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华夏大地上涌现出无数能臣谋士和骁勇战将。大汉王朝作为中国第二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在创立的过程中成就了众多的文臣武将。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他既是刘邦的妹夫又是刘邦的同乡兄弟,此人出身屠户。但在战场上却骁勇善战,在诛暴秦,灭项羽的多次战役中立下卓越战功。
他就是樊哙,樊哙的一生为刘邦鞍前马后,对于刘邦绝对是忠心耿耿,还曾救活刘邦的命。尽管如此,最终也没能躲过刘邦的猜忌之心。刘邦多次派陈平杀他,但都未成功,这个樊哙究竟做了什么让刘邦非杀他不可?为何陈平几次都没有杀掉樊哙?
一出生屠户,起兵沛县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刘邦的成功少不了他强大的后援团的功劳。这个后援团就是有刘邦老家沛县的一众兄弟,自沛县起兵以来,刘邦的兄弟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刘邦的这群老家的兄弟们后来大多数都成为了开国元勋,闻名于世的文臣武将。
樊哙就是其中一个,樊哙原本就是一个杀狗卖肉的狗屠,在古代是一个相当低微的行业。我们在影视剧中见到的樊哙形象大多都是一脸络腮胡,满脸横肉,十分丑陋。至于历史上樊哙长什么样子,并没有具体的记载。
但是我们都知道樊哙的妻子可是吕后的亲妹妹吕媭,换句话讲,樊哙确实很厉害,勇猛。如果不是吕后的妹妹看上他,可能吕媭也不会嫁给他,樊哙也许不帅但绝不是影视剧中那般丑陋。
二骁勇善战,屡立战功
小人物也有大的梦想,跟随刘邦起义的樊哙虽然是一个粗人,但是人家心中也有大梦想。那就是等天下安定后,娶妻生子,老婆孩子热炕头。其实这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这些想法的存在,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战死沙场。
樊哙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却智勇双全,在鸿门宴上樊哙凭借着自己的勇猛闯进了宴会,又以自己的智谋将项羽说服。从鸿门宴中樊哙的行为表现,也让人们给樊哙盖上了忠勇神武,足智多谋的烙印。也正是樊哙搭救,刘邦才从项羽那里捡回来一条命,樊哙也就成了刘邦的救命恩人。
樊哙战功卓著,在攻打攻城阳,下户牖,破李由,时被刘邦赐上间爵。围攻东郡守尉的战斗中,被封赐五大夫。之后又破秦河间守军,赵贲、杨熊等的军队。首当其冲,捕斩有功,被赐爵为卿,攻打武关至霸上时,樊哙率部下斩杀将领多人。
俘获敌军两千多人,还在攻入咸阳后力劝刘邦莫要贪图咸阳生活。从樊哙的所作所为上来看,不仅忠心而且识大体,顾大局。明显不是一般武夫的形象,世人都说樊哙为人豪爽,说话时还口无遮拦,是他最大的缺点。如果反念一想,其实樊哙这个人很聪明,这其中奥妙所在,也许只有樊哙本人心里最为清楚。
三太子风波,险遭杀害
樊哙的忠心我们无话可说,他的所作所为足以证明他的忠心。前面说了樊哙的妻子是吕后的亲妹妹,也就是说樊哙是吕后的亲妹夫,也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为樊哙埋下了隐患。楚汉之战刚刚平息。
东边的异姓诸侯王英布又起兵反叛,刘邦亲率大军讨伐。胜利后又得知好兄弟卢绾叛变,于是就派樊哙去征讨,但是樊哙前脚走,后脚就有人在刘邦的耳边吹风,说樊哙与吕后勾结,等大王死后要对戚夫人和他的儿子刘如意下手。
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深得刘邦的喜爱,还曾在朝堂上公议换太子一事,但是遭到了众人反对,刘邦也就再也没提。现在又听到这种事情,心中万分疑虑,害怕这个残忍的吕后会联合众人对戚夫人和儿子不利。油灯将尽的刘邦决定临死前为这对母子铲除吕后的党羽。
刘邦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决心要杀死他的这位救命恩人樊哙。于是命陈平去宣旨杀死樊哙,可是没等到杀死樊哙,刘邦就一命呜呼了。陈平这人也不傻,在杀樊哙这件事上一直拖延时间。直到刘邦去世,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刘邦命不久矣,即将离世。二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刘邦死后,吕后必将掌握大权,杀了樊哙就等于与吕后翻脸。陈平因为这件事的做法得到了吕后的重用,就这样樊哙又多活了好几年,汉惠帝六年樊哙因病去世,谥号武侯。
樊哙这个人心直口快,却从未有过不臣之心,对于刘邦更是绝对的忠心。然而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作为帝王的刘邦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些简单的道理,但他身在高位晚年又经历了诸多兄弟手足的背叛,所以他不得不防。
对于樊哙来说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传言,却被刘邦猜疑,甚至下令诛杀实属不幸。几十年的兄弟终究比不过外人的一句谗言,可想而知樊哙的内心又是如何的惆怅。
对于樊哙你有什么看法呢?可以评论下方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