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齐国大臣邹忌竟是心胸狭窄之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齐国大臣邹忌竟是心胸狭窄之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杜健 访问量:2823 更新时间:2024/1/26 4:38:40

学生时期学过一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此文中,邹忌询问自己身边之人,比较自己与有"美人"之称的徐公谁更美,得到的答案都是说他比徐公美,在与徐公见面后,邹忌觉得自己还是无法与徐公相比,并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夫人说自己更美,是因为她爱自己,小妾说自己更美,处于惧怕,客人说自己更美,是因为有求与自己。然后,他将这道理运用到君王身上,发现也十分的贴合,便上奏齐王,告诉他犹豫他身份所在,无人实话,因此也无法听见人们真实的意见和想法,当时的齐威王听后,觉得十分有理,广开言路,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使得国家走向富强。

在这篇文章中,邹忌看起来是一位正直果敢,心系国家之人,也是齐威王难得的能臣助手,但是通过对历史的考察,邹忌并不完全如文中一般,是一位正直之人,相反,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一位心胸狭窄的小人。一个国家能够强大,并不是只依靠某一个人就行,而是多数人的团结配合。作为齐国的肱股之臣,邹忌本应该更加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真正的做法却让人感到失望。

战国时期,齐威王重振齐国,凭借马陵之战,使齐国称霸于诸侯中。马陵之战的胜利,离不开孙膑田忌。此战中,由于对敌军军师庞涓足够了解,再加上孙膑本人的聪明才智,利用减灶之法,迷惑敌人,将敌人引诱到马陵,早早在此地设下埋伏,逼得庞涓自杀身亡,魏军惨败,太子申也成为齐国的俘虏。

魏国失去10万魏军,元气大伤,再无力与齐国对抗,值得表示臣服。不久,齐威王在徐州接受魏惠王以及韩国和其他几个小国的朝拜,被尊称为王。不过为了避免成为其他诸侯国联合进攻的对象,齐威王还是谦虚地承认魏惠王的王位,史上称此次事件为徐州相王。

马陵之战后,指挥作战的田忌与出谋划策的孙膑,水涨船高,受到齐威王的宠信与赏识。邹忌见此场景,心中很不是滋味。邹忌作为一个文人,道理上是不会与武将产生冲突的,文人主内,管理国家的行政事务,武将驻外,进行对外战争。明明可以彼此合作,共同将齐国带往更高的位置,但是他却因为田忌等人获得齐威王宠信而心生嫉妒,设计陷害他们。

事实上,马陵之战的背后,也有邹忌的运作。在田忌与孙膑还未获得马陵之战的胜利时,在田忌赛马中,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使得田忌取得胜利。不久,赵国受到魏国的攻击,向齐国求救,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方法,轻松达到目的,田忌与孙膑的威望也日益提高,这引起了邹忌的忌惮。于是便上奏齐威王,建议他派遣孙膑与田忌去攻打魏国,当时魏国实力还十分强大,再加上孙膑的同门庞涓为魏国军师,打赢魏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照邹忌的想法,若是战争胜利了,就会证明自己有独到的眼光;若是战争失败,田忌与孙膑战死沙场,就少了两个与自己"争宠"之人,无论结果如何,对他来说都是好的。

不过没想到的是,田忌与孙膑大获全胜,完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自己被人遗忘,与他最初的设想大相径庭。这一次没能达成所向,反倒使孙膑等人受益,邹忌不想就此罢休,便又心生一计。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君王的心思也是让人无法捉摸的,像田忌这种功高之人,受到君王重用之时,往往也会因为过高的功绩而受到君王的忌惮。

邹忌便利用这一点,找人冒充田忌的管家,到闹市去找人给田忌算命,并且毫不掩饰的说:我家将军带兵打仗,百战百胜,现欲成大事,你看能不能成?并让人将此言语传到齐威王耳中,引起齐威王的愤怒,让田忌到朝廷上去对质。田忌自己也知道,由于功劳过高,已经引起了齐威王的忌惮,这次遭人陷害,不一定能得到洗刷冤屈,很可能被齐威王趁势除掉,所以便逃到楚国。孙膑见邹忌心胸如此狭窄,感到失望至极,便也离去。

邹忌的狭小心胸,使得齐国失去了孙膑与田忌两位能臣,导致齐国的霸业走到尽头,之后便停滞不前。人家所宰相肚里能撑船,邹忌的肚里恐怕连水都没有吧,还如何撑船呢?

