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生性多疑,为何许攸一投靠就信了,难道他不怕其中有诈吗?

曹操生性多疑,为何许攸一投靠就信了,难道他不怕其中有诈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文博 访问量:2475 更新时间:2024/1/22 22:58:50

曹操生性多疑不假,但曹操久经战阵,无论在官场还是在社会,都积累了丰富的识人用人术。之所以能相信许攸来投,应该在他自己合理辨识判断的基础上才如此的。

荀彧早有预言许攸会来投降。早在官渡之战前,面对拥有四州的强大袁绍集团,围绕抗袁问题,曹操内部进行了一场辩论,不少人认为袁绍地广兵强,将勇士能,很难战胜。荀彧则驳斥了这种论调,他认为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由逢纪和审配料理后方,一旦许攸家犯了法,二人必不放过,就必会导致许攸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一战而擒。一席话更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现在许攸来降,正应了荀彧的推测,曹操相信荀彧,自然也相信许攸来投是真心的。

曹操最了解许攸秉性。曹操和许攸从小就认识,可以说是玩伴,是同学,曹操深深了解许攸的秉性。许攸这个人自私性贪,依强去弱。曹操和许攸那么好,曹操起事,那么需要人才帮助,许攸来了吗?许攸没有什么眼光,荀彧、郭嘉正是知道袁绍非成事之主,才弃袁投曹的。许攸有这样的能耐吗?没有,他正是看着曹操软弱,袁绍强大,才跟从袁绍,而不投靠曹操的。

在官渡之战正处在胶着状态,曹操粮尽兵竭之时,许攸却来投,这能说明什么问题?这正说明许攸真的已到了走投无路,不得已才来投靠的。如果他在袁绍处稍好一点,他也是不会来投他这个柔弱的玩伴的。当然,许攸怕死,他是不会轻以舍命替袁绍来诈降曹操的。曹操正因为完全了解许攸的弱点,看到许攸来投,他才相信许攸的。

在曹弱袁强的情况下,只有用奇兵出奇计才能打败袁绍。许攸来投,曹操顾不上穿鞋,就跑出来迎接许攸。为什么这样呢?一来曹操军粮要完,军队难抵袁绍,想要退回许昌,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荀彧,荀彧就给他分析形势,战争打到这份上,我们疲弱,袁绍更疲惫,现在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正是兵败如山倒,稍一后退,就一发不可收拾,那样败局就定了。

因此不能退,要坚持,双方都到了硬撑的时候了,正是用奇的大好时机,看准对方弱点,出奇计击其弱点,就能迅速取得意想不到的大胜利。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正在硬撑啊,正在盼转机出现啊。就在这时,许攸竟来投,许攸是谁啊,是袁绍的重要谋士啊,他是非常非常了解袁绍的情况的,难道荀彧说的用奇该应在许攸身上?可想曹操是多么的期盼高兴吧。许攸献火烧袁绍军粮储蓄地乌巢,曹操感到确实是一个上好的奇计,艰难支撑的曹操,不用奇确实很难打败袁绍。偷袭乌巢,焚敌军资,正是致敌军惊慌失措的好计策,不管真假,都值得一试,成功了就能一下子扭转战场形势,无论如何都需冒险一下。

曹操是统帅,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只所以能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不起眼到统一北方,不仅在于曹操自身智计超群,更在于他会纳谏,会有分辨地采纳正确的计谋,正确地下决心,正确地去执行。因此许攸来降,是真是假,曹操自能分辨,无须多疑。

标签: 许攸

更多文章

  • 如果许攸没有投靠曹操,袁绍能否在官渡打败曹操,从而取代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上品电视君标签:许攸

    说到三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英雄层出不穷,大小不一的战争和无良心计让人眼花缭乱,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指挥官的能力,有时一些小人物也能左右战局。官渡之战,许攸投奔曹操,向曹操献计献策。这让曹操焚烧乌巢赢得了先机,最终以少胜多负击败了袁绍。可见许攸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如果没有许攸的倒戈

  • 官渡之战的时候,如果许攸没有叛变袁绍,曹操能不能获胜?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许攸

