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对刘备也只是表面上的礼遇而已,而且他不听信忠言,失败就在眼前,刘备不想玉石俱焚,自然只能选择跑路。
衣带诏事件事发以后,曹操亲自率军东征徐州,刘备抵挡不住,只能经青州逃到河北去投奔袁绍。
刘备在袁绍那里确实受到了礼遇。袁绍的长子青州刺史袁谭因为是刘备举荐的秀才,因此亲自带着军马出来迎接刘备,并派信使去鄴城告知袁绍。袁绍派人去奉迎刘备,自己也出城二百里相迎,可以说给足了刘备面子。所以《魏书》里说说袁绍父子“倾心敬重”。
袁绍这么可以主要是因为此时他和曹操正在交战,需要用刘备做榜样以拉拢人心,共同对抗曹操。而且刘备虽然兵败而来,不过他在徐州也颇有声望,可以拉起一定的队伍帮助作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刘备也没让袁绍失望,收拢了一些残兵协助袁绍和曹操作战。像汝南黄巾余党刘辟起兵叛乱响应袁绍时,刘备就率兵南下,和刘辟一起袭扰曹操后路。
不过袁绍和刘备彼此之间毕竟没有太多的交情,双方的关系也仅仅是互相利用而已。袁绍对刘备虽然非常礼遇,不过却没有给他什么实际权力。甚至刘备要招兵买马扩充点实力,都得瞒着袁绍偷偷进行。
更重要的是袁绍听不进田丰、沮授等人的正确意见,空有兵力优势却打不过曹操。刘备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自然要考虑安排一条退路。所以刘备接着去联络刘表的名义再次去了汝南,和龚都等人汇合,在曹操后方捣乱,还杀死了曹操的部将蔡阳。
这么一来刘备可以说立于不败之地了,如果袁绍获胜,他在曹操后方牵制曹军兵力,自然有功。如果袁绍失败,此时他也有跑路的余地,不至于在战败时玉石俱焚。
事实证明刘备的预感是对的,也亏得他跑得早,不然袁绍大军崩溃时,他可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