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名将之王平:千里马报恩,不负众望

三国名将之王平:千里马报恩,不负众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伊河史话 访问量:2272 更新时间:2024/1/19 2:09:59

温馨提示:本篇文章字数共3166个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力;这一时期,军阀四起,天下大乱;这一时期,统治者之间纷争不断,都为守护自己的一方政权、吞霸另一方政权而不断讨伐征战;这一时期,英才辈出,不少至今都仍被世人称颂赞叹的英雄都出自于这一时期。王平便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之一,他是刘备手下的大将,为蜀汉和刘备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然而,他的经历却与其他军事将才有所不同,身为一名降将,他又是如何名垂千古的呢?

古往今来,无论是哪个时期,都有不少能人志士,他们才华横溢,知恩图报。然而,千里马甚多,伯乐却屈指可数。许多有才之人的才华因无人赏识而被埋没,落得空有一身本领却不得施展的凄惨后果。因此,千里马与伯乐缺一不可,只有二者相遇相知相扶才能实现超越预期的成功。

1、刘备,真伯乐也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三国鼎立,蜀汉是其中的一个国家,刘备(161年-223年)则是蜀汉的领导人和统治者。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了蜀国的政权和未来上,死后被尊为汉昭烈帝,令后世称赞不已。刘备为人谦和,仁德待人,对有才之人更是惜之爱之。他曾三顾茅庐,躬身请诸葛亮出山为其出谋划策,又与关飞、张羽桃园结义,收此二将为其征战四方。虽后世对刘备的评价中有“文不如诸葛,武不如关张”之声,但其识人用人的本领却是此三人望尘莫及的。

因此,刘备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伯乐,自带识别千里马的眼睛和本领。王平就是刘备识别到的千里马之一。汉中之战后,身为曹军的王平被俘,这也给刘备和王平创造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当时的蜀汉势力比之曹魏相对较弱,王平愿舍弃强大的魏国转而另投明主,效忠蜀汉的决策,使刘备深受感动,同时也发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此后,深受感触并十分惜才的刘备开始重用王平,甚至在其临终之前都不忘诚心嘱咐诸葛亮,王平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应当重用王平。而王平也未曾让刘备失望,他在刘备死后,为其征战四方,并以一己之力保蜀汉二十年屹立不倒,还为诸葛亮报仇雪恨。

2、王平,千里马的机遇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也就是现在的四川达州人。因他幼时长于外族家,也被称作为何平。他生的威武雄壮,武艺非凡,虽不及关羽和张飞,但也是一名难得的武将奇才。他出身于蜀地,但由于后期跟随家人迁徙到了洛阳,而与刘备失之交臂,阴差阳错地成为曹操营中的士兵。曹营中的王平,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并未被曹操重用。直到建安二十四年,魏蜀之间为争夺汉中而爆发了大规模的汉中之战,王平当时跟随曹军前去征战。当时曹军大将夏侯渊与刘备对抗,但被刘备用计斩杀,此后曹军军心涣散,王平等人奔窜而逃,但被刘备大军截停,俘虏到了自己的军营中。被俘的王平来到了刘备的军营,早就听闻刘备是一位仁德之人并十分善待自己人的他,心中萌生出了另投明主的想法。他认为转而跟随刘备,或许能够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他便对刘备投降,转而效忠刘备。此后更是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和重用之恩,对刘备忠心不二,全心全意为刘备和蜀国鞠躬尽瘁。

千里马遇伯乐是一种偶然事件,伯乐对千里马的赏识和重用对于千里马来说是一生之恩,也是利人利己利国之事。因此刘备对王平的赏识和重用对王平来说是新一轮的人生机遇,新的开始。也正因如此,王平对刘备十分感激,并一生都在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1临终交托

刘备惜才,听闻诸葛亮的非凡本领后便想将其收入麾下,为其他想尽了办法,更是三顾茅庐,躬身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保蜀国政权。诸葛亮也未曾让刘备失望,终其一生都在为刘备的蜀国而尽心尽力,直至去世。刘备也十分相信诸葛亮。王平作为刘备赏识的千里马之一,也从未让刘备失望。王平投降不久,刘备就为填补自己对汉中地形的不足开始招募熟悉汉中地形的士兵和将士,这个时候,自小就生活在汉中,对汉中地形了如指掌且对地形和地理位置极其敏感的王平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他向刘备积极献策,帮助刘备分析和部署对汉中的驻守和防卫之法。

