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北1.5公里处,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伏羲陵(太昊)陵)立于今日由于伏羲居三帝(伏羲、女娲、神农)之首,太昊陵位居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长期以来,固有观点认为中原地区在古代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正统之地。伏羲自然是中原地区的人。这种情况与伏羲的记载高度吻合,同时也找到了中国最早的易卦证据,由此可以推断,伏羲极有可能是江苏南通人。
所谓青墩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沙岗公社青墩大队。1973年,当地村民为了建设聚落,开凿了一条236米长的青墩新河,贯穿全村。那时,我无意中发现了这个远古遗迹。在青墩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许多良渚文化风格的玉璧、玉琮、玉佩、玉环等玉器,还有许多陶器和大量动物骨骼化石,其中最重要的是麋鹿。
与八卦起源有关的牛角化石雕刻。
01:青盾遗址位于伏羲活动范围内
据《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伏羲生于成吉,建都在陈地(今淮河中上游)。西汉时期,汉朝在今甘肃景宁县治坪乡六合村置成冀县。《李将军列传》中说“李广将军是陇西城冀人……故怀里迁城冀”。从甘肃成吉到河南陈地,相距万里。以当时的交通运输能力,伏羲估计不可能迁徙这么远的距离。
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春秋时有陵墓,汉代以前有祠堂。所以说伏羲生于甘肃成吉年间应该是不可信的,定都陈地有一定的可信度,即伏羲的活动范围应该在淮河流域。
青墩遗址位于南通海安,地处长江下游与淮河交界处。以古通阳运河为界,南属长江水系,北属淮河水系。向北属淮河水系范围。同时,青墩遗址出土的文物风格与高邮龙湫庄遗址和淮安青莲岗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相似,显示出青墩先民的活动范围。
另外,《古三坟》、《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等文献记载,伏羲生活的地区沼泽多雨多,居住在江湖两岸。雨落于日,河水泛滥,龙马负象”,华胥生伏羲时说:“生于雷则,生于承冀”,而青墩遗址周边的河流多从淮河流出,洪水排入大海,更符合文献中伏羲的生活场景。还有一点,伏羲和女娲都是人头蛇身,而淮河流域到处都是水蛇,几乎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这种对蛇的崇拜创造了人头蛇身的形象。如果是在比较干旱的西北地区,估计古人不太可能创造出人头蛇神的形象。
02:青墩遗址蕴含原始婚俗变迁
《山海经》记载华旭一家“成年住雷泽,生时卒于城冀”,莫名怀孕。商周的祖先也是如此,“见玄鸟落卵,简帝取之吞之,生一契(商朝始祖)”,“姜元出野见巨人踪迹,心曰:若欲习之,习之,动身如孕,生子(周后稷)。
抛开神话的外衣,其实是母系社会“知母不知父”的真相,婚姻制度尚未建立。
相传是伏羲开始改变婚俗,提倡男雇女嫁的婚俗礼仪,改血婚为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独生子女的原始群婚状态。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据文献记载,伏羲氏“结姻改姓”,实行“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婚姻制度的变迁也反映了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
青墩遗址考古报告显示,早期墓葬多为多人合葬,随葬品较少,反映当时处于母系社会晚期,或伏羲时代初期。朝东,随葬品较多,反映伏羲时代已经进入,或者说进入了中后期的宗法社会。
也就是说,青墩遗址的墓葬反映了古代社会婚姻习俗的剧变,这可能是文献中伏羲改革婚姻制度的结果。
03:青墩遗址与伏羲对渔猎的贡献
据文献记载,“织网结节,教佃(田猎)捕鱼。养祭,做饭”。牲畜的起源。
青墩遗址位于海安,周围动植物资源丰富,可谓古人的世外桃源。考古报告显示:一是青墩遗址内有炭化的稻谷,反映青墩先民已发展水稻种植;青墩先民的狩猎业发达;3、出土的许多家养狗、猪、麋鹿的化石,显示了青墩先民的畜牧业发展;4、出土的骨鱼镖、叉子、匕首等鱼骨等20余种水生化石的沉积物厚达15-20厘米,说明青墩先民在古代捕鱼捕虾十分普遍河流。
在6000年历史的遗址中,像青墩遗址这样具有渔猎特色的十分罕见。文献中特别提到,伏羲“织网授徒以鱼”未必是漫无目的的。04:青盾遗址与伏羲八卦系统的传说
文献记载:伏羲“抬头见天象,低头见地法”,观鸟走兽之文,宜于地,可亲近身又远方得物。
始画八卦,领悟神明之德,有万物之情。”相传商周时期,周文王在狱中演化,将伏羲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
关于伏羲八卦制度的传说流传了数千年,但一直没有得到有力的证据。贾湖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大汶口遗址等原始人类遗址均未发现八卦痕迹。因此,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对八卦的历史提出质疑,认为八卦出现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可能不会超过五千年。但是,青盾遗址的出现,证明了八图的历史至少已经超过了六千年。
在青墩遗址的发掘过程中,除了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麋鹿角化石。许多麋鹿角化石上仍有古人雕刻的符号,但这些符号并未引起专家的重视。注意。1983年在《考古学报》上发表了青墩遗址的考古报告,但只刊登了刻在麋鹿角上的符号。
谁知,考古报告一出,最被忽视的描绘符号立刻引起了彝族学者、数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语言学家认为这是中国古代的原始文字,数学家认为这是最古老的数字,易学者认为这是易卦起源的最初标志。
最终,青墩遗址的麋鹿角雕刻(见上图)被众多专家学者确认为易学起源的最初标志。的原数符是两组重卦和卦,分别是精卦干上艮下、震上干下。
综合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华夏三皇之首的伏羲氏极有可能不是来自中原,而是来自长期以来被视为“野蛮”的苏东南地区。“在古时候。青墩遗址一带很可能是易卦的发源地。随后,青墩先民北上,逐渐与中原文明融合,传播八卦文化,最终一卦文化在中原大放异彩。
参考资料:《古三坟》、《山海经》、《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青墩遗址与伏羲传说的渊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