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临终前让陈平去杀樊哙,陈平灵机一动,救了樊哙还成功保命

刘邦临终前让陈平去杀樊哙,陈平灵机一动,救了樊哙还成功保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威记聊历史 访问量:264 更新时间:2024/1/5 12:46:35

公元前195年,生命垂危的刘邦陈平叫到跟前。刘邦气若游丝地对陈平说道:“樊哙见我病重,想杀我儿和戚姬,你先去把他杀了,提着他的首级来见我。”

陈平听后,这可真是相当棘手的事。可现如今刘邦有令,自己不执行也不成,自己真是左右为难。

这樊哙是刘邦的老部下,劳苦功高,战功赫赫,且他又是吕后的妹夫,和刘邦又是亲戚关系,这就是皇亲国戚,位高爵显。现如今,刘邦暴怒之下决定要斩杀樊哙,一旦刘邦反悔了,自己处境可就相当艰险了。

更何况,现在樊哙可是奉命领兵前去征讨卢绾,临阵换将很容易动摇军心。因此,换谁去替换樊哙也成了个棘手的问题,陈平给刘邦推荐了大将周勃,两人一同前去,陈平负责斩杀樊哙,周勃负责接管军队征讨卢绾。

陈平和周勃有令在身,稍微收拾就即刻动身,在途中两人就商议一番:到底要不要斩杀樊哙?陈平思来想去,直接斩杀樊哙是万万不可行的,必须得想个折中的法子。两人在车里窃窃私语一番后,终想出一个法子。

陈平负责把樊哙抓住,送进囚车,押送长安,至于樊哙的生杀大事还是交由刘邦自己决定,而周勃则负责接替樊哙的位置,领军前去征讨卢绾。

两人按计划行事。陈平到了樊哙的军营前,就让人筑起高台,作为传旨的地方,另一面又派人手持节去叫樊哙。樊哙得知只有陈平只身前来,以为是传达很平常的敕令,就不以为意,就独自一人骑马前来。

只见樊哙刚下马,周勃就从后面窜出,成功把樊哙给拿下,送入囚车,当即押往长安。陈平押送樊哙回长安,而周勃则立即赶往中军大帐,接替樊哙的领军任务。

陈平本以为此计定会万无一失,自己必然可以全身而退,奈何押送囚车刚走到一半时,陈平得到消息,刘邦驾崩了。陈平被刘邦驾崩一事给震得魂不守舍。

好在陈平很快就平静下来,他精心一想,现如今宫里必然是吕后做主,吕后要是知道他奉命斩杀樊哙定不会轻饶他,好在他自主主张没有斩杀樊哙。但他还是深怕有人在吕后跟前嚼舌根,有意重伤他。为防夜长梦多,陈平让人快马加鞭往长安方向疾驰。

陈平快马加鞭往回赶,半路上就遇到使者传诏,让他屯戍荥阳,陈平心想,自己一旦听命行事,可就命悬一线了。于是他心生一计,继续飞速地往长安赶路。

到了长安之后,陈平就跌跌撞撞地跑入宫中,跪在刘邦灵前,放声大哭道:“您让我就地斩决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现在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

陈平的这句哭词,其实是说给有心人听的,这有心人就是吕后和她的妹妹。吕后姐妹听到樊哙还安让无恙后,心里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看着痛哭流涕的陈平,就乘势安慰他一番。

察言观色的陈平见吕后出言安慰自己,顺势就给吕后求情,恳请她让自己留在长安,吕后因他没有斩杀樊哙心情大好也就同意了,还拜他为郎中令,让他辅佐新皇。

陈平在得到吕后肯定答复后,心中暗自窃喜:终于成功躲过一劫。成功靠上吕后这座大山的陈平并没有洋洋得意,反而还是一脸悲伤地继续在刘邦灵前守着,吕后见状更是对陈平好感加倍。

陈平几次身处险境却能成功脱身,其实都是他有智慧善谋略的表现。倘若陈平一开始就奉刘邦的命令把樊哙就地斩杀后,等待他的即将是吕后姐妹的疯狂打击报复。万幸陈平知道为自己留一线生机,知道樊哙绝非一般人,不是轻易斩杀就完事的。

陈平把樊哙押送回长安,即使刘邦没驾崩,他想怎么处理樊哙那就是刘邦自己的事,吕后姐妹断然不会加罪于他,而刘邦驾崩了,他则因保护樊哙有功,吕氏姐妹以及樊哙都会对他心存感激,这样他两面谁也不得罪。

侥幸妥善和处处化险为夷很容易被区分开来,陈平靠着自己的满身谋略常常化险为夷,审时度势,更趁机表现自己,不愧是个善谋的人才。

标签: 樊哙

更多文章

  • 刘邦临死前下令处死樊哙,樊哙的老婆子女下场如何?你可能想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樊哙

