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湖南55岁巨婴熊丽,啃完三任丈夫后,又回家接着啃94岁老母

湖南55岁巨婴熊丽,啃完三任丈夫后,又回家接着啃94岁老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婷 访问量:2011 更新时间:2024/1/15 23:33:46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人们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老人有养老金,上学还有贫困补助,因此,我国大部分人的生活已经奔小康社会。

但是在某些家庭中,没有工作的年轻人,两手空空空,坐等山空的这种现象还是存在,如果是短暂的缓期,像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刚刚毕业没有工作的大学生,问父母要钱还是情有可原,如果是那种“巨婴”以及“啃老”的年轻人,真的是既可怜又可悲。

然而在湖南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就有这样一个既可怜又可悲的人,她就是巨婴熊丽,自打她出生之后,虽然是在农村家庭,但确确实实是一个千金大小姐,十指不沾阳春水,吃喝拉撒不是靠父母就是靠丈夫,真是走到哪里就啃哪里。

2019年,这天原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是随着一位老人的摔跤晕倒,竟让大家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啃老。

当天,这位94岁的老太太像平一样,早早的起床收拾屋子,拿着那熟悉的抹布将屋里大大小小的地方收拾了个干净,然而还没等老太太歇息,她就连忙起身换好衣服,准备前往菜市场,买菜做给55岁的女儿吃。

你听,那菜市场跟往常一样,小贩在努力推销自己家的菜肴,也有许许多多的行人,还有那讨价还价的声音,只为了还那几钱,在那里扯着嗓子与商贩极限拉扯,但奇怪的是,菜市场也有像老太太一样早起来买菜的奶奶,不过唯一的区别就是老太太那满头花白的头发与她们那还没有白完的头发形成鲜明的对比。

更有意思的是,众人见到这位老太太并没有表露出惊讶的目光,毕竟90多岁的老太太应该在家中享受儿女的孝顺,而她却跟别人不一样,反了过来,可见老太太时常来到菜市场进行买菜。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知道这位年迈的老太太,家中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女儿,而老太太丝毫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心里只想着女儿想吃肉饺子,但是今天的人以及吵闹声比往常更甚,由于大葱降价了。

看着这些吵闹声,老太太想赶紧买好东西回家,但是这里的人比往常多,普通人穿梭起来就不太方便,更不要说一个90多岁的老太太,终于挤过人群,老太太如愿买到了自己想要的馅料。

买过菜的老太太连忙想要赶回家,因为内心牵挂着家中呼呼大睡的女儿,想着这个时间,女儿应该是醒了,于是加快步伐,谁料,在半途中,老太太摔倒了,想想90多岁的老人,摔一下可不得了,果然,摔倒之后的老太太半天起不来昏倒之后,有好心人把老太太送到了医院。

当老太太的儿女赶到的时候,却与之发生了争吵,儿子不愿意支付医药费,而熊丽看着哥哥不愿意花钱,直接暴怒,说他不管妈妈,而哥哥却说,她不配提妈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老人生病之际,儿女却在因医药费而争吵,事情还得小时候说起。

从小备受宠爱的熊丽

熊丽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里,当时她上面已经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那么熊丽自然而然就是家中的老幺,更何况还是老来得子,她的父母自然是更加宠爱这个小女儿,还有她的哥哥姐姐也十分喜爱小妹妹。

随着熊丽的一天天长大,她的母亲凤玲平常一点活都舍不得她干,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家中的几个哥哥姐姐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妹妹完全相反,什么重活累活都干过,后来这六个孩子到了年纪都要上学,那学费自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家中又只有父亲一个人挑起重担,很是辛苦。

反观家中的所有人,熊丽真的是特别公主病,衣来伸手,饭来口,附近的邻居都看不下去,认为这样只会惯坏熊丽,以后肯定会没有出息,应该让她自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方面增加动手能力,一方面毕竟是农村的孩子,谁都要干点活来分担家务。

面对别人的建议,李凤玲丝毫不在意,她觉得小女儿是自己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家里面她最小,又最像自己,而女儿要富养,所以依旧我行我素,而且她的父亲也觉得,小女儿最可爱,舍不得她受苦。

甚至在平常的时候,父母会要求哥哥姐姐要让着妹妹,虽然小妹很可爱,但是在父母思想的灌输下,变的蛮不讲理,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公主,有一次,哥哥与妹妹下棋,妹妹输掉之后耍赖,直接将棋子扔在哥哥脸上,瞬间疼痛难忍,听到动静过来的李凤玲直接抱住妹妹检查她有没有受伤,还呵斥哥哥为什么不让着妹妹。

后来,家里实在是承担不了几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于是年龄比较大的几个兄弟主动要求辍学去外面打工来补贴家用,以供熊丽和家里的开支。

在熊丽13岁那年,熊爸因病去世,家里一下子像是没了主心骨,更没有能够挑起大梁的人,当时,由于哥哥姐姐们与熊丽年龄差距太大,最大的哥哥在熊丽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结婚,但是他不忍心看着母亲以及弟妹独自撑起这个家,经常会接济家里,如此过来几年,家里的日子还算过的去,而熊丽的哥哥姐姐也都已成家,或者是出去打工。

