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祢衡和许攸的死有什么相同之处?曹操和刘表是一路人,手段都类似

祢衡和许攸的死有什么相同之处?曹操和刘表是一路人,手段都类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建 访问量:4306 更新时间:2023/12/6 4:18:03

祢衡,三国第一喷子,如果让他遇上诸葛亮,极有可能造成双方互喷之势,绝不会出现王司徒被骂死的惨剧。

许攸,一个把卖主求荣表现的大义凛然的谋士,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把自己的主子袁绍给卖了,从而成全了曹操。

这两个人其实毫不相干,只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狂妄。祢衡的狂妄几乎到了癫狂的地步,恨不得怼天怼敌怼空气。而许攸的狂妄,则表现在喝醉酒以后,他只怼一个人,那就是曹操。

01祢衡这张嘴谁都不放过,无奈之下被曹操送给了刘表

祢衡是比较有才华的人,所有便有一种恃才傲物的特点。可是他跟其他有才华的人不同,人家恃才傲物好歹有点分寸,这家伙一点都没有,所以他没有朋友。

也不能说他完全没朋友,好好研究一下,还是有那么两个的。第一个就是被他称之为大儿子的北海孔融,第二个则是被他称之为小儿子的杨修

这两个人可都是当今名士,又是他唯一的两个朋友,却被他称为大小儿子,可见他狂妄到了何种地步。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剌,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后汉书》

好在孔融欣赏他的才华,并不生气,而且向曹操极力推荐了祢衡,这里我怀疑孔融是在打击报复,明知道祢衡这德行,他能被曹操接纳吗?

曹操看到祢衡以后,想要试探一下他的才华,所以故意给他难堪,让他击鼓助兴。结果祢衡丝毫不以为意,甚至坦胸露乳地开始击鼓传花的游戏,反倒是让曹操有些不好意思。

从此以后祢衡就跟曹操结仇了,他开始怒怼曹操,白天骂完晚上骂,躲在被窝里做梦的时候也不忘骂两句。

这让曹操很郁闷啊,每天总有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在辱骂自己,好像自己真的犯了什么错一样。这么长此下去可不是个办法,所以曹操决定把祢衡给遣送走,于是他一口气就把祢衡送到了刘表那里,求个耳根清净。

02许攸醉酒后天天怒怼曹阿瞒,结果被许褚给宰了。

许攸跟曹操那是发小,跟袁绍玩的也不错。不过袁绍开窍的时间被曹操早,所以许攸早早便跟随袁绍打天下。这份工作许攸干了十多年,早就是袁绍集团的资深骨干了。

为此袁绍对许攸也是非常器重,认为他就是自己的张良姜太公。可惜袁绍身边有太多许攸这样的人物了,公司大了待遇好了,人才自然就多了。

比如说审配郭图这些人,全都是比较有才华的人,甚至当年被大伙封神的郭嘉、荀彧都曾经在袁绍这里混过。

所以说许攸虽然很重要,却远不及刘备手下的诸葛亮,曹操手下的荀彧,孙权手下的张昭。这个时候许攸就开始动小脑筋了,他知道自己在袁绍集团再怎么混下去,依旧还是现在这副模样。

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曹瞒传》

如果他到了曹操那里的话,是不是就会有一个阶段性的上升呢?于是许攸背叛了袁发小,带着一箩筐袁发小集团的绝密资料,投靠了曹发小。

曹操听说许攸带着一箩筐资料来了,高兴得连鞋都被穿,就出来迎接资料,哦不是许攸了。在许攸的帮助下,曹操成功地找到了袁绍的粮仓乌巢。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乌巢大火,袁绍的粮草被焚烧,官渡之战中袁绍惨败,曹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凭良心说,这件事许攸的确立了大功劳,曹操也对许攸大加赞赏。可是许攸在立功以后,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那种待遇。

于是乎,许攸开始酗酒骂街。他每天的口头禅都一模一样:如果没有我,他曹阿瞒如何如何。这等于是每天都把自己的功劳公之于众。

意思很显然啊,你曹操要是再不给我升官发财的话,那我就怼死你。曹操头很疼啊,这头疼病或许就是这个时候犯下的。

有一天,曹操不用再头疼了,因为他的保镖许褚一刀把许攸的脑袋给剁了下来。曹操假装很生气,其实也没有怎么责罚许褚,原因我们都知道的。

03许褚杀许攸,是曹操的意思吗?

我们很难去判断这件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操一定也想过这么干。因为只要杀了许攸,那他的头疼病就好了,何乐而不为呢?

