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甘罗十二岁为宰相其实就是个故事

甘罗十二岁为宰相其实就是个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伟侃车 访问量:4078 更新时间:2024/1/22 9:54:09

司马迁是讲故事的高手,《史记》中或真或假的故事俯拾皆是,而且描写的绘声绘色。

小时候没有听过《史记》,那个年代连小人书都稀缺,更何况这样子的大部头。而我对历史的蒙大多来自于“戏匣子”——收音机。

其实,收音机也不多见,全村收音机屈指可数。

有幸很早“结识”甘罗,得益于村里的街头。农村没有什么娱乐,夏夜吃完饭,老老少少相聚在村子中心大街,围坐一圈听颇有学问的老大爷“拉大呱”。

甘罗,这位少年英雄便是此时进入我脑海的。

那时对甘罗的崇敬五体投地,年少、有才、有勇,十二岁便能做宰相。而今,读了《史记》才发现村里老大爷,竟然是从司马迁这里搬来的。

甘罗是秦国左相甘茂孙子。向寿、公孙奭诬陷甘茂,而不再受秦昭王的信任,由此背井离乡,流亡齐国,最终死于魏国。

“(甘)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甘罗十二岁投奔到吕不韦门下做舍人。

甘罗走仕途没有门路,所以投奔了吕不韦。而吕不韦对倾慕“战国四公子”,“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位居宰相之后,吕不韦蓄养三千食客,甘罗应该也在其中。

秦始皇帝派纲成君蔡泽出使燕国,三年燕王姬喜派太子丹到秦国当人质。蔡泽便是取代范睢的那位宰相,蔡泽干了没多少时间就辞去宰相一职;而太子丹就是派荆轲刺杀秦王的那位。

从以上内容来看,如果说甘罗十二岁投奔吕不韦,再到秦始皇继位,此时甘罗年龄已经超过十二岁了;假设秦庄襄王(秦始皇他爹)在位最后一年甘罗投奔吕不韦,秦始皇派蔡泽出使三年才有太子丹入秦为人质,如此来算甘罗已经十五岁了。

甘罗后来才有“出一奇计,声称后世”的故事。

燕国太子入秦为人质,秦国对等的派人去辅佐燕国,吕不韦准备选派张唐赴燕,秦燕两国联手攻打赵国,扩大河间地盘。

张唐曾经于秦昭王在位时攻打赵国。秦昭王是秦始皇他太爷爷,赵国不敢把仇恨对准秦昭王或者他的子孙,而是仇恨“马前卒”张唐。于是,广泛发布悬赏令,“得唐者与百里地”。

去燕国出使需要途经赵国,这岂不是羊入虎口?于是,张唐犹豫再三,委婉地拒绝了文信侯吕不韦安排。吕不韦虽心中不快,却也没有勉强。

回到丞相府,甘罗发现了吕不韦脸色难看,于是就问:“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吕不韦回答说:“纲成君蔡泽出使燕国三年,成功劝说燕太子丹作人质。现在我亲自出面请张唐辅佐燕国,这家伙却不肯前往。”

甘罗于是自告奋勇,“让我去请他赴燕。”

吕不韦嗤之以鼻,“去!我亲自请他都不去,你个小娃怎么面子比我大?”

甘罗不卑不吭,“项橐七岁便让孔子拜为老师,现在我都十二岁了,您尽管让我去试试何妨?怎么如此着急就大声呵斥我呢。”

于是甘罗去拜会张唐。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甘罗入座后与张唐聊天话家常。“卿”是对张唐的尊称,“武安君”秦国大将白起

张唐一听说起了白起,眉目中带有几分敬意,“白起将军向南打败楚国,向北威胁燕国赵国,战胜敌国攻城略地无数,我的功劳小小的,没法跟他相比。”

“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甘罗又继续发问,“应侯”秦国前任丞相范睢,以睚眦必报为特点;“专”独占、专擅。

