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荀子》|修身安民,以礼为本

《荀子》|修身安民,以礼为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原典纪古籍善本 访问量:725 更新时间:2024/1/16 21:01:00

本文所介绍的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原典纪书籍原典纪书局(孔夫子旧书网上搜店铺:原典纪书局)此次推出的古籍善本《荀子》详细阐述了荀子的思想,荀子提出“礼”“义”“孝”“诚”的教育,深入分析荀子道德教育内容对当代树立“以礼为本,隆礼重法”“先义后利、义利兼顾”“从义从道、通权达变”“诚实守信,诚信至上”的道德教育意识具有重要价值。荀子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礼”的教育、“义”的教育、“孝”的教育、“诚”的教育,以“礼”的教育为例:

在战国末期,以“仁”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不再被各诸侯国所采纳,主要原因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已不再适应即将到来的“大一统时代”。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了以“礼”为核心内容的道德教育,为各诸侯国维护社会秩序以及最后的国家统一提供了蓝图。

“礼”即“礼义”,自古以来中国都十分的注重礼,礼可谓是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荀子论学论治,皆以礼为宗,反复推详,务明其旨趣,为千古修道立教所莫能外”,荀子道德教育的内容皆是围绕遵“礼”而展开。荀子的“礼”(礼之本质)不仅指道德规范,而且还有规则制度的意蕴。荀子继承了孔子“礼”的思想并进行一个外在拓展,赋予礼以规则制度的含义,类似于“法”,但不同于“法”。对此,荀子对“礼”与“法”进行了一个辩证分析。“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荀子说“礼”是法律的规范,条例的纲领,礼与法密不可分,但又相互区别。

一方面,礼与法相互联系。礼是纲领,法依据礼而产生;另一方面,礼与法又有区别。礼具有教化、引导性,“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荀子·性恶》)”积累文化知识,遵循礼仪的就是君子。在这里,礼是引导人们成为君子的一个导航,不具有强制性。然而,法具有强制性,如“百吏畏法循绳,然后国常不乱。”(《荀子·霸》)“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荀子·性恶》)荀子突出强调了“法”的国家治理功能,“法”具有国家约束力及国家强制力。

荀子的“礼”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不仅是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而且是国家和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礼”对于个人有修身功能,对于国家来说具有整治整合功能。首先,“礼”是个人修身之根本。“人之欲”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社会的纷争,“礼”可以调节物欲矛盾。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如果不用“礼”来修身,必定会导致个人的行为违反道德规范。显然,荀子把”礼“看作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其次,“礼”是治国安民之基。“人之群”必“分”,以何“分”?荀子曰:“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荀子·荣辱》)荀子强调要用“礼”来进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工,使社会成员之间有贵贱、长幼的等级差别。对于整个国家来说,“礼”的作用非常的突出,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荀子·王霸》)荀子用比喻的方法,将“礼”对于国家的作用,比喻成衡之轻重、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深入浅出,道出“礼”对于治国安民的重要性。国无“礼”,会出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这句话从反面例证国无“礼”的后果。

综上来看,荀子道德教育思想不论是对个人修身,还是对国家治理,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当前,应该充分挖掘荀子道德教育内容,为充实和完善当代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原典纪书局推出《荀子》旨在宣扬中华优秀思想文化,助力文明社会建设。

版本介绍

底本为日本文政13年平戸藩跋刊本 日本内阁文库藏

上文所介绍的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关于我们:

原典纪书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是一家图书出版与古籍数字化企业,旗下有稻草人童书馆、原典纪、湘君阁等图书品牌,已出版各类纸质图书850种以上,拥有中文古籍数字图书300多万册,外文古旧数字图书600多万册,主要来源于境外馆藏机构,95%以上为原色原貌高清原版数据。我们的主要业务范围:图书出版、科研项目合作、古籍整理与出版、古籍复本定制、古籍数据库直销等,欢迎联系我们公众号:原典纪古籍善本咨询与合作。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定制古籍善本、中国古画仿真复制品,可关注、收藏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店铺:原典纪书局,也欢迎各位评论、私信我们。