许攸是曹操的发小没错,但是他跟随袁绍已经十多年时间,感情如此深厚的主仆关系都不牢靠,难道曹操还指望许攸能够忠于自己吗?

许攸的确是立下了大功,可是那是在许攸充分了解袁绍内部情况之下,才获得的胜利。换句话说,接下来面对一无所知的战况,许攸的作用还有那么大吗?当然没有。

一日,许褚走马入东门,正迎许攸,攸唤褚曰:“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褚怒曰:“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攸骂曰:“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褚大怒,拔剑杀攸,提头来见曹操,说“许攸如此无礼,某杀之矣。”操曰:“子远与吾旧交,故相戏耳,何故杀之!”深责许褚,令厚葬许攸。---《三国演义》

所以对曹操来说,现在的许攸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再加上许攸压根就不是曹操的嫡系人马,那曹操有可能把重担交给许攸来承担吗?自然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许攸的要求,曹操压根就答应不了。从而曹操就会遭到许攸的臭骂,这个时候的曹操正是发愁的时候,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许褚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作为曹操的贴身保镖,为什么有这么一天,许褚就不那么贴身了呢?为什么这一天恰好他又遇到了许攸呢?为什么他又一刀砍了许攸呢?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应该就是曹操的意思。

杀许攸,对曹操来说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不过这件事一定不能由曹操自己来动手,否则就会将曹操陷于不义之地。

04祢衡被黄祖所杀,跟曹操可就没什么关系了。

祢衡也是骂曹操的高手,骂得曹操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生生地接着。可是曹操并没有让自己的贴身保镖收拾祢衡,而是将祢衡送给了刘表。

祢衡一开始还没有察觉到自己很讨厌,所以安心到了刘表那里去上班。他跑到刘表那里没几天,老毛病就犯了。

他开始骂刘表,两条腿站在大街上,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一只手扶着拐杖,一只手插着腰,张口就对着刘表一通乱骂。

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表大悦,益重之。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后汉书》

刘表立刻明白了曹操的用意,原来曹操送来的不是人才,而是个祸害。无奈之下的刘表,实在是受不了祢衡的谩骂,顺手就把他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

结果祢衡到了黄祖那里,又犯病了。可是他刚骂完黄祖,黄祖就怒了。黄祖虽然没有怼回去,可是他用实际行动报复了祢衡,他把祢衡给宰了。

曹操和刘表,都能够容忍祢衡,那是因为曹操和刘表都需要脸面和名声,他们可不想落得一个杀害名士的罪名。

可黄祖这个大老粗可管不了那么多,他听到有人骂自己,那还得了,直接一刀把祢衡给结果了。祢衡可能致死都没想到,居然有人会动真格的。自己身上这层名士的外衣,并不能拯救自己。

总结:都是骂曹操的高手,为何两人的结局不同。

简单来说,两个人的身份完全不同。许攸是曹操的谋士,而且是一个背叛了袁绍的谋士。祢衡则是一位会喷人的名士。

相比较之下,祢衡的身份就显得单纯得多。他完全就是在没有任何政治立场之下的开骂。许攸则不同,许攸是一个政治人物,他的任何一句谩骂,都带有政治色彩。

人们听到祢衡骂曹操,只会觉得习以为常,因为这哥们不骂人就不爽,而且见到谁都要骂,对曹操自然也不会放过。

可是人们听到许攸骂曹操,那就能从骂人的话里听到一些特别的内容。不管这些内容的真假,那都是对曹操名声的一种影响。

祢衡可不是曹操害死的,准确来说,害死祢衡的其实是刘表。跟曹操比起来,刘表的气量实在是太小了,他明知道黄祖是个暴脾气,却偏偏要把祢衡送给黄祖。

这么做不仅杀了祢衡,而且还不用承担杀害名士的罪名,刘表才是真正的小人。不过曹操用许褚杀了许攸,也不见得有多么厚道,一丘之貉罢了。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演义》

《后汉书》

《曹瞒传》

《魏略》

标签: 许攸

更多文章

  • 沮授四次献计都被拒,许攸张郃无奈皆投敌 袁绍为啥还不思悔改?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许攸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袁绍(11)上期讲到,袁绍战胜公孙瓒之后,拥有冀州、并州、青州、幽州四州,变得越发骄横起来。袁绍的弟弟袁术临死之前,把他的皇帝名号又转让给袁绍,鼓励袁绍自己当皇帝。袁绍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就私下里让谋士耿苞去寻找他能做皇帝的依据。当然所谓依据不过是一套自编自演的闹剧而已,

