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原始制陶技术基础上,我国陶瓷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最早的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夏商时期的发展,至战国时期进入繁荣阶段,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进入成熟阶段,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是我国制瓷业最辉煌的一个时代。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频繁,统治者为了满足日常生活对瓷器的需要,开始大量烧制瓷器。由于当时北方经济发达,又有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思想,因而促进了南方陶瓷业的发展。
一、五代的时代背景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一个分裂时期。它是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原地区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第二个时期。
五代十国的产生是由晋王李克用父子和后唐庄宗李存勖父子先后在中原建立的割据政权。由于战乱和民族矛盾的尖锐,五代十国时期先后出现了十个政权,史称“十国”。又因这个时期恰好处在我国南北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时期,所以也被称为“南唐”或“吴越”。
五代十国是一个由三个割据政权(南唐、吴越、闽国)所组成的混乱局面。这个时期,政治上、文化上都出现了混乱局面,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也是一个大动荡时期,政权之间频繁更迭,战争不断,使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五代十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乱、战乱、分裂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大碰撞的时代。
五代十国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上和文化上相互融合与交流,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政治格局。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南方地区,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南方地区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特别是广州和泉州两个港口城市成为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事业的中心。
五代时期瓷器生产技术也有了明显提高,其产品品种日益丰富,风格多样。瓷器生产从粗胎青白瓷为主发展到以精白瓷为主流;品种有盘、碗、洗等生活用具和文房用具;造型上出现了高脚杯、碟、碗等新品种;装饰方法也由单色釉发展到多色釉和印花釉等新工艺。
二、《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是五代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政治家,他博学多才,长于音律,能诗善画,工书法。他一生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与当时的后蜀政权关系密切。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一幅描绘贵族生活的画卷。全画分三个场景:宴饮、宴乐和夜宴,其内容包含了社会生活中各个阶层的人物。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唐代的绘画风格和宋代绘画风格的影子。
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韩熙载与朋友们围坐在一张方形茶几周围。桌上放着各种茶具,其中有一个茶具十分特别,是用瓷器做成的。此外还有许多人坐在椅子上。《韩熙载夜宴图》是描绘了在一个夜间举行的各种宴会。
可以说这个场景是非常特殊的,也非常有趣。特别是这张桌子上有一个用瓷器制成的盘子,它可以说是非常精致和独特的。在古代社会中,这种盘子很少见到,所以这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瓷器的喜爱。
这件作品之所以如此独特和精致是因为它有一个非常独特和精致的碗和盘子。每个人都想拥有这样一个碗和盘子来庆祝他们自己的成功和幸福。而且每个人都知道这只碗是用来吃饭的。因此在这个场景中有很多人都在努力工作。
这种瓷器不像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瓷碗那样光滑和明亮。相反,它看起来像一件瓷器装饰品,但它有很好的光泽和颜色,这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精致和美丽。
此外,还有两个人物在这个场景中非常重要,这两个人物分别是韩熙载和他周围的两位夫人。
三、五代青白瓷的发展与变革
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的瓷器工艺以北方为主,南方地区发展较晚,北方地区的白瓷在五代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南方地区也有很多优秀的瓷器。其中江西景德镇窑生产的青白瓷、浙江龙泉窑生产的青瓷是我国古代瓷业生产中最有影响和成就最高的两大名窑。另外,浙江龙泉窑也生产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青瓷,为我国瓷器工艺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五代时期开始,北方地区陆续有瓷窑烧制青白瓷。比如河南巩县窑和耀州窑等都开始烧制青白瓷,到了北宋时期,青白瓷在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并随着瓷器工艺水平的提高而逐步走向成熟。