    刘邦是如何杀死樊哙的?樊哙的老婆子女下场如何?说出来你别不信导语:鸿门宴上,刘邦危机四伏,随时都有身首异处的危险。刘邦面前,正是千古无二的项羽。此时的刘邦,只不过是砧板上的肉,只有任项羽宰割的份。就在危机关头,樊哙冲进来,一番慷慨激昂的话,使得项羽放了刘邦。不仅如此,樊哙在战场之上多次搭救刘邦,二人

  • 樊哙死得冤不冤?刘邦临死前诛杀连襟樊哙,意在提醒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樊哙

    刘邦灭亡秦朝建立大汉,这一路上少不了诸多能臣贤相的辅佐,如萧何、张良、樊哙等,在建立汉朝之后,萧何与张良默默退出朝堂明哲保身,樊哙、韩信等人依旧活跃在朝堂,最终的结果都是不得善终。这就不得不让人感慨一下帝王无情了,那么刘邦在病入膏肓的时候为什么执意要杀忠心耿耿的樊哙呢?出身寒微,追随刘邦樊哙出生于泗

  • 刘邦为何要对樊哙动手,樊哙的后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樊哙

    刘邦和樊哙不仅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同时还是连襟,可以说刘邦和樊哙的关系,在所有西汉开国功臣中,都是最为特殊的了,要是仅仅按照关系的亲密程度来看,别说杀樊哙了,刘邦好好赏赐樊哙都来不及呢。可抛开关系的亲密程度来看,其实刘邦和樊哙之间的关系,在西汉稳定的过程中,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至于刘邦临死前,还要叫

  • 樊哙一直忠心耿耿,刘邦也对他信任有加,为何临终前要处死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樊哙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亭长,却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强汉,可以说是历代出身最低成就最高的皇帝了。这一切的成就,要归功于刘邦善于用人,“汉初三杰”的组合就是他用人的经典之作。可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对他们并不友好,甚至最亲近的萧何都猜忌过。说起重臣刘邦没有怀疑过的只有樊哙,可刘邦临死前却下令陈平、周勃处死樊哙,

  • 樊哙被刘邦杀死之后,樊哙的家人下场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樊哙

    公元前195年初,汉高祖刘邦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但在这次平叛中,再一次受到致命箭伤,由箭伤引发的疾病更加沉重。刚回到长安的刘邦,就听说北边燕王卢绾反了。刘邦已无力在去平叛,只好派樊哙以相国身份率兵前去平叛。樊哙走后,有人就对刘邦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您百年后图谋不轨。皇上您不能不早加提防

  • 刘邦为何要军中斩樊哙,不给樊哙任何活命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樊哙

    关于刘邦杀樊哙的事,《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刘邦是不给樊哙任何活的机会的。本来他一开始只是派周勃去对付樊哙,但是又害怕周勃把樊哙干不翻,于是让陈平和周勃一起去。而且是让他们在军中就把樊哙给斩杀了,不把他押解回京城,也不给他辩解的机

  • 刘邦欲杀樊哙,罪名是樊哙谋反,到底谁是告密者

    历史人物编辑:追寻英雄足迹标签:樊哙

    公元前195年5月1日,刘邦面容憔悴地靠在榻上,正在跟几个心腹大臣议事。这时候内侍禀报:陆人贾求见!刘邦一听,眉头一皱:“有没有一点规矩?屁大个芝麻小官能有什么事?没看到我们在忙吗?“陆人贾原本是管理车驾的小官,刘邦出征英布时,因为后勤保障出色得到刘邦常识被提拔起来的,可毕竟根基浅薄,哪能跟陈平、周

  • 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杀救命恩人樊哙?樊哙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进取史学家标签:樊哙

    我国有一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汉高祖刘邦,却做了一件与之相反的事情。在项羽所设的鸿门宴上,刘邦的性命屡次遭到要挟,危如累卵之际,大将军樊哙勇闯帐营,一点点不惧项王,力排众议,将刘邦安定救出,护送回营,这救命之恩,是天大的恩情。刘邦称王后,樊哙变成第一批受封侯爵的人,建国后,又被封为左丞相

  • 刘邦临死前曾下令赐死樊哙,樊哙究竟做了啥让他不顾救命之恩?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樊哙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汉高祖刘邦却不是这样做的!刘邦曾前往项羽营中赴鸿门宴,在鸿门宴上,刘邦的性命多次遭到项党的威胁。在危难的时刻,大将军樊哙闯入帐中,将刘邦安然救出。按理说,这救命之恩是天大的恩情。可是刘邦在临死前却曾下令赐死这位救命恩人,这又是为什么呢?古话曾说伴君如伴虎,

  • 为何韩信瞧不起樊哙,羞于和樊哙为伍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樊哙

    与其说韩信羞于和樊哙为伍,不如说韩信瞧不起刘邦。发泄对刘邦的不满。刘邦得天下。韩信得封齐王,樊哙得封舞阳侯。后来韩信遭贬降为淮阴侯、与樊哙平级,但自认为还是王,才羞于和樊哙为伍,这也说的了韩信没有政治头脑,樊哙再差,也是刘邦的连襟。你如此瞧不起樊哙,你让刘邦和吕后怎么想,真是死催的。《史记》中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