  • 曹操军队大获全胜?许攸向曹操献计获得奇效?战争的局势又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许攸

    许攸耐不住性子了,冷笑着说:“算了,你也别费事了,你的粮食早就没啦!”曹操一脸惊愕地问他:“这你是怎么知道的?”许攸从怀里掏出那封他截获的信,反问曹操:“这封信,是谁写的?”曹操问他:“你从哪儿拿到它的?”许攸告诉他:“我从路上截获的,所以才建议袁绍去偷袭许都的。”曹操见彻底瞒不住了,这才握着许攸的

  • 不期而至:看懂许攸宁索要一个亿的目的,才明白他是谁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乡村宁静生活标签:许攸

    不期而至:看懂许攸宁索要一个亿的目的,才明白他是谁的人《不期而至》看到现在很多问题都已经明朗了,假高峻就是真高峻找来接近阮真真的,所以他不害怕被戳破身份,正主认证的。还有苏雯确实是好闺蜜,不会黑化,至于后面出现的许攸宁应该就是假的了,只不过他不是假高峻找来的,而是和许攸宁有一腿的那个女的,好像是沈总

  • 许攸无离卦初九“履错然,敬之”的恭敬谨慎之态,终未能避免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许攸

    离卦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意思就是,离卦初九,脚步中规中矩,采取恭敬的态度,没有灾难。《象》:脚步中规中矩的恭敬态度,是为了避开灾难的原因。此时初九在离卦的最底下一爻,就如人穿的鞋子一样在最底下,所以提到了履,当然这里履的意思不仅是鞋子,还是步履、行走的意思。错然的

  • 许攸是曹操功臣,杨修是曹操主簿,为何全被杀?他们犯了什么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许攸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两个极有特点的人,早期是许攸,后期是杨修。许、杨二人都属于比较有才干的人,都曾经得到曹操的器重,但最终却全都因为行事乖张,令曹操生厌而导致被杀。那么,许攸、杨修二人由受重视到遭嫌弃,最后甚至被杀害,能启发身在职场的人们借鉴到什么经验呢?许攸是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人,仗着其早年与曹操的

  • 许攸分明是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人物,曹操为什么要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慢步史书标签:许攸

    曹操杀官渡之战的功臣许攸,证明在曹操面前,只有低调才能保住性命,杨修对曹操忠心耿耿,就是因为自持有才,不懂得收敛,最终被曹操找机会杀了,许攸比起杨修来更加肆无忌惮,被曹操杀掉是必然的。官渡之战时,许攸和审配都是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和审配两人不和,审配给袁绍写信,告发许攸家人不遵守法度,把许攸的家人都

  • 三国演义22:刘备中曹操之计,失去战马差点丢命,许攸前来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许攸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唐僧嘚吧嘚。在上一集中我们讲到了刘备用计成功将徐州夺了回来,随后皇帝也暗中派人想杀了曹操,但曹操是何许人也?他会这么容易就死掉吗?而这必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在这一集中曹操已经是完全知道了吉平的想法,并且他还将董承叫到府上,倒是要好好问问究竟是谁想要杀了自己。就在

  • 许攸分明是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人物,为什么曹操要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许攸

    许攸,原来是袁绍帐下的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非常不满,因此背弃袁绍投了曹操,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来,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从许攸个人来说,他抛弃袁绍而投奔曹操,这本身也没有什么错。过去有一句

  • 曹操生性多疑,为何许攸一投靠就信了,难道他不怕其中有诈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许攸

    曹操生性多疑不假,但曹操久经战阵,无论在官场还是在社会,都积累了丰富的识人用人术。之所以能相信许攸来投,应该在他自己合理辨识判断的基础上才如此的。 荀彧早有预言许攸会来投降。早在官渡之战前,面对拥有四州的强大袁绍集团,围绕抗袁问题,曹操内部进行了一场辩论,不少人认为袁绍地广兵强,将勇士能,很难战胜。

  • 如果许攸没有投靠曹操,袁绍能否在官渡打败曹操,从而取代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上品电视君标签:许攸

    说到三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英雄层出不穷,大小不一的战争和无良心计让人眼花缭乱,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指挥官的能力,有时一些小人物也能左右战局。官渡之战,许攸投奔曹操,向曹操献计献策。这让曹操焚烧乌巢赢得了先机,最终以少胜多负击败了袁绍。可见许攸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如果没有许攸的倒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