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刘禅献出蜀汉换富贵,其长子刘璿却被杀害,成都更被屠城数日

三国刘禅献出蜀汉换富贵,其长子刘璿却被杀害,成都更被屠城数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时代乐 访问量:626 更新时间:2024/1/11 10:28:49

后主刘禅,一共有七个儿子,七个孩子性格都很好,心地善良,可称为好人,但是身在帝王家,这样的性格却不再适合称霸天下了。

刘禅与刘备相比,本来就已经弱了几等,到了刘禅儿子的层面更是相差极多。只靠姜维苦苦支撑的蜀汉,岌岌可危,面临邓艾的偷袭,刘禅与蜀汉的大臣们积极商议,一时之间,“天命所归”“顺势而为”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乎是一边倒的赞成投降。

后主生七子:长子刘璿,次子刘瑶,三子刘琮,四子刘瓒,五子即北地王刘谌,六子刘恂,七子刘璩。七子中惟谌自幼聪明,英敏过人,余皆儒善。

蜀汉主降

蜀汉面对邓艾的偷袭部队,以成都之兵,完全可以抵御,等待姜维回援,其实没啥大事儿。至少再撑一阵子没啥问题,但是为啥刘禅这么快选择投降了呢?

对于刘禅投降这个绝对,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声音,一个是说刘禅有眼光,高瞻远瞩,看清了未来魏国一统天下的形势,为了避免百姓受战争之苦,最终决定顺势而为,投降曹魏。

还有一种说法与之相反,说刘禅是无能之辈,虎父犬子,守不住父亲打下来的基业,也不敢选择与社稷共存亡,苟且偷生,贪恋权贵,全然不顾世人的眼光,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姜维主战

姜维的立场很坚定,因为姜维深受诸葛亮的厚恩,所以,即便姜维在蜀汉中经常被孤立,没人支持他,他还是坚持走诸葛亮生前的路线,立志完成诸葛亮的遗愿。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了报答刘备的恩情;姜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则是为了报答诸葛亮的恩情。

当姜维听到刘禅投降的时候,相信他当时一定是撕心裂肺,在他手里断送了蜀汉,他无颜面对诸葛亮,于是他哪怕知道机会渺小,还是进行了最后的复国之举,求仁得仁,死而后已。

自保富贵的文官们

刘禅身边的那些文官,与姜维则有很大不同,他们其中一部分人来自荆州集团,一部分人来自益州集团,属于本地人。

他们对刘禅也好,刘备也罢,无非就是求富贵,根本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们也不想匡扶什么汉室,而且此时蜀汉灭亡之际,也没有汉什么事情了。此情此景和当年赤壁之战一样,文官主降,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可降,他们身为当地的门阀士族,投降谁都会重用他们,他们其实跟谁混都无所谓。所以他们在觉得打仗无利可图的时候,就开始主张投降,保全自己的家族势力。

最终,蜀国投降,刘禅全身而退,以几近“厚颜无耻”的方式苟活多年,不失富贵。但是刘禅的大儿子刘璿却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被魏国杀死了。

子之

不杀刘禅,是为了留着刘禅这个名义上的老大举国投降,避免将蜀汉的势力分裂,导致局势复杂。但是姜维和太子刘璿就惨了,还有关羽的满门。

“杀汉太子璿及姜维妻子,军众钞略,死丧狼藉。卫瓘部分诸将,数日乃定。”《资治通鉴·卷七十八》

司马昭杀刘璿有他的理由,因为当时的刘璿与父亲刘禅不一样,他与姜维都有不投降的举动,且都与姜维有复国之举。这一点决定了刘璿必死的下场,因为司马昭不能留着一颗定时炸弹,此人若在,则蜀国不可安定。

刘禅懦弱无能的性格,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可以说,他的富贵是用忍受屈辱和蜀汉百姓的鲜血换来的,他的儿子死于司马昭之手,他却能不生气,这样的人也算是一脚踹不出一个屁来了。

成都投降之日,魏军屠城数日,成都鲜血横流,这就是刘禅所谓的避免生灵涂炭,令人觉得可笑。

刘璿虽然不是什么人才,但是勇气可嘉,相信在面对底下的列祖列宗时,刘璿至少是有脸一见,而刘禅,不知道要被其父刘备,如何训斥!

▲文/野史日记欢迎关注!