“应侯不如文信侯专。”张唐明确说吕不韦比范睢更加独断专权,那时候秦始皇还是个娃娃,秦国政治大权都在吕不韦手中。

甘罗接着就说道,“范睢想要攻打赵国,白起认为比较困难而拒绝,最终被驱逐离开了咸阳,在杜邮被迫自杀。现如今丞相吕不韦亲自邀请您辅佐燕国而您拒绝不肯前往,我不知道您将会死在什么地方了。”

张唐一听恍然大悟,“按照你这个娃娃所说的我去燕国”,并立即让家人收拾行囊装备。

司马迁对此的记录确实让人怀疑。其一,司马迁引用了其他的史料,此内容明显有对秦溢美之处。其二,张唐作为四朝元老,这么点事情岂能看不明白?如果真如此,很难想象张唐凭什么立足秦国政治舞台。其三,吕不韦独揽大权,岂能容忍不服从命令的张唐?

张唐上路有些时日,甘罗对吕不韦说道,“请借给我五辆马车,让我先替张唐答复赵国。”吕不韦竟然将此事汇报给了秦始皇,名门之后,年少有为,促成张唐出使。

“赵襄王郊迎甘罗。”这礼节可不一般,并非甘罗有多少社会名望,或者“国际影响力”,而背后潜台词秦国势力与实力影响。

“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甘罗对赵襄王说:“您听说燕国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了把。”其一,向赵国示意秦燕盟约了;其二,向赵示威秦国强悍。赵襄王卑微地回答了一声,“闻之”。

“‘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就不需要再翻译了。但是从这对话来看这哪里是友好的外交洽谈呢?让我们继续看下去分明是一个十二岁的娃娃在恐吓赵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其他的原因),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史记·列传第十一 樗里子 甘茂》

燕秦缔结友好盟约,应该是互派人质,而不是燕派出了太子作人质,秦则安排了一名官员张唐去辅佐。甘罗最后赤裸裸的敲诈赵国,割地求和。

其实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基本上消解了各国军事实力,各国已经无力招架秦军铁蹄。甘罗外交之旅要么掩饰秦国侵略,要么赵襄王懦弱确实被打怕了,“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秦归燕太子。”这又不符合《刺客列传》记录,燕太子丹分明是私自逃回了燕国,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刺秦策划活动。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在年表中并没有发现这到底是哪一年的事情,估计是秦直接侵略获得了土地,不过由甘罗给掩盖了真相。

甘罗完成出使,回到秦国复命,被封为上卿。卿、大夫、士为先秦时期国君之下三级官员,每级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卿最高级别,相当于丞相。

司马迁对甘罗的记录到此为止,至于甘罗后来的故事,及何时死亡,没有了继续。但是,不妨碍民间对此神童的传颂,毕竟我们骨子里有崇拜英雄的情节。

宋朝刘克庄有一首诗,专门歌咏甘罗:函谷非无士,登庸乳臭儿。空令园绮辈,头白不逢时。

标签: 甘罗

更多文章

  • 大王要吃公鸡下的蛋,甘罗:这有何难?后甘罗官拜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甘罗

    在我国有句俗语:“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早慧必夭。”这话说的便是一些神童,由于过分聪明,从而遭了“天妒”,往往还未成年便被“苍天收走”了。像七岁当孔子老师的项橐,六岁称象的曹冲,都是十二三岁便早早去世。还有写下《滕王阁序》的王勃,幼年也有着“神童”之名,26岁溺水而亡。这些神童们,难道真是由于过分聪明

  • 为什么在城濮之战中,先轸大胜楚军,头功却属于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先轸

    晋楚之争一直是春秋时期的主流冲突。例如,有一次,晋国表面上答应楚国子虞放弃对被攻打的魏、曹两国的占领,但暗地里却让曹、魏与楚国断交,与晋国结盟。同时,他们扣留了子虞派来的使者。子虞大怒,一怒之下率军进攻晋国。面对楚人的愤怒攻势,晋文公毅然决然,退了九十里。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典故。原因谁都知道,那就是

  • 如懿传:说什么生同衾死同穴,到头来却是没名没分连妃陵都不得入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连妃

