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算起来也是沙陀人。沙陀是后唐北方的一个武力强悍的部落。石敬瑭原是李存勖手下的大将,是个少言语而喜欢动脑筋的人,他自幼好武,喜学兵法,尤其练就了一手好箭法,用俗话来说,就是有百步穿杨的功夫。石敬瑭功夫好,在战场上也表现得十分勇猛。据说他解过唐庄宗李存勖的围,也救过唐明宗李嗣源的命。因此,石敬瑭在后唐朝廷里是个出名的角色。唐庄宗赏识他,派他掌管亲兵,把他作为心腹大将。李嗣源把女儿嫁给他,让他做乘龙快婿。当后唐将士发生哗变,要拥立李嗣源为皇帝时,李嗣源举棋不定,石敬瑭劝自己的岳父要下决心,说:“什么事都是成在果断,败在犹豫。”于是,李嗣源果断起兵,果然成功了。李嗣源当上皇帝的时候,已是60开外的人了。他有一帮儿子、养子和侄子,而且年纪也都不小了。人们都知道,父子兵上阵打仗互相帮衬,厉害无比,而称帝坐江山后,却往往会互相猜忌,祸从家出。
李嗣源就是这样,他的大儿子早死,二儿子顺理成章该做继承人,可他怕其他兄弟抢他的位置,就想乘父皇生病之时夺位,结果失败被杀。李嗣源为此大伤元气,不久就死了。他将皇位传给了另一个皇子李从厚。李嗣源有个养子叫李从珂,在各方面如年龄、地位、战功等都与石敬瑭相似,早被看成是争夺皇位的危险人物。李从厚上台之后十分忌怕他,要把他从西京留守、凤翔节度使上调离,以削弱他的兵权。哪知却促发了李从珂的叛变。李从珂从凤翔起兵,气势汹汹地杀往洛阳。李从厚急忙召石敬瑭带兵救驾。李嗣源去世前一年,派石敬瑭任河东节度使(驻晋阳,即今山西太原),以便迎击契丹、吐谷浑、突厥等部的进犯。石敬瑭得到诏令,带上兵赶往洛阳,正巧在半路上遇到了出逃的李从厚。石敬瑭见李从厚大势已去,就让兵士把李从厚抓起来,将他的随从全杀了,然后赶去洛阳见李从珂。李从厚只做了4个月的皇帝。
李从珂与石敬瑭向来猜忌不和,矛盾重重。他如今做了皇帝,最不放心的就是石敬瑭。石敬瑭押了李从厚来见他,并没讨到好处,反而被软禁起来。幸亏石敬瑭的妻子永宁公主和太后出面说情,唐末帝(即李从珂)才放他回河东。这无疑是放虎归山。过了几年,石敬瑭与唐末帝的矛盾越来越大,甚至公开不听唐末帝的调遣。唐末帝大怒,下令削去了石敬瑭的一切官职和爵位,并派晋州刺史张敬达率兵讨伐石敬瑭。张敬达兵临城下,将晋阳紧紧包围起来,石敬瑭慌了手脚,忙聚部下商议,谋士桑维翰说:“我们兵力不足,应赶快向契丹求援。只要契丹发兵,事情就好办了。”石敬瑭采纳了桑维翰的建议,就派桑维翰带着他的书信,赶往契丹去搬救兵。在求救信中,石敬瑭主动提出用幽云十六州相报(幽,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一带。十六州包括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北部、山西北部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并且恬不知耻地要拜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表示今后要永尽孝心。这些条件实在是太无耻了,遭到了一些部将的反对。大将刘知远说:“你向契丹求救,称臣就可以了,何必还要称儿呢?再说,答应给他们一些金银也无所谓,万不该割让土地。把土地割出去,以后麻烦就大了!”
