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简称“豫”,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而故名河南,全省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管市,包括5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5个县,2015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10722万人。
新野县,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南边陲,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地带,北依宛、洛,南接荆、襄,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称”,自古为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水陆交通要冲。
新野县境,秦朝时属穰县(治今邓州内城东南隅)辖地。
西汉初年(前206—202之间)置县,始名新野县(治今县城)
。此后又陆续置清阳县(治今沙堰夏官营)、棘阳县(治今前高庙乡张楼村)、朝阳县(治今新甸铺张庄村)、新都县(治今王庄镇九女城),均属南阳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废新都县,并入
新野县
。建安六年(201年)起,刘备驻守新野,在此期间,于207年三顾茅庐之后,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发兵南下,攻克新野,刘备奔往江夏。三国时,新野县属魏国,并且在正始年间(241-249牛),荆州治所移驻新野县。
西晋统一后,分南阳郡设义阳郡,郡治在新野县,辖新野、棘阳、朝阳、穰、邓、蔡阳、安昌、随、厥西、平氏、义阳、平林12县;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分义阳郡立
新野郡
,郡治在棘阳县,辖新野、棘阳、穰、朝阳、安昌5县。
隋朝初,废新野郡,新野县属南阳郡。唐朝初,曾置新州(治今沙堰镇古城村),同年废州后,新野县归邓州。
乾元元年(758年),废新野县为新野镇,属穰县
;宋、金因之。
元朝
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新野县
,属邓州,至元八年(1271年),随邓州属南阳府,明、清因之。
建国后,新野县先后隶属于河南省南阳专员公署、南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1月起属南阳市至今。
新野县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3万人。
新野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历史超过2200年,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新野,访邓禹,收岑彭,光复汉室社稷;三国时,昭烈帝刘备屯兵新野,请诸葛,聚民心,奠定蜀汉基业。
新野县历史名人:邓禹(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岑彭(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六)、阴丽华(光武帝刘秀皇后,历史上著名的贤德皇后)、邓绥(东汉著名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皇后)、邓艾(三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庾曼倩(南梁著名科学家)、庾信(南北朝文学家、诗人)、岑文本(隋唐文学家、唐朝宰相)、岑参(唐朝边塞诗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