31:41

其实说大方也不是不可以,因为当时燕云十六州确实不是石敬瑭的地盘。彼时的石敬瑭陷入了穷途末路,不仅被后唐朝廷免除了一切的官职,还被皇帝李从珂派兵攻打他当时驻扎的太原,随着太原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石敬瑭被击败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这时候石敬瑭为了自保,便将燕云十六州作为交换条件请求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出兵援助自己,承诺自己称帝以后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石敬瑭为什么要割让燕云十六州的经过石敬瑭是后唐大臣,早年代州刺史李嗣源很欣赏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另外李存瑁也很欣赏石敬瑭,他作战勇猛,多次救过李嗣源和李存瑁,因此赢得这两人的信任和器重。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以后,石敬瑭因此成为后唐最重要的大臣之一。

后来他帮助李嗣源夺得帝位,其地位更加受到器重。此后李嗣源去世后,石敬瑭又帮助李从珂推翻了李从厚,所以李从珂就加封石敬瑭为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

可以说集各种权力于一身,不过渐渐的由于李从珂感到石敬瑭的权力过大,因此逐渐开始防备其石敬瑭来,两人因此慢慢失和,说来说去还是功高震主那一套。石敬瑭为了试探李从珂对自己的态度,于是就上奏说让李从珂免去自己马步兵总管的职务,调去其它地方当节度使。

李从珂因此同意了,将他改任为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石敬瑭于是意识到李从珂在防备自己。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觉得自己的政治前途无望,又担忧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李从珂杀死,于是石敬瑭试图用逼宫的方式迫使李从珂下台。

他要求李从珂退位,因为他不是李嗣源的亲生儿子,所以应该把皇位让给李嗣源的亲生儿子李从益。李从珂大怒,免去了石敬瑭的一切官职,石敬瑭只得逃往太原,随后李从珂派人攻打太原。

向契丹求援虽然凭借着顽强的抵抗和出色的指挥,石敬瑭将朝廷派来的军队挡在了城池外面。但是随着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石敬瑭知道迟早会有失败的那一天。慌不择路的他因此想出一个损招儿,那就是寻求契丹人的支援。

他派出使者到契丹向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并允诺事成之后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对方,每年向契丹进贡布帛30万匹,并以儿皇帝自居。耶律德光见后唐大乱,又有出兵的借口,此外还有巨大的好处,自然就同意了石敬瑭的请求。

当时石敬瑭的下属刘知远(后汉开国皇帝)也觉得这个交换条件太过分,因此建议他说:

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但是石敬瑭不听,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以此条件向耶律德光求救。

后者出兵雁门关偷袭了后唐,并协助石敬瑭灭亡了后唐。石敬瑭得以称帝建立后晋,称帝以后的石敬瑭也确实树立了一个孝顺的儿皇帝的形象。每次和契丹通信都在奏表上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称自己为臣或者“儿皇帝”。

而且非常遵守信用的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每年向契丹输送大量的财物和布帛。终石敬瑭一朝都对契丹保持着非常乖顺的态度,石敬瑭去世以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并试图摆脱契丹的控制,但也很奇葩的称“孙”不称臣。

因此和契丹打了很多场仗,多是败多胜少,947年契丹三征后晋,这一年后晋的重臣杜重威带着十万兵马向契丹投降,后晋主力尽失,由此灭亡。这时,担任河东节度使兼北平王的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刘知远去世后,杜重威被杀。

以上就是关于燕云十六州这一段历史的资料了,燕云十六州的地盘相当于今天的:

幽州(今北京市区)、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儒州(今北京市延庆区)、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区)、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北)、新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妫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武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蔚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应州(今山西省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市东)、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区)、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

也就是北京、天津全境,河北和山西的北部地区,可以说是很大一块领土。

亲,对这个答案满意的话,点赞关注鼓励喲~

标签: 石敬瑭

更多文章

  • 沙陀人和粟特人有何区别?五代有四国是沙陀族建立?石敬瑭便是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石敬瑭

    导语:河西走廊被汉武帝打通以后,这里成为了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之间沟通的桥梁。期间大量西域民族的商人,来到河西走廊与中原地区的商人进行贸易,这些西域民族当中,就有粟特族人在里面。粟特族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民族,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比较少见的,没有建立国家的商业民族。他们频繁地来往西域和河西走廊之间互相传送商品

  • 五代十国屈辱史,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导致中原门户洞开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石敬瑭

    认贼作父,称臣割地,卖辱求荣,他以一己之力拉低了中国帝王的底线,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也只能说活久见。前文笔者说了后唐的第四任皇帝,从干儿子成功转正的李从珂。这李从珂在上位之后,就一直对自己的姐夫石敬瑭如鲠在喉,处心积虑地想除掉石敬瑭,生怕他会威胁到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大位。而石敬瑭这边也逐渐产生了一个大胆

  • 石敬瑭举兵叛乱还写信讽刺皇帝,他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儿子惨遭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石敬瑭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五月,后唐末帝李从珂下诏,将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调往郓州,担任天平军节度使。大约7天后,临近河东战区的昭义战区节度使飞章告急:石敬瑭举兵叛乱,割据晋阳(山西太原)!末帝冷笑道:“果然不出朕之所料!”他当即下旨褫夺石敬瑭的所有爵位官职,让代替石敬瑭在忻州前线防备契丹的张敬

  • 唐朝小人物:祖籍洛阳,主谋割让燕云十六州,让石敬瑭喊契丹爸爸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石敬瑭

    脸残志坚在唐朝末年的一次放榜后,名落孙山的洛阳人桑维翰长叹了一口气。他之所以科举不中,并不是因为自己实力不济,也不是他临场发挥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主考官对他的姓氏和长相有成见。“桑”同“丧”不吉利?那日出之地为何还会叫“扶桑”呢?桑维翰虽然心头怨气难平,但是他还是很快的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因为他知道自己

  • 石敬瑭:被骂千年的“儿皇帝”,其实是两宋以来最大的“背锅侠”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石敬瑭

    石敬瑭:汉奸儿皇帝,其冤何沉哉要说五代十国时期谁最有名,当然要数石敬瑭,因为他身上有个非常著名的标签,那就是“儿皇帝”,如果要给中国最著名的汉奸排位,前五名中肯定是有他名字的。之所以会如此,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件事,当年他被人吊打之时,认了比他小十岁的辽国皇帝为父,脸面尽失,并且许诺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

  • 不良人6:张子凡变成卖国贼,出卖不良人,与石敬瑭狼狈为奸

    历史人物编辑:山治看动漫标签:石敬瑭

    画江湖之不良人第六季最新一集已经更新,这一集的内容很平淡,时长也变短了,剧情太过平淡。岐国与漠北开战以来,漠北差点就把岐国消灭,不良人亲自出来相助岐国。老李被将臣换心救活,他以新不良帅自称,要帮岐国击退漠北,以岐国目前的实力,很难击退漠北大军。老李与漠北应天王后达成协议,双方停战救出人质。张子凡变成

  • 画虎不成反类犬,一人想效仿石敬瑭当“儿皇帝”,下场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石敬瑭

    大家都知道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个儿皇帝叫做石敬瑭,是个沙陀人。石敬瑭本来是后唐的一名官员,他从小就读过一些兵书,略通兵法,而且武艺高强。但也遇到了一件不顺心的事情。李从珂是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养子,一向和石敬瑭不睦。阴差阳错,造化弄人,李从珂竟然当上了后唐皇帝,登基之后就给石敬瑭穿小鞋,把石敬瑭调到山东去

  • “儿皇帝”石敬瑭差点洗白,“孙皇帝”为何搞砸了?习惯了当奴才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这点事标签:石敬瑭

    说起中国古代,对于中华民族,总体上是辉煌的,当然,最为耀眼的要数汉、唐。而最上不了台面的就要数宋朝和清朝了,这两个朝代可以说是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尤其清朝,差点就将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搞了个“万劫不复“。清朝的原因,在于满人数量少,根基不稳或者说是没有根基,总害怕汉人造反,采取了奴化和闭关自锁政策,想将

  • 辽国为何助石敬瑭灭掉后唐,只因“儿皇帝”在3方势力中出价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荣耀历史标签:石敬瑭

    自从后唐末帝李从珂一出哭戏策反大军,得了皇帝位后,石敬瑭因在河东节度使任上手握兵权且不服朝廷政令,引起末帝的猜忌。936年石敬瑭造反,但苦于实力不够,听从大臣桑维翰的建议,向契丹(938年契丹改国号"大辽")皇帝耶律德光求助,以三个厚颜无耻的条件,换取契丹出兵助战:石敬瑭的出价1、割让幽云十六州的国

  •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甘当“儿皇帝”,从一代名将到万世国贼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石敬瑭

    说起汉奸、卖国贼,您会想到谁?是构陷忠良、残害同胞的秦桧?还是降日投敌、鼓吹“曲线救国”的汪精卫?诚然,以上这两人都是为了一己私欲,而选择投敌卖国,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国贼,但是比起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他们俩依旧是显得小巫见大巫,差了好几个段位。毕竟,秦桧和汪精卫等人再怎么奴颜婢膝,瞎折腾做坏事,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