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联合分裂晋国,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这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战国由此展开。
春秋时,秦国最忌惮的是晋国,如今晋国一分为三,秦国面对的对手一下子又多了两个。秦国原以为凭借老资格的霸主地位,三晋总得给点面子。但没想到,三晋中的魏国率先崛起,对秦国提出了新的挑战。
历史上,魏文侯算得上是个改革家和思想家,以变法图强、兴修水利和发展经济为治国理念,不仅如此,他创立的西河学派还给秦国和其它诸侯国家带来了学习榜样。那么,魏文侯对秦国提出了哪些挑战呢?
讲诚信的挑战。魏文侯是个言而有信的人。一次,他事先告诉看守林地的官员,准备第二天要到这块林地打猎。第二天他跟人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外面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其它人以为这么大雨,他不可能再去打猎了,可魏文侯敬了大家一杯说,你们先喝着,我去办点事。
迎着风雨,魏文侯来到林地里,看守的官员惊讶地说,这么大雨我就知道你一定不会来的,没想到你还冒雨前来,真让人佩服啊。魏文侯说,我承诺了你的事,我怎么能言而无信呢?
通过这件事,百姓知道魏文侯是个讲诚信守道德的人。
有远见的挑战。三家分晋后,韩赵两国都想跟魏国套近乎,想借魏文侯的实力把对方给灭了。赵国找到他联合攻打韩国,他找借口说,我们都是兄弟,怎么可能手足相残呢?而且我们三家才受天子的诸侯封赏,怎么能够窝里斗搞内耗啊?
韩国也找到魏文侯要求出兵攻打赵国,他也是用同样的话挡了回去。刚开始,韩赵两家还挺生气,以为魏文侯有意疏远自己,跟对方走得近,可当他们彼此了解对方都找过魏文侯,而他答复的都是同一句话时,都羞愧得无言以对。
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挑战。三国分晋后,魏国相对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境内以盛产岩盐为名。分封诸侯之前,这里经常遭到其它诸侯国的掠夺,现在有了韩赵两国做联盟,魏国就可以腾出精力发展经济和文化了。
魏文侯心里清楚,春秋五霸时,能够做大的几个诸侯国都是靠人才建国的,所以他特别注重人才的利用和培养。
在人才招募上,一类是以普通百姓和兵士为主的,主要用于军队和各方面的建设,如兴修水利上,为了治好漳水泛滥,他启用西门豹驻守邺城,西门豹也是不负众望,他巧妙地制服了当地的二老,废除了为河伯娶亲的陋习,并大力兴修水渠泄洪,结果,十二条泄洪道较好地解决了漳河水患。
由于邺地战略地位重要,西门豹治水得到当地百姓拥挤,从而因害怕河伯娶亲外逃的人都纷纷回到邺地,邺地成了魏国的强大后方基地。赵国曾多次对邺地发起进攻,始终无法突破邺城,与当地百姓的大力拥护是分不开的。
除此之外,魏文侯还特别重视儒家思想的传播,他大力推崇治学人才,在与秦国的交战中,夺取了秦与晋交界的一块地方,魏文侯把孔子的弟子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等都请到这个地方来当老师,还在这里建立了河西学派。一些历史上有名的人都在这里得到学习。如吴起,他不仅是儒家学派,也是法家和兵家的弟子。
魏文侯在紧挨着秦国的地界建立河西学院,对秦国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鞭策,在魏国带领下,孔子的儒家学说迅速在各个诸侯国散布开来,打仗要讲师出有名,相互之间要称先生有礼。
为了请段干木讲学,魏文侯身体力行,他亲自去造访段干木,见他站在门口不走,段干木只好翻墙逃跑了。但魏文侯并不死心,他每次经过段干木的门口,都要扶车敬礼,时间长了,段干木都不好意思了,就跟他见了面,而且见面时,魏文侯都是毕恭毕敬地站着。
国相翟璜不服气,他就问魏文侯,为啥你跟我说话就可以说躺就躺下,说坐就坐着,可对段干木却大气不敢出一口呢?
魏文侯笑着说:你跟他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你俩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势力没有道德高贵,财富没有品行高贵。
正是由于魏文侯大力倡导仁义道德,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时期最早崛起的七雄之一。
魏国迅速崛起,虽然给秦国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给秦国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从此以后,秦国以魏文侯为借鉴,大力开展各项改革,军事力量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打败了魏国。(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