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

标签: 邹忌

更多文章

  • 你知道邹忌进谏齐王,却未必知道他的人品竟是如此卑劣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邹忌

    说起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有高度存在感的国家。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出现了齐桓公、齐威王等明君。又有田忌、孙膑、邹忌等名臣。因为齐威王任用了这些名臣,齐国的国力高度发达。但你或许想不到的是,看似贤明的邹忌和大将田忌之前却有着一段矛盾,他处处迫害田忌,最终自己也已悲惨的结局收场。说起邹忌,大家印象中的他

  • 同样“吃里扒外”帮刘邦,为何项伯得以善终,而丁公却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项伯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刘邦和项羽奉怀王之命战秦国,这个时候他们是盟友。秦国灭亡以后,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曾经的盟友演变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项羽入关以后准备第二天用军事手段解决刘邦,却被糊涂虫项伯泄露了军事机密,使得刘邦得以脱身。彭城之战刘邦惨败以后,带着十几个随从逃跑,项羽派丁公追击刘邦,丁公

  • 项伯和张良有啥交情,让他不惜背叛亲侄子?原来两人都是重义游侠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项伯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一、项伯与张良项伯是项羽的伯父。项梁和项羽起兵会稽,项伯在下相项氏老家聚集项氏一族,响应项梁。项梁军渡江北上,到下相会集项氏一族后,项伯就一直在项梁军中协助项梁,官任楚国的国相令尹。项梁战死后,项伯成

  • 同样是吃里扒外,为何项伯得到了善终,而他却被刘邦处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项伯

    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为了获得全国最高统治权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由于项羽刚愎自用,而刘邦知人善任,项羽很多的将领都投降了刘邦,项羽死后,很多楚将也听闻刘邦的仁义,纷纷放弃抵抗前来投奔刘邦,他们大部分都得到了重用或封赏,例如英布、季布、项伯等,但也有一个例外,有个楚将曾经救过刘邦的

  • 鸿门宴中,项伯为何私放刘邦脱险,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项伯

    在我国漫漫历史长河中,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一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楚汉之争的开端则是那场非常有名的宴席鸿门宴。鸿门宴是项羽杀刘邦最好的机会,也是刘邦由弱变强、项羽由强变弱的开始。其实项羽本来是要直接进攻刘邦的,之所以出现鸿门宴,是因为项伯的通风报信。那么项伯当时为什么要帮助刘邦?其一是因为项伯要报答刘

  • 鸿门宴中,项伯放走了刘邦,刘邦称帝之后,最终他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项伯

    古来成败有根由,何必遥寻广武沟。项伯帐中姻汉祖,萧何月下劝韩候。鸿门宴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了,这一个饭局就定下未来天下的主人。本来项羽有实力,成为天下之主的几率非常大。鸿门宴便是他谋士范增给他出的计谋,只要他杀了刘邦,就会少一个强大的对手。可他没有,一个是因为他本身的原因,而另一个,就是他军中

  • 历史中的小人物,项伯,不站在上帝视角也许你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项伯

    项伯,一个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小人物,鸿门宴的时候,因为他偷偷告密人,让刘邦提前知道项羽的态度,最终在张良、樊哙等人的谋划下成功的脱险。但是如果你站在项伯的视角来看这场历史故事,也许就能体会在那个时代项伯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了。我们故事开始之前,先说说项羽、项伯、项梁的的关系,单单从三个人的姓氏上来看

  • 鸿门宴刘邦如何脱身?曾帮助过他的项伯,最终又是怎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项伯

    话说天下大势,必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春秋战国数百年战乱洗礼,终归于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楚汉争霸势如水火,最终又归于汉。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跃成为了统御天下的皇帝,这样的人生历程实在是令人神往。然就在刘邦成就伟业的过程中,却有几次差点丢了性命。其中最著名的当鸿门宴

  • “鸿门宴”中,为什么项伯要“胳膊肘往外拐”保护刘邦呢?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项伯

    一提到胳膊肘往外拐的人,估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这个项伯了,但其实说到底,他并没有想把自己的胳膊肘往外拐,他只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项伯影视形象)项伯本名项缠,是项羽最小的叔叔。他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比较喜欢行侠仗义,为了朋友可以不顾一切,这个既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是他的缺点。项伯在秦朝统治时期就

  • 鸿门宴前夜,刘邦与项伯约为儿女亲家,后来兑现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圣文看生活标签:项伯

    没有,鸿门宴前刘备和项伯约为儿女亲家只是迫于形势,随便许下口头承诺,实际上一直到汉朝建立以后,这个承诺都没有人履行,也没有人提起过!刘邦一般在政治中都是将嫡出子女许配来表明重视,高后吕雉育养了两个孩子,分别是刘盈和鲁元。首先,鲁元比起刘盈年纪要稍大一些。二来,通常被动的一方会选择嫁女。所以,最大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