此后,刘备发现了王平的才能,并且不计前嫌、不计身份的将他提拔为区长,让他成为大将魏延的部下,开始重用他,信任他。王平在此之后也完全相信自己的转营决策是明确的,对刘备的重用之恩感激不尽。千里马与伯乐在此事之后开始彻底的互相信任和互相帮扶。刘备甚至在临终之前,恐刘禅无法堪当大任,又怕诸葛亮会泯没王平这一将才,而邀诸葛亮入账详谈,并嘱咐他王平是难遇的将才,一定要委以重用。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之托,任用王平为裨将军。

2、才能尽显

王平才能的真正展现其实是在刘备去世以后。刘备将王平托付给了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当时对马谡十分看重。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任用马谡为大军先锋,镇守街亭,而王平则是马谡的帐前先锋,负责辅助马谡。街亭是北伐的关键所在,北伐的成败也基本取决于街亭是否能够守得住。但当时马谡并没有意识到街亭的重要性,他固执己见,完全不接纳王平的建议,一意孤行将军队驻扎在高山之上,丝毫不考虑军队和士兵的实际情况,致使军队士兵最终因缺水而一蹶不振,在曹军来袭之时毫无招架之力,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

街亭失守以后,曹军大将曹真为给蜀汉军队一个致命的打击而对蜀汉士兵乘胜追击,这时,王平本部的上千名士兵发挥了自己极大的用处,他们排列整齐、精神抖擞、丝毫不见逃兵般的慌乱,让曹军误以为前方有埋伏,便放弃继续追击,给了蜀汉军队安全撤退的机会,保住了大部分士兵的生命。诸葛亮得知失败的前因后果后,便“挥泪斩马谡”。同时,这一战,也引起了诸葛亮对王平的关注,自此,王平也开始得到诸葛亮的重视,被诸葛亮重用。此后,王平以熟知地形的优势,多次成功预测曹军路线,将曹军击退。

3、为亮雪耻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对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从此成为他难以解开的心结和难以愈合的创伤。深受刘备和诸葛亮重用之恩的王平深知这一点,并渴望能够击退曹真,为诸葛亮和蜀汉一雪前耻。这样的机会在公元224年终于到来。那一年,曹真的大儿子曹爽率十万曹军进军汉中,当时的汉中只有三万人马。汉中地势易守难攻,但镇守汉中的将士与士兵都因第一次北伐失败而恐惧曹军,不敢出面对抗。只有王平愿意站出来与曹军抵抗,他认为既然汉中地势易守难攻,那只要方法妥当,定能守住汉中,击退曹军。随后,他精心策划防卫策略,带领汉中内的三万将士守住了汉中,保住了蜀汉的一大命脉,也为诸葛亮一雪前耻。

4、一生为蜀,鞠躬尽瘁

王平不仅是军事奇才,更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将军,即便刘备去世,他也未曾忘记刘备对自己的恩情,誓死效忠蜀汉,一生所为只为保住蜀汉,为蜀汉建功立业。得到诸葛亮的重用以后,王平的军事才能更是彻底发挥了出来。他多次化解曹军的进攻策略并预判其进攻路线,以此击退曹军,挫败曹军的锐气和名声,成为蜀汉后期最为重要的大将。王平在世期间,力保蜀汉城池不受外敌侵略,他被当时的百姓奉为“守护神”。孙权也曾对王平的勇猛评价道:“有王平在,汉中不可取”。因此,在刘备去世后的二十年里,虽大多数开国的老将都已不在,但还有王平这一猛将。王平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全力守护蜀汉,为其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生命。只要王平在,蜀汉便不可破。他为蜀汉续命二十年,保蜀汉二十年屹立不倒,可谓是一代英烈。

世人皆知,身为一名将军,投降是最为可耻的不堪行为,且其下场不得善终。但王平却是三国时期的例外,他得刘备赏识,为刘备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更是在刘备死后,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刘备守护蜀汉江山。由此可知,伯乐对于千里马来说极为重要,甚至可以改变千里马的一生和信仰。

参考文献:《三国志·王平传》

标签: 王平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莫地方标签:王平

    有这样一群人,平常啥都不是,在其他人眼里就是废物,但到了关键时期,这些人就能站出来单独承担一些事情。王平就是这样一个关键人物,关键时期站了出来,改变了历史走向。王平(汉化賨(cóng)人)是巴西宕渠人(今四川省渠县)。当初刘备拿下益州后,生活在巴西郡賨(cóng)民本该直接归顺刘备,王平也能早点为刘

  • 上将王平,枪林弹雨中他都不惧生死,为何在这件事上泣不成声?

