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人类的生活伴侣,人类将狗视为最好的朋友,无时无刻都需要狗来陪伴。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我们都会发现狗的踪迹。因为爱狗,很多人反对杀狗来满足食欲,将食用狗肉看成是一种罪行。
在古代,狗肉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有一种职业专门屠狗卖狗肉。这种职业在当时普遍存在,在食物缺乏的年代,狗在人们的眼里,和猪、牛和羊没什么区别,只要能吃到肚子里,不生疾病,就是能吃的肉,狗肉可以说是一种很流行的食物。
在大汉的开国功臣里,有一个武将曾经以屠狗为生,这个武将叫做樊哙。樊哙出身贫寒家庭,没有多少土地可以耕种。樊哙长得高大魁梧,一身力气,粗手粗脚,干不了精细的职业,樊哙充分发挥自己的身体优点,在集市上摆设了一个摊位,专门屠狗卖狗肉。
樊哙的生意做的很好,卖出的狗肉从不缺少斤两,有时候,还会故意多给别人一点,吸引回头客。樊哙每天卖出不少的狗肉,用卖狗肉的钱换回粮食,填饱自己的肚子。
樊哙所在的地方有个不干正事的人,天天在街上游荡,年纪三十多岁了才娶了一个老婆。这个人的老爹很嫌弃他,经常批评他不能像他的兄弟一样认真干农活。这个人叫做刘邦,后来的皇帝汉高祖。
刘邦没有正经的工作就没有固定的工作收入,口袋里没有一枚铜钱。刘邦喜欢喝酒吃肉,没有钱就赊欠店家,先吃喝了再说。樊哙卖的狗肉在当地很有名气。下酒下饭都是一流,刘邦很喜欢吃樊哙卖的狗肉,隔几天都会去樊哙的摊位要肉吃。樊哙是一个豪爽的人,从来都不会介意被刘邦免费吃掉几块狗肉,刘邦要肉吃,樊哙就会很麻利地把肉送给刘邦吃。
有一次,樊哙出远门去卖狗肉,离开了自己的摊位。刘邦犯了狗肉瘾,想吃樊哙做的狗肉。刘邦向樊哙地家里人问明了樊哙的去向,匆忙的就去追赶樊哙。刘邦走出去几里地,有一条大河挡住了刘邦的去路。大河又宽又深,船夫问刘邦要渡河的钱,刘邦身上没有钱,扶不起渡河的船费。船夫看刘邦无钱支付渡河的船费,就划着船走远了。
刘邦没有办法渡河,又想着吃樊哙买的狗肉,离开又不舍,楞楞地站在河边发呆。这时候,一只大乌龟付出了水面,刘邦问大乌龟,能不能帮自己渡河,以后自己发达了,肯定会重重报答乌龟的恩惠。乌龟活了很多年,是个成精的动物,乌龟知道不要看刘邦现在落魄,将来一定会做皇帝的。乌龟答应了刘邦的要求,爬上了河岸,让刘邦爬上自己的脊背,驮着刘邦就过了河。
刘邦过河以后,跑了不久就追上了樊哙。樊哙看到刘邦气冲冲地跑来要肉吃,先是一愣,就很高兴地割肉给刘邦吃。樊哙问正在吃肉的刘邦,没钱怎么能够渡过这条河,
刘邦说自己遇到了一只大乌龟,大乌龟能够听懂人话,他求了乌龟几句,乌龟就驮着自己渡过了河。樊哙感到很神奇,卖完狗肉回到家一直在想这件事。第二天,樊哙来到河边,果然看到了一头大乌龟,樊哙说自己是刘邦的朋友,刘邦让大乌龟帮自己渡河。大乌龟爬上了岸,樊哙拿了一条绳子绑住了乌龟,扛在肩上就回了家。
樊哙杀了乌龟,把乌龟肉混在狗肉里用火煮,香味飘出去几十里。樊哙煮好了肉,打开家门一看,门外都是排队卖狗肉的人。樊哙高高兴兴的开始卖狗肉,不一会儿狗肉就卖没了。刘邦也混在卖狗肉的人里,樊哙看到刘邦,割下了一大块肉送给了刘邦。
刘邦尝了一口,味道比平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刘备问樊哙从哪里偷学了秘方,做出这么好吃的狗肉,樊哙把自己杀死乌龟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刘邦。刘邦听了以后,非常生气,大骂樊哙只想赚钱,杀死了通人性的乌龟。
樊哙没有理刘邦,还是大模大样的卖狗肉。樊哙觉得乌龟肉是很好的调料,可是乌龟肉就那么多,做不了几次就没有了。樊哙就把那锅煮过乌龟肉的汤留了下来,每次煮狗肉都用这锅汤来煮。樊哙一直在琢磨怎么把这锅汤变成配方,经过很多次尝试后,樊哙研究出了煮狗肉的配方。现在,樊哙的后人还是以卖狗肉为生,很多人吃过樊家的狗肉以后,都会伸出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