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性多疑不假,但曹操久经战阵,无论在官场还是在社会,都积累了丰富的识人用人术。之所以能相信许攸来投,应该在他自己合理辨识判断的基础上才如此的。
荀彧早有预言许攸会来投降。早在官渡之战前,面对拥有四州的强大袁绍集团,围绕抗袁问题,曹操内部进行了一场辩论,不少人认为袁绍地广兵强,将勇士能,很难战胜。荀彧则驳斥了这种论调,他认为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由逢纪和审配料理后方,一旦许攸家犯了法,二人必不放过,就必会导致许攸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一战而擒。一席话更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现在许攸来降,正应了荀彧的推测,曹操相信荀彧,自然也相信许攸来投是真心的。
曹操最了解许攸秉性。曹操和许攸从小就认识,可以说是玩伴,是同学,曹操深深了解许攸的秉性。许攸这个人自私性贪,依强去弱。曹操和许攸那么好,曹操起事,那么需要人才帮助,许攸来了吗?许攸没有什么眼光,荀彧、郭嘉正是知道袁绍非成事之主,才弃袁投曹的。许攸有这样的能耐吗?没有,他正是看着曹操软弱,袁绍强大,才跟从袁绍,而不投靠曹操的。
在官渡之战正处在胶着状态,曹操粮尽兵竭之时,许攸却来投,这能说明什么问题?这正说明许攸真的已到了走投无路,不得已才来投靠的。如果他在袁绍处稍好一点,他也是不会来投他这个柔弱的玩伴的。当然,许攸怕死,他是不会轻以舍命替袁绍来诈降曹操的。曹操正因为完全了解许攸的弱点,看到许攸来投,他才相信许攸的。
在曹弱袁强的情况下,只有用奇兵出奇计才能打败袁绍。许攸来投,曹操顾不上穿鞋,就跑出来迎接许攸。为什么这样呢?一来曹操军粮要完,军队难抵袁绍,想要退回许昌,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荀彧,荀彧就给他分析形势,战争打到这份上,我们疲弱,袁绍更疲惫,现在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正是兵败如山倒,稍一后退,就一发不可收拾,那样败局就定了。
因此不能退,要坚持,双方都到了硬撑的时候了,正是用奇的大好时机,看准对方弱点,出奇计击其弱点,就能迅速取得意想不到的大胜利。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正在硬撑啊,正在盼转机出现啊。就在这时,许攸竟来投,许攸是谁啊,是袁绍的重要谋士啊,他是非常非常了解袁绍的情况的,难道荀彧说的用奇该应在许攸身上?可想曹操是多么的期盼高兴吧。许攸献火烧袁绍军粮储蓄地乌巢,曹操感到确实是一个上好的奇计,艰难支撑的曹操,不用奇确实很难打败袁绍。偷袭乌巢,焚敌军资,正是致敌军惊慌失措的好计策,不管真假,都值得一试,成功了就能一下子扭转战场形势,无论如何都需冒险一下。
曹操是统帅,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只所以能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不起眼到统一北方,不仅在于曹操自身智计超群,更在于他会纳谏,会有分辨地采纳正确的计谋,正确地下决心,正确地去执行。因此许攸来降,是真是假,曹操自能分辨,无须多疑。