只剩下熊丽还在学校里,而熊丽自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导致她的性格十分不讨喜,在学校里也是人人讨厌的对象,甚至没有几个人是真心与她做朋友的,后来熊丽终于在高中没毕业的时候就选择了辍学。

还有当时哥哥寄给母亲的钱,李凤玲根本就舍不得花,自己省吃俭用,却给熊丽好吃的好喝的,对熊丽母亲从来都是大方的,而且从小养尊处优,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熊丽,虽性格不讨喜,但是她的容貌可是当地数一数二的。

三婚三离的熊丽

由于从小产生的优越感,还有绝美的容貌,让熊丽有了钓金龟婿的想法,这在母亲心里毫不新鲜,毕竟她也觉得自己的女儿似天仙一般美,性格好,简直就是没有缺点,这在母亲眼里熊丽的滤镜真是完美。

靠着漂亮的容颜,李凤玲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但是心气高的熊丽根本就看不上这些歪瓜裂枣,还幻想自己要嫁至少得嫁个有钱人。

突然有一天,熊丽在街边逛街,遇到了一个问路的商人,穿着西装革履的模样深深打动了熊丽的心,于是很热心的帮他引路,这一来二往,富豪也忍不住被漂亮的熊丽给吸引住了,不停的约熊丽吃饭,礼物鲜花样样不少,面对富豪的追求,熊丽害羞的答应了,之后就是顺其自然的在一起,恋爱,结婚。

只不过这场婚姻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平常的相处中,富豪也发现了熊丽好吃懒做,手脚大方,遇见什么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也不会顾家,于是富豪提出了离婚,并给了熊丽14万的资产,要知道在那个时候,14万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要是普通人家,几十年的花销不成问题,但是在熊丽这里,没几年就被她给霍霍完了。

当她发现自己没钱的时候,有了上一次的例子,熊丽决定再找个人嫁了,不得不说熊丽的运气是挺好,没多久,她就与一个有钱人结了婚,虽然比不上第一个,但是也是挺不错的,而熊丽丝毫没有从上次的婚姻中感悟出什么,依旧我行我素,平常不仅好吃懒做,花钱还跟流水一样,她的丈夫挣钱的速度都没有她花钱的速度快。

就算是熊丽有了孩子以后,同样是以前的模样,经常半夜不着家,在外面玩耍,后来为了孩子,她的第二任丈夫同样与她提出了离婚,回到家中的熊丽还有母亲,母亲十分心疼她,准备再帮她找个好人家,只不过生了孩子之后,熊丽的状态再不似从前,再美好的容颜也就只有那几年,也有衰老的那天。

面对如此的熊丽,大多数人家都不愿意,只有一个环卫工人不嫌弃,还娶了熊丽,婚后,环卫工人白天干活,晚上回家还要给妻子做饭,而熊丽丝毫不知道珍惜,经常抱怨他没有钱,毕竟前两次的婚姻,熊丽每天大花特花,这一下子由奢入俭,熊丽根本就受不了。

妥妥一个嫌贫爱富的女人,真不知道经历了两次婚姻的失败,熊丽竟然没有反思,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被两任丈夫所嫌弃抛弃,然而这次,却是熊丽嫌弃丈夫没有能力,没有金钱给自己买奢饰品,随着时间的变化,熊丽终是受不了,经常跟丈夫吵架,骂他是窝囊废,最后两人避免不了离婚的结果。

老年游手好闲,在家啃老的熊丽

离婚后的熊丽没有地方住,只能搬回家与年迈的母亲一起住,况且母亲又很疼爱自己,于是二话不说又回到了当初在家的生活模式,熊丽一边在家里刷着手机,一边磕着瓜子,反观年迈的母亲却在一边忙碌着,而熊丽只当做没看见,悠然自得在沙发上玩,都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看着却不像是,面对母亲的服侍,还这么的心安理得,真不知道她的心是咋长的。

就这样,母女二人就靠着母亲那一个月1400的退休金而生活,平常母亲除了买菜根本就用不到什么钱,便把所有的钱都给了熊丽,而她依旧不改,生活都这样了,还大手大脚的花光母亲所有的积蓄,导致母亲在生病住院的时候,熊丽根本就拿不出一分钱。

因此,他的哥哥们才剧烈的跟熊丽争执,这些年,哥哥们经常给老太太寄钱,再加上她的退休金,应该是能够支付得起这次的医药费,但是熊丽拿不出来,可见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熊丽身上,就这样,哥哥们不退步,而熊丽也没有钱,最后这件事情闹到了居委会,经过协调之后,哥哥们一起掏治疗费,而熊丽照顾母亲,不能再随意的花母亲的钱,熊丽必须要出去找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

不过一辈子没有工作过的熊丽,突然要出去,却不知道能不能养活自己,毕竟母亲并不能陪伴她一辈子,最后能靠的还是自己。

然而造成这种情况,大部分原因就是李凤玲对熊丽的过分溺爱,最终养成了这样一个自私、漠、无法自理的女儿。

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是不一样的,父母可以心疼孩子,但也要教会他成长,教他如何生存,如何面对人生的风雨,这才是对孩子的一种负责。

