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荀子哲学中看古代封建君王之道

从荀子哲学中看古代封建君王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奇趣谈史 访问量:3850 更新时间:2024/1/16 20:55:38

先秦时期的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在形成自己的学派思想之时,借鉴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并走向了颇具特色的兼并融合之路。他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时也发展了儒家思想,其孕育着哲理的核心精神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其中对于君王之道又着独特的诠释。

君王之道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是每一个封建君主都向往的事情,而维护和发展一个国家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战国晚期名义上的周天子已经处于风雨缥缈之中,当时的国家也从散乱的诸侯争霸逐渐走向了统一的路程,而荀子思想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和总结,他所倡导的人性有恶,强调后天和环境教育的思想,也是符合当时思想潮流的。

君王是封建时期一个国家的最高领袖,君王之道指的就是君王在管理国家的过程当中需要遵循哪些规则和方法,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又需要怎样做才能使国家江山永固,永世长存。

《荀子.君道》篇中有专门关于君道的阐述,但也不仅仅限于此,有关于君主之道的内容在《荀子》中其实涉及非常宽泛;比如《富国》、《议兵》、《王制》、《强国》等多篇章均指明了君主安邦强国之道。

《荀子.王制》:“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

君王必须善用道德礼仪来组织相关的社会群体,“人”代表群体的组成部分,而只有君王才拥有组织“群”的权利和职能。君王根据人们的等级和所属分工组成不同的社会群体,如果组织得当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君之道的核心

《荀子.国富》:“人之生,不能无群。”

准确的说,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武力值是极为微小的,如果不靠工具,人类很难以生存下去,而对工具的使用是标志着人类从“低级”成为“高级”的开始。同样的在拥有了工具以后,在去面对更多挑战的时候,人类也必须要学会分工合作和群体作战,因为只有这样人才会更加强大,才能够处于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荀子.王制》:“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能群”代表着组织者能将不同的人用礼仪进行“分工”,而君王和普通人又有所不同;如果以“能群”来要求群王,那么君王则必须做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其中“养人”指的是帮助农民和百姓解决生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让他们又饭吃,有衣穿,保证百姓们能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生活。“治人”则指君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来管理臣民和百姓,让社会秩序得到良好稳定的运行。

“设人”则要求君王能根据每个人的水平分配到合理的职位,做到人尽其用。而“藩饰人”则是说让不同等级的人佩戴不同等级的装饰物,用以得到社会和人民的尊重。如果这几个方面都能做好,那么国家就会安定和谐,而君王则会受人爱戴。

由此可见,“能群”是荀子倡导君王思想的主要特点。而“不善群”者的君王结局如:褒姒有宠,周于是乎亡。细细品味之下,其实我们还能发先,荀子在对君王之道的描述中参杂了对人性的颇析和超前的管理理念,所以即便用现在的思维和眼光看来,君王之道所包含的“能群”也对现代企业包括各方面的管理具有极佳的实践作用。

礼法修身之道

“礼法”为荀子思想之重要内容,治理国家之时应道礼法并重,不可分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此,我们既看到了礼义对于道德教化的功效,又看到礼义对于不法行为惩戒力度的不足,意识到法度对于社会安定的作用,合理利用法度的强制效用,使人们以礼义为准则、在法度的规范下和谐有序的生活。

社会的发展来自人欲望的驱使,而人的欲望本身难以控制,而荀子则认为用道德来规范礼仪教化非常之重要,因为遵循礼仪是人们追求富裕安定生活的重要途经。那君主又如何用礼仪来治理国家呢?“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即君主依据礼义治理国家,普遍施行而不偏私。既然明分的准则在于礼,那么君主治国必须要熟悉“礼”的内容才可能“以礼分施”继而做到“均遍而不偏”。

在儒家传统中一向要求君王自己先做到表率,孟子认为:“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而荀子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个观点,同时君王不仅要自己带好头,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和道德品质。荀子认为:“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禹。其中治气养身是村本身的生理角度而言,如果得当可以如彭祖一样长寿,如果能将自我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就能够成为像尧禹那样伟大的人。看似简单的话语,其实是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做了深刻的理解和协调。

人才选用之道

如何选用人才和任用人才到现在都是一个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在管理国家的过程中,对人才的管理、考核、任用包括人才的选用是否恰当等等,这些都可以对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形成直接影响。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治国不能单靠君主一人,君主可以不会做事,但务必会识人,否则事必躬亲,不会选用人才,结局一定不会太好。如明末时期的崇祯皇帝,没有好的人才辅助,事事独断专行,如何能不灭国?

