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后,先后以谋反罪铲除了韩信、英布、彭越等异姓王,对于从沛县一起出道的兄弟,却大加封赏。但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邦却下令将数次临危相救的樊哙诛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卢绾造反的消息让刘邦对沛县一起打天下的铁杆产生怀疑
刘邦在亲征英布平叛时,身中流矢受伤,回宫后身体便每况愈下,整日里多在寝宫养病,同为沛县帮的大将周勃在消灭陈豨回朝之后,递给刘邦一封燕王卢绾造反的密奏。卢绾也是刘邦同日出生的同窗且一直忠心追随刘邦多年,连他都造反了,这对于病中的刘邦打击很大,他非常生气,命令樊哙率兵去平定卢绾。
樊哙欲伤害戚夫人及爱子如意的传言让刘邦很恼怒
《史记》记载:“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但是樊哙带兵才出发,刘邦身边一个和樊哙有过节的贴身侍卫就向他进言,说樊哙和吕后勾结等陛下驾崩后就要带兵冲入宫中杀死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这就让馋言更加可信,
《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刘邦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性格软弱,难成大事,倒是戚夫人所生如意风格合自己的心意。因此,想要废掉太子刘盈,立如意为太子。无奈大臣们都反对,还把当时很有名望的四个白发隐士“商山四皓”请辅佐太子刘盈。这样一来,汉高祖就没法废掉太子了。在刘邦的眼里,谁要是敢欺负戚夫人母子,就是和他刘邦过不去。
病中的刘邦对任何人都开始怀疑
在以叛乱为名接连除掉彭越、韩信、臧荼等异姓王诸侯,又接到发小同窗都造反的消息,此时的刘邦,猜疑心颇重,仿佛朝中大臣没有一个好人。对于待卫针对樊哙的举报,他分析按樊哙的性格,这种事情完全做得出来。
刘邦认为樊哙恃功自居不把自已放眼里
樊哙自恃有鸿门宴救驾之功及吕后妹夫身份,居功自傲,有时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史记·樊哙列传》记载: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在英布造反时刘邦有段时间称病不肯上朝见人,十来天呆在寝宫,还叫门官不许人进来,朝中大臣连绛候、灌婴都不敢进来,樊哙却带头领着大臣们闯了进去,看到刘邦枕在一个太监的身上躺着,两个男人床上干什么呢?不好说!总之场面让刘邦很尴尬。
樊哙和造反的韩信走得很近让刘邦生疑
樊哙在韩信问题上立场不坚定态度暖眛,也让刘邦感到怀疑。《史记。淮阴候传》记载: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韩信被剥夺兵权后常托病不上朝天天怨恨生闷气,并以和绛候、灌婴相同身份感到羞耻,他曾拜访过樊哙,樊哙却对韩信下跪叩头接送,还以臣子自居,这让一直忌殚韩信的刘邦很不爽。
刘邦深知吕后的手段,要除掉樊哙这个助手
在铲除异姓王诸侯的过程中,刘邦对于吕后这个心狠手辣又处心积虑的女人的手段非常熟悉,他知道自己死后吕后会杀掉自已心爱的戚夫人及赵王。而且即将继承皇位的刘盈年仅14岁,吕氏家族一定会在朝中掀起一场权力更替的波澜。而樊哙既是吕后的妹夫,又是手握军权的重臣,他和沛县来的兄弟相比并不一样。为了避免吕后专政,只能铲除她的得力臂膀,手握军权的樊哙就是最直接的目标。
可是刘邦没有想到,过去唯命是从的陈平,也抱着明哲保身的态度,不敢得罪吕后并没有杀樊哙,而且押着樊哙慢吞吞地往京城赶。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对的,还没等他押回樊哙,刘邦就去世了,为了防止吕后被妹妹挑唆对他的家人先下杀手,陈平快马加鞭连夜赶到京城去见吕后,把樊哙没死的消息告诉了她。后面的结果正如刘邦所预感的,吕后杀死戚夫人及赵王并最终临朝称制。假如刘邦能再多活几年,大汉历史是否会改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