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的一生,明明可以富贵,为何选择清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子名周,宋国人,生活在战国中期,原是楚国贵族的后裔,后因楚国内乱,他的祖先去到了宋国。曾经做过漆园吏,但是不久就辞官隐居了。隐居后没有了俸禄,生活过的很清苦,穿的破衣褴衫,饿的面黄肌瘦。
因为生活过得不好,有一天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负责管理河道的一个小官儿)监河侯不借给他推辞说:你别着急,过一段时间呢?我的那个封地的租金就要来了,到时候我就借给你。庄子很不满地说:昨天我走在路上,听到一个声音,结果看到路上的车辙里面有点儿水,水里面有一只小鱼。小鱼对我说:这位先生你弄一瓢水,倒进车辙里面救我一条活命吧。我对这个小鱼说:我正往楚国去,让楚国国王挖一条大河,来给你弄来很多水,救你活命。其实我就是不想救他而已。庄子以此来讽刺监河侯。
2,收弟子传道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庄子当时有很多弟子。有一次啦,带着弟子上山。上山的路上看的一个大树,长得很茂盛。有一个伐木的人从这棵树旁边路过,看了看树,然后过去了。庄子觉得很奇怪,这么大的树,他为什么不罚呢。伐木人说:它不成材,虽然长得大,却没有用。
等到他们一行人下山时候,已经傍晚了,于是就在下脚下找一个朋友家借宿。这个朋友就招待庄子及其徒弟,让家里人杀鹅,家人问:咱们家两只鹅,杀会叫的呢?还是不会叫的呢?这种朋友说,当然杀那个不会叫的。
回去以后,学生就问庄子:老师你看山上的树,因为它不成材,所以他活命了。但是那个鸭子因为不会叫,被杀了。那么做人,到底应该成材呢?还是不成材呢?
3,淡泊名利不愿做官
庄子又是一个鄙弃功名利禄的人,他看不起那些当官儿的人,看不起那些有钱的人。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养之数岁,衣以彩绣,以入太庙。当是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楚威王以千金聘请庄周为相,但是庄子不拿这当回事儿,他对使者他说:你没看见那个用于祭祀的牛吗?平时好吃好喝好供养,到了该祭祀的那天,要上断头台了,那个牛后悔都来不及。你赶紧走,我这辈子也不会当官儿,你不要玷污我。
4,把生死看轻如水
庄子要去世的时候,弟子要准备老师的后事儿,问老师:我们将来怎么样给你下葬呢?
老师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星辰就是我的随葬的宝物,万物都是我的随葬品,我不用埋葬。
学生说:老师虽然你愿意,但我们也觉得过意不去呀,你看外面的老鹰啄食老师您的肉,我们看着心里太难过了。
庄周说:露天的情况下,让老鹰啄食;埋在地下,让蚂蚁啃着吃,有什么区别吗?
5,面对有钱人的讽刺和挖苦,有力的反击。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有一个赵叫曹商的人,他作为宋国国君的使者,到秦国去。这个人能说会道,秦国的君主非常高兴,赏她好几辆车。很得意,回来以后就跟庄子炫耀,你的长处就是穷,我的长处就是有钱。庄子看你一下说:我听说,秦国的国君,谁给他治背后的大疮,得车一乘,谁给他舔痔疮得车五乘,干的越下流受的赏赐越多。以此来讽刺那个炫耀的曹商。
6,善于辩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很善于辩论,战国时期名家以辩论见长,名家的代表人物惠子跟庄子在濠水旁边散步,庄子看着流水,看着里面的鱼。感慨说:这个你看河里的鱼是多么的快乐呀!惠子马上就问他:周先生,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而庄子说:你不是我,知道我不知道那个鱼的快乐呢?这是一段儿很有名的辩论,体现出庄子的智慧。
总结:庄子是一个有才华,却不甘于被世俗事务所累的人。追求心里的自在,不知肢体之奉不若人也。(小编看法其实悟透生活真谛的人,是活在大众人群中的隐士。他们因时而变,有所累,有所受。有所攻,有所守。大隐隐于市,生活就是有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