    生同衾,死同穴?今天我们先撇开周迅饰演的如懿和霍建华饰演的弘历在《如懿传》里精湛的演技不谈,就说说后宫女子的痴情吧,分明知道帝王博爱,后宫佳丽三千人,却还想要与心爱之人“生同衾,死同穴”,若不是执念,又当是什么?《甄嬛传》与《如懿传》中,我们看到了乌拉那拉氏女子的深情,如懿的表姑母乌拉那拉·宜修虽无

  • 削发为尼的她如何成为赵祯生母,连妃位都是太后所赐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连妃

    最有名的便是《狸猫换太子》这部戏,剧情曲折动人,数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常演不衰。有好事者竟在她的陵西封了个小冢子,称为“猫家”。许多人来此参观,都想看看李宸妃的墓,还赢得不少多情者的眼泪,但大部分人了解的是戏曲舞台上的李宸妃,而她的真实遭遇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年播出的古装电视剧《大宋奇案》讲述的是民间

  • 她是富察皇后的孙女,一生都没能得到乾隆宠爱,连妃位都不愿意给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连妃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每三年的时候就会进行一次选秀为自己充实后宫,选秀的目的就是把那些官宦人家中长相秀美的小姐选进宫里面给皇帝繁衍后代,毕竟身上要有着皇家血脉,根基一定不能差,因此一般贫民家的子女是没有资格被选进宫里面的,因为古代等级思想很严重,宫里人觉得她们的血统不高贵所以没有资格为皇家繁衍

  • 三家分晋非因晋献公驱逐公族,而是作爰田后改革分封制不彻底之果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晋献公

    从春秋到战国,有两个重大的标志事件,一个是田氏代齐,另一个是三家分晋,说起来三家分晋,晋国算不上灭亡,应该说是内部分裂了: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公室,晋国从此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作为东周曾经的“超级大国”,晋国的分裂让后世很多人都惋惜不已——如果晋国没有分裂,强晋必定

  • 卫宣公、燕王喜、楚平王、晋献公是昏君吗?他们有何相似和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史令官标签:晋献公

    卫宣公、燕王喜、楚平王和晋献公均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国君,但将四人简单定义为昏君是不可取的,尤其是晋献公,他绝对算得上是晋国历史上伟大的国君之一,正是晋献公,奠定了晋文公争霸的基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四位国君之间确实有共同之处,即所立的太子都被迫害致死,都给诸侯国带来了动乱,只是动乱的程度不同。这

  • 古代太子为什么不能掌管兵权 晋献公计谋除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菜的肥哥标签:晋献公

    #2021加油带头人#当晋献公想要废除太子申生时,骊姬暗暗欢喜,但她却第一个反对!因为她深深知道,朝中还有以里克为首的一帮老臣是向着太子的,万一不成功打草惊蛇,那以后可就更加难办了。所以第一步,先将太子赶到外面,疏远他和国君大臣们的关系;第二步,再设法罗列太子的罪名,并将拥护太子的党羽一网打尽。太子

  • 《左传》故事晋献公诛杀公族 埋下三家分晋的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晋献公

    曲沃武公末期,终于灭掉了晋国的大宗,自己成了晋侯,以前的公族,比如曲沃桓叔、曲沃庄伯的子孙,在有大宗的时候需要团结,所以势力很大。随着曲沃武公去世以后,晋献公继位,他们的利用价值就没有了。晋国早期晋献公6年,也就是公元前671年,献公觉得桓、庄的势力太大,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有一个大夫叫士蒍便出主意说

  • 东周:晋献公兼并拓疆,信谗言逼杀三子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晋献公

    晋献公,姬姓,名诡诸,公元前677年,晋武公去世,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公元前658年,晋献公说:“早先我的先君庄伯、武公平定晋国内乱时,虢国常常帮助晋国讨伐我们,又收留晋国逃亡公子,终将作乱。不加诛灭,将给后代子孙留下隐患。”晋献公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但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要想攻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