    不会!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许攸背景介绍:公元199年,袁绍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进攻许昌,拉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在战争初期,袁绍的优势强于曹操。但是后来,袁绍麾下谋士许攸背袁投曹,并且向曹操建议直接攻取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这样既可以补充自己所需的粮草,也可以断绝袁绍的粮草。曹操欣然采纳,于是率军奇袭乌巢

  • 曹操为何要杀许攸?仅仅因为后者过于放肆?不,最根本的理由有三

    历史人物编辑:忆三线标签:许攸

    读过《三国演义》的网友都知道,许攸是被许褚杀的,但是读过历史的网友都知道,许攸不是许褚杀的,而是曹操杀的,没有曹操的授意,许褚敢杀许攸吗?许攸是有功之臣,他给曹操提出的两条计策,在官渡之战中,起着扭转局势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第一条计策是奇袭乌巢,动摇了袁绍的军心。第二条是决漳河之水,水淹袁

  • 为何许攸会被好友曹操处死?人与人之间,要学会保持距离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许攸

    人与人之间,关系再好,也要学会保持距离,三国时期的许攸与好友曹操之间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许攸年轻时与袁绍、曹操关系都不错,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均不被听从,深感不满。公元184年,冀州刺史王芬与许攸、周旌、陈逸、襄楷等人谋废汉灵帝,立合肥侯,结果,王芬自杀,许攸逃亡,以失败告终。

  • 官渡之战背后的真相,许攸叛逃,张郃反水,连刘备也开溜了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许攸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三大战役之一,这次战役最大的意义就是奠定了曹操霸主的地位,而接下来,卧龙出山,孙权占领江东,曹操建立曹魏政权,这样一来,精彩的三国争霸才真正的拉开序幕,所以说,官渡之战在历史上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曹操和袁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曹操偷袭了袁

  • 曹操早有意杀许攸?是能力重要还是人品重要?历史来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许攸

    曹操早就有了杀掉许攸的心思,这件事正合他意。但是,一贯奸雄的他自然要掩饰自己,于是假装责备地说:“人家子远是我朋友,关系铁,所以才跟我开玩笑的!你怎么 能这么办事!”于是,他下令厚葬许攸。颇具才华的许攸最终死于非命,这是很可惜的。但是,他的结局和那些悲壮而死的袁绍谋士还是很不同的。田丰死在袁绍的刀下

  • 孔融、许攸、娄圭,都是三国名士,曹操为何非要杀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许攸

    文/元哥说历史前言【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三国最著名的人物,也是三国最难以捉摸的人物。因为曹操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他有时残酷无情,有时真诚善良,有时宽容大度,有时心胸狭隘,有时虚怀若谷,有时狂妄自大,等等。但是经过《三国演义》以及相关影视剧、戏剧的塑造,曹操早已被带上了“奸臣”、“汉贼”、“奸雄”的帽子

  • 许攸等人计划谋逆汉灵帝,邀请曹操参加,为何后者却断然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慢步史书标签:许攸

    每逢乱世之际,总有一些谋士,想通过“从龙之功”,来达到自己的政治需求。正如东汉末年的董卓,他残杀少帝,推举刘协为汉献帝,自己则权倾朝野。又如袁绍与韩馥,曾打算将幽州牧刘虞拥戴为皇帝,也是抱有相同心思。但鲜为人知的是,曹操也曾受邀参加过这样的谋逆之举,但他却断然拒绝了。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顷之

  • 他是三国最坏的谋士,挑拨张郃,陷害许攸,让袁绍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许攸

    三国有很多很好的谋士,曹魏前期的二荀、郭嘉、程昱、贾诩都是顶级的水平,他们的能力也是个顶个的强。曹操能够重用他们,所以打赢了官渡之战,进而一统北方,袁绍帐下同样谋士云集,其中沮授、田丰、许攸等人都是顶级的水平,可惜袁绍不能用,若袁绍能用,焉有官渡之败呢?袁绍色厉内敛,没有主见,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庸主,

  • 许攸等人谋废汉灵帝,邀请曹操参与,为何他却拒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许攸

    东汉末年,灵帝昏聩无道,借宦官之手掀起党锢之祸,无数清流名士惨遭朝廷镇压,或流放千里,或身死族灭。在此情形之下,一些党人暗中联合起来,意图推翻汉灵帝统治,改立合肥侯为新帝。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