标签: 熊丽

更多文章

  • 国学故事之照乘珠与宝珠战国时期魏惠王与齐威王相会于平陆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齐威王

    照乘珠:战国时期,魏惠王(即梁惠王)与齐威王相会于平陆,夸耀魏国藏有宝珠,夜晚能照亮前后十二乘车。齐威王听后不动声色地说道:“我的宝与你不同,齐国有贤臣,能安邦治国,能光照千里,何止十二乘呢?”魏惠王听后非常惭愧。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乘,一车四马。后来就以“照乘珠”用来指宝珠,亦用来比喻

  • 此人风趣,曾用“乐极生悲”讽谏齐威王,被司马迁列为滑稽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齐威王

    “乐极生悲”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在战国时期。有一天,齐威王心情愉悦,就请他到宫中喝酒。齐威王问他:“先生,你能喝多少酒才醉啊?”他问答道:“臣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齐威王一听,心里非常不舒服,就说,你喝一斗就醉,怎么能喝得了一石?你不是在糊弄本王吧?他却笑嘻嘻地说

  • 貌比潘安的邹忌,为何拿闺房密语讽齐威王纳谏?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齐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我们在高中语文课本中都学过。邹忌为何拿家里的事儿来比喻国家的事儿呢?这篇文章又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呢?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背景首先说《战国策》,它是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史书。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往白话里说,就是一部文学作品。

  • 齐威王治国有术:有功之臣封赏万户之邑,奸邪之臣处以烹煮之刑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齐威王

    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人们一直以来都把李世民作为明君的典范来传颂。但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一位君王更是以霹雳手段,对有功之臣封赏万户之邑,对奸邪之臣处以烹煮之刑,很快刹住朝廷上下弄虚作假的歪风,臣民们转而崇尚实干,国家因此大治,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这位君王就是

  • 隐忍3年换36年霸业,恢复齐国霸业的齐威王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齐威王

    《趣读通鉴》21成语“一鸣惊人”,常用来形容人看似平庸,却出惊人之举,成就大业!很多时候人看表相皆以为这人不过突然开窍而已,却少有看到真相。对于成就大事而言,隐忍观察,还有无时无刻的待机已动才是成功根源。由此才有一句话出现:耐得住寂寞,忍得了离别,受的了委屈,这样的人必成大器。这话啊,对普通人而言是

  • 齐威王年轻时亲自朝拜周天子,为何后来却大骂周天子是二奶养的?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齐威王

    按照周朝的礼制,各诸侯国必须定期朝拜周天子,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并向天子汇报本国的情况。西周时的朝觐之礼尚如仪能够举行,到春秋时就已式微了。战国时代,周王权威一落千丈,几乎没有诸侯再去朝拜周天子。但齐威王却在年轻的时候亲自去洛阳朝拜过周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进入战国之后,齐国的田氏逐渐取代了姜氏

  • 为什么孙膑见了齐威王之后就断定齐国“三世其忧矣”?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齐威王

    占卜、算卦,往往是现代人所鄙视的迷信活动。但是预测未来这样的事情,也未必完全是不可能的。比如老子曾经说过,500年后秦国有圣人出,后来果然就出了秦始皇。不仅仅是老子,诸子百家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预测并最终被证明是事实的过程。比如孙武的后代,孙膑就曾经预测过齐国的兴衰。孙膑,他本是孙武的后代,可是到了他

  • 一鸣惊人的不止有春秋时期的楚庄王,还有战国时期的齐威王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齐威王

    大家都听过一鸣惊人这个成语,但是关于一鸣惊人的出处其实一直有些争议,有的认为是说春秋时期楚国的楚庄王的故事,也有人认为是出自战国时期齐威王的故事。小编认为,出处不重要,重要的是楚庄王和齐威王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只要肯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为了自己的目标,加油奋斗!楚庄王楚庄王

  • 一鸣惊人的齐威王说一句话,魏王甘拜下风,其道理今天依然适用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齐威王

    风水轮流转,魏国国力凸显疲态的同时,西方的秦孝公实施了商鞅变法,东方的齐威王也开始发奋图强了。在继位之初,齐威王绝对是个昏君的样子,成宿的喝酒玩乐酒色,整天不理朝政,连四周的的小国都跑过来欺负齐国。在虞姬和淳于髡的劝导下,齐威王从醉生梦死中走出来,励精图治,一鸣惊人,重赏了积极干事的即墨大夫,杀死了

  • 为什么齐威王拥有孙膑田忌和邹忌,却无法碾压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齐威王

    著名的“田忌赛马”几乎家喻户晓,也体现了孙膑不凡的心思——田寅祈和田忌经常比拼马术,但君主的马匹显然更擅长奔跑。不是的,所以三战皆败常常让田忌很烦恼,所以孙膑给田忌出个招,就是微调一下马匹的顺序,先出劣马,消耗君主的优马,相当于舍弃劣等马的结果不会,但是高级马比君主的中级马更可靠,同样,中级马比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