    历史人物编辑:求知问史标签:王平

    上将王平,枪林弹雨中他都不惧生死,为何在这件事上泣不成声?文/无计读史王平出生于湖北阳新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0年,为了改变旧的中国,让人民实现光明的未来,从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血雨腥风的战争过程中,王平无数次与生死擦肩而过,但每一次他都没有退缩,正是凭借着这种非同一般的胆识和勇气,使得王平在

  • 汉水之战,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怒放火,为何使得徐晃狼狈而逃?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王平

    “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怒放火,使得徐晃狼狈而逃”一说出现在三国演义,而在三国历史中,王平是随曹操出征汉中,在被刘备击败后,王平直接投降于刘备。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宕渠,也就是后来张飞和张郃对战的地点。在公元215年,迫于曹操势大,巴西郡七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等率众来依附曹操。正是因为朴胡等人转投曹操,

  • 短短几个月,4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上将王平的战斗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王平

    在人们的心目中,开国上将王平是著名的政工上将,但他同时更是一名九死一生的战将。早在红军时期,他就是红3军团的重要指挥员,枪林弹雨中,王平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之内4次和死神擦肩而过!第五次反“围剿”时,王平担任红3军团第4师11团政委,团长是邓国清。1934年4月,蒋介石以11个师的兵力逼近中央苏区北部

  • 蜀汉后期,被任命为牙门将的王平去哪了?最终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王平

    王平,原为曹操的部将,在汉中之战后,投降于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说到王平,不得不提及马谡。在汉中之战后,王平虽然投降于刘备,但是并没有得到重用,而是蹉跎了一段时间。直到诸葛亮在公元228年北伐之后,王平有机会展现头角。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兵出斜谷,想要径取郿城,直指长安。要想实现这一计划,街亭

  • 王平影响了三国历史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王平

    王平,是蜀汉后期能够拿得出手的大将军。深受诸葛亮的器重,多次随诸葛亮北伐,立下了很多功劳。后来被封为安汉侯,从这个侯爵可以看出王平在蜀汉的地位还是很高的。然而就是这位传奇人物,他的一生至少有三次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接下来我们来盘点一下!一:投降刘备,受到重用王平本来是魏国人,建安24年,刘备发动了

  • 蜀汉将领王平,无论是坚守阵地,还是带兵奇袭,力求一个稳字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王平

    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当时汉中蜀军不满三万,因此就有人提议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以待援军,而汉中主将王平却否决了这个提议,据理力争道:这样做是行不通的,汉中地区距离涪城有一千余里,曹爽如果得了阳平关就会成为祸患,当下,应当立即派遣刘敏和杜祺先行据守兴势,我为后拒,固守待

  • 曹操忽略了王平,刘备也忽略了王平,可是历史无法忽略王平的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老易说史标签:王平

    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王平,估计大家只知道他是蜀国,其他的就了解不太多了。其实,王平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战将,甚至还是真正的常胜将军,他从来都没有打过一次败仗,在军事能力方面比魏延还要优秀。然而,在最初的时候王平仅仅只是曹操的一个小兵,虽然被封了代理校尉职务,但是并没有被曹操重用。王平这个人没什么文化,大字

  • 建安七子的徐干有何特别?为何他在两次拒绝曹操招揽后又主动入仕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徐干

    徐干字伟长,他是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名誉四海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身份足以证明他的才华。徐干在诗赋方面的造诣已是妙绝建安,而他的散文也是不凡,不过只有《中论》一篇完整传世,对历代统治者和文人影响颇深,只可惜徐干的其余著作,如今不是失传就是佚文,令人感到万分遗憾。徐干生平经历徐干出生于汉灵帝刘宏执政晚期

  • 建安应玚本欲著经典传世,怎料瘟疫无情英年早逝,让曹丕为之痛惜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应玚

    应德琏,今河南项城人,汉末建安时代的文学家,在建安七子中年纪偏小的一位。虽然早有才名,怎奈不幸英年早逝,作品稀少又多是佚文,因此后世对其的评价一直不高。生平经历应玚出身于汝南的一户书香门第,祖父应奉是当时著名的儒者,著有众多影响不凡的文章,父亲应珣也因其出色的才学,最后官至司空掾。在耳濡目染之下,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