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麾下主将高顺,吕布知其忠而不用,而当吕布败亡后,曹操为什么处死高顺,却留用了张辽。吕布手下高顺,张辽,臧霸,都是大将之才,高顺击败关张夏侯惇,张辽日后威震逍遥津,臧霸之勇与乐进相似。均可独领一军独当一面。而吕布勇而无谋,有这样大将的不会用,最后殒命白门楼也是不冤。
历史上关于高顺记载的不多,正史记载:“高顺,字孝父,敦厚少华。子式,至孝。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有过人之才”。应该说这个评价很高,但问题是,吕布知其忠而不用,曹操晓其勇却杀之。那高顺为何如此不受待见呢。高顺是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如果高顺真的有如此能力,便不会在此前默默无闻。
查高顺履历,第一次见于《三国志·吕布传》即平定了河内郝萌之乱。时建安元年(196年)六月,郝萌反,吕布连夜扛妻跑路,高顺临危受命,联合郝萌部将曹性,斩萌首。郝萌之乱后,吕布对高顺愈发疏远,可一旦有战事,吕布仍将陷阵营还给高顺。这便意味着:吕布虽不信任高顺,却认可其忠诚与能力。这就说明高顺不是吕布的嫡系。吕布为什么不相信高顺。这很有可能和高顺出身有关,高顺出身徐州广陵高氏,这是吕布不重用高顺的主要原因,虽知高顺之忠,却也难免对他生出猜疑、提防之心。而且高顺与陈宫不合。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亲征徐州,生擒吕布,吕布对曹操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这是吕布临死前的求饶。但就在曹操犹豫之间,刘备一句“明公不见丁建阳及董太师乎!”此话既出,吕布就死定了。吕布既死,陈宫、张邈都背叛曹操,自然难有活路,但为何曹操会对高顺和张辽的态度截然不同。曹操是惜才之人,也有识人之明,张绣两次背叛曹操,还损失了长子曹昂与爱将典韦。但依旧被曹操重用,张辽差点烧死曹操,曹操也不介意。
曹操杀高顺与留下张辽是与二人擅长的兵种不同。高顺是步兵出身而非骑兵。《三国志·吕布传》记载: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换言之,高顺的统兵才能尽管非常优秀,但并非是非他不可,没有达到让曹操网开一面的地步。还有一点就是高顺对吕布十分忠诚。布知其忠而不用,遂夺高顺兵给自己的小舅子魏续。可就算如此,高顺依旧不离不弃,尽死效忠。所以曹操要杀吕布,必杀高顺。
这是曹操未曾留用高顺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张辽与吕布的关系,却十分微妙。吕布背刺丁原,携并州军倒向董卓后,张辽也归顺吕布,并以骑都尉之职掌控了一支并州骑兵。所以说,张辽在吕布军中仍保持着相对的独立地位。正是因为张辽在吕布麾下相对独立,所以陈宫、高顺、吕布相继被擒后,张辽能幸免于难。
以高顺的治军才能,曹操不可能不心动,杀高顺留张辽的原因骑兵和步兵的问题不是主要原因,纯因为高顺对吕布的忠心。曹操杀高顺应该是无奈,当着曹魏众人杀了他多少人,包括夏侯惇的眼睛,还怎么留,但也有人说,高顺的能力曹操应该是知道的,曹操连张绣都不杀,何况高顺,如果高顺愿意投降,曹操肯定是愿意留的,可惜高顺拒绝投降。又没有替其求情,三国里有几员大将死的可惜,高顺是头一个,张任是第二个,徐荣是第三个。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