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与哲学家。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我国逐渐拥有了一套只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而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在春秋战国时代,曾出现过一段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想繁荣时期,而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大多为我们所熟知,例如孔子、老子、庄子与孟子等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文明思想的凝结,而在他们的身上,或许也曾发生过一些发人深思的故事。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发生在庄子与她妻子身上的故事。
提起庄子,我们总会想到“庄生梦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于睡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领略了无数自己未曾见过的美景,但当他醒来时却发现,原来这只是一场梦,但究竟是庄生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生,却始终无法分辨。庄子在这个故事中阐述了自己对于虚实的看法,认为人生活在世间,是无法清楚分出真实与虚幻的,“我”与“物”的交合,也由此而来。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能看出庄子思想的深邃与奇妙。这样的思想,往往会造就一个人对事物无尽的好奇,而庄子与妻子间的故事就来源于他对人性的好奇。
故事的开始,源于庄子某天路过一个坟冢,在坟边看见了一个年轻的妇人。这妇人坐在坟旁,拿着个扇子正在给坟冢扇风。这给人扇风的很多,给坟扇风的庄子还是头一次见,于是他就凑上去问这个年轻妇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妇人抬头看见庄子,对庄子的提问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回答了庄子的问题。原来,埋在这坟中的是妇人的丈夫,丈夫死前曾对她说:等我的坟头干了,你就可以再嫁。话一说完,庄子就明白了妇人的未尽之言,他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直接告辞,心中既觉得有趣,又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
回家之后,庄子把刚刚在路上的所见所闻说给了自己的妻子听。在庄子眼中,这不过是一件小事,没想到妻子听后却十分认真地对庄子保证说:将来若有这一日,我一定为你守节,绝不会再嫁。
庄子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了好奇。他想试一试妻子是否真的会兑现自己的诺言,于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一直装作生病的样子,并上演了一出假死的荒唐戏码。在假死后,庄子一直在暗中观察着妻子,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妻子不仅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反而很快就有了新欢。看着妻子与新欢之间浓情蜜意,庄子心中并没有多愤怒,只是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
庄子想要回归到自己原本的生活,但此时新的意外忽然出现,那就是妻子的新欢病了,而且病症是在头部。妻子为新欢请来了大夫,大夫说如果要治好新欢的病,就需要为他更换一个脑髓。到哪里去找脑髓呢?庄子的妻子思来想去,最后把主意打到了她以为已经去世的庄子身上。她拿着刀想要劈开庄子的棺椁,要将庄子的脑髓挖出,送给自己的新欢,而庄子就在这时出现在了她的身边,直接将妻子吓得魂飞魄散。
故事的最后,庄子的妻子因羞愧而选择了自尽,而庄子也因此看清了妻子的真面目,继续着自己逍遥的生活。
这个故事究竟是真是假,现在已不可考,毕竟庄子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太过遥远。不过大部分人都将这个故事当作杜撰,毕竟在庄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想要移植脑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庄子如何躲过妻子的照顾进行假死,也无法论证。但无论怎样,这个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都没有因为故事的真假而有所减少。
人性的复杂,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探讨的论题,有人认为人性本善,有人认为人性本恶,但无论持哪种想法,相信人们都会同意一个观点,那就是人性经不起试探。如同一块完好的玻璃,当你决定测试这块玻璃是否牢固的时候,它就已经无法逃脱破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