故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总体来说,德才兼备是君王用人的主要标准。官吏定要勤劳诚实、仔细认真;士大夫和群臣百官需要品行端正,尊崇礼法;卿相大臣需要懂得推崇礼法来尊重君主的威望、通过敬重有品德的人来提高国家和自我的名声、通过爱护民众来保持国家和谐安定,通过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来增加经济基础,并且要彰明制度,懂规律,善权变。

结束语

如果是礼法思想是荀学之核心,那么君王之道则是其思想之精髓,他不仅仅影响了当时的封建君王们,也给后世的国家和社会留存了具有深厚养分的土壤,供我们汲取。荀子君王之道随包含的治国理念,涉及到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其不仅关乎一国的存亡,还可以使天下去之或是归之。从今天的眼界角度来看就具有非常高的战略意义。

标签: 荀子

更多文章

  • 《荀子》|修身安民,以礼为本

    历史人物编辑:原典纪古籍善本标签:荀子

    本文所介绍的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原典纪书籍原典纪书局(孔夫子旧书网上搜店铺:原典纪书局)此次推出的古籍善本《荀子》详细阐述了荀子的思想,荀子提出“礼”“义”“孝”“诚”的教育,深入分析荀子道德教育内容对当代树立“以礼为本,隆礼重法”“先义后利、义利兼顾”“从义从道、通权达变”“

  • 荀子每日经典劝学五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荀子

    【荀子每日经典】——木白研修荀子《劝学》第五1.原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2.译文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3.木白分析《荀子》这句名言,继续加深学习的重要性。

  • 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八句至理名言!人生大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雪雪细说标签: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是先秦儒家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就是说,荀子主张后天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孟子主张人要发明本心,一外一内构成了儒家哲学的灵魂。好玩的国

  • 荀子每日经典劝学八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荀子

    【荀子每日经典】——木白研修荀子《劝学》第八1.原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u)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i)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译文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

  • 申不害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进行,其思想有道家痕迹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申不害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亦称申子,战国时期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者称,是三晋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郑国灭国之时,申不害年岁约在20——30岁之间。作为一个亡国之贱臣,申不害可能杂学诸说。因为在他之前的管子、李悝、慎到的

  • 韩国申不害变法,与魏国一决高下,可能吗?影视剧都是假的!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申不害

    导语:韩国经历申不害变法后,为何还不能维持长久强国?能与魏国一决高下吗?地图给出答案。《大秦帝国之裂变》是一部主要讲述秦国、魏国和韩国之间变法故事的电视剧,它以秦国和韩国的变法作为两条线向我们叙述了两千多年前的那一段历史。在电视剧的叙述当中,韩国与秦国是同一时间进行变法的,韩国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在国内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申不害从科员到总理的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申不害

    上文书说到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孝公去世后,被继位的秦惠王以谋反罪处死,家族也被连根拔起,烟消云散。后世学者常常感叹,如果商鞅处事圆滑一点,不那么强调“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犯事的贵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最后不会如此悲惨!可是,懂得人情世故的商鞅还是历史上那个重法的商鞅吗?他之所以被重用,是因为

  • 申不害变法,韩国成为七雄之一;公孙鞅离魏,魏国痛失一流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申不害

    战国时期,天下精英尽出稷下学宫。某天清晨,一个模糊身影悄悄离开稷下学宫,踏上通往韩国的路。太阳渐渐升起,那人一身霜露,在阳光的照射下雾气蒸腾,如同腾云驾雾而行。沿途的韩国百姓见了,纷纷跪地下拜,嘴中念叨:“申子回来了,韩国有救了!”那被称为申子的人正是申不害,是韩国的一名小官吏,后来到稷下学宫求学,

  • 又来暴露年龄了!有看过《我爱钟无艳》吗?当年惊艳她的美貌

    历史人物编辑:亚任东美食标签:钟无艳

    最近刷到《齐丑无艳之破镜重圆》,被齐王的那张叭叭叭的小嘴圈了,好好的一国之君,怎么就那么搞笑呢?(《齐丑无艳之破镜重圆》剧照)关于钟无艳的传说,相信大家都知道。传说中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但其人十分有才华,四十岁才嫁与齐王,帮助齐宣王解决了齐国的危难,安定了国家。这样一位传奇女子,她的故事自然是精彩的。

  • 10部梅艳芳票房最高的作品《审死官》排第二,《钟无艳》未进前三

    历史人物编辑:女神美妆阿标签:钟无艳

    第10名:《济公》,香港票房:2150万港元张曼玉真美艳,梅艳芳真好看,经典依旧是经典。很喜欢的电影及演员,那份人定胜天的心态,很不错。星爷的电影,爆笑过后,会有一种寂寥的感觉,幽默,但是有内容,插科打诨之中反映出一些人性的弊病,有点残酷,但残酷才是世道真相。第9名:《一屋两妻》,香港票房: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