标签: 荀子

更多文章

  • 荀子每日经典劝学五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荀子

    【荀子每日经典】——木白研修荀子《劝学》第五1.原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2.译文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3.木白分析《荀子》这句名言,继续加深学习的重要性。

  • 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八句至理名言!人生大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雪雪细说标签: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是先秦儒家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就是说,荀子主张后天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孟子主张人要发明本心,一外一内构成了儒家哲学的灵魂。好玩的国

  • 荀子每日经典劝学八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荀子

    【荀子每日经典】——木白研修荀子《劝学》第八1.原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u)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i)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译文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

  • 申不害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进行,其思想有道家痕迹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申不害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亦称申子,战国时期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者称,是三晋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郑国灭国之时,申不害年岁约在20——30岁之间。作为一个亡国之贱臣,申不害可能杂学诸说。因为在他之前的管子、李悝、慎到的

  • 韩国申不害变法,与魏国一决高下,可能吗?影视剧都是假的!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申不害

    导语:韩国经历申不害变法后,为何还不能维持长久强国?能与魏国一决高下吗?地图给出答案。《大秦帝国之裂变》是一部主要讲述秦国、魏国和韩国之间变法故事的电视剧,它以秦国和韩国的变法作为两条线向我们叙述了两千多年前的那一段历史。在电视剧的叙述当中,韩国与秦国是同一时间进行变法的,韩国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在国内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申不害从科员到总理的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申不害

    上文书说到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孝公去世后,被继位的秦惠王以谋反罪处死,家族也被连根拔起,烟消云散。后世学者常常感叹,如果商鞅处事圆滑一点,不那么强调“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犯事的贵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最后不会如此悲惨!可是,懂得人情世故的商鞅还是历史上那个重法的商鞅吗?他之所以被重用,是因为

  • 申不害变法,韩国成为七雄之一;公孙鞅离魏,魏国痛失一流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申不害

    战国时期,天下精英尽出稷下学宫。某天清晨,一个模糊身影悄悄离开稷下学宫,踏上通往韩国的路。太阳渐渐升起,那人一身霜露,在阳光的照射下雾气蒸腾,如同腾云驾雾而行。沿途的韩国百姓见了,纷纷跪地下拜,嘴中念叨:“申子回来了,韩国有救了!”那被称为申子的人正是申不害,是韩国的一名小官吏,后来到稷下学宫求学,

  • 又来暴露年龄了!有看过《我爱钟无艳》吗?当年惊艳她的美貌

    历史人物编辑:亚任东美食标签:钟无艳

    最近刷到《齐丑无艳之破镜重圆》,被齐王的那张叭叭叭的小嘴圈了,好好的一国之君,怎么就那么搞笑呢?(《齐丑无艳之破镜重圆》剧照)关于钟无艳的传说,相信大家都知道。传说中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但其人十分有才华,四十岁才嫁与齐王,帮助齐宣王解决了齐国的危难,安定了国家。这样一位传奇女子,她的故事自然是精彩的。

  • 10部梅艳芳票房最高的作品《审死官》排第二,《钟无艳》未进前三

    历史人物编辑:女神美妆阿标签:钟无艳

    第10名:《济公》,香港票房:2150万港元张曼玉真美艳,梅艳芳真好看,经典依旧是经典。很喜欢的电影及演员,那份人定胜天的心态,很不错。星爷的电影,爆笑过后,会有一种寂寥的感觉,幽默,但是有内容,插科打诨之中反映出一些人性的弊病,有点残酷,但残酷才是世道真相。第9名:《一屋两妻》,香港票房:2230

  • 王者荣耀中的钟无艳其实是古代第一丑女子,最后居然还当上了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标签:钟无艳

    男人都是好色之徒,这句话适用于全天下所有男士。古代也是典型的以貌取人,长得好的女子天生就过的比长得丑的幸福,但这也不是说长相难看的女子就没有前途了,在春秋时期天下第一丑女钟离春还当上了皇后呢。现在说起钟无艳,很多人的心里都会想起她:以及她的经典台词:“再来一次给力的掠夺!”“霸占!摧毁!破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