标签: 刘璿

更多文章

  • 郤正和张通,蜀国灭亡时仅有的两位自愿跟随刘禅前往洛阳的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郤正

    蜀国灭亡,刘禅突然被迁往洛阳,当时有多少蜀国大臣愿意跟随?答案是仅仅只有两人,这两人就是郤正和张通。偌大的一个蜀国,堂堂一个皇帝,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居然只有两个人愿意跟随,这或许是刘禅一生中最悲哀的一件事。郤正,一个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蜀国大臣,刘禅的秘书令,在蜀国做官几十年,可谓是规规矩矩,无怨无悔

  • 面对危机,蜀汉大臣郤正挺身而出,不畏艰辛,将刘禅安全送抵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郤正

    公元264年,魏国大将钟会在成都起兵,反魏国,已经投降于魏国的蜀汉后主刘禅为了躲避成都城内的兵祸,决定迁往洛阳,但路途遥远,沿途还有匪患,因此蜀汉的文武群臣没有一个愿意陪同前往,就在这个刘禅进退两难的时刻,蜀汉大臣郤正挺身而出,不畏艰辛,将后主刘禅安全送抵洛阳!郤正,河南郡偃师县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

  • 有人说大将军文聘功夫不弱,可就是怕燕人张翼德,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张翼

    张飞,《三国演义》中对于他的描写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说实话长成这样的一个人很容易吓到其他人。普通人看着张飞害怕,那么那些久经沙场的大将们见到张飞也这么害怕吗?在演义中就有一个武艺高强,功勋卓著的大将害怕张飞,这个人就是大将文聘。赵子龙在长坂坡单骑救主,于百万军中

  • 刺头张翼飞:拒绝赌球得罪大老板?被雇凶挑断脚筋,至今不知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小燕燕乡美食标签:张翼

    文丨体娱新视线编辑丨体娱新视线前言因为拒绝赌球,张翼飞得罪大老板,被挑断脚筋,无法重回绿茵场上,而关于张翼飞的案件至今还是一团迷雾。运动员由于每日从事高强度的训练,因此在比赛或者日常训练当中发生意外也是常见的事情,只是这些意外更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生涯。然而还有一些运动员,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原本

  • 我乃常山赵子龙,我乃燕人张翼德,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却只用2字?

    历史人物编辑:唐宋风华标签:张翼

    关羽是一个性格比较复杂的人,他对高级将领始终都是一副看不起的样子,骨子里的傲气已经跃然纸上,可他对自己下属则无微不至,比张飞对待下属的方式要好很多,可惜最终两人结局都比较凄凉。很多人比较疑惑,关羽这么厉害的角色,为何每次出场自报家门的时候,都只用简单的两个字,而不像张飞以及赵云等自报家门的方式,显得

  • 《三国演义》常山赵子龙,燕人张翼德,那关羽是怎么称呼自己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张翼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为大众所喜爱,刘关张是拜把兄弟,常同床而卧,之后,刘备又和赵云成了过命的兄弟。一、关羽关羽,字云长,又称“美髯公”。在清代,奉关羽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是蜀汉将领的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跟随刘备四处征战,曾被任命为“襄阳太

  • 我乃常山赵子龙,我乃燕人张翼德,关羽自报家门为何只用2字?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张翼

    三国演义是一段令人熟悉的历史。那个时代能人辈出。成为了让我们后世敬仰的存在。我相信有一个疑问一直存在大家心中。为什么那个时代自报家门的时候有些人不一样,像关羽,张飞,赵云三个人就有很大的区别。赵云和张飞自报家门的时候都是说上自己的出生地和姓名。而关羽则不同,它是用一个某字代替。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三

  • 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蜀汉后期四位名将有什么样的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张翼

    提起蜀汉名将,大家自然会想起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但其实这五位都在公元220年前后去世。蜀汉后期也涌现出了几位名将,扛起了蜀国的大旗,据《华阳国志》记载:时人语曰:"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王平王平,字子均,本是曹魏将领,汉中之战时趁机投降刘备。王平不识字,早年名

  • 张翼德大闹当阳桥,独退曹兵是真的吗?其实不然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张翼

    陈寿在《三国志》的《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中记叙这个故事也非常简略:“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小说《三国演义

  • 天下良驹“赤兔”第一?殊不知张翼德的战马,足以赶超赤兔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张翼

    纵观我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历史,历代王朝的兴衰基本都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残酷战争另一个(赵匡胤黄袍建立的宋朝除外)。事实上,这些发生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与现代战争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当两军交锋时,军事实力强的一方总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众所周知,冷兵器时代一支军队的军事实力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