五代时期除了景德镇窑和巩县窑外,浙江龙泉窑也开始烧制青白瓷。在宋代青白瓷是龙泉窑主要产品之一,它不仅能烧制出精美的青白瓷器物,还能生产出颜色纯正、釉质温润的青白瓷器物。
五代时期浙江龙泉瓷业发展水平很高,从北宋到南宋时期龙泉瓷业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龙泉青瓷工艺精湛,制作精美、造型丰富、装饰技法多样、纹饰丰富生动、釉色洁白、胎质细腻。这一时期除了浙江龙泉窑生产的青白瓷外,还有浙江龙泉青瓷窑口烧制的青瓷和德化窑生产的白瓷。另外还有一些地方窑口如河南巩县窑、河北磁州窑也烧造过青白瓷产品。
五代时期景德镇窑烧造了大量青釉瓷器,它使用氧化铜作呈色剂,还原气氛烧制出青釉瓷器。青瓷和白瓷是五代青花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瓷器。
四、五代青白瓷的装饰技法
五代青白瓷的装饰技法,在继承宋代装饰技法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装饰纹样方面,五代时期的青白瓷主要是模仿青铜器纹饰,虽然造型、纹饰有很大的区别,但都是采用“模印贴花”的装饰手法。
二是在装饰风格上,五代青白瓷与宋代青白瓷相比,不再追求造型上的丰满圆润,而是追求线条的简洁流畅、优雅大方。
三是在装饰手法上,五代时期青白瓷主要以贴花和刻划为主。
五代青白瓷的贴花技法是在胎体上贴出花纹图案,然后再将纹饰雕刻在胎体表面。贴花技法最早见于唐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器,但真正成为独立的装饰手法是在五代时期。
五代时期景德镇窑将此技法广泛应用于瓷器上。
北宋青白瓷的刻划技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线为基础,将纹饰刻划于胎体上;另一种是以面为基础,将纹饰刻划于胎上。北宋青白瓷装饰纹样多为花卉纹、莲瓣纹和弦纹。
五代时期的青白瓷由于胎体的厚度有限,纹饰刻画时容易出现变形现象,所以对纹饰刻画工艺要求较高。
五代青白瓷刻划技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刀在胎体表面刻画花纹;另一种是用刻刀在胎上刻划出纹饰。
从图中所见五代时期青白瓷刻花纹饰的画面来看,纹饰多以花卉、莲瓣纹和弦纹为主。其中纹饰以莲花为主;莲瓣纹的特点是花中有叶、叶中有花、花中有果;弦纹的特点是“叶有三,花有五”。
五代时期青白瓷刻划纹饰除了莲花和莲瓣纹之外,还有牡丹和梅花等。
五、从《韩熙载夜宴图》看五代青白瓷的审美特征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时期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种极其复杂而又典型的人物形象。画家用充满诗意的笔法描绘了主人公韩熙载的生活场景,描绘了韩熙载夜宴的整个过程,揭示了一位风流才子在政治舞台上、在人生舞台上的内心世界。
这幅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丰富的内涵,将一个有血有肉,有着复杂内心世界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雅士们纸醉金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更能从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中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画家对画面中所描绘人物形象和环境以及线条的刻画都非常细致,给人以一种强烈、生动、真实而又朦胧之美。特别是作者以线条刻画人物形象和环境,不仅使人感到生动、逼真,同时也给人一种朦胧之美。
韩熙载作为五代时期一位典型的文人雅士,在历史上颇受人们重视,但是由于其出身低微且长得五大三粗,所以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而是潜心研究学问。虽然他没有机会在仕途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却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画家对人物形象和环境以及线条运用都非常娴熟、生动细腻、真实自然。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韩熙载对于生活非常讲究,他无论是穿着还是举止都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身份,他对于自己的形象也十分注意。
作者观点:
五代是我国青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的青白瓷产品,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了《韩熙载夜宴图》,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人物画,也是最早以白描手法表现人物动态的绘画作品,因此人们将《韩熙载夜宴图》称为我国古代人物画中的巅峰之作。
五代时期不仅是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且还是青白瓷发展的重要时期。
五代青白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并在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高峰,从而成为当时社会文化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中国陶瓷史》
2.《中国历代绘画选萃》
3.《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