石敬瑭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同时,还想借契丹的力量打败李从珂,过过皇帝的瘾,什么下作的条件他都能付出。他把刘知远的话抛在一边,让桑维翰去了契丹。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机的儿子,但比耶律阿保机的野心更大。他早就想率军南下,扩张自己的势力,只是一时没得到合适的机会。见了石敬瑭的信,他真是喜不自禁。但他有点儿不相信石敬瑭的话,就对桑维翰说:“石敬瑭信中说的那些都能做到吗?该不是欺骗我吧?”桑维翰说:“大王放心。我主讲话是算数的。只要你解了围,救了他的急,什么事都好说。”耶律德光高兴极了,立即率领5万骑兵,进雁门关南下,来解晋阳之围。石敬瑭得知契丹兵到,便领军杀出城来,与契丹兵夹击张敬达。张敬达大败,只得退守晋安(今山西太原南)。耶律德光耀武扬威地来到晋阳。石敬瑭连忙领着一批部将亲自出城迎接。他来到契丹兵马大寨,紧走几步,跪倒在耶律德光面前,恭恭敬敬地说道:“父亲,请受孩儿一拜。”说着便把头磕下去。旁边的人见了,都觉得肉麻,一个个露出鄙夷的神情。可石敬瑭一点儿也不在乎。耶律德光有这么个儿子,不觉心花怒放,乐滋滋地答应一声,然后是一阵哈哈大笑。
耶律德光在石敬瑭的陪同下进了晋阳城,被安置在最豪华的府邸里,受着最隆重的礼遇和款待。石敬瑭一天到晚陪伴着耶律德光,父亲长、父亲短地为他服务,可以说真是孝敬得胜过亲生父母,照顾、侍奉得无微不至。耶律德光经过几天的接触、观察,感觉到石敬瑭真是死心塌地地投靠自己,的确是个尽忠尽孝的儿臣,便大咧咧地对石敬瑭说:“我跑了3000里路来救你,总算力气没有白费。看你的相貌和气度,完全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石敬瑭喜出望外,可又担心耶律德光是在试探他,便假惺惺地推辞起来,桑维翰等人见机会难得,赶忙劝石敬瑭答应下来。石敬瑭也就不再客气,就真的做起皇帝来了。耶律德光脱下自己身上的袍服,摘下自己头上的帽子,替石敬瑭穿起来,然后正式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并说道:“我把你看作儿子,你待我如父亲,我们俩永远是父子关系。”
石敬瑭没想到这么快就做上了皇帝,对耶律德光真是感激涕零,立即用行动来报答“父皇”,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此后,石敬瑭又在契丹的支持下,率军南下攻打洛阳,唐末帝对属下指挥不动,连续吃败仗,到后来竟被契丹的声势吓破了胆,成天待在宫里喝闷酒,完全一副等死的样子。石敬瑭的兵打到洛阳,唐末帝便在宫里烧起一把火,带着一家老小投火自杀了。石敬瑭灭了后唐,做了中原正式的皇帝,国号叫晋,建都汴京,他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时刻不忘他的恩人,每年按时向契丹贡帛30万匹。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呈上奏章,称耶律德光为“父皇”,自称“儿皇”,向“父皇”“母后”请安,并送上一大堆礼物表示他的孝心。契丹的一些贵族大臣也是石敬瑭贡奉的对象。可“父皇”“母后”及贵族大臣还是不满意,常常派人责备石敬瑭,石敬瑭一点儿也没有怨愤的情绪,他总是毕恭毕敬,赔礼请罪。
晋朝的使者去契丹,总不被契丹当人看待,侮辱受气是家常便饭。这些使者回来之后,不免要发发牢骚,出出怨气,朝廷上下听了都觉得难受、丢脸,只有石敬瑭像没这回事一样。石敬瑭在契丹的保护下,前后当了7年的皇帝。他的皇帝瘾是过足了,但是他的日子却很不好过。契丹“父皇”对他的勒索有增无减,使他难以从容支付,朝廷内的官员对他的无耻、卑劣的行径由反感而愤怒,直到嘲讽和指责。石敬瑭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51岁就病死了。石敬瑭死后,他的大儿子石重贵即了位,他就是晋出帝。晋出帝向契丹国主上奏章时,只称孙儿,不称臣。耶律德光便以此为口实,多次领兵进犯中原。最后,由于叛徒的出卖,契丹于946年攻下汴京,俘虏了晋